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木蘭辭》我們非常熟悉,但裡面有一句“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我有點想不通。“阿爺無大兒”不就證明“木蘭無長兄”了,為什麼還要後半句強調?這後半句是不是有點多餘?
2
回覆列表
  • 1 # 敷座而坐a

    詩和辭運用的是一種手法,在此應該是:強調。或者說是加深語義。

    這句話如果出現在小說中,也許是重複。

    (我記得魯迅也有類似的語句:一棵是棗樹,還有一棵也是棗樹。)

    魯迅的作品,我只是打一個比方!

    具體的答案就要請教你的語文老師了。

    (僅供參考,我很久沒有看中學語文課本了)

    我喜歡這樣的學生!

    “家中無閒錢,手頭無存款”可不可以這樣說?

  • 2 # 西安交大黎荔

    很多民歌會用運用重複的手法,這樣做使主題的形象由於重複而得到加強,也造就了旋律和音韻的連綿。要知道音樂是時間的藝術,旋律的重複可加深記憶,鞏固印象。

  • 3 # 熊本考拉

    阿爺無大兒,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不通順。這是第一點。

    阿爺無大兒,但興許有小兒,木蘭不想爹去從軍,又不想幼弟從軍,所以代父從軍。這是側重反映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的背景和心路歷程。

  • 4 # 且拂心塵

    乍一看是重複,可是親愛的朋友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死群這個問題。

    1.想象一下,在古代,尤其是在漢代那個樂府詩集盛行的年代,這種辭一般是要帶有極強的韻律來吟唱的,所以有些地方看起來有語法上的錯誤,實際上是為了重疊反覆來達到押韻的效果。

    2.大家都知道有一種手法叫做“互文”,就是同一個事情從兩個方面來描寫,達到相互襯托,彼此增強的效果。比如木蘭辭後面的幾句“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並不是說將軍死了,壯士回來,而是說將軍和壯士戰死,將軍和壯士歸來,分開說只是為了強調。而“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這句話也跟互文手法有異曲同工之秒啊。

  • 5 # 大景閃1

    其實這點出了為什麼木蘭要替父從軍和為什麼能不被察覺。無大兒就是沒有成年男子,無長胸就是看身體看不出是女子來

  • 6 # 樂康78478751

    《木蘭辭》裡“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句意並不重複。“阿爺無大兒”是指父親沒有夠兵役年齡的男孩兒,從後文可知,其父不是沒有兒子,而是沒有夠年齡當兵的兒子。“木蘭無長兄”是指家裡沒有一個再比木蘭大的男孩兒(木蘭無哥),可見,子輩中沒有符合兵役條件的孩子。根據當時的情況,家裡必須得有一個符合兵役條件的男丁去從軍,看來只有從父輩中找了,父輩中,木蘭無伯無叔,父親便是首當其衝的不二人選。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木蘭不忍年邁的父親去從軍打仗,於是便有了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故事情節。縱觀全文,就會知道:《木蘭辭》裡“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句意並不重複。

  • 7 # 平步青雲285283246

    沒有語病。當時我們學的時候,木蘭無長兄,意思是木蘭沒有長大成人的兄弟,而並不是沒有比她大的哥哥的意思,如果木蘭有長大成人的兄弟,她就不用替父從軍了!後文中阿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可知木蘭是有兄弟的,只是當時沒有成年,所以不能從軍。

  • 8 # 莘縣村民

    覺得這好像強調:家裡沒可以當兵的人了。

    從父親角度可說:如果有個成年兒子,自己的名字何必列在軍冊?

    從木蘭的角度看:如果有個長兄,自己何必焦慮如此,以至於無奈自己扮男裝從軍?

    所以“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嘛。

    有些詩詞為了強調突出而重複同樣的句子,一唱三嘆。

    《西里西亞紡織工人》每一段都有重複的“我們織我們織”。課本上的。印象很深。

    木蘭辭只是從不同角度突出“無合適人選當兵”。

    一己之見。

    見笑了。

  • 9 # Marcoloviskic

    太長不看系列:這叫互文。

    《木蘭辭》大量運用了互文的修辭,這是學這篇課文時候的第一個重點。你想想,類似於“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這種,買這點東西會去跑四個市場嗎?《木蘭辭》裡這種上下呼應,共同表達一個意思的都是互文手法。

    至於互文和重複的區別嘛,我其實也挺久沒學語文了,印象中學過的幾種語病好像並沒有語義重複,如果有,從做題來看出現的頻率也太低了,反而一詠三嘆這些各種各樣的重複都被看作了寫作手法,起到強調作用。

  • 10 # 彭工0

    看到那麼多一本正經的解釋笑死人了 還互文!還病句!…記住了 其實這叫通假字!根本沒重複…木蘭無長胸…這解釋了木蘭為什麼能女扮男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是怎麼看待女人身邊的男閨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