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讀書寫心
-
2 # 花德藝花坊
提高談吐,豐富內涵,靠的不僅是讀書,透過閱讀的方式,實際上我們吸收書籍中的知識不到10%,所以,最好的方式是去歷練自己。
01提高談吐,豐富內涵。看好書,多讀書很重要。
好的談吐和豐富的內涵,需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和知識素養。所以讀書必須博覽群書,特別是一些經典著作,也可以閱讀歷史書籍,和心理學等等。
當你閱讀足夠多的書籍,有大腦沉澱下越來越多的知識,才能像董卿一樣,信手拈來,美詞佳句,開口便是旁徵博引。
02提高談吐,豐富內涵。不能只侷限於讀書,多去嘗試,豐富自己的經歷,才能夠提高自己的眼界,擴大自己的格局。
擁入更高的圈子,結識更多優秀的人才,與他們交流,從他們身上去學習。去不同的地方,看不同的風景,體會不同的人,不同地方的不同,思想觀念……
親自去體驗,去歷練,才能更快的成長。
03任何一項技能都離不開實戰。
如果你想擁有一項技能,那就去做吧。開始你可能說不好,去做了你才知道你需要補充哪裡?哪裡做的不好?應該往哪裡去發展?
一個人的談吐和內涵,需要去接觸更多的東西,更廣闊的世界,同時帶著自己的大腦去不斷的思考和總結,知識才能夠不斷的累積,增加,最終沉澱在自己的大腦裡,為自己所用。
-
3 # 不拼命的三娘
想要透過閱讀來提高自己的見識,其實對書籍的選擇並不需要刻意的去尋找,每個人的喜好不同,對書籍的興趣也會有很大的差異,重要的是某本書一定要吸引你,你才會有讀下去的慾望。
首先,先從興趣出發,讀一些自己喜歡的作品,無所謂散文、小說或者個人傳記,把自己的閱讀習慣培養出來是最重要的。
其次,根據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環境,針對性的去選擇閱讀的品類,比如自己在哪方面欠缺?如何提升?網上去搜索或者找人推薦都可以。
最後,不給自己設定閱讀的範圍,每一本書都會讓你有不同的收穫,比如我自己,讀過提升女人情商的書《做個心平氣和的女人》《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等,有利於職業生涯的書《反本能》《刻意練習》《極簡主義》等,歷史書籍我也讀過,像《中國通史》《三十六計》等等,包括我和孩子一起閱讀雜誌《我們愛科學》《科學大偵探》等,每一本書,我都會學到很多的東西,由內而外的覺得自己是一個內心豐富的女人。
我現在讀的是《見識》這本書,個人也覺得這是一本很好的書籍。推薦給各位喜歡閱讀的朋友。
-
4 # 十分文學
好多答案推薦的書都是很好的經典,但是對於我們這種文字領悟能力比較差的理科學生來說有點強人所難了,像什麼《資治通鑑》《中國史綱》《魯迅全集》之類的,沒有一點政治歷史知識還真讀不下來,而且好多書的語言習慣也需要慢慢適應,在這個浮躁的社會里很難找到這麼一張平靜的書桌。
我個人比較喜歡的書是夾述夾議的書,既能增加自己看問題的思維廣度,又能從書中提供的歷史事實或者科學事實中獲取支援自己觀點的彈藥,與他人溝通時避免空對空的互扔觀點,結果是如果沒有共鳴就誰也誰說服不了誰。
帶有事實陳述是我這裡推薦的書的一個基本特徵,這樣的書有點像帶原始碼的程式設計教科書,是騾子是馬咱跑跑程式碼就知道了。
歷史:
張宏傑:《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坐天下》《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
非科班出身的歷史寫手,被破格錄取為復旦大學的歷史博士,對人物的分析中融入了很多當代政治學,心理學的成果,多和當今的現實先對比,從中能清晰的看到那個人物的所謂“歷史侷限性”。
黃仁宇《萬曆十五年》
所謂“大歷史觀”的開創人,從幾百年的跨度中摸到歷史的脈絡。
尤瓦爾赫拉利《人類簡史》《未來簡史》
今年大火的暢銷書作家。如何在幾十萬年的人類發展史中找到當代人的座標和方向?本書可以幫助你找到答案。
斯塔夫裡阿諾斯《全球通史》
徐中約《中國近代史》
兩本通史類的經典教科書,讀歷史類書籍最好的案頭參考書。尤其是全球通史,每一段話都是滿滿的乾貨。
當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兒》
這個就不用說了,多少人因為這套書喜歡上了歷史,不論其觀點、歷史水平(當然我自己是沒有資格評價的),就從這一點來說就值得推薦。
托馬斯·索威爾 《美國種族簡史》
一個民族的性格與文化、進入美國的時機是如何造就了其在美國的現狀。這個世界上種族成分最複雜的國家就是整個地球的縮影。
政治與文化:
政治和歷史其實是不能分家的,這裡的書主要關注點在於關注政治制度對當代世界,或者某個國家的影響。
袁越《土摩托看世界》系列
三聯的記者,生物工程專業出生,樂評人。這一系列書都是從作者在世界各國旅遊的見聞出發,關注歷史和政治路徑選擇對國家民族發展的影響。比如,為什麼海地和多米尼哥同在一個海島上,其社會發展水平會差別如此之大?看過這一套書,能夠感受到社會的現狀往往揹著巨大的包袱,包括地理環境、歷史際遇等。
賈雷德戴蒙德《槍炮病菌與鋼鐵》
名著,稍微瞭解一點當代政治歷史或者人類學的人都或多或少從各種優秀的作者的書中看過對這本書的引用。
劉瑜《民主的細節》《送你一顆子彈》
十年前很火的作者,很多人都看過吧,因為很好讀,可以作為啟蒙。
林達《帶一本書去巴黎》《近距離看美國》系列
好讀的政治歷史類書籍可能就是從林達後開始興起的。法國大革命的不斷升級是一面鏡子,提醒我們要警惕那沸騰的熱血。
何偉《江城》《尋路中國》
作者文筆細緻、幽默,以一種外華人少有的平視視角深度觀察中國當代社會,所以會給我們這些身處其中的華人一個新的視角。非虛構類文學的範文。
吳思《潛規則》《血酬定律》
對中國傳統政治的深刻反思,“潛規則”一詞的發明者。
其他還有《烏合之眾》《社會心理學》《影響力》等
科技:
萬維鋼《萬萬沒想到》《智識分子》《高手》
好讀,作者近兩年還在得到上開了專欄,當代寫科普文章的高手。
卓克《卓老闆聊科技》《科學思維課》
這是音訊節目,不是書籍。最厲害的一點就是卓克能用非常明晰準確的方式說明一件科學事實,當代科普音訊節目的高手。
馬爾康姆 格萊德維爾《異類》《引爆點》《眨眼之間》
近十年引領科普暢銷書潮流的作者,就算是過了一道翻譯關,他講的故事還是那麼迷人,發人深省。“十萬小時定律”一開始就是透過他的傳播流行開來的。
悉達多穆克吉《癌症傳》《基因傳》
普利策獎得主,作者是癌症領域裡的專家,其觀點之高大概就相當於是楊振寧給大一新生上的物理學導論課。每個現代人都應該稍微瞭解一下現代醫學和生物學這門樹大根深的科學已經發展到什麼程度了,以及,它是怎麼發展到現在這種程度的。
方法論:
葉聖陶夏丏尊《文心》《國文百八課》
看到好多回答推薦什麼詩詞集散文集,對於我們這些文學素養不高的理工科學生來說,閱讀那樣的書籍門檻都過高了。這一套前朝的中學教科書對於文學白痴來說是很好的補充,聽聽真正的教育大師是怎樣用人話教語文的。可惜的是國文百八課因戰亂沒有編完……
郝明義《越讀者》
不是什麼很有名的書,但是啟蒙了我的閱讀歷程,讓我抓到了閱讀的經脈。這本書的作用大概就相當於出身很好的家庭教育對小孩的作用的,簡單,但是有用。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如何選一本好書?像這樣的問題,好的家世往往就是耳濡目染,一兩句話就講明白,但是如果完全自己摸索可能很花時間。最簡單的方法:看作者以及他的推薦,更傻瓜一點的還包括看出版社。這一點搞過科研的同學應該都有體會。
莫提默艾德勒《如何閱讀一本書》
也是很有名的關於讀書技能的書,但是翻譯了一遍後就沒那麼好讀了。
哲學:
喬斯坦·賈德《蘇菲的世界》
幾乎是學習哲學的標準啟蒙書,從中可以學習到人類思想的源頭和主要支流。為什麼蘇格拉底被稱為哲學的源頭,因為他提出了“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什麼都不知道。”,哲學的精神就是懷疑,只有懷疑才能誕生出現代科學。相比而下,其他的宗教(包括儒家思想)直接給出了答案,所以最終都會將人類束縛。
林欣浩《哲學家們都幹了些什麼》
用容易理解的語言綜述了哲學的發展史,當然跟真正的哲學史沒有可比性,但是在哲學普及當年已經做的相當不錯了,包括解釋了“形而上學”的含義和發展、“科學”在哲學體系中的定位、(我認為)最具有現實意義實用主義和存在主義等。比我聽過的雷思溫傅佩榮的哲學導論都要有趣,在解釋哲學思想方面更比之前很火的哲學八卦集《不瘋魔不哲學》要強太多。
阿蘭德波頓《哲學的慰藉》《身份的焦慮》《旅行的藝術》《寫給無神論者》《工作頌歌》等
哲學隨筆作家,其中《哲學的慰藉》還是資中筠翻譯的,簡直是無敵的譯本。用哲學的思想觀察生活現象,全是為生活增加一點哲學思考的小情趣吧。
以上的書,根據出版年代的先後,大概也都有繼續繼承發展的意思,比如賈雷德戴蒙德對於黃仁宇以及以後的張宏傑,比如林達對於劉瑜,比如格萊德維爾對於萬維鋼和卓克。這大概也論證了《越讀者》中關於好的作者都是一脈相承,互相認同的觀點吧。
-
5 # 生活爆笑區
一、人活著一天,就是有福氣。人生短短几十年,不要給自己留下更多的遺憾。日出東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鑽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二、人們煩惱時,只看到是誰惹了自己,總是怨天尤人,怨這怨那,從不抱怨自己看不破,想不通,看不透,從不從自身找原因,只知道,煩惱天天有,撿來自己惱,卻忘了:本是平常事,不揀自然無。
三、人活著就像一個拉車的牛,每個人背後都有別人體會不到的辛苦,每個人心裡,都有旁人無法感受的難處。堅強的外表下,隱藏著不能說的心聲;微笑的表情下,掩飾著不可露的心情。總把最燦爛的笑容,展示在人前;總把最落寞的心痛,掩埋在身後。
四、百年之後:黃金白銀,拿不走一分一毛;豪車別墅,捎不走一件一物;功名利祿,帶不走一寸一毫!
五、生活不要安排得太滿,人生不要設計得太擠。不管做什麼,都要給自己留點空間,好讓自己可以從容轉身。
六、如果你想任性,那就先學會承受,彎得下腰,才抬得起頭。在人生路上,不是所有的門都很寬闊,有的門需要你彎腰側身才進得去。所以,必要時要能夠彎得下自己的腰,才可能在人生路上暢通無阻。
七、人生千燈萬盞,不如心燈一盞。看透的人,處處是生機;看不透的人,處處是困境。
八、過去事,過去心,無可記得;現在事,現在心,隨緣即可;未來事,未來心,何必勞心。
九、擠不進的世界,不要硬擠,難為了別人,作賤了自己;跨不過的門坎,不要硬跨,跨過了是門,跨不過就是坎;做不來的事情,不要硬做,換種思路,也許會事半功倍;拿不來的東西,不要硬拿,即使暫時得到,也會失去。
十、水的清澈,並非因為它不含雜質,而是在於懂得沉澱;心的通透,不是因為沒有雜念,而是在於明白取捨。
十一、發現自己的錯誤,這就是開悟;改正自己的錯誤,這就是成就。發現了所有的錯誤,這就是徹悟;改正了所有的錯誤,這就是圓滿。
十二、你若愛,生活哪裡都可愛。你若恨,生活哪裡都可恨。你若感恩,處處可感恩。你若成長,事事可成長。不是世界選擇了你,是你選擇了這個世界。既然無處可逃,不如喜悅。既然沒有淨土,不如靜心。既然沒有如願,不如釋然。——豐子愷
十三、學會和自己獨處,心靈才能得到淨化。在這個紛繁複雜、充滿誘惑的社會,不去羨慕別人,不輕賤自己。安然的,過自已喜歡過的日子,就是最好的日子;活自己喜歡的活法,就是最好的活法。
十四、得到需要的,是福;貪求過多的,是累。人生的需求如同吃飯,只能吃兩碗的飯量,如果貪圖飯菜的香味多吃兩碗,不但不能正常享受多吃的好處,相反,倒會因為胃承受不了而帶來痛苦。可見,得到未必就是享受。不要和別人攀比,學會不貪婪,不奢求,平和寧靜,知足常樂。
十五、人生最怕什麼都想計較,卻又什麼都抓不牢。失去的風景,走散的人,等不來的渴望,全都住在緣分的盡頭。何必太執著,該來的自然來,會走的留不住。放開執念,隨緣是最好的生活。不是世界選擇了你,是你選擇了這個世界。既然沒有淨土,不如靜心;既然沒有如願,不如釋然。
十六、一個人想要幸福,就不能太聰明,也不能太傻,太聰明瞭讓人防備,太傻了讓人擺弄,難得糊塗,這種介於聰明與傻之間的狀態叫做智慧。
十七、什麼叫真正的放下?就是有一天,當你再次面對你過往的難堪、你憎恨惱怒的人,心如止水,不再起心動念,坦然面對,一笑了之。即便別人在你面前,複述你過往種種不幸時,你彷彿是在聽別人的故事,心裡一絲漣漪都沒有了。放下,莫過如此。
十八、平凡的人生,默默的度過。該有的遲早會有,過分強求也無謂。該失去的,也遲早會失去,正如人生百年,終有一死。倒不如珍惜眼前的平凡生活,享受生活帶來的苦樂。人生本來就是苦樂相間,得失更替。與其終日勾心鬥角,爾虞我詐,倒不如平平靜靜中去享受,人如果真靜下來,總會想明白很多東西。
十九、拿得起,放得下,人生得失很正常;站得高,望得遠,是非恩怨莫掛懷;想得開,看得透,生活困惑自然開。
二十、人生遭遇,各有因果,倘若一切皆有定數,該離去的都會離去,該來的都會到來,那就把該做能做的事做好,然後坦然地面對一切的來來去去。
二十一、被人誤解時微微一笑,是一種素養;受委屈時坦然一笑,是一種大度;吃虧時開心一笑,是一種豁達;處窘境時自嘲一笑,是一種智慧;無奈時達觀一笑,是一種境界;危難時泰然一笑,是一種大氣;被詆譭時平靜一笑,是一種自信;失意時輕輕一笑,是一種灑脫。
回覆列表
我們都非常羨慕那些說起話來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的人,和他們聊天很愉快,覺得他們說的好有道理,但輪到自己的時候,卻總是能把天給聊死,聊著聊著就成了:啊,今天好冷,啊,我肚子好餓,接著就是無聲的尷尬。
那麼怎樣才可以提高談吐呢?光看書行嗎?我覺得要三點要注意:
以內容引起共情。內容很關鍵,決定你是否是雞同鴨講、對牛彈琴,說白一點就是:撿別人感興趣的話說,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關於內容,很難推薦書,因為內容取決於你自己,你想給別人傳遞什麼就去看什麼書,補充相關的知識。比如跟小孩子聊天,你得會一些故事、懂一些動漫;跟老人聊天,你得會一些養生、懂一些哲理;跟男人聊天,時事少不了;跟女人聊天,情感得準備……
其中故事,男女老少通殺,回想一下你給你印象最深的同事,是不是都是會講故事或段子的人呢?特別是那些自己沒聽過的故事。
內容選對了,就容易讓對方的情感和你在一個頻道上。
同樣的內容,有些人說起來很有趣,有些人說起來就很乾癟,這就是技巧的差距。講溝通技巧的書很多,推薦兩本:
一本是馬歇爾·盧森堡的《非暴力溝通》,教你以更細緻的觀察,洞見語言背後的情感、期望,從而避免批評、嘲諷、說教等語言暴力,以有愛的方式聊天,幫你避開那些不必要的撕逼。
另一本是艾倫・迦納的《談話的力量》,與上一本書不同,這本書更偏向於提供一些具體的對話技巧,應用這些技巧,你會發現會說話並沒有那麼難,後天練習也是完全可以行的。
在對話中多運用技巧,讓邏輯更清楚一些,讓語氣更合理一些,容易激發對方的共鳴,引導對方跟著你的思路走。
不會游泳的人,從書上學了很多理論知識,在岸邊練了很多划水動作,這樣就能夠游泳了嗎?答案大家都清楚對吧,你得下到水裡去才行。提高談吐,同樣是這個道理。
我有一個朋友,寫東西是很厲害的,為了寫美食文案,去過很多地方,但基本上是獨來獨往,跟食物打交道,而與人面對面的交流很少,所以他在演講表達時,總是很拘束,腦子裡有很多貨,嘴裡卻說不出來。
後來他找了很多情商、心理學的書籍學習,然後在與人交流的時候,刻意去練習,一段時間以後整個人好像變了一樣,說的話特別能打動人心。有次面試一個年輕女生,只聊了十分鐘,讓那個女生哭了半個多小時。他說自己的表達有三個層次:說完對方不討厭,說完對方很認可,說完對方跟他走。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書只是輔助,關鍵還是要多練。
我是多寫,喜歡讀書,總想著用書中的道理解決一點兒現實的困惑。
期待與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