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家長要尊重老師的懲戒權,當孩子犯錯時,老師可以進行適當的懲戒,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得到警醒,不再犯錯。教師懲戒必須有限度,有監管。無限度的放任老師行使懲戒權,與暴力教育無異。   任何事都有利也有弊,“度”的把握至關重要。無規矩不成方圓,在學生成長的重要時期,家長和學習應當幫助孩子形成規則意識,做的好有獎勵,做錯了有懲罰。如果教師對學生一昧的遷就和隱忍,對孩子的成長也並不是好事。讓老師擁有一定的懲戒權是必要的,但同時老師的這種權利也應當被監管,懲戒必須要以保證孩子健康為前提,既要讓孩子得到教訓,也要保證孩子的身心不受到傷害。   孩子的成長需要家庭和學校雙方的配合,在懲戒這種教育的敏感地帶,就更需要雙方共同協商。學校和家長可以一起坐下來談一談,共同制定一個懲戒的規則,比如遲到改怎麼處罰,不做作業該怎麼處罰,作弊又該怎麼處罰等等。相信只要雙方的配合,一定能妥善處理這類的問題。
8
回覆列表
  • 1 # 四季耕讀

    這個問題本身就是答案!

    對學生的懲戒不是隨心所欲去打學生。我規定不完成一次作業重打手心一下,決不輕打,也決不打兩下。

    批評或訓斥學生就事論事,不借題發揮,不借事生端,不帶個人情緒,不超原則。

    學生不是敵人,懲戒要減輕力度,掌握尺度!

  • 2 # 英哥力士隊伍

    很重要的一點是不要傷及孩子的自尊心,小孩子的心靈很脆弱的,有時候家長不經意的一句重話回讓孩子傷心的。處罰要讓孩子明白他究竟錯在了哪裡,以及正確的做法。這樣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

  • 3 # 戒和同修

    改造價值觀,比如集中訓練,集中學習,抄寫經文

    心態改造,比如做義工,磚石雕刻,清潔街道,植樹造林。

    重塑靈魂: 做佈施,做慈善,看望孤兒,看望孤寡老人等等。

    根據年齡,性別和情節,酌情選擇!

  • 4 # 心靈互助

    要做到賞罰分明。只有懲罰,沒有獎勵。這樣懲罰久了就沒有效果?而且會引起被懲罰者的反感。甚至是反擊。

    孩子還小打不過你,等他大了就會跟你對打。或者是離家出走。打不過你逃不行嗎?或者有逃學,上網,說謊等方式來激怒你。

    儘量用教育的方式,最省力有效的方式。一直被懲罰的人,會越來越頑皮,越來越難管教。

  • 5 # 慧智嵐芯

    懲戒教育有什麼技巧個人認為這幾點有必要:

    1.以身作則,實施懲戒者首先要被受罰者所認可接受,這要被懲罰者才會心服,不然不僅沒有效果,還會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那如何被認可呢,一個實施者需要以身作則,還有就是他本身得髙望重,說話很有權威很被大家推崇;

    2.公平公正,就是要一視同仁,制定好的規則,無論是誰都無權打破,這樣才會讓孩子接受懲罰制度,並且成為維護制度的一員;

    3.全面透明跟第二點是一個道理,自己知道自己確實是做錯了,接受懲戒;

    4.賞罰分明,懲戒教育的同時要輔與獎賞教育,有錯該罰,那做得好的方面當然要有所表示,這樣懲戒教育的效果會更好。

  • 6 # 多樂幼教

    懲戒教育的度到底該怎麼把握?

      關於校園懲戒的新聞層出不窮,校園懲戒問題也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有了很大的變化。記得自己小時候上學時,老師還用漆包線打過我的手心,現在別說打了,罵一句可能都會受到處罰。到底是時代變了,還是人心變了?

      我們這一代的人都有一個共同背景,那就是獨生子女,每家一個孩子,家裡就把孩子捧在手心裡,生怕孩子受了什麼委屈。有了家長的這層保護,便為老師的懲戒行為帶來了不少的干擾。打吧家長會投訴,不打吧又管不了孩子。老師也陷入了兩難。這確實就是一種時代背景下造成的人心變化。

      在我看來家長確實應該適當給予老師懲戒的權利,但懲戒的度真的不好把握,或許就是出於這點原因,教育部門便剝奪了老師的懲戒權。在此我也不想談論這個度該如何把握,只想說說自己的經驗。

      沒有了懲戒權,我在上課就不懲罰學生了嗎?當然不是,我最大限度的懲戒是什麼呢?透過吼來震懾學生,但吼過之後,我會對學生進行安撫。學生受到了震懾,心靈也得到了安撫,達到了我的目的,也沒給學生留下陰影。這樣的方法我一個學期最多用一兩次,因為我更多地是在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研究如何才能吸引住他們的注意力。透過課堂上搞怪的行為,有趣的語言,以及情景化的教學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他們在上課時便能高度集中精力,認真聽我講課。沒有了矛盾來源,我也不需要懲戒他們了。收到的效果是,孩子們既喜歡我,也喜歡學習。

      因此,老師對學生的管理不應該寄託在懲戒權上,在大環境無法改變的情況下,我們應該想一些別的辦法,老師將心放在教好學生上,便能克服一切困難。

      以上,如有不適,盡請指正。

  • 7 # 定來生263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有表揚就會有懲戒。不管是表揚還是懲戒,說到底都是為孩子好。但是懲戒的度需把握好。有時候家長老師過於懲戒孩子,就變成了體罰,虐待孩子。現在教育局規定老師不能變相地體罰孩子,比如罰站,打手心,打屁股。有時候孩子真的過於頑皮,上課搗亂,下課欺負學生,老師批評,說教不聽。這個時候就需要小懲大誡。如何懲戒呢!如何把握度呢!從小就聽過一個故事:一名園丁的孩子脾氣特別暴躁,特別容易惹事,園丁為了教導孩子,要求孩子每次惹事後在牆上釘一枚釘子,如果幫助了別人。就可以拔下一枚釘子,幾天後孩子看到滿牆的釘子。愧疚不已,於是就積極去幫助別人,改正自己的過失,努力去成為一個好孩子。這個故事對我有觸動,每次遇到比較難處理的學生,我就會採取這個方法。讓他們自己去意識自己的錯誤,,自己改正。

    在懲戒過程,要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事情的嚴重性等採取合理措施,對犯事的孩子進行合理的懲戒。千萬不要因為個人的情緒對孩子進行盲目處理。

  • 8 # 何昌美

    沒有善意懲戒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然而,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教師談“懲戒”色變,投鼠忌器,唯恐戴上“體罰”的高帽。其實,這大可不必。只要教師把握好“度”,就完全能夠行使好教育懲戒權,發揮其警示、教育和激勵的功能。

    適度的教育懲戒能讓學生分清是非善惡,改正缺點和錯誤,學會承擔自己不良行為帶來的責任。而過度的懲戒會給學生造成不良影響甚至危害,特別是心靈上的創傷。這容易導致學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甚至會產生與教師對著幹的逆反心理。

    把握教育懲戒的“度”,應從兩個方面進行考慮:一是教育懲戒方式;二是學生因素。前者應注重其合理性,後者應分析其承受力。只要使教育懲戒具有合理性,只要教育懲戒合乎學生的承受力範圍,教育懲戒就能實現教育意義,並消除其負面影響。

    一、懲戒的合理性

    合理性是指在實施教育懲戒時,根據學校規章制度和由學生民主制訂的班規,以事實為依據,選擇合理的教育懲戒方式。其包括懲有所依,過懲相當和以“懲事”為主。

    懲有所依 教育懲戒不能隨著教師個人的情緒及好惡去實施,而應以學校的規章制度為依據,以學生民主制訂的班規為準繩。規章制度是學校制訂的,遵循了一定的道德規範和教育規律,並早已公佈,制訂在前。班規是來自於學生集體的,民主的,正義的,具有廣泛的共識。倘若依教師的情緒和好惡去實施懲戒,學生難免心存疙瘩,容易產生心理不平衡。有時懲戒偏重了,學生的反應指向會是認為教師存心和自己過不去,而不是反悟自己的缺點。有時懲戒偏輕了,不容易讓學生產生對錯誤行為的趨避意識,取不到懲戒應有的作用。

    過懲相當 教師要針對學生的過錯,去選擇相當的教育懲戒手段。懲戒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對具體不良行為的懲戒,要仔細瞭解事件的前因後果,分析事件的性質,不要把學生的過錯縮小化或擴大化。那會導致懲戒的力度或重或輕。縮小化,不能讓學生全面準確地認清錯誤。擴大化,上綱上線,學生不易於接受,會認為這是教師在要“威風”。

    以“懲事”為主 教育懲戒的是學生的不良行為,而不是學生其人。透過懲戒,讓學生認識不良行為本身的錯誤或不良後果,並讓學生從中反思,獲得警示,產生“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趨避同類錯誤的意識。倘若不就事論事,容易“以偏蓋全”,將學生“一棍子打死”,全盤否定學生,抹殺學生的“閃光點”,使學生覺得教師懲的是人,而不是事,容易產生牴觸情緒。就事論事的懲戒關鍵是:在懲戒前,讓學生認清“事”的是非。在懲戒時,讓學生承擔所犯錯事帶來的後果。這樣,懲戒的指向集中於“事”。

    二、學生的承受力

    學生的承受力指教育懲戒的手段處於學生可接受的範圍,以不損傷學生的身心健康為界限。學生的承受力可分為身體承受力和心理承受力。

    說起身體承受力,筆者想起了一年級小朋友的懲戒性的訂正作用。聽寫時,學生錯寫了一個字。罰學生抄一遍,二遍生字,這屬於懲戒,讓學生牢記這個曾錯過的字,不再把字寫錯。罰學生十遍、二十遍,甚至上百遍,這就變成了體罰,超越了學生身體承受力,容易造成學生臂肌肉受損。倘若懲戒超越了學生身體承受力,不僅會使懲戒有可能無法實施,或中斷實施,而且是不道德的。

    心理承受力則是指在懲戒中帶給學生的心理體驗是“良性刺激”,而不是“惡性刺激”。教師在實施教育懲戒時,應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個性特點,根據學生不良行為的不同性質,設計出適當的教育懲戒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去反思,去感悟,去體驗,從而獲得警示,教育和激勵。

    學生的性格各異,內向的學生會將自己的體驗和感受隱藏在心,不顯現於外,且心理承受力差。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的心理疏導,避免產生“惡性刺激”。外向的學生容易將喜怒哀樂“掛”在臉上。教師在懲戒時,要善於跟蹤觀察,分析其心理,並適時進行心理調控。從而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

    設計學生易於接受的教育懲戒情境,讓學生從中獲得“良性刺激”,應注意三點:一是情境與學生所犯的錯事相結合。如:對字跡潦草的學生,設計“臨帖”的情境,對打架傷人的學生,設計“送傷者上醫院”的情境。二是情境中應設計一個能激起學生內心適當的矛盾衝突的環節。讓學生在衝突中產生愧疚之情,反思自己的過錯,從而獲得警示和教育。三是在懲戒情境中輔助於教師的引導。只實施懲戒而不進行引導,效果可能會適得其反。一次,我對亂扔紙屑的學生設計了“代理生活委員”的懲戒情境,旨在教育他愛護環境衛生,尊重他人勞動成果。誰知事後那學生對朋友這麼說:“生活委員不是人乾的。誰幹,誰就是傻冒。”由於缺乏正確的引導,學生的認識產生偏差,不僅沒有認識亂扔紙屑的危害,反而產生對“生活委員”這個職位的誤解。

    總之,把握“度”是成功實施教育懲戒的關鍵。“度”的把握,是一門藝術,需要大家一起去創造。

  • 9 # Lance課堂

    體罰是«教師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中明確禁止的,如何才能把握住這度呢?下面以具體事例來說明。

    張某是某班的學生,張某在上課時搗亂,影響同學和老師,老師為了懲罰張某,就讓張某把老師講的筆記內容多抄一遍,然後交給老師檢查。這是合理的懲戒,是老師行使的一種權利。如果老師讓張某把筆記內容抄600遍,這是不合理的懲戒,是一種懲罰行為,傷害了學生的心靈。

    如果老師用戒尺輕打學生手板,以示懲罰,這是合理的懲戒。如果老師一氣之下,打了學生一耳光,這是一種體罰學生行為。

    所謂懲戒,就是懲罰教育,引以為戒的意思,懲罰是教育教學中的一種手段,引以為戒是懲罰的目的,讓學生吸取教訓,不要再犯類似的錯誤。

  • 10 # 李繼明

    先說說體罰與懲戒的解釋,再談談我的想法,以下是選自百度百科關於體罰與懲戒的解釋。

    體罰,是指透過對人身體的責罰,特別是造成疼痛,來進行懲罰或教育的行為。比如成年人(如父母或教師)對小孩身體使用的懲罰,其嚴厲性從打手心到打屁股不等,對少年兒童的一種錯誤的教育手段,體罰的型別有罰站、罰抄、罰跑步、打手心、打屁股、打大腿、打腳心、罰跪、罰蹲等。

    懲戒釋義:(1).以前失為戒。(2).懲罰之以示警戒。

    一看兩個詞語的解釋,就知道有彼此之間有交集,有重合的地方,卻又不盡相同。那麼,有沒有可以區分的度呢?

    本人在農村小學教書育人二十年,一直都承擔班主任工作,期間任過教導主任、完小校長,這樣說不是顯擺,再說也顯擺不了什麼。我從未脫離過教育教學第一線,加上一直以來對體罰與懲戒有一定的思考,所以,可以對這個問題做一番探討。

    我要說明一點,我的懲戒一直都得到家長和孩子們的支援的。

    這不是矛盾麼?家長理解與支援,難不成孩子們也理解和支援麼?是的,的確如此。

    有一句話叫做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作為一名老師,接手任何一個班級都要立規矩,尤其要讓家長們和孩子們清楚老師的管理制度,特別是一旦出現了違反規矩了要接受懲戒的理念。

    第一個關鍵詞:一而再再而三

    一般情況下,首次出現問題,作為老師的一定要說明道理,講明規矩,這樣做的目的是給學生一個改錯的機會,讓孩子們明白這件事情的對與錯,從思想上認識到這件事情的實質。這個環節是知錯。

    第二次,提出口頭警告,老師在語氣與表情上萬不可輕描淡寫,以引起孩子們的重視,將會承擔懲戒的後果。

    第三次,實施懲戒,經過兩次的鋪墊,就不能只停留在口頭層面了,否則,就會有很多類似的問題發生。那樣,不但會影響到孩子的個人發展,還會影響到一個班級的風氣。

    這樣做,不要說家長們理解,就連孩子們也理解。

    第二個關鍵詞:方式

    作為老師,要慎用懲戒的方式,最好不要用增加作業量的方式來進行懲戒,儘量慎用身體接觸的方式來進行懲戒。在教學實踐中,我常用的方式是蹲馬步和蛙跳,除此之外,我很少用。

    不同的年齡段承受的能力不一樣,所以,當老師的一定要掌握好度。為此,我一般都要對孩子們的承受力做一番測試的,比如蹲馬步和蛙跳,其實,蹲馬步和蛙跳也是日常鍛鍊的兩種方式,也就是說,不懲戒的情況下,我也經常讓孩子們蹲馬步和蛙跳。懲罰的度,就在日常鍛鍊中獲得了。

    我對懲戒的重視,不亞於任何一個教學環節,或者,懲戒乾脆就成為我日常教學的一個環節。

    第三個關鍵詞:一視同仁

    除非有特殊體質不適宜懲戒,否則,一視同仁。

    這一點非常重要,這也是很多老師無法實施懲戒的一個重要障礙,因為很多老師都不願意懲戒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也不願意懲戒不怎麼違紀的學生,更或者,不願意懲戒家裡有權有勢的學生。

    一個小小的班級,就有了烏煙瘴氣的高低之分的話,懲戒就無從談起,當老師的也就乾脆不要談懲戒了。

    第四個關鍵詞:情緒管理

    懲戒成為常態化的一個重要標尺是——不要情緒化,高興了就不懲戒,不高興了就加大懲戒的力度,這是當老師的實施懲戒的一大忌諱。

    就我自己的體驗來說,我懲戒哪一個學生,並不是因為我生氣或者是對該生有什麼想法,而是該生違反了紀律。也就是說,在懲戒的同時,我會跟被懲戒的學生聊一些家常話,甚至輕鬆的話題,要注意,這並不是裝出來的,是從心底裡發出來的。

    懲戒過了,該幹嘛幹嘛,課堂上一如既往,課後一如既往,根本不會受到懲戒的影響而出現師生關係緊張的情況。

    第五個關鍵詞:尊重

    懲戒不是為了羞辱,懲戒要建立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進行,懲戒只是為了讓孩子強化改錯的信念,不為別的,懲戒的目的是不懲戒。一般我所帶的班級,最後慢慢就不需要懲戒了,懲戒能夠讓一個容易忘記的人透過身體的勞累記住規矩,僅此而已。

    以上幾個關鍵詞,只是作為一種例子來引述而已,關於懲戒,並沒有什麼值得誇耀的地方,不過是不得已而為之罷了。作為老師,懲戒需要高規格的師德來約束的,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擔心懲戒一旦成為常態化之後,孩子們會受到傷害的原因之一。

    沒有過硬的師德,慎用懲戒。若要用,必須經過測試與測定,我說的測試與測定,包括孩子們的承受力以及教師的師德。

    2019年3月31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性可以喝女性激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