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是罐罐兒丫

    她堅持知識分子的良心和正直。她對偉大女性的關懷和愛心堅定不移。她堅持中國傳統文化的冷漠與堅韌。我們清楚地看到了這位可敬而可愛的老人,她仔細地盤點了自己的靈魂,以便讓這個靈魂從一切最寶貴的收穫中平靜下來。她向我們展示了過去的品質,那是啞光但不乏味,低調但不窒息,醇厚但不刺鼻。就像北極光:個性鮮明,堅韌,強壯,在高緯度地區閃耀。

    拓展資料

    楊絳(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楊季康, 江蘇無錫人,中國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錢鍾書夫人。

    楊絳通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由她翻譯的《唐·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秀的翻譯佳作,到2014年已累計發行70多萬冊;她早年創作的劇本《稱心如意》,被搬上舞臺長達六十多年,2014年還在公演;楊絳93歲出版散文隨筆《我們仨》,風靡海內外,再版達一百多萬冊,96歲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102歲出版250萬字的《楊絳文集》八卷。 2016年5月25日,楊絳逝世,享年105歲。

    楊絳文學作品語言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其沉定簡潔的語言,看起來平平淡淡,無陰無晴,然而平淡不是貧乏,陰晴隱於其中,經過漂洗的苦心經營的樸素中,有著本色的絢爛華麗,乾淨明晰的語言在楊絳筆下變得有巨大的表現力。有時明淨到有些冷,但由於滲入詼諧幽默,便平添幾分靈動之氣,因而使靜穆嚴肅的語言自有生機,安靜而不古板,活潑而不浮動,靜中有動,動還是靜。沉靜詼諧中有沉著老到、雍容優雅的氣派,鋒芒內斂後的不動聲色,有種靜穆超然的中和之美。(節選自《人在邊緣──楊絳創作論》,《文學評論》1995年第5期)楊絳的文字韻致淡雅,獨具一格,更難得的是,當她用這潤澤之筆描寫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時,擁有不枝不蔓的冷靜,比那些聲淚俱下的控訴更具張力,發人深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嬰幼兒溼疹反反覆覆怎麼辦?寶媽們都是怎麼處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