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豫魏
-
2 # 使用者6131820200047
看到這個問題,先祝各位已為人母的人節日快樂!
關於孝的論述,中國傳統文化裡有經典論述,尤其是在《論語》、《孟子》裡有豐富的論述。首先,比較常見的是那句“百善孝為先”。孝是一切品德里最為重要的,如果一個人不孝,那麼很難知道他還能做什麼。 2. 其次,關於“能養”。這就是這個問題所表達的全部含義。父母有對我們的生養之恩,為父母提供物質上的滿足是我們的義務。如果我們到達一定年齡還不能為父母提供一定的物資,那必然是我們的悲哀,更是父母的悲哀。但是,如果我們只是提供物資就算孝,好像有點太不尊重父母了。因為:我們如果養寵物,或者難聽一點,養牲畜,也會給它們提供物質,以保證他們的生命存續;還有,如今生活水平明顯提高了,社會福利也不錯,父母自己可以保證自己的物質基礎。3. 最後,關於“色難”。對待父母,恐怕最難做到的就是一貫地保持和顏悅色的態度,這需要我們發自內心的敬重父母,才能做到。面對父母的錯誤,應該也以笑臉相迎。
-
3 # 不勝寒秋
我認為不是孝,至少做的遠遠不夠。
《論語·為政》:“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子游問孔子什麼是孝。孔子說:“現在所謂的孝,是指能夠養活父母,但是就連狗與馬,也都有人在養他們。父母和狗馬都能養活,如果不能孝敬父母的話,那麼養活父母和狗馬還有什麼區別呢?)
許多人買個寵物狗,都能養活它。而對於父母也僅僅是養活嗎?如果這樣,等於是把父母當做狗來養而已!
我認為子女需要多與父母接觸,時時噓寒問暖、關心父母,這才是孝。
-
4 # 鄉下大叔kxg
自古以來就有:“養兒防老”,“百善孝為先”,孝道就是對自己的長輩必備的贍養和尊重,父母親給了我們生命,從小到大把我們拉扯大,對我們的撫養和呵護,從牙牙學語到自己成年走入社會,父母親給予我們的實在是太多太多了,無法用語音來表達。
當我們成人了,能夠立足社會了,可他們卻老了,做不了什麼了,這就必須要我們來對他們的贍養和陪伴他們了,有些人認為:只要不讓他們卻缺吃,缺穿,缺玩就行了,在物質上滿足他們就算是敬孝道了。其實,老人們他們對物質條件不是很注重的,他們需要的,是兒女們,子孫們的陪伴,他們需要我們陪他們說說話,多希望天天看到我們他們才不孤單。
所以,身在他鄉的兒女們,多記得有空的時候常回家看看老人家,多多陪陪他們,不是等到“子欲孝而親不在”的時候那就晚了!
-
5 # 山青水秀167193282
既要讓老人得到物質享受,也要讓老人得到精神享受,兩者兼備,才是一個真正的孝子。另外平時要多陪陪老人說說話或散散步,及使不在老人身邊也要電話聯絡,讓老人感到兒女的溫暖,愉快地度過晚年。記住孝心,記住孝德,記住你永遠應該履行的職責。為他人樹立榜樣,為後人樹立榜樣……最後謝謝邀請!
回覆列表
只用物質和錢財代替了孝順。老人真正要的並不是這些。
父母生下我們,扶我們學走路,教我們學說話。含辛茹苦把我們養大。
我們在父母呵護下長大了。我們的健康,穩定是父母的心願。
父母一天天年邁:。我們總是以這樣那樣的理由,拿些錢與物以表孝心。物質和金錢驅不散老人心中相聚的企盼。
我們小的時候。最好的教育是陪伴,那最好的孝順同樣也是陪伴。哪怕是吃吃飯,聊聊天。
我在工作或事業上在忙,也要時不時去陪陪父母。人都有老的一天。記住,百善孝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