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猴哥就餓
-
2 # 成都地產逍遙君
最根本的就是德國統一后土地,人口以及礦產資源的迅速擴大,而這些正是限制工業革命規模和影響力的因素。
在拿破崙之前的時代,普魯士由於人口和土地資源的限制,只能屈居於五強末席。用一個很形象的比喻來說,普魯士就像一個十三四歲的孩子,由於基礎力量不夠,便把自己手中的劍磨得更加鋒利,苦練自己的劍術。而統一後的德國,就像一個有著充裕經濟和人口規模的成年人,那麼,德國現在既有了成年人的基礎體力,又擁有了高超的劍術和鋒利的武器,那麼其實力自然令人震驚。
早在拿破崙之前,普魯士就擁有了全歐洲一流的陸軍,擁有了在托爾滕戰役中讓整個歐洲都奈何不得的擲彈兵。拿破崙在腓特烈大帝墓前發出“如果他還在世,我們就絕不可能站在這裡”的感慨也不是虛言。
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二戰的勝利是反法西斯國家資源的勝利,借用克勞塞維茨的話來說,擊劍(就像戰爭)固然需要技巧和經驗,但首先他得有劍,有生產材料和經濟能力才行。在“鑄劍”之戰中,同盟國獲得了勝利。
正是基於此,德國在二戰中直到最後依舊保持著戰場上靈活機動和分散決策的特點,在面對同盟國碾壓性裝備優勢的情況下,直到1944年底依然佔據著比戰爭爆發時大的多的地區。
而來看法國,之前法國的人口和資源優勢相對變弱了,在第二次工業革命後,法國的相對實力已經落後崛起的德國一截。除了資源之外,就是戰略意識了。
拿破崙是個大膽而善於變通的軍事家,而反觀後來法國軍隊中的領導人物,卻很少具有其這種品質。我們可以從最經典的二戰來看。法國缺少一個像英國的帝國國防委員會那樣的有效機構,來密切國內軍事部門和非軍事部門的聯絡,並且協調軍種之間的相互競爭。而像甘末林,貝當這樣的老將,都是主張防禦,個個謹小慎微。很明顯,法國在戰略意識上處於被動防禦的狀態,他們更關注德華人在幹什麼,而不是自己應該怎麼做,這就失去了很多主動權。
由於這種性格和戰略意識,這些老將們拒絕了戴高樂關於建立一支小規模現代化坦克部隊的建設,他們自己也不想去研究新式戰術。沒能積極使得合成兵種作戰能力提高,人們對大規模運用裝甲部隊的有效性表示懷疑。這樣,法國生產出了一批如索米亞35這樣的上乘坦克,但卻沒有適應的作戰理論和指揮人才,最後是經濟沒垮掉,政府先倒臺。
-
3 # 漩渦鳴人yy
國家與國家之間戰爭的最終結果是軍事,政治,人民素質多個方面來說的,但一的因素可以決定戰爭的走向,但並不會決定最後的結果。
首先第一條軍事方面,這一點是大家都能夠看到的,法國自從拿破崙走了以後,法國對外戰爭基本上是處於一種不積極的態度,就是他並不主動戰略進攻,在德國閃擊波蘭的時候法國愣是將整條戰線全部改成被動防禦這一點跟我們在抗戰時期的閻錫山閻長官有的一比,相比較而言,德華人的進攻就更加具有積極性和主動性,德華人總是積極地尋找法華人的弱點進行攻擊,進行戰略進攻,拓實法華人不斷的後退,使得戰火燒在法華人的土地上。
而且德國自從三次王朝戰爭以後,德意志帝國成立以後,整個普魯士地區鬆散的各個聯邦終於統一成了一個完整的邦國,這是在拿破倫時期所沒有辦法面對到的困難,不是。這個地區本身軍隊作戰意志就強,但是由於這各地區聯邦太多了,所以很難形成一個拳頭,但是比思邁卻把這個拳頭攥在了手裡,最後一拳打出去揍的法華人,那是哇哇直叫,德華人統一了,那麼作為它的鄰邦,法華人自然也是要遭受無妄之災,一個強盛崛起的帝國絕不僅僅侷限於對於自己國家的長治久安,更多的是希望向外拓展,趁著自己本國處於一種發展期,一種強盛期去獲得更多的資源,為以後自己國家的發展打下最堅實的基礎。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華人入侵法國,致使法國國內生靈塗炭,因此法華人憋了一口氣,把德華人趕出了自己的國家,贏下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那些曾經在戰場上面會潑灑自己鮮血的那些戰鬥勇士甚至告訴自己的孩子說不要在戰場上面,那麼拼命打自己命給拼沒了,你拿什麼回家報效我們,而且還有人懷疑自己當時是不是中風了,給國家做的這麼拼命,反觀德華人,一直都是以一種高昂的鬥志,高昂的戰鬥意志作為自己榮譽的象徵。我要戰鬥,我要去用自己的鐵和鮮血去拿到更多的東西,這一點是融入到德華人的骨子裡的一種精神。德華人這種作戰意志一直使得他們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成為世界目光的中心,兩個國家的戰鬥意志一下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當然最後一條,德國參謀本部很多人都會忽略了這個部門,但實際上德華人之所以在第一次,第二次睡到站期間有這麼大的戰略規劃和戰略,不及跟這個參謀本部為前線源源不斷地提供人才給統帥部源源不斷地提供作戰計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正是由於德華人抓住了人才,所以德華人,才會在歷次的對外戰爭裡面可以做到以少勝多。這就是德華人真正能夠保持強盛的所在,軍隊沒了人沒了沒有關係,我還有這個部門在我還有這套機制在我還可以源源不斷地生產出來一大堆的戰略規劃人才給德國軍方使用德國軍隊永遠不缺人才!
綜上所述,法華人輸給德華人那麼多次也不冤,德華人確實戰鬥意志挺強的,只不過德華人最終還是輸給了命運,把自己的戰車陷在了莫斯科的沼澤裡面,無論是在軍事上還是足球上。
-
4 # AugustusDeSPQR
如果你拿普法戰爭或者二戰說話,那也是沒誰了,普法戰爭前後法國依然是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只是說德國的商品競爭力比法國強。。。。一戰時候,法軍極其英勇。。。跟德軍在西線扛了4年。二戰法軍在1940年失敗因素有幾點
一 國內民眾不想打仗,軍隊普遍不想打仗
二 德國軍事思想高出英法一個級別
三 德國整體軍官素質高於法國軍官
四 法國戰略出錯。。。不過也不能怪法國,希特勒原定進攻方向就是比利時 荷蘭一線,結果因為計劃敗露問題,所以臨時改變為阿登森林地區。。
但就是在1940年,德軍在整個法國戰役傷亡20多萬
這是2015年BBC新聞對法國戰役德國損失的報告。。。
即使這樣1940以後法國繼續抗爭下去。。。最終贏得二戰。。
二戰開戰前法國包括法國殖民地人口資料。。。
一戰時期法國工業生產能力
順帶說下,法國本土大部分是法華人自己解放的。。不過解放巴黎的確是美軍故意讓法軍解放的。。勒克萊爾第二裝甲師和一個美軍步兵師。。
回覆列表
主要是人口變化的原因造成的,以前的法國是西歐第一人口大國,德國那時候還沒有統一,所以從古羅馬帝國滅亡一直到法國王室被推翻,當中的將近1000年,都是法華人騎在德華人的頭上。法國發生大革命之後,大量的人口被屠殺,大量的新教徒和貴族逃亡其他國家,拿破崙戰爭造成的法華人口大量減員,以及馬爾薩斯理論對法華人口增長的負面作用,使得法華人口在西歐的排名下降了。反之,曾經臣服於法國的德國各諸侯國卻在普魯士的鼓動下一致對付法國,導致拿破崙三世在毫無思想準備之下被優勢兵力打敗,這就是普法戰爭。普法戰爭之後,失去了法國保護的德意志各諸侯國逐一被普魯士王國併吞,統一後的普魯士王國的人口是法華人口的兩倍。第一次世界大戰,英法聯手打敗了德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義大利西班牙結盟,人口幾乎是法國的四倍,把法國團團包圍在中間,法國重兵在集結南部,但是馬其諾防線北部出現了紕漏,所以德國閃電戰一下子就擊垮了法國,後來法國還是聯手英國美國才打敗了德國。二戰之後,德國遭到了報復性懲罰,整個國家被一分為幾,西德、東德,還有俄羅斯和波蘭佔領的東普魯士,除了戰爭死亡的人口外,還有大量逃亡到其他國家。雖然現在兩個德國統一了,但是人口只有8000多萬,比起6000萬的法國差距不是太大,德國的優勢不再。要知道二戰以前德華人口是法國的兩倍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