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kfoyn44243

      青玉案 黃公紹(宋)  年年社日停針線。怎忍見、雙飛燕。  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猶在,亂山深處,寂寞溪橋畔。  春衫著破誰針線。點點行行淚痕滿。落日解鞍芳草岸。  花無人戴,酒無人勸,醉也無人管。  【註釋】  

    ①社日:指立春以後的春社。  

    ②停針線:《墨莊漫錄》說:“唐、宋社日婦人不用針線,謂之忌作。”唐張籍  《吳楚詞》:“今朝社日停針線。”  

    ③“春衫”兩句:春衫已經穿破,這是誰做的針線活呢?這裡的“誰針線”與“停  針線”相呼應,由著破春衫想起那製作春衫的人,不覺悽然淚下,淚痕沾滿了破舊的春  衫。  【 評解】  此詞抒寫遊子思鄉的情懷。上片寫遊子在深山溪橋邊,遙念家鄉社日,看到雙雙飛  燕而自傷孤單。下片寫遊子長期飄流在外,春衫已破,滿是淚痕,卻還不知歸期。末尾  連用三個“無人”,點出不僅賞花、飲酒都無心情,甚至醉了也受不到照顧。寫盡孤身  羈旅的淒涼況味。通篇纏綿悽惻,委婉含蓄。  寫的是遊子春日感懷。  年年社日,大家都是興高采烈,連婦女也在此日停了針線活計,結伴出外閒遊。那麼,遊子的心情又是如何見?“怎忍見、雙飛燕”。燕子雙雙,於春社時候飛回舊巢;遊人成雙做對,言笑晏晏;這些都是使他觸景傷神的場面。自己身處異鄉,形單影隻,又將何以為遣呢?  “今日”句,點出目前正當江城春半,百花爭妍。  “一身”幾句,寫出自己長期飄泊的苦況。“亂山深處,寂寞溪橋畔”,這是遊子眼中的實景。實際上也是他黯淡心情的反映。“已”字與“猶”字呼應,是說不僅已往數年,而且今年仍然流寓他鄉,以後如何,那就只好不作思量了。  過片“春衫”兩句道出穿著春衫之人的相思之情。破衣之上滿布斑斑淚痕,則遊子內心悲苦之情也就可以想見。  結尾幾句先寫四周景緻,旅途小駐,解鞍佇立溪橋岸邊,但見夕陽西下,芳草萋萋。接下去連用三個“無人”,用來突出他內心的苦悶!繁花似錦,無人同賞,只好借酒澆愁,獨酌而又無人相勸,待到醉了,更是無人照看。三句疊用三個“無人”,使語意分三層宛轉道來,將遊子的內心活動有層次地呈現在人們眼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版iPhone X只要4500,大家覺得值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