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以史為鑑
-
2 # 如切如磨
因為沒那麼多傻子唄。長點腦子都該明白選誰!
第一個,哪還有所謂的跟隨曹操起家的舊部。
五子良將最後一位張郃咋死的心裡沒數麼?不就是擋了司馬懿的路被活活算計死的嗎。打曹真調回中央病死之後,司馬懿是實實在在掌握了軍權的,況且司馬懿以卓絕的能力和光輝的戰績奠定了無敵統帥的地位。無數次的征戰使司馬懿在軍中勢力根深蒂固,所謂曹操舊部早被清除了。
第二個,曹爽自個作死。
曹爽上臺後,寵信何晏之類的一幫宵小之徒,只一心爭權奪利。對內排除異己,到處伸手攬權,甚至欺負到當朝太后頭上。對外因好大喜功,肆行征伐,結果是鎩羽而歸,徒費國力。曹爽的作為讓魏國政局動盪,國力衰退。朝野怨聲載道,有識之士沒有不憎恨的。元老大臣們甚至都盼著司馬懿出來主持大局。
第三個,涉及權力爭奪時的站隊選擇。
即使還有曹操的舊部,無非也是這些曾經功臣的子孫後代。都是有家有口,躺在父輩餘蔭下享受富貴的。誰肯拿著滿門老小的性命和榮華富貴給曹爽陪葬呢?
高平陵之變中,司馬懿發動的又狠又準。一面請了太后旨意佔據大義名分,一面全面掌握軍隊控制了京城。相比之下,曹爽就跟待宰的豬玀一樣。勝負之勢一目瞭然。何況司馬懿是什麼人,連諸葛亮都磨死了,曹爽一個紈絝二世祖怎麼可能是對手!
所以即使有曹操舊部,在這場權力鬥爭中,也知道該選擇哪一方成為勝利的追隨者,而不是傻乎乎的去給人當炮灰陪葬。
-
3 # 奕天讀歷史
司馬懿奪權,在歷史上被稱為“高平陵事變”。事變之時,還是有人幫曹爽的,最有名的就是桓範,但是被曹爽拒絕了。
公元249年,曹爽兄弟跟隨魏少帝曹芳拜謁葬於高平陵的魏明帝曹叡陵墓。司馬懿趁機發動政變,除掉了曹爽及其黨羽,把持了曹魏大權。
在司馬懿政變篡權時,為什麼就沒有忠於曹氏的舊部支援曹爽呢?其實原因很簡單。
曹丕、曹睿時期持續打壓曹氏宗族
曹丕篡漢建魏,大封同姓王侯。封王侯的同時,曹丕還對他們採取了極其嚴厲的防範政策,力圖阻止危及他的皇位,及子孫皇位的事件發生。甚至還殺害宗族成員,比如他的兄弟曹彰。
曹丕、曹叡實行了很多措施來防範曹氏宗族。不賢者不王,一旦封王,立即迫令就國,活動區域不許超過三十里,不許進京,不許和其他封王來往。王侯的一舉一動皆受中央派來的輔監管制,並且不準統兵。
這就導致司馬氏篡位時,曹氏宗族除了曹爽兄弟,其他王侯都無兵反抗。
門閥統治興起
曹操時代,曹操唯才是用,對士族,是即利用又打壓。
曹丕、曹叡卻開始大量啟用士族。在國家的選官政策上,曹丕採用了陳群提出的九品中正制,只有士族子弟才有機會被選拔。這就導致門閥興起,這一弊政甚至直接影響到了篡曹魏的晉朝。
司馬懿作為門閥士族,還手握重兵。曹丕死時,司馬懿作為託孤重臣,在曹魏朝廷的地位越來越高,支持者越來越多。
司馬懿在高平陵政變的時候,除了桓範等少數人,其他諸如蔣濟這些老臣都支援司馬懿。
曹爽決斷錯誤
曹爽是高平陵事變中的關鍵點,是否會有曹魏舊部起兵支援,曹爽就是一面大旗。
曹爽雖然也是手握重兵,但是曹爽的能力明顯無法和他的先輩相比。高平陵政變發生的時候,曹爽有著最佳的機會起兵抗擊司馬懿。但是曹爽卻不聽桓範的勸說,起兵攻打司馬懿,而是錯誤的選擇了投降。曹爽及其黨羽,最後都被司馬懿處死,甚至夷滅三族。
曹爽兄弟,有皇帝在手,軍權在握,都沒有起兵反抗,其他人自然沒理由起兵幫曹爽了。
曹魏舊部進行了反抗
高平陵事變後,出現了淮南三叛。
251年,太尉王凌謀立楚王曹彪為帝,後事發,飲藥自殺。
255年,揚州刺史文欽、鎮東將軍毌丘儉起兵壽春,矯稱受太后詔書討司馬師。司馬師率軍征討,毌丘儉被殺,文欽逃入孫吳。
257年,徵東將軍諸葛誕反於壽春,向孫吳稱臣。司馬昭督軍征討,諸葛誕兵敗被殺。
至此,支援曹魏皇室的武裝力量基本被消滅殆盡,為司馬炎篡魏建立晉朝鋪好了道路。
-
4 # ww3721王建文
司馬懿奪權時,應該以是高平陵事變為始。當時魏明帝曹睿於239年死了,遺詔由年僅八歲曹芳繼承皇位,由剛剛接班前大將軍曹宇的曹爽的大將軍和太尉司馬懿作輔政大臣。曹爽是司馬懿的老朋友大司馬真之子,夲來都認為謙虛謹慎,從校尉升到武衛將軍。由於原來有能力大將軍曹宇卻堅持不幹輔政大臣,曹睿才不得已把他提了上來,還封武安候。
曹爽在權大官高中失去本性。任用自家兄弟曹羲,曹訓,曹彥為中領軍,武衛將軍,散騎常侍。管理京師重地保證皇帝安全,出入京都宮室,寵貴無比權高勢重,又調來南陽的何晏,鄧颺,李勝。沛國的丁謐,東平的畢軌等等徒有虛名喜歡趨炎附勢,沒有真本事,浮華婁羅之徒,充實京城掌權。244年曹爽想立功爭名,好場威名天下。在鄧颺等人叨估下出兵伐蜀。司馬懿堅決反對,勸阻無效,結果被蜀將王平打擊後阻峙興勢不動。曹爽本想增兵再戰。卻讓鍾敏反對無法實現,日久長託,魏軍後勤難繼,加上當時冬春時候天降大雪封山,牛馬騾驢大量飢寒凍死。蜀軍卻大量援軍到達。曹爽在楊偉勸阻下,明知不能勝利率軍退回時,卻遭遇蜀軍包圍截擊,魏軍雖然英勇苦戰,還是損失慘重。回來後曹爽卻以司馬懿年高為由,慢慢獨斷專權,讓兄弟們再撐重權,從而架空司馬懿。司馬懿卻假裝生病,不問政事,使曹爽得以專攬朝政,分割官家土地,竊取公家財物,勒索下部州郡。生活奢侈,威比帝王,就連弟弟曹羲都深感不安多次勸諫,他卻不聽。司馬懿卻更加假裝病重,耳聾眼花還胡塗。使曹爽他們等人都認為天下太平曹家萬福,從此感到爽極了。也不再防備司馬懿反撲。249年十八歲魏帝曹芳準備作為,離開洛陽城去祭掃魏明帝墳墓高平陵,曹爽兄弟均跟從保衛,戲遊原野。司馬懿乘機上奏永寧太后,請廢曹爽兄弟的權力。史稱高平陵事變,當司馬師率兵屯司馬門,控制了京都洛陽。又讓司徒高柔假節,行大將軍事權力,佔領了曹爽手下軍營。司馬懿和太尉蔣濟等率領大軍出城迎接天子曹芳,駐紮在洛水浮橋,派人上奏章給皇帝陳說曹爽罪行。曹爽雖扣住文章未讓天子知道,也砍樹紮寨,準備對抗,還有桓範出主意叫曹爽挾皇帝到許昌發文,叫天下兵馬勤王,可曹爽年輕,不懂政治殘酷鬥爭的結果。優柔寡斷不聽,反而私下派人談判,司馬懿乘機哄騙讓他們服罪免職,曹爽就信。桓範雖然援引古今事體百般勸諫,從夕到晨說明這樣做會危險殺頭。曹爽卻還是投降不戰。隨皇帝進入京城,即被司馬懿派兵包圍,並在其宅修建高樓密切監視,準備材料後以謀反罪,誅曹爽三族及其黨羽何晏,丁謐,鄧颺,畢軌,李勝,桓範也滅三族。
曹爽的能人只有桓範,還是同鄉年長故舊雖然也禮遇有加,但關係不是親近,雖然百般出策,萬般勸阻。可曹爽象劣馬貪戀馬房的草料一樣因顧戀他的家室,而不能作長遠打算,就有再才的人救不了曹爽,桓範指出把皇帝弄到許昌,號召天下勤王,調集四方的兵力,邦助自己,曹爽攏豫不決,桓範都急了,說這件事明擺著,只能如此辦理,真不知你讀書是幹什麼用的,在這樣時候,你們還想太平生活,不要權力人家就給平安可能嗎。百姓一人被劫,人們也望他生存。何況你們天天與皇帝在一起,挾天子以今天下,誰敢不從,況而你的中領軍別營在城南,洛陽典化的治所也在城外,你可隨意召喚調動他們,如今到許昌去不過兩天兩夜的路程,許昌的武器庫,也足以武裝軍隊,我們所憂慮的當是糧食問題。但大司農的印章在我身上,可以空發任調令“曹爽還是不聽,卻把刀扔在地說,即便投降我們然不失為富貴人家。桓範氣得罵到,曹子丹這樣有才能的人,卻生下你們這群如豬如牛的兄弟,沒想到今日受你們的連累要滅族了。象桓範這樣有才能的人的話,曹爽都不理彩。還有什麼什麼人願跟著他如同明知走向深淵,誰還會去跳的。由於曹爽的專政,朝中有才之士,都受到打壓,不能揚眉吐氣,把不得曹爽早點完蛋。更不會去支援。
當然過後還是有反對叛亂者,有王凌和令孤愚認為曹芳年幼平庸,司馬懿也提撥親信心腹之人,獨攬大權。兩年後發動兵變企圖推翻曹芳和司馬懿,另立年齡較長曹彪(曹揮兒子)為帝。還有做作南線原來最高指揮官曹休死後,滿寵接替負責統領各路兵馬對吳作戰是之至隨曹操的老部下,不是宗室近臣卻大有淵源威望極高都督揚州滿寵的王凌。王凌是曹操老部下合摶《孫子兵法集解》。有相當軍事理論水平雖然和滿寵不和,屢次打小報告想代取滿寵軍政大權,但明帝聰明化解矛盾,讓滿寵年老退休,才得到權力。但王凌是堅決反對司馬懿,是叛亂首先反叛司馬懿的地區。還有母丘儉,他上級是司馬懿作為其部下受他賞識,在遠征遼東公孫淵時獨當一面,充分施展他的智略才華, 立下許多大功。但司馬懿死後,由於夏侯玄,李豐被司馬師殺了後。司馬懿死後,母丘儉地位處境,有了微妙關係變化,也與司馬氏決裂的發生反叛,最後卻是與司馬師共同平定母丘儉文欽的叛亂的諸葛誕,也在東吳的支援下於257年發動叛變次年被司馬氏鎮壓,諸葛誕被大將軍司馬胡奮所斬。也被殺三族同情者數百人拒絕投降被殺。淮南駐守雍州的夏侯霸與曹爽有親戚關係徵西將軍,侄兒夏侯玄被召入洛陽後被殺而郭淮代替自已將軍,十分不安因而逃入蜀國。司馬懿這次政變,摧毀消除了以曹爽領導的曹氏宗室在朝中勢力。曹氏宗室子弟全都被司馬懿並關進鄴城軍營,不許亂說亂動,曹氏宗室從此力量日漸薄弱無力反抗,司馬氏得完全掌握魏曹的權力,控制了曹氏政權,達到逐步消滅曹家勢力,為取代曹魏政權鋪平道路,為司馬炎代魏立晉奠下基礎。而曹操的子孫雖然反抗都被鎮壓再也翻不了身做為跟隨曹操的最小滿寵都退休要死了再無為曹支援立柱。
-
5 # 沉140769451
因為曹操手下忠於曹魏的謀臣武將都死光光了。自曹丕以來,門閥勢力掘起,朝臣大多為門閥勢力的人,他們更忠於閥主,而不是君主,只關心本門閥的事。所以說諸葛亮北閥操之過急,不攻曹魏,曹魏將自亂,司馬氏未必有機會在曹魏內部的政治鬥爭中倖存,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就挽救了司馬氏。
-
6 # 左將軍宜城亭侯備
曹操舊部呵呵,曹家夏侯家就不說了,你懂的,
太尉荀彧之子荀勩幫司馬家修訂了禮儀。
舊將張遼之子,許褚之子,荀攸之子,張郃之子,樂 進之子,統統只有爵位,沒有實權
豫州牧賈奎之子賈充成了司馬昭的走狗。
太傅鍾繇之子鍾毓、鍾會成了司馬師的心腹。
司空陳群之子陳泰被罷免。
徵西將軍郭淮支援司馬懿。
太尉蔣濟反對曹爽。
曹操義子秦朗支援了司馬家。
曹叡心腹傅瑕被司馬懿賞識。
還有舊部麼?
-
7 # 種地的秀才
首先曹操的內政、軍事和政略方針,司馬懿是完全掌握並繼續貫徹的,在曹丕以後曹家的子孫從曹叡到曹奐過的都是養尊處優的生活,沒有經過任何鬥爭的磨練,對當時複雜局面內政軍事都不明白,實際工作和計劃佈置都靠臣子去做,而曹氏的宗族像曹爽之流跟他們也都差不多。
司馬懿在這種局面下知道身當對蜀重任的就是掌握了曹魏的軍事重心,利用曹操的思想方針結合自己的經驗和見解,自己逐漸擔任了防蜀的重任,便在實際上掌握了曹魏的軍權。
曹叡臨死前命曹爽跟司馬懿輔佐曹芳,司馬懿又根據曹操的內政方針慢慢的把內政大權也掌握在手中了。249年發動高平陵之變剷除曹爽和其黨羽,自為丞相,便成了實際上曹魏得獨裁者了!
做這一切之所以沒有引起曹氏舊臣的重大反彈,只是因為一步步走來都是沿著曹操的思想方針,不管是軍事還是內政,各方官員都挑不出毛病,這也是司馬懿的高明之處。如果司馬懿推翻曹氏另立政權,那曹氏很多舊臣很可能和東吳聯合反司馬,司馬懿還不敢這麼做!能做實際的掌權者已經足夠了不是嗎?
-
8 # 歷史總探長
三國的司馬懿在歷史中的形象一直是比較低沉的,因為他偷竊了魏國的成果,並且引起了一系列的後世的變故。
可是真正的司馬懿真的就是為了推翻魏國的統治嗎?
司馬懿出生在一個動盪的年代裡,在這種形式下,他沒有選擇著急投身報國,而是安安靜靜待在家中學習,為什麼?因為他在等,等一個機會。這也是司馬懿的聰明之處,年紀輕輕城府竟如此之深,可是年少的司馬懿能有如此的智慧嗎?司馬懿的性格究竟為何會如此謹慎?
其實生活中謹慎的人無非有兩種:犯錯的和怕死的。
而年輕的司馬懿顯然屬於後者,因為他怕死,他怕他的家族會因此消失在三國這種混亂的國度裡,可是最終他卻成功了,因為它不僅聰明還很會賭。
他賭下了整個家族的命運,賭下了整個天下計程車人集團。
而這三國之中普天之下的能臣不僅僅是他一個人,幸運的也不僅僅是他一個人,但是司馬懿的命夠硬。
熬過了曹操,熬過了曹丕,熬過了曹叡,等到了曹芳。
熬過了才是四代政權,足以功高震主,此時的司馬懿羽翼豐滿,很難想象久居人臣的他經歷了四代君主,內心已經被摧殘到了什麼地步,他深諳官場之道,從年輕時候的世子之位的爭鬥,到真正的獨掌軍政大權,似乎這一切被後人想象的太過於簡單了些。
能夠經歷四位君主,司馬懿的內心無論是永為魏臣的初心,都已經漸漸開始想權力的擁有者開始轉變,從究竟戰亂的沙場,到明爭暗鬥的官場;從別人的手中刀,變成名副其實的掌刀者,那顆曾經的忠心已經在歲月的洗禮下徹底的腐爛、變質,直至消亡。
曹操時代,幾乎是一個梟雄的落幕,也是司馬懿的成長期。
曹丕時代,幾乎是一個文人的落幕,也是司馬懿的潛伏期。
曹叡時代,幾乎是一個君主的落幕,也是司馬懿的高速發展期。
我一直在想假如司馬懿不曾遇到曹丕,他生活在一個太平盛世裡,他能夠或者能夠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很明顯,他能夠成為的僅僅是一個沉默寡言的文人騷客,斷斷不可能登上權力的巔峰。
一個人,從文弱書生到權傾朝野,歷經朝不保夕的日子,從在曹丕死後他就徹底的覺醒了,那些他曾經滿腔的政治抱負都是過眼煙雲,而他所希望做的是,能匡扶國家,能夠主宰國家的所謂的忠臣良將,但是前提是他仍然是臣,可是這個臣再也沒有人能夠撼動他的地位,而能夠支撐、能夠實現這一切的只有無尚的權力。
但是終究我還是相信司馬懿的拳拳之心,他年少仍然有著壯大大魏的崇高理想,只不過他沒想到,自己可以活過那麼久,熬過三代君主!
至於曹爽,曹氏宗親已經被曹丕打壓的再無還手之力了!
-
9 # 莫小邪
不是不幫,是大局已定,幫也幫不了。
曹爽被託孤掌兵馬大權,司馬懿先將曹爽軟禁起來,但是曹爽註定要死,不管他是否想要重新奪權,只怪他倆都想稱霸。後來,司馬氏專權直到司馬炎稱帝,這一切都是一步步發展的最終結果,不是從司馬懿活著時,他就能一個人預謀未來,因為誰也沒有長遠眼光,以及操控未來的能力。
歷史上,大多數人在政治環境下隨波逐流,少數人死於非命,識時務者為俊傑。
司馬懿奪取的是兵權,並非篡權,篡權只用於臣子對皇帝,司馬懿與曹爽都是人臣,不存在篡權之說。
當初,司馬懿被奪兵權之後,裝病不出門,很快令曹爽放鬆戒備,接著曹爽全族外出之時,司馬懿利用少量兵力控制都城,為司馬家族製造政治優勢,然後又派出一些說客,大力說服曹爽主動交出兵權。
曹爽被免職後,以侯爵身份回到府第,司馬懿卻命人日夜監視。曹爽不安心,聲稱食物不足,等司馬懿送來食物,曹爽以為司馬懿不會趕盡殺絕。但不久後,與曹爽兄弟有交情,來往甚密的黃門張當在司馬懿的嚴刑拷問下,說出曹爽和何晏等人意圖謀反。
最終,曹爽與其親信黨羽都被捕,正月戊戌(初十)一起被司馬懿屠滅三族。
-
10 # 石頭說歷史
原因很簡單,因為在司馬懿奪權的時候,曹操所倚靠的舊部在當時已經沒有多少勢力了,再加上曹爽自己作死,所以沒有人站出來幫助曹爽。
曹操的舊部大致可以劃分為三個派系:
一派是宗親曹氏夏侯氏,代表人物是曹仁、曹真、曹休、夏侯惇、夏侯淵這些人。
一派為世族豪門,代表人物為荀彧、司馬懿、鍾繇、陳群這些人。
另一派就是寒門出身的武將,代表人物為張遼、徐晃、于禁、張郃這些人。
曹操主要依靠宗親和寒門兩派實行統治,兵權始終牢牢掌握在他們手中。曹操對於世族豪門則是採用既打壓又合作的態度。
打壓他們,是因為世族豪門一直看不起曹操“宦豎之後”這個出身,詆譭曹操政權的合法性。這些人總是在輿論上給曹操製造麻煩,所以曹操不惜殺掉邊讓、孔融、崔琰、楊修,甚至包括荀彧,給他們點顏色看看。
另外曹操還透過“唯才是舉”的用人政策,吸收了很多寒門人才,藉以衝擊被世族豪門把持的選官用人制度。
但由於他們掌握著話語權,有出色的政治能力,所以曹操還不能和他們完全撕破臉皮,必須和他們合作,給自己的政權“充門面”。有些世族比較識時務,選擇和曹操合作,曹操也給了他們相應的待遇,鍾繇和陳群就是很好的例子。
也有頑固不化的,司馬懿就是典型。曹操第一次徵召他的時候,司馬懿看不起曹操是“贅閹遺醜”於是託病不來。後來曹操來硬的,司馬懿沒有辦法才出來為曹操做事。
但無論是合作還是抗拒,這些世族豪門一直對曹操,乃至之後篡奪東漢的曹魏政權是有牴觸心理的,這是毫無疑問的。而他們之所以此時不反,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們手裡沒有兵權,沒有資本。
不過曹丕稱帝后,這種政治格局卻發生了改變。首先,曹氏宗親勢力削弱。
曹氏宗親又分為兩派。一派是曹魏皇族宗室,曹丕和曹叡對他們採取的是打壓態度。這其實是無可厚非的,因為有西漢七國之亂這樣的前車之鑑,曹丕曹叡為了政權穩固,這樣做並沒有什麼不妥。
另一派是曹氏支系和夏侯氏。曹氏支系指的是曹仁、曹休、曹真以及他們的後代,夏侯氏主要指的是夏侯尚以及他們的後代。
曹丕曹叡對他們是十分器重的,曹仁、曹休、曹真先後出任曹魏大司馬,牢牢掌控著曹魏兵權。夏侯尚是夏侯淵的侄子,任徵南大將軍,都是實力派。他們在世時,司馬懿一直未敢造次,甚至和夏侯尚結為兒女親家,攀附之。
不過他們後代的能力相比司馬懿就差很多了。
曹休的兒子曹肇,是曹叡近臣,曾被擬任為託孤大臣,但被否決。曹真的兒子曹爽,官至大將軍,封萬戶侯,和司馬懿共為託孤大臣。他的其他兄弟則把持重要職位,一度權傾朝野。
這時有能力和司馬懿掰手腕的只有曹爽一人,相比父輩時代來說,曹魏宗親勢力大為削弱。
其次,世家豪門勢力增強。
曹丕剛稱帝,就廢除了曹操“唯才是舉”政策,使用陳群提出的“九品官人法”,藉以得到他們的支援。
世家豪門得以完全掌控了選官用人的權力,徹底堵死了寒門士族的道路。所以像徐晃、張遼、張郃這些寒門武將的後代在曹魏時期根本沒有任何出人頭地的機會。他們在軍中的地位逐漸被世家豪門及其親信所代替,所以司馬懿才能夠獲得統兵作戰的機會,這在曹操時期是不可想象的。
曹爽自己作死也是重要原因曹爽大權獨攬時,主導進行了“正始改革”,開始了他的作死之旅。
1、任人唯親。用親信架空了同為託孤大臣的司馬懿,打擊了世族豪門。同時他把郭太后(曹叡的皇后)遷出皇宮,也得罪了曹氏宗族。
2、窮兵黷武。244年,曹爽起兵十萬人(號稱)出兵漢中,在興勢被王平擊潰,死傷殆盡。此戰讓關中地區損耗巨大,全國怨聲載道。
3、窮奢極欲。曹爽最初還能保持克制,但隨著權力地位的增長,迅速腐化墮落。他將曹魏屯田系統的大批田產據為己有;出行儀仗和天子類似;府宅裡堆滿了珍奇玩物。更過分的是,他還把曹叡後宮嬪妃、樂女數人據為己有,將宮內用品私用,全國貢品他先挑選。
以上幾條已經讓曹爽人心盡失,所以高平陵事變時曹爽已經是“失道寡助”,許多人選擇中立,甚至出面為司馬懿說話。
4、意志消沉。如此腐化墮落的生活讓曹爽的意志急劇消沉。所以高平陵事變時,曹爽首先想到的是他府宅內的妻妾美女和金銀財寶,而不是如何同司馬懿鬥爭,因為他已經徹底喪失了進取心。
所以當他聽說司馬懿會保全他性命和富貴的時候,他毫不猶豫地就投降了,內心甚至還有一絲喜悅。等到大難臨頭時,他才意識到司馬懿原來是在騙他。
難怪曹爽智囊桓範會說“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犢耳!何圖今日坐汝等族滅矣!”
回覆列表
其實曹氏家族被司馬氏所取代,根本上要怪曹丕。
曹丕繼位後,逼漢獻帝禪讓,建立魏國。為了保證自己的權勢,對於影響自家地位的兄弟都是打壓態勢。
曹植很有聲望,是大力打壓的物件,七步詩的故事大家都聽過。
對於其他宗室,曹丕吸取漢末教訓,限制藩王權力,採取中央集權。
可惜曹丕只當了七年皇帝,四十歲就死了。
繼位的魏明帝曹睿雖然年輕有為,但曹丕死後還有人推薦曹植繼位,曹睿對宗室的打壓懷疑絲毫不弱於曹丕。
曹睿統治期間,司馬懿可以說鞠躬盡瘁,同期曹氏還有曹真、曹休等曹操時代統領虎豹騎的嫡系將領支援,地位也是比較穩固。
可惜曹睿也是英年早逝,當了十三年皇帝,年僅三十六歲。
曹丕、曹睿連續早逝,對於魏國皇位繼承構成了極大的挑戰。曹睿死後甚至沒有親生兒子來繼位,只能選擇只有八歲的養子曹芳繼位。
這時候,曹真、曹休等曹氏大臣都已經去世。曹睿只能選擇司馬懿和曹真之子曹爽擔任輔政大臣。
曹爽才能遠遠比不上其父曹真,但是欺負曹芳年幼,自己大權獨攬,出行堪比皇帝。對於司馬懿雖然嚴厲打壓,但是看到司馬懿裝病服軟後又不加提防。
最後司馬懿孤注一擲,發起政變,這時候身為輔佐大臣的曹爽竟然相信司馬懿的鬼話投降,最後被司馬懿以叛亂的名義夷其三族。
曹氏自此衰落,再也沒有實力和司馬懿對抗了。雖然後續還有曹氏想發動起義,但沒有一個優秀的領袖,最終都被司馬氏挨個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