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4589538237461
-
2 # 萬綠叢中一紅1
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左丘明
國學·文言·正能量·詩經
多行不義必自斃。
——左丘明
國學·正能量·勤奮·古代
懲惡而勸善。
——左丘明
風馬牛不相及。
——左丘明
搞笑·勵志
眾怒難犯,專欲難成。
——左丘明
古代
輔車相依,唇亡齒寒。
——左丘明
詩經·古代·簡單·文言
善不可失,惡不可長。
——左丘明
勵志·高考·古代·文化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丘明
國學·古人·文學·中國
不以寡犯眾。
——左丘明
哲理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
——左丘明
美德·高考·文化·古代
修己而不責人。
——左丘明
哲理
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孔子
中國·簡單·愛情·教師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左丘明
正能量·古代·名著·文言
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
——左丘明
古代·美德·國學·文化
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
——孔子
寬容·勵志·哲理·叔本華
兄弟雖有小忿,不廢讎親。
——左丘明
子罕曰:我以不貪為寶,爾以玉為寶,若以與我,皆喪寶也,不若人有其寶。
——左傳
凡有血氣,皆有爭心。
——晏嬰
哲理
我無爾詐,爾無我虞。
——左丘明
讚美·哲理
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耦。
——左丘明
哲理
松柏之下,其草不殖。
——左丘明
哲理
君子務知大者遠者,小人務知小者近者。
——左丘明
禮儀·國學·古代·勵志
國之興也,視民如傷,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為土芥,是其禍也。
——左丘明
驕奢淫逸,所自邪也。
——左丘明
無信患作,失援必斃。
——左丘明
禍福無門,唯人所召,臨禍忘憂,憂必及之。
——左丘明
哲理
同德則同心,同心則同志。
——左丘明
見可而進,知難而退,軍之善政也,兼弱攻昧,武之善經也。
——左丘明
哲理
貪天之功以為己功。
——左丘明
臨禍忘憂,憂必及之。
——左丘明
信,國之寶也,民之所庇也。
——左丘明
誠信·誠實·誠實守信·學生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左丘明
高考·古代·文化
朋友:同師曰朋,同志曰友。
——左丘明
朋友
非信無以使民,非民無以守國。
——司馬光
川澤納汙,山藪藏疾,瑾瑜匿瑕。
——左丘明
國家之敗,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寵賂章也。
——左丘明
止戈為武。
——左丘明
哲理
過而不悛,亡之本也。
——左丘明
高考·古代·文化
眾叛親離,難以濟矣。
——左丘明
人心
君子之言,信而有徵。
——春秋·左丘明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
——叔孫豹
國學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楚雖大,非我族也。
——季文子
一曲肝腸斷,天涯何處覓知音?一曲肝腸斷,輕羽此去莫留連,更有南國花正好,莫向白蘋洲上獨嘆秋水寒二曲肝腸斷,深院梨花相謝早,五馬羅堂久徘徊,油壁桐車載君去,去時盈盈紅淚滿紅綃,三曲肝腸斷,落花為雨儂為愁,鞦韆架上看笑靨,而今都隨海棠瘦,唯自弄笛別院憶蘭舟,四曲肝腸斷,琵琶不語琴絕弦,鸚鵡架前說心事,垂畫雙立秉燭觀,但得青鳥傳信與香媛。五曲肝腸斷,往事何堪憶從頭,剪花笑談燈影瘦,而今紅螺漸蒙愁,明月華衫霓裳能記否?六曲肝腸斷,欲傾心事無所藉,還自南園撫霜枝,雲臺黛色蒼煙裡,問君此去還謀定佳期?
——左丘明
傷感
大史書曰:崔杼弒其君,崔子殺之,其弟嗣書而死者二人,其弟又書,乃舍之,南史氏聞大史盡死,執簡以往,聞既書矣,乃還。
——左丘
回覆列表
1、有德不可敵。(《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引古《軍志》。)
【譯文】國君有德行,這樣的國家是不可戰勝的。此句話的意思和“仁者無敵”基本類同,都講的是良好的德行是不可戰勝的。一個有德行的君主,施行仁政,那麼必然會得到萬民的擁護,這樣的國家是不可戰勝的。假如一個國家,國君昏庸無能,任用奸佞,禍患平民,引起民眾的離心離德,那麼這個國家必不能長久。
2、為國家者,見惡如農夫之務去草焉,芟夷蘊崇之,絕其根本,勿使能殖。(《左傳·隱公六年》)
【譯文】管理國家的人們,看到了邪惡的事物,就會像農夫見到雜草一樣,快速的將其剷除。剷除之後,病將他們漚爛,斷絕其根莖,使其再無生機。
3、皮之不存,毛將安傅?(《左傳·僖公十四年》)
【譯文】安:何處。傅:同“附”,附著。連皮都不存在了,毛長到什麼地方呢?這句話比喻事物失去了存在的基礎,就不可能存在了。
4、信載義而行之為利。(《左傳·宣公十五年》)
【譯文】誠信承載和貫徹著道義而予以推行就是利益。這句話指出誠信才是合乎道義的,講究誠信,合乎道義,也就能得到正當合理的利益。
5、慎始而敬終,終以不困。(《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譯文】慎重地開始,而不怠慢結果,結果就不會窘迫。
6、苟利社稷,死生以之。(《左傳·昭公四年》)
【譯文】如果對國家社稷有益處,即便是死,也要用它。
7、止戈為武。(《左傳·宣公十二年》)
【譯文】能夠制止戰爭的才是真正的“武”,武力存在的是為了維護和平。(《孫子兵法·謀攻篇》:“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
8、修己而不責人,則免於難。(《左傳·閔公二年》)
【譯文】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可以省掉不少麻煩。
9、信,國之寶也,民之所庇也。(《左傳·僖公二十五年》)
【譯文】誠信,是國家的根基,人民(為人處事)的依據。
10、禮以行義,義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節也。(《左傳·成公二年》)
【譯文】以禮法來維護道義,以道義來促生利益,以利益惠及百姓,這是治理國家的關鍵。
11、夫寵而不驕,驕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珍者鮮矣。(《左傳·隱公三年》)
【譯文】不恃寵而驕。驕傲而受到壓制,受到壓制而不怨恨,有怨恨而不為非作歹的人很少見。
12、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左傳·成公四年》)
【譯文】不是我們的同族人,他們不會與我們同心。
13、度德而處之,量力而行之。(《左傳·隱公十一年》)
【譯文】衡量自己的德行是否能夠服人,估計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夠勝任。
14、欲加之罪,其無辭乎?(《左傳·僖公十年》)
【譯文】既然打算治你的罪(即使他沒有過錯),難道還找不出說辭來嗎?
15、君子貴其身而後能及人,是以有禮。(《左傳·昭公二十五年》)
【譯文】君子首先尊重自己,然後顧及他人,是以此為禮。
16、政以治民,邢以正邪。既無德政,又無威刑,是以及邪。(《左傳·隱公十一年》)
【譯文】政治是用來治理變形的,而刑法是用來匡正邪惡的。既沒有德政,也沒有威刑,因此才會產生邪惡。
17、為政者不賞私勞,不罰私怨。(《左傳·昭公五年》)
【譯文】當權者不應無故獎賞對自己有恩惠的人,不能無故懲罰與自己有私怨的人。
18、天道遠,人道邇,非所及也。(《左傳·昭公十八年》)
【譯文】天(自然界)道遠,人道近,兩者並非必然相關的。(鄭國星佔家裨灶預言鄭國將發生大火,人們勸子產按裨灶的話,用玉器禳祭來避免火災,子產以此話應對。顯示出子產清醒的意識,進步的思想。)
19、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左傳·宣公十二年》)
【譯文】百姓的生計在於勤勞,只要勤勞生活就不會睏乏。
20、鬼神非人實親,維德是依。(《左傳·僖公五年》)
【譯文】鬼神不是親近哪個特定的人,而是親近有德之人。(古時雖有祭祀,但古人並不非全然迷信鬼神,而是將它與人事密切聯絡起來。更強調人自身德行的重要。)
21、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隱公元年》
【譯文】多幹壞事,一定會自取滅亡。
22、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宣公二年》
【譯文】誰能沒有過失呢?有了過失而能夠改正,那就沒有比這再好的了。
23、眾怒難犯,專欲難成。(《左傳·襄公十年》)
【譯文】眾人的憤怒不可以觸犯。個人專權的慾望難以成功。
24、《書》曰:“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左傳·襄公十一年》
【譯文】《書經》上說:“處於安樂的環境之中時,要想到可能出現的危難。”想到危難就有所提防,有所提防就沒有了禍患。
25、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左傳·襄公二十四年》
【譯文】最上等的是樹立德行,其次是建立功業,再其次是創立學說。即使過了很久也不會被廢棄,這就叫做不朽。
26、我聞忠善以損怨,不聞作威以防怨。《左傳·襄公三十一年》
【譯文】我聽說過用忠心善行來減少怨恨,沒聽說過用擺出權威來防止怨恨。
27、臨患不忘國,忠也。《左傳·昭公元年》
【譯文】面臨禍患仍不忘國家,這是忠誠的表現。
28、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左傳·昭公十一年》
【譯文】樹冠大了必然折斷,尾巴大了必然不能擺動。(舊時常以“尾大不掉”比喻部下勢力強大,不聽從上級的指揮調遣。)
29、為政者不賞私勞,不罰私怨。《左傳·陽公五年》
【譯文】當權執政者不能無故獎賞對自己有恩惠的人,不能借故懲罰與自己有私仇的人。
30、無德而祿,殃也。《左傳·閔公二年》
【譯文】沒有道德而享受俸祿,就是禍害。(說明享受國家俸祿的人必須在品格上作人的表率。)
31、我無爾詐,爾無我虞。《左傳·宣公十五年》
【譯文】我不詐騙你,你不欺騙我。真誠相待,互不欺詐。
32、宴安鴆毒,不可懷也。《左傳·閔公元年》
【譯文】貪圖安逸享樂等於飲毒酒自殺,不可懷戀。
33、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耦。《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譯文】下棋的人拿著棋子而決定不了下在什麼地方,這樣的人必定勝不了對手。
34、夙興夜寐,朝夕臨政,此以知其恤民也。(《左傳·襄公二十六年》)。【譯文】君王每天都早睡晚起,整日都在朝中處理政事,以此才會知道君王是體恤民心的。
35、川澤納汙,山藪藏疾,瑾瑜匿瑕。《左傳·宣公十八年》
【譯文】河流大澤中也容納汙水,深山草野中也會藏瘴癘之氣,美玉中也會微有瑕疵。
36、過而不悛,亡之本也。《左傳·襄公七年》
【譯文】有過錯而不改正,這是敗亡的根源。
37、華而不實,怨之所聚也。《左傳·文公五年》
【譯文】空有虛名而無其實,言過其行的人。必然會招來人們的怨恨。
38、驕奢淫逸,所自邪也。《左傳·隱公三年》
【譯文】驕橫、奢侈、荒淫、放蕩,是邪惡發源的處所。
39、善不可失,惡不可長。《左傳·隱公六年》
[譯文]好事不能放棄,壞事不可任其發展。
40、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左傳·莊公二十四年》
【譯文】節儉是有德之人共有的品質,奢侈是邪惡中的大惡。
41、兄弟雖有小忿,不廢讎親。《左傳·僖公二十四年》
【譯文】兄弟之間即使有小小的怨恨,也不妨礙他們的至親關係。
42、冬日可愛,夏日可畏。《左傳·文公七年》
【譯文】冬日溫煦,令人喜愛;夏陽酷熱,令人害怕。冬天嚴寒,人們需要溫暖,故覺冬日的喜愛;夏日酷暑,人們畏懼炎熱,故感夏陽的可怕。這本是自然現象和人們的自然心理,杜預在注《左傳》:“趙衰,冬日之日也;趙盾,夏日之日也”一段文字時,用了這兩句話,十分形象地寫出了春秋時晉國趙衰、趙盾父子的性格特點及晉華人對他們的反映,這種以自然現象比喻人物的方法值得學習。
43、量力而動,其過鮮矣。《左傳·僖公二十年》
【譯文】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去辦事,過失就會少些了。
44、輔車相依,唇亡齒寒。《左傳·僖公五年》
【譯文】面頰骨和牙床互相依靠,緊密相連;嘴唇沒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兩個鄰近國家(或政黨、團體)利害相關、互相依存的關係。
45、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譯文】言辭沒有文采,流行得不會很遠。
46、樹德莫如滋,擊疾莫如盡。《左傳·哀公元年》
【譯文】修養道德的最好方法就是促使它不斷增長,消除疾病的最好方法治得徹底乾淨。
47、不以一眚掩大德。《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譯文】不能因為一次過失而掩蓋了平素的高尚品德和過去的功績。
48、從善如流。《左傳·成公八年》
【譯文】聽從正確的意見象流水一樣快。比喻能很快地接受別人好的意見,虛心聽取他人的批評和建議。
49、禍福無門,唯人所召。《左傳·襄公二十三年》。
【譯文】災禍或福分沒有別的來路,全由人們自己召來。無論災鍋或福分,都沒有定數,其降臨並非出於冥冥的天意,而是由人們自己的作為導致的,這兩句體現了古人在禍福問題上的唯物觀念,是可貴的。多用於說明災禍之起由於人事,應注意避禍趨福,不可怨天尤人。
50、國之興也,視民如傷,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為土芥,是其禍也。《左傳·哀公元年》
【譯文】國家興盛時,當政者看待平民百姓如對受傷的人一樣關心愛護,這是它的洪福;國家衰亡時,當政者看待平民百姓如糞土草芥一樣微不足道,這是它的禍根。
51、國無小,不可易也;無備雖眾,不可恃也。(《左傳·僖公二十二年》)
【譯文】一個國家無論大小,都不可以輕視。如果沒有準備,即便國家人口眾多,也是不能夠依仗的。
52、眾叛親離,難以濟矣。——《左傳.隱公四年》
【譯文】人活在這個世界上,不可能離開與別人的互助合作,如果弄到眾叛親離的地步,那這個人也就無法挽救了。
53、外舉不棄仇,內舉不失親。——《左傳.襄公二十一年》
【釋義】比喻為官正直無私。選賢任能的時候,對於外人,不會因為是仇人就不舉薦他;對於家人,也不會因為怕別人說閒話就不推薦。
54、備豫不虞,古之善教也。——《左傳·文公六年》
【譯文】備豫:預備、防備。不虞:預料之外。防備發生意外的事,這是古人留下的好遺教。
55、一日縱敵,數世之患也。——《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譯文】一旦放走了敵人,就可能給後面幾代人留下隱患。
56、君子之言,信而有規,故怨遠於其身;小人之言,僭而無徵,故怨咎及之。(《左傳·昭公八年》)
【譯文】君子說的話,誠實而有依據,所以不會招來怨恨。小人說的話,虛偽又無根據,所以會遭致埋怨。
57、則以觀德,德以處事,事以度功,功以食民。(《左傳·文公十八年》)
【譯文】禮儀是用來觀德行的。德行是用來處理事情的,事情是用來衡量功勞的,功勞是為了養育萬民的。
58、有德則樂,樂則能久。(《左傳·襄公二十四年》)
【譯文】有德行才能快樂,快樂才能長久。
59不義而強,其斃必速。(《左傳·昭公元年》)。
【譯文】用不正義的方法,而使得自身變得強大,其必然會很快滅亡。
60、非宅是卜,惟鄰是卜。(《左傳·昭公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