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姓,中華姓氏之一,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姜姓、姬姓以及少數民族改姓等。春秋時期的高傒為盧姓始祖。盧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67位。至2010年,按人口來排行,盧姓在中國大陸為第42位,在臺灣地區為第39位。中國盧姓總人口約650萬,約佔漢族人口的0.47%,以廣東、河北、廣西三地居多,三省區盧姓約佔中國漢族盧姓人員的48%。朝代,姓名,籍貫地域,職業,成就/評價西漢,盧綰,沛豐邑(今江蘇豐縣)人,太尉,燕王,楚漢戰爭中,官至太尉,助劉邦建立西漢王朝,被封為燕王(今北京)。東漢,盧芳,安定郡三水縣(今寧夏同心),地方割據首領,曾被匈奴單于立為帝。公元40年投降東漢,被封為代王。盧芳是盧氏唯一稱帝的人。東漢,盧植,涿郡涿(今河北涿州)人,大臣,剛毅有大節,常懷濟世志,董卓專權用事,議謀廢立,眾皆唯唯,植獨抗論。東晉,盧循,范陽涿縣(今屬河北)人,農民起義領袖,為士族出身。北周,盧辯,范陽涿縣(今屬河北)人,大將,北周世宗死時,官至大將軍。唐朝,盧群,范陽(今北京市)人,詩人,以勁正聞,官至鄭滑節度使。盧群為范陽名門望族之一。唐代,盧綸,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濟)人,詩人,所作詩歌多送別酬答之作,少數反映邊塞軍士生活,為“大曆十才子”之一,遺有《盧綸集》。明朝,盧鏜,汝寧衛(汝南)人,大將,在浙東參與水陸十餘戰,斬敵千餘,成為抗倭名將,名僅次於戚繼光、俞大猷。唐代,盧仝,范陽(今河北涿州市)人,詩人,苦讀書,不願出仕,其詩多反映民間疾苦,好飲茶,為茶歌。唐朝,盧鴻,范陽(今河北涿州市)人,畫家,嵩山隱士,拒絕出仕,工籀書,擅山水樹石。元代,盧摯,范陽(今河北涿州市)人,文學家,詩文與劉因,姚遂齊名,世稱“劉盧”、“姚盧”,官至翰林學士承旨。清朝,盧坤,范陽(今河北涿州市)人,大臣,在道光初年曆任湖廣總督、兩廣總督等要職。隋代,盧思道,范陽(今河北涿州市)人,官員,隋文帝駕崩,寫輓歌八首,時稱“八米盧郎”。唐朝,盧照鄰,幽州范陽人,詩人,“初唐四傑”之一,所作詩多憂苦憤激之詞,以《長安古意》最為有名。宋代,盧祖皋,浙江省永嘉人,詩人,工樂府,詞風樸素,意境清遠,有《蒲江集》。明代,盧象升,江蘇省宜興人,將領,抗清戰爭中,戰死沙場。清朝,盧文紹,浙江餘姚人,古籍校勘家,著有《群書拾補》。清末,盧賢拔,廣西淥州(今桂平)人,官員,北洋軍師長。
盧姓,中華姓氏之一,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姜姓、姬姓以及少數民族改姓等。春秋時期的高傒為盧姓始祖。盧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67位。至2010年,按人口來排行,盧姓在中國大陸為第42位,在臺灣地區為第39位。中國盧姓總人口約650萬,約佔漢族人口的0.47%,以廣東、河北、廣西三地居多,三省區盧姓約佔中國漢族盧姓人員的48%。朝代,姓名,籍貫地域,職業,成就/評價西漢,盧綰,沛豐邑(今江蘇豐縣)人,太尉,燕王,楚漢戰爭中,官至太尉,助劉邦建立西漢王朝,被封為燕王(今北京)。東漢,盧芳,安定郡三水縣(今寧夏同心),地方割據首領,曾被匈奴單于立為帝。公元40年投降東漢,被封為代王。盧芳是盧氏唯一稱帝的人。東漢,盧植,涿郡涿(今河北涿州)人,大臣,剛毅有大節,常懷濟世志,董卓專權用事,議謀廢立,眾皆唯唯,植獨抗論。東晉,盧循,范陽涿縣(今屬河北)人,農民起義領袖,為士族出身。北周,盧辯,范陽涿縣(今屬河北)人,大將,北周世宗死時,官至大將軍。唐朝,盧群,范陽(今北京市)人,詩人,以勁正聞,官至鄭滑節度使。盧群為范陽名門望族之一。唐代,盧綸,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濟)人,詩人,所作詩歌多送別酬答之作,少數反映邊塞軍士生活,為“大曆十才子”之一,遺有《盧綸集》。明朝,盧鏜,汝寧衛(汝南)人,大將,在浙東參與水陸十餘戰,斬敵千餘,成為抗倭名將,名僅次於戚繼光、俞大猷。唐代,盧仝,范陽(今河北涿州市)人,詩人,苦讀書,不願出仕,其詩多反映民間疾苦,好飲茶,為茶歌。唐朝,盧鴻,范陽(今河北涿州市)人,畫家,嵩山隱士,拒絕出仕,工籀書,擅山水樹石。元代,盧摯,范陽(今河北涿州市)人,文學家,詩文與劉因,姚遂齊名,世稱“劉盧”、“姚盧”,官至翰林學士承旨。清朝,盧坤,范陽(今河北涿州市)人,大臣,在道光初年曆任湖廣總督、兩廣總督等要職。隋代,盧思道,范陽(今河北涿州市)人,官員,隋文帝駕崩,寫輓歌八首,時稱“八米盧郎”。唐朝,盧照鄰,幽州范陽人,詩人,“初唐四傑”之一,所作詩多憂苦憤激之詞,以《長安古意》最為有名。宋代,盧祖皋,浙江省永嘉人,詩人,工樂府,詞風樸素,意境清遠,有《蒲江集》。明代,盧象升,江蘇省宜興人,將領,抗清戰爭中,戰死沙場。清朝,盧文紹,浙江餘姚人,古籍校勘家,著有《群書拾補》。清末,盧賢拔,廣西淥州(今桂平)人,官員,北洋軍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