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筆底春雷
-
2 # 愚蠢的畢言言
賞心悅目,如飲甘霖,愛不釋手,開卷有益。
剛開始看到問題的時候關注點全在“美文”二字上,一下子就想到了周作人先生和沈從文先生。現在再來看,發現重點應該在“極其優美震撼人心”。然後就不知道怎麼答了。
沒記錯的話,“美文”這個概念應該是周作人先生提出來的。先生也確實寫了很多美文,像《烏篷船》、《北京的茶食》、《故鄉的野菜》等等,都是經典(我最喜歡《自己的園地》)。沈從文先生的《水手們》、《夜泊鴨巢圍》等也都很好。這些文章,美則美矣,我也很喜歡。
但是周先生在美文的基礎上提出了兩點,進行區分
1.周作人先生提出的“美文”其實是議論文的一種,不過它不是批評性(雜文)的,不是學術性的(論文),而是藝術性的,是為了表達作者自己的思想。周作人提出的“美文”這個名稱並未通行。它就是通常所稱的小品文。
2.現在一般人理解的“美文”是指優美精練的純散文(抒情敘事散文)。
-
3 # 旅雲小紀
我覺得不太好定義哪種文章算是美文。廣義上的美文是不帶實用目的專供直覺欣賞的作品,如詩歌、散文、小說等,甚至是一段讓人會心而笑的簡訊。美文者,優美、生動而有趣之文章,重在感性,長於抒情。然而那些帶有實用目的的文章如新聞、公文、論述等,雖然重知性,長於達意,寫得好的,難道就不能稱為美文?
舉些例子。暫不說課本那篇魏巍的通訊《誰適合最可愛的人》,我們就說浙江湖州保安李雲舟的那封辭職信。“李雲舟者,蜀中高隱,川北野儒也!浪跡江南,棲滯湖州……好比那萬里白鷗鷗馳,馳騁於浩蕩雲海之間,誰復可訓也!”全文用文言文寫就,短短四百字就運用了20個典故來表達個人懷才不遇之感,得見其人古文功底深厚。然目前大量的所謂的“心靈雞湯”,雖文字優美,細品卻覺空洞不堪,索然無味,難道算得上美文?
-
4 # 收復舊山河
我認為,立意深刻,文采飛揚,結構明快,佳句天成,這就是好文章。讀《岳陽樓記》,《滕王閣序》、《桃花源記》,看《前赤壁賦》、《後赤壁賦》、《石鐘山記》,自然能品出好文章的況味。
“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
”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鬱都青青“。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佳句太多,不展開了。
古文說多了,來說今文,最是贊同毛澤東在《反對黨八股》一文所倡導的,寫文章要反對”空話連篇,言之無物”的形式主義,要反對臭婆娘裹腳布又臭又長,要反對舊的教條。
我們注意看毛的文章,寫得既乾淨,又簡潔,文字功夫,力透紙背。五四運動前後搞新文化的那幾個人,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蔡元培等,哪一個不是文章大家!
今天的人,要寫今天的文章,食古不化肯定是走不遠的,要被淘汰掉。
我個人堅持提倡寫短文章,儘量避免寫長文章,我也喜歡看短文章,討厭看長文章(太長的文章只好用”一目十行”瀏覽之)。魯迅有句話說到我心裡去了,“無端耗費人家時間,無異於謀財害命”。
自媒體的文章,動轍千五兩千,我天,誰看!?
-
5 # 張少明5
友友提出的這問題!我個認為什麼的文章是美文!因為人們的欣賞角度高度不同!不好定義!我覺得!好作品!是精打造!反覆推敲!才能出爐!好作品離開正能量!所以能傳播正能量的作品!才稱美文!敬請指點!
-
6 # 鹹魚論翻身
美文就像少女。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舉止文雅,儀態大方,讓人賞心悅目。
美文更像才女,精於琴棋書畫,擅長詩詞歌賦,熱情洋溢,灑脫開朗,讓人心旌神馳。
秀外慧中,才算美女;外在美和內在美的文章,才能稱得上美文。
美文善於組織、錘鍊語言文字,巧用修辭手法潤色,增強文章感染力。一氣呵成,讀來朗朗上口;跌宕起伏,讀來抑揚頓挫。
美文或寓情於景,借景抒情,或託物言志,發人深思。或觀點鮮明,擲地有聲。或曲折生動,情節感人……
中學時讀過樑啟超先生的《少年中國說》,它能詮釋美文的內含。
文中運用了大量的修辭手法:對偶、排比、反覆、重疊……寫得氣勢磅礴,讀來酣暢淋漓,讀罷唇齒留香。
文章把封建古老的中國與他心目中的少年中國作鮮明對比,熱情謳歌少年勇於改革進取的精神風貌,無情針砭老年人消極保守的玩固思想,鼓勵中國少年肩負起建設少年中國的重任。通讀全文,倍覺氣勢激昂豪氣沖天。耳目為之一新,精神為之一振!梁先生的吶喊聲穿越時空,依然激勵著當今的中國少年報效祖國的雄心和熱情。
先來欣賞一二——
嗚呼,面皴齒盡,白髮盈把,頹然老矣!若是者,舍幽鬱之外無心事,舍悲慘之外無天地;舍頹唐之外無日月,舍嘆息之外無音聲;舍待死之外無事業…………
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潛龍騰習料,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吸張。奇花初胎,矞矞皇皇。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所謂美文,概莫如是吧。
回覆列表
讓人愉悅的是美文,引人思索的是美文,開拓境界的是美文,別有洞天的是美文……可喚醒,可啟迪,可點燃,可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