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洪兒說
-
2 # 素簡一
年味變淡,是我們心態的原因。
孩子對每個新年都很期待,是因為新年會有他們期待的禮物,對新年對他們來說有很多新奇之處。可以放鞭炮,可以收到來自長輩的禮物,可以隨爸爸媽媽去各地遊玩。所以,新年對於未知孩子來說,永遠是期待的一個節日。
而對於我們成年人來說,穿街走巷的拜年,觥籌交錯的應酬,陪伴長輩與孩子,整個身心與精力都在付出。外面再苦,回家也要面帶笑容;壓力再大,回家也要故作輕鬆。成年人的世界,似乎在承擔起家庭責任的那刻起,就少了很多輕鬆。
過年,對很多人來說,雖然是徹底放鬆的時候,可是,整個節日都是遊離在流水般的“線路”中。爸媽家,公婆家,陪伴孩子活動等。或許枯燥,或許沉悶,而我們也許想要的是自我沉浸,自己須臾的放飛。沒有外界拘束,沒有身邊的捆綁,沒有自我的愧疚。在某個時刻,可以回憶過去,憧憬一下哪怕不可遙及的未來,也算是一個自我享受的過程。
也希望每個人能在鞭炮中,找到新年的另一種意義,陪伴才是最常情的告白,於父母,於孩子,承擔責任是一種擔當,也是一種幸福。在擔當中找到自己,找到幸福的歸點。
-
3 # 古冰
年還是那個年,但人已不再是那個人。
小時候,快樂很簡單,一顆糖、一句誇獎,可以快樂半天。一件新衣,一雙新鞋,可以開心半年。心思單純,只要讀書、作業,不用憂思明天。一年的期待,輕鬆的寒假,有一場大雪覆蓋夢境,有呆萌的雪人陪著玩耍。除夕、春節,長輩、親戚,好多禮物、好多壓歲錢。
漸漸長大,功課繁重、作業繁多,還有上不完的培訓。好吧,至少還有寒假,還有雪花,還有壓歲錢可花。
終於不再是個孩子。
終於有了自己的孩子。
房子,車子,妻子,孩子,位置,五子登科,很有面子。
可還不完的房子貸款,煩不完的孩子未來,患不完的父母健康。
物質太豐腴?不過臃腫虛胖,不是強壯。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年還是那個年,從來不曾味淡。
是心裡裝了太多東西,太沉太重,來不及品味。
小時候,快樂很簡單。
長大了,簡單才會快樂。
-
4 # 女神222497486
社會在改變,社會的改變影響了社會中的所有人。
以前,一群小夥伴到處跑,一會兒躲貓貓,一會兒打彈珠,一會兒打紙翻,什麼跳河、寫王字、攻城之類的遊戲數之不盡。那時我們玩的開心,身邊也有很多要好的朋友。
現在,一部手機就是一個世界,雖然遊戲裡也會有很多很多的人和我們交流,但總是少了一些親切感。
現在朋友之間時不時的可以在網上聊聊天和通通話,但是總沒有一個擁抱來的溫暖且有感情。
年味淡了,是人情淡了。現在人們總對朋友和親人說“等我有時間了就一起聚一聚”。但時間總是等不來的,《嚮往的生活》中有一集播放了孫紅雷經過黃磊他們的蘑菇屋附近就特意坐車來蘑菇屋坐了幾分鐘,吃了一盤黃磊做的賽螃蟹,就立馬離開去坐飛機趕行程了。所以說時間總不是等來的,很多事都要趁現在。
同學在成都上班,我就說去看看他,因為我們都是在打寒假工的學生,我只有這一天有假,他只有下午14-16點有時間,我到他工作的地方都15.50了,短短10分鐘的相聚,其實是很快樂的。
所以人們總要珍惜身邊的親人朋友,做事就是要趁現在,等待是等不來的。
-
5 # 開屏如畫
因為小時候思維單純,沒有太多的想法。長大以後,接觸方方面面的事情比較多,加之生活的壓力,所以就慢慢的淡化了。
-
6 # 孫子曰
首先,是長大的的人沒有了這樣的感覺,這個年齡段大致在20到40之間,因為這個年齡段一年下來有吃有喝有玩有樂,經濟水平的穩定和提高,每年都像是過年,況且每年過年基本上都是不變的,沒有了新鮮感。
其次,小時候喜歡過年,因為有新衣服,好吃的,好玩的,平常的時候是玩不到吃不到的,所以,過年是一種希望和一種得到,因為得到所以喝完,而年長的人慾望太大,沒有了那種渴望。
再次,喜歡過年的如今估計是老人和孩子居多,一方面孩子喜歡,另一方面老人喜歡團聚,而對於年輕人來說,過年純屬走走流程,熟悉熟悉親戚。
第四,生活的富足讓我們過得更好,沒有了得到的慾望,那麼很多事都變得很普通,如同我們沒錢的時候渴望,有錢了更渴望,每個年齡段的需求不同,因此對過年的概念不一樣。
第五,只是有些人說的沒意思,大多數人還是不亦樂乎,問這個問題的人,估計你的人生過得不甚如意,同樣忙於奔波,精神和物質都沒有滿足,或者可以說你的親情觀念很淡薄,為人處世很一般,因為過年沒有你想要的東西,所以,你懂的。
-
7 # 文字冰檸檬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小時候的年味,是父母從外地回家的盼望、是有新衣服和紅包的喜悅、是親人們歡聚一堂的笑聲、是正月走親訪友的祝福……
以前過年很有儀式感,年貨很豐富,雞鴨魚肉什麼都要有,意味著來年越吃越有;年三十家家戶戶基本都圍在電視劇前看春晚,等待著十二點的鞭炮齊鳴。
長大後的年味,是天南地北的忙碌奔波、是火車地鐵上的擁擠、是老年人對兒女的望眼欲穿、是擺滿美味的桌上卻只有寥寥幾人……
時代以我們不可想象地速度在前進發展,我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好,同時我們也更加忙碌。回家過年的人少,自然沒有了以前歡聚一堂的熱鬧,現在過年孩子們低頭玩手機,大人們打麻將,老年人烤火,自娛自樂;現在過年大家都忙著集五福、搶紅包,在各個社交網站上吐槽著春晚,卻忘記了彼此之間交流和問候。
其實不是年味變淡了,而是表現形式不一樣。
俗話說:“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回家就是最好的禮物,家永遠是我們最溫暖的地方,只要親人們在一起團圓,年味就不會淡。
回覆列表
人長大了,感覺年味越來越淡,是物質太豐腴了嗎?
人長大了,感覺年味越來越淡,物質太豐腴只是其中一個方面。
小時候,一般家庭經濟比較困難,物質比較匱乏,只有過年過節的時候,才能穿新衣,吃好吃的。小孩子們,很早就開始盼著過年,想往的東西總是更美好的!
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我們也長大了。
離開父母的庇護,踏入社會,經營自己的人生。
物慾的膨脹,讓我們拼命工作掙錢,然後透支物質帶給我們的快感。
這種快感,沖淡所有的節假日。即所謂“有錢天天似過年”!真正過年那不就變得跟“天天”差不多的感覺?“年味越來越淡”就不可避免了。
另一個方面,現在人們崇尚“快餐文化”,生活方式越來越簡化,缺乏儀式感。
所謂的“年味”,其實是一種“儀式感”。
孩提時候的“年味”,“儀式感”,都是大人們為我們營造出來的。按道理,那時候經濟條件那麼困難,大人們卻想方設法把年過好,其中的付出絕對比現在艱辛很多。
現在的人,卻這也怕麻煩,那也覺得沒必要,糊弄對付就過年了。或者吆喝大傢伙下館子吃頓飯,就算是過了年吃了年飯。有何“年味”可言?
第三個方面,生活節奏加快以及人口大流動,也是“年味”變淡的一個原因。
前挪後挪,可以拼湊七天年假。就近工作的先不說。眾所周知,“春運”,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口遷徙。大多數的華人,“出門打工”,像“候鳥”一樣。過年時,把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都耗在了“回家”的路上。回到家裡,匆匆忙忙,啥都來不及,“年味”如何“濃”起來呢?
整個時代,整個社會,充斥著兩個字:“浮躁”!
“年味”,是一種文化,是一種儀式,需要的是:“沉澱”!
所以,“年味”變淡,並不是因為“長大”,也不全因為“物質太豐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