回覆列表
  • 1 # 虎嘯侏羅紀

    司馬家族的家譜記載,住在光山的上官後裔上官同勝說,這件事兒,在他們現存的家譜中有記載,上官家族的後人也大都知道這個故事。那時候上官在我們這兒是個大家族,家族的孩子跟縣長家的孩子一起玩,並不奇怪。

    雖然當時科技不是很發達,但司馬光的事蹟還是被傳了下來,甚至開始流傳起來了司馬光的漫畫書 ,經濟繁榮後,小報也開始發展起來,司馬光的這個事件也非常迅速的被傳開,司馬光立刻就開始聞名天下了,成為了家喻戶曉的佳話,據說當時司馬光竟比他父親的名氣都還要大。以至於後人歌頌這種智勇雙全的精神。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故事,在當時積貧積弱初現的北宋時期,樹立了"司馬光領導集體"的光輝歷史形象。據考證,上官尚光長大有了出息之後憑著自己的頭腦賺了不少錢,成為了一方土豪,據考證,上官尚光移居到了城西的龍堤南坡,還為此見了一座"感恩亭",用來感謝司馬光的救命之恩。上官尚光搬走之後,感恩亭一位沒人打理,已經消失在了時間的長河中,如今為了紀念這個事情,他的後人將感恩亭的所在地改名為"上官崗"。

  • 2 # 加菲diy

    據說司馬光救的也是個大家族的子弟,叫上官尚光,成年後移居城西龍堤南坡,並建亭名曰“感恩亭”, 以報司馬光救命之恩。這位上官尚光並未出現在正史中,只在族譜中有記載。

  • 3 # 典當靈魂80

    司馬光砸缸,那個掉進水缸的倒黴孩子複姓上官,他的原名現在已無從知曉。不過從各種野史和宋人的筆記裡得知,這個小孩子後來的名字叫上官尚光,但“尚光”這個名字並不是他的本名。“光”字是司馬光的名字,而“尚”字意思是尊崇、尊敬。顯而易見,為了報答司馬光的救命之恩,這戶人家的大人竟把這個孩子的名字都改了,讓他一輩子都要記得尊敬報答司馬光。

  • 4 # 華林曦

    司馬光砸缸救的小孩叫上官尚光,聽這個名字應該就不是普通人家的孩子,上官在古代(當時是宋朝)都是大家族的姓氏 。當時的上官家族是光山縣的名門望族,富甲一方,用現在的話說當時的上官尚光就是一個富二代。

    司馬光在歷史上是有名的,為啥上官尚光在歷史上沒啥大名氣。那是因為司馬光念書後來科舉高中,而上官尚光屢次科舉最終只是個舉人。畢竟是名門望族,上官尚光不願寄人籬下,便退出官場做起了生意。因為家族裡面是做生意的,所以他具有這方面的天賦,具有發現商機的慧眼,便做起了我們現代說的輔導班,古代應該說是學堂。由於他考進了舉人,有這層身份使他的學堂招了很多學生,生意比較紅火。

    不僅如此,他還是一個感恩的人。當初司馬光救他的恩情他始終沒忘,如今他賺足了錢財便想著來報恩,可此時司馬光已經是朝中重臣,啥也不缺,他也幫不上啥忙。於是,他便在當地修了一個亭子,取名“感恩亭”,以此來紀念司馬光當年的救命之恩。

  • 5 # 莞天

    大家都知道司馬光砸缸的故事,那他是出自那本書呢?那個被救的小孩是誰?後來怎麼樣了?今天給大家講解一下。

    首先故事出自《宋史列傳第九十五》,大家有時間可以查閱一下。

    故事原文: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中旨。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飢渴寒暑。群兒戲於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之,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退:放學可見故事是真實存在的

    如今回看歷史,我們只記住了司馬光砸缸的英勇,卻沒人記得司馬光救下的那個小孩。翻看史料,終於知道那個小孩是上官家族的孩子,叫上官尚光。上官家族和司馬家族雖然是親戚關係,但上官尚光並沒有像司馬光那樣從政,而是選擇了從商,併成了當地的富豪。

    尚光成人後移居城西龍堤南坡,並建亭名曰“感恩亭”, 以報司馬光救命之恩(光山縣現居上官姓氏家譜中也有記載,上官姓氏後裔眾多知曉該故事)。後人為了紀念此舉,遂將此坡改稱上官崗或尚光崗。

  • 6 # 遺產君

    在中國的歷史上有著很多的神童,他們的故事都很勵志,放在現在早就成網紅了,像我們所熟悉的曹衝稱象、孔融讓梨、匡衡鑿壁偷光、五歲的方仲永不曾讀書就出口成章、還有宋代的司馬光砸缸等等,這些故事我們都耳熟能詳,非常感人,在司馬光砸缸裡,司馬光和缸以為大家所熟悉了,但那個被救出來的小孩是誰?他後來又怎樣了呢?相信這也是大家想了解的,現在就來談談這個問題。

    司馬光從小就勤奮好學,小孩聽父親給他將《左傳》故事,然後自己再組織語言講給小夥伴們聽,這時的司馬光完全沒有孩童的無知模樣,儼然一個小大人。

    有一天司馬光和小夥伴們在後花園裡盡情地玩耍,園裡有一口特別大的水缸,裡面盛滿了水這個缸可能和故宮裡水缸的功能差不多吧,都是用來滅火的,這時一個特別頑皮的小孩出於好奇就爬到了缸上面去了,玩著玩著就不慎掉進缸裡面去了,可這個小孩並不會游水,其他的小孩見狀後都驚慌失措,不知道該怎麼辦,眼看著這個小孩就要被淹死了,這是司馬光異常冷靜,臨危不懼,他看到水缸旁邊有一塊石頭,於是他抱起石頭使出全身的力氣朝水缸砸去,砸了幾次才將大缸砸破,就救出了這個小孩。

    這個命大的小孩叫做上官尚光,上官家族在這裡是大家族,而司馬光的父親在這裡當縣令,上官家族的孩子就經常跟縣令的孩子在一塊兒玩。

    當時科技不發達,但司馬光的事蹟透過口口相傳擴散出去,很多人都知道了,甚至還流傳起了司馬光砸缸的漫畫書,當時的宋朝經濟繁榮,小報也開始流行起來,小報每天都報道一些奇聞異事,司馬光這個少年小英雄的故事迅速被傳開,人們交口稱讚,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成了網紅了。

    司馬光後來透過自己的努力,最終步入仕途,官至宰相,他還透過多年的耕耘,寫下了鴻篇鉅著《資治通鑑》,永世留名。

    而上官尚光一直都是個普通人,他得救後,上官家非常感激司馬家,給他家送來了很多東西,兩家非常友好,互動頻繁。

    上官尚光不僅知恩圖報,而且還很愛學習,他也曾考取過功名,但是一直不受重用,在官場深耕多年後,上官覺得希望渺茫,所以最好就辭職回家,開辦了一間私塾,在教書育人的同時,還不遺餘力地將司馬光救自己的故事傳播下去,他還修建了一座感恩亭,以示紀念當年司馬光救自己的舉動。

    相較於司馬光的人生成就,砸缸其實就是一件小事而已,最早並非完全是砸缸讓司馬光出名,成就事業,而是司馬光功成名就後讓砸缸的是發揚光大罷了。

    也正因為如此,沒有什麼社會地位的上官尚光才不為人知,如果上官也做了官,那麼這個故事就變成了司馬光和上官尚光雙主角了,而編故事也要主次分明,這個故事就突出了司馬光,上官尚光就被忽略了,古代社會也很現實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破壞村委會選舉司法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