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星辰小故事

    項羽的性格決定了,他得不了天下。

    就算在與劉邦的楚漢之爭中,劉邦身死。天下也輪不到項羽。這是項羽性格缺失的必然結果。

    首先,項羽疑心重。就連他的得力干將“亞父”范增都懷疑,何況其他人呢?

    其次,項羽賞罰不明。手下心中沒有歸屬感。

    再者,項羽不能賞識人才。一代大將軍韓信就是看不到希望,最終成就了大漢天下。

  • 2 #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歷史不可假設,但可以合理推斷。鴻門宴之際,如果項羽採納范增建議,下狠心殺了劉邦,天下會如何呢?

    首先,類似十八王體制的諸侯分治局面會持續得長久一些。當然劉邦已經死了,漢王可能會由其他人來擔任,以項羽的風格,多數會把這個位置給跟自己有點關係的人。如果是從項羽陣營挑一個人去做漢王,那麼這個人就很可能是項伯,因為項伯是項羽的叔叔,以項羽的做事風格,親戚總歸比陌生人好,而且項伯與劉邦的舊部也多少有點關係,治理漢中會方便很多。

    如果不是從項羽陣營挑選,那麼張良也可能是漢王的人選,因為張良不是戰場上的武猛戰將型別,安排他去做巴蜀之地的王, 對於西楚霸王而言,其實是最安全的。而張良治理下的漢中,說不定就會平息戰亂,從此走上富足安樂之路。如果一定要從劉邦舊部中挑選,項羽說不定會選中與自己風格相似、最投機的樊噲。在項羽看來,這傢伙五大三粗,有力氣沒腦子,但心眼貌似還可以。從鴻門宴的現場來看,項王確實對他有點好感。說不定一拍大腿,樊噲就成了新一任漢王。其次,以整個天下格局而論,劉邦一死,敢於跟項羽對著幹的,便只剩下了山東的田榮、田橫兄弟。但因為劉邦已死,項羽便可以專心致志地對付這幫傢伙,以山東半島的地理缺陷而言,沒有縱深便很難堅持——所以最終便會出現無人對抗項羽的局面。

    最終,因為項羽的意圖,是建立一種諸侯分治的局面,而非秦始皇式的專制一統,所以估計,這麼一來中國就會變成另一個西歐列國分治的局面,況且因為這個時候,中國集權統一的時間很短,僅有秦朝數十年,而夏商周這種分治局面已經存在幾百年,所以不大會有人致力於統一,大家會覺得:這樣也蠻好。

  • 3 # 猴子愛唐僧

    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不能。拋開什麼性格方面不談,從歷史發展的宏觀角度來看。

    為什麼這麼說呢,假如鴻門宴劉邦被殺,然後項羽會幹嘛呢?答案很顯然,和沒殺劉邦一樣,大封天下,自己做西楚霸王。所以分封天下和劉邦死沒死沒關係,這是項羽的政治抱負,不會輕易改變的。

    回來正題,分封天下已成定局,那項羽能坐住這個江山嗎?那麼看看項羽分封后的結果就知道。對,有人造反,劉邦第一個造反嗎?不是的。所以,各路諸侯會相繼和先後造反,和有沒有劉邦沒關係,他只是造反的諸侯之一。即使沒有能像劉邦一樣打贏項羽然後一統天下的人出現,但是項羽是坐不住這個天下的,至少是四分五裂。

    那麼這就說到另一個問題了,諸侯一定會造反嗎?項羽就鎮不住他們嗎?答案是不能。這就要說到分封制和社會生產力的問題,就不闡述了。通俗來講就是,當時的社會生產力已經不適合純粹的分封制了,因為生產力的提高,任何一個諸侯都有可能崛起對中央造成威脅。參考春秋戰國時期即可。

  • 4 # 毀建策

    若鴻門宴劉邦被殺,項羽是否還能一統天下?

    雖說劉邦是秦末楚漢爭霸中的勝者,不僅戰勝不可一世的戰神霸王項羽,活活將其逼得兵敗親亡自殺,更成功取得秦始皇遺產,一切心血所成,建立巍巍大漢朝,凝成漢族,成為人類幾大族王之一。

    但其本身並不是有多強,可以說文不成,武不就,只所以能成功,靠的不過是因其長期胡作非為所形成的流氓本性,梟雄素質,

    還有經常與人接觸爭鬥所養成的識人用人眼光,能放開膽子識人用人拉攏人。以及起義前二三十年用此所形成的勢力,拉攏聚集的人。

    否則光靠其自己一個人是不可能成就一番大業了。

    即然其這樣的人就可靠借用他人之力,成就一番大業,那麼其它比其強,再如此的人還不是更能如此。

    還是世無英雄,讓豎子成名。否則皇位,天下又豈會落在其這樣的人手中。

    畢竟這樣的人天下太多了,他能如此,別人為何不行。最多沒像其遇到這個機會,運氣無其好,早就折戟沉沙,或者還未達到其這個程度,沒準備好,所以沒趕上。……

    所以既便無其,還有許多像其這樣的人,能代替其來幹這事。即便其已死,還有許多沒趕上上個機會,深表遺憾,對其非常羨慕,以其為榜樣的人還會代替其,前赴後繼的接替其幹此事,甚至有此教育,比其幹更好。

    所以即便其死,他們之勢力被項羽消滅,項羽也未必能坐穩江山。

    畢竟當世時劉邦手下還有十萬兵馬,由其心腹把握,而且他們還深得秦人之心,秦人與項仇深似海,必會支援其復仇。

    除非其早就準備好剿滅這支兵馬的打算,否則其即便剿滅,劉邦也不會讓其好受。畢竟在當世時,劉邦又不是傻子,肯定會料到這種可能,你不讓其死還好說,還可保你無事。

    一旦讓其死,他手下即便不能抵,然保大部逃跑還是有可能的。一旦逃跑必成你心腹大患。

    畢竟其手下不是無人,沒有精兵良相,謀臣無數。不有還有兒子能聚攏之心,有呂后,呂澤,劉濞,這樣家族,親族人才替其復仇,報復。

    有此基礎,依仗,他手下不管是為自保,還是為報劉邦的恩情誼分,維持自己的富貴前途,不被人指脊樑骨,踩在腳下,其都會這樣做,也有實力這樣做。

    如此即便不能如歷史上滅項羽,建立大漢朝,但盡力讓其不痛快,成其心腹大患,最大規模牽制其,削弱其,讓其它人坐大,滅其還是有可能的。

    即便不能如此,早被滅,但在死之前,最大可能報復其,與其兩敗俱傷也是可能。

    畢竟其之統治基礎太薄弱,是靠眾人之力,用勝利所形成的霸業,成功之後行分封是必然。

    再加上其個人之缺陷,意氣用意,分封不公,婦人之人,高傲,看不起手下人,尤其底層,有人才不能用,反將之逼走。殺劉邦雖給自己消除最大威脅,然更加讓人不滿,看不好其,離他而去。

    你能將這些人都除盡還好說,否則讓其聚集起來不斷反抗,以其此起彼伏的折騰。你亡之必然。

    畢竟在其坑殺秦軍二十萬,整整殺了一代秦人,讓關中人家家戴孝,戶戶死人,與之仇深似海,而火燒阿房宮,屠咸陽更

    是將秦人之尊嚴,臉面徹底踩在腳下,讓其們不死不體。

    已註定秦人關中已成其之反對者集中營,策源地,只要你不將其徹底滅絕,殺光,你就別想改變。而越殺越反抗,越殺仇越大,反抗更厲害。

    殺人一千,自傷八百。即便你能將其都殺完,人家三四百萬人,你又要死多少。即便不死這麼多。即便你厲害,不用死那麼多人,

    但秦人也不差,曾統一過全國,比誰都強,全民皆兵,有此仇,曾被騙,不會再存幻想,一心對抗,要同歸於盡。

    至少也要死百八十萬。

    如此之人若是你的,又豈不元氣大傷,給人可乘之機,讓人心生反意,來滅你,讓你完蛋。

    若是他人,一旦傷亡過大,知你是在消耗其實力,以便好控制,好削藩,好讓其完蛋,以便消除隱患,又豈會服你,不消極怠工,產生異心,想聯合起來反你,滅你,使其不再如此,慢性自殺,好解脫。

    即便不說如此,那些反對力量,尤其殘部去投靠懷王,義帝。讓他實力強大到一定程度,可擺脫你之控制,讓你不能輕易擺佈,好殺他,擺脫牽制,能夠自由自在,再無壓迫。

    然後再以天子之名遷都他處,以方便憑險而守,盡力解決抵消自己兵少,實力弱所面臨的劣勢,盡力發揮自己實力讓自己自保,可儘量長久,永存。立於不敗之地。

    然後立天子之名推翻項羽所定,頒自己分封方案,盡力削弱項羽,加大對其它人,尤其項羽仇人的分封,對項羽,尤其項羽自己人進行離間,追念劉邦,討伐項羽,盡力削弱,消滅項羽。

    立下誰滅項羽,取其人頭,就把王位傳給誰,以激人復起,都擊之。

    如此即便不能滅其,也能讓其疑心,戰亂不斷,各自懷疑,不能同心,盡力消弱。以給自己時間準備,讓其無暇他顧,可盡力發展,以使將來能滅其。

    而秦末十八路諸侯也不是隻有其兩個好漢像英布,彭越,田橫等越不差,按鴻門宴之後的秦末局勢,即便劉邦,他們躲進漢中,火燒棧道不出。

    但因為由於項羽分封時因意氣運氣,故意分封不公,讓得山東齊國屢叛不止,屢剿不滅,以至劉邦有機會還定三秦,讓其兩面作戰疲於奔命,有被消滅的機會。

    即然其能,為什麼其它人不能,即便英布,彭越因項羽也不放心其,對其封地特別劃分,弄得易攻難守。

    但因項羽坑殺二十萬秦軍,弄得降將三秦王盡失人心,空有一個王霸之地,然不能歲原因,若有一個能歷經艱險來到關中,佔據這一基業。

    或去同樣具有王霸之資,能使其達到這個效果,可易守難攻之河東,山西,太原,晉陽。

    其照樣能乘此機會學劉邦,與項羽爭天下並勝之。

    所以即便鴻門宴項羽殺劉邦,消除人生最大威脅,但只要其不改變錯誤,自己之根本缺點,讓歷史繼續那樣發展:不公平分封,殺子嬰,屠咸陽,燒阿房,弒義帝,遷彭城。

    他照樣還改變不了自己命運,最終還是不免兵敗自殺命運,除非其不如此,盡力留在咸陽,努力消除秦人對其之仇恨,怨毒。用自身來鎮壓混亂之源關中,得其心,佔據這形勝之地,用他再一次平定天下。

    否則其清別想改變命運,畢竟其除善戰,出身好,有號召力,有人追隨,其什麼都沒有。

    如此之人又怎和那些其它方面都比其強,就此方面比其有點差的人相比。

    如此之人又會不敗。

  • 5 # 菩薩我想對你說

    有了楚懷王這個名義上的領袖,再加上項羽的勇猛,因此很快在天下各個諸侯中出名。項羽曾經於諸侯們約定,先入咸陽著為王。項羽對自己還是非常有信心的。但是誰知道,等項羽滅掉秦軍主力之後,卻聽說自己手下的劉邦已經將咸陽打下來了。劉邦還自稱“關中王”。項羽心中的你怒火可想而知,劉邦正打算好好享受一下當皇帝的生活,這時候樊噲和張良卻勸他趕緊退出咸陽。要不是張良和樊噲,可能那一會兒,項羽就將他殺了。不得不說劉邦的運氣是真的好。但是即使如此,項羽對劉邦還是產生了不滿。

    為了表示自己沒有與項羽爭奪王的野心,劉邦帶著手下親自到項羽位於鴻門的軍營中賠罪。宴會上,范增多次暗示項羽殺掉劉邦,以除後患,但是項羽就是不聽,因此被范增認為是婦人之仁。但其實,項羽並不是如范增所想的那樣婦人之仁,他想的更久遠,項羽之所以能夠得到諸侯們的承認和擁護,完全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如果他殺掉了劉邦,無論是出於什麼目的,都會成為背信棄義的人。更何況,劉邦平定了關中,算是為項羽立了大功。有功之人是不能輕易殺掉的。因此論遠見,其實范增不如項羽。項羽雖然年輕,但還是比較深謀遠慮的。

    假如項羽是一個背信棄義的小人,輕易就將任何一方諸侯殺掉,其他諸侯會怎麼想?他們也會惶惶不可終日,害怕下一個被殺的就是自己,項羽最終會眾叛親離。因此鴻門宴上,項羽殺掉了劉邦,事情只會向更壞的方向發展,如果沒有了諸侯們的支援,項羽處於孤立無援的狀態下,即使是他天生神力,也殺不了成千上萬的敵人。殺死劉邦看似是明智的選擇,實際上卻非常愚蠢,加入項羽不改掉自己的壞毛病,就算殺死了一個劉邦,還會有無數個劉邦站起來打敗他。對於此事,大家是怎麼看的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人口構成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