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金融傳說123
-
2 # 晴月浩新雪
任何東西,要想評價它好與不好,都需要先定義一個合理的標準當做尺子才行。沒有公平的尺子,所謂好與不好都只能是信口胡說罷了。
傳統中醫至今為止,還沒有能力提供一把足夠客觀的尺子,所以我們在國醫大師候選人條件上,唯一算是客觀標準的只有一條,那就是候選人必須行醫50年,也就是所謂的“老”中醫。所以,即便在這些所謂的國醫聖手、養生大師裡,排除其它見不得光的灰色,所能堂堂正正PK得也並不是科研能力和治療效果,而是“壽命”!
記得老郭曾經在一段相聲中這樣說:四個說相聲的對著罵街,其中一個把另外三個熬死了,這個就成了相聲大師,成了藝術家,說什麼是什麼!大抵如是吧……
所以,在這個行業裡,沒有什麼好與不好,只有長壽還是短命,敢吹牛還是不敢吹牛罷了。
-
3 # 昔顏127835915
感謝邀請,現在民間中醫大體分兩種一種自學一種是師承,我看問的能不能學好中醫是要看學的什麼程度,是隻能考證還是可以臨床上獨擋一面?師承的考師是不是傾囊相授,和學生的醫根悟性都有著很大的關係,真正有本事的老師是選徒弟的,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其實歷史上有不少人是自學成材的。這些人有根基有悟性。
-
4 # 歷史記憶1949
i學中醫是真的很難,我見過不少中醫學院出來的根本看不了病,勉強找了一箇中醫老師。老師一問不知道,再問不知道。走吧走吧你這徒弟我不敢收。
最好還是學西醫,機器儉查,報告看一看。確定什麼病用什麼藥,全世界都一樣。死了人也不用負責任,但是中醫是要承擔責任入刑的。
目前中國中醫藥,生物微生態藥,各種用現代科研究出中藥都很先進,比如在治療心血管病,腦梗,高血壓,腸胃病,各種炎症,如科病,鷹擊反應,類風溼,糖尿病,都在世界前例。有多項成果填補了世界空白,就是癌症效果也非常好。
以後醫生也會失業,因為只要會識字的人都能看病,治病靠的是藥廠能不能生產出來好藥而不是醫生。
-
5 # 春菱子
能學好。古代很多中醫都是自學的。清朝的名醫徐靈胎先生就自學的。我父親一邊教私塾一邊習的中醫,一九五二年在統一考試取得行醫資格,後又參加江西中醫學院大專函授學習取得畢證。
-
6 # goldoutlook
從古至今有傳承的大醫也就幾人,其它大醫都沒傳承完全靠自學的,能不能成就大醫要看自己的能力!大醫,明醫,一般中醫,庸醫,成就哪種層次完全要看自己!
-
7 # 矽谷13
完全能學好,山東中醫藥大學教授李克紹、中醫大師李可、清代御醫黃元御是落第秀才都是自學成才,很多是大器晚成,成功沒有遲到,英雄不問出處!
-
8 # 康文草堂
學習中醫沒有師承能學好嗎?
能學好,這是肯定的!中醫是可以自學的,並且能學的很好。所謂自學,是指沒有經過正規的學院或師承,而透過中醫典籍的學習、閱讀與領悟,加上自己的決心,刻苦,勤思,勇於實踐,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達到的。
1 自學成才中醫大家
近代和現代有不少中醫大家是自學成才,比方黃元御、張錫純、曹穎圃、汪蓮石、惲鐵樵,這些中醫界如雷貫耳的人物姑且不論,單說上世紀中後期的中醫大家蕭龍友和嶽美中先生。
蕭龍友(1870-1960) 北京四大名醫之一(蕭龍友、孔伯華、施今墨、汪馮春)。先生業醫,既無家傳,又無師承,完全是自學。因幼時其母體弱多病,屢治不愈,便暗下決心要醫好母親的病,故很留心於醫藥。1892年川中流行霍亂,死人無數,很多醫生害怕傳染,不敢出門診治,他一方面懷著救死扶傷的善心,另一方面非常珍惜這次實踐機會,不顧危險,使很多病人轉危為安,終於控制了瘟疫。這使他感到了中醫藥的威力,從而更加熱愛中醫事業。先生德藝雙馨,解放前曾創辦北京國醫學院,培育人才甚多。
嶽美中(1900-1984) 生於一貧苦農民家庭,借錢讀了八年私塾,後當小學教員,1925年報考清華國學研究院落榜,遂發憤讀書,不久累得吐血,萌發了學習中醫的念頭。買了《醫學衷中參西錄》、《傷寒論》等書,邊讀邊試著吃藥,加上休息,肺病竟慢慢好起來。覺得中醫確能治病,於是決心學醫,自救救人。於是他先找了份村塾的工作,日教夜學,三年內讀了很多醫書,並親自品嚐藥物。有機會就為村民診治,療效顯著,並治好了一些名醫看不好的病,從此名聲大振。1928年正式行醫,學驗甚豐,造詣極高。
2 個人自學中醫的體會
我現在已經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鐵桿中醫了,每天接診各種各樣的病人,一律是用中醫中藥的方法,完全不摻雜一點西藥的成分,甚至中成藥也很少涉及。殊不知,我是自學成長起來的一名中醫,還不敢說成才,如魚入海,深知中醫的博大精深,常常感嘆說,一隻腳踏進中醫的門檻,希望今生另一隻腳也買進來!
高中畢業那年,沒有考上大學,進入中專學習西醫。九二年畢業,由於種種原因,在某小學代課,也正是那期間,去一位老師家玩,他爺爺是一位鄉村老中醫,也許是冥冥之中要和中醫結下緣分,我問道中醫該怎樣學。他告訴我,先學四小經典,再學四大經典。四小經典就是《醫學三字經》、《瀕湖脈訣》《藥性賦》《湯頭歌訣》,四大經典就是《內經》《神農本草經》《難經》《傷寒雜病論》等。我當時聽說後,並沒有開始學中醫。
九三年上半年,分配到一家衛生所上班,那兒已經三年沒有發工資了,缺醫少藥的情況嚴重,最基本的檢查化驗條件都不具備,我連聽診器、血壓計、體溫表都沒有。上班三個月,一個病人沒有看,每天早晨起來就是打掃衛生,人家都以為我是新來的清潔工。第四個月的一個傍晚,送來發燒的小孩,我又驚又喜。喜的是我的第一個病人,驚的是我心裡一點底都沒有。我借用其他醫生的聽診器和體溫表,經過一番體檢,考慮是扁桃體炎,事後回訪,病人竟然治癒了。後來,隨著病人增多,發現沒有藥物和醫技檢查,很多時候捉襟見肘。想到了,中醫不靠醫技檢查,僅靠望聞問切就可以診病,而且農村的中藥材遠遠比城市豐富,在如此落後的醫療條件下,靠西醫是很難幹出一點成就,只得另闢蹊徑,開始走上了一條漫長而艱辛的中醫自學之路。
九五年之前好幾次下決心學中醫,看了一段時間的書,又放下來了。真正開始自學是從九五年開始,先背誦四小經典,背熟之後,也借閱過當時的光明中醫函授教材,對中醫有興趣了。九六年底,自學中醫快兩年了,小試牛刀。一位肛周尖銳溼疣患者,肛周瘙癢難忍,經西醫治療,反覆發作,決定用中藥試一試。考慮到是溼毒,尖銳溼疣與梅毒同是性病,既然土茯苓是治療梅毒瘡毒要藥,那就開一味中藥土茯苓500g,每天50g,煎服;留取少量藥汁外搽患處。第二天病人特來道謝,單味土茯苓僅僅只喝了一天,當晚就不癢了,安然入睡,這是我萬萬沒有想到的,給了我很大鼓舞和信心,對中醫的興趣越來越濃了。
從1996年到2004年先後拿到中醫自考專科和函授本科文憑,我並沒有上過一堂中醫課,每次就是參加考試,而且都是一次性過關。1998年從衛生所調到衛生院之後,被分到坐門診,開始我正式的中醫生涯,也就是那時重視起中醫四大經典。2001年夏天一位老太太裹著很厚的棉衣來看病。這老太太因為發燒縣醫院住院已經三週,體溫越來越高,查血白細胞從一萬多升到三萬多,醫院懷疑是血液病之類,建議轉上級醫院進一步診治。老太太家境困難,遂回到當地衛生院死馬當活馬醫試一試。老太太家屬說,大熱天在家門窗都要緊閉,整日不能外出,怕風、自汗、手腳不利,記起太陽病篇20條:太陽病,發汗,遂漏汗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儘管病人白細胞那麼高,還是處方桂枝加附子湯,酌加黃芪、肉桂、細辛之類,藥房司藥還提醒我這是六月天,處方大溫大熱要小心呀!出人意料的是,僅僅7天,白細胞降到兩萬以下,在此方加減用藥2月左右,病人完全康復了。這個病人讓我體會到了用中藥,要有中醫思維,不能一看到白細胞升高就是炎症,就要用清熱解毒藥。從此,我開始有意培養自己的中醫思維,逐步擺脫西醫思維的束縛,避免中藥西用。
2006年是我人生的轉折點,我被衛生院破格送到省中醫院進修,我所在的肝病科有很多碩士生、博士生實習。我開始以為博士、碩士中醫水平都會很高,接觸一段時間後,發現他們的中醫基本功確實不敢恭維了。於是我冒出了考研的念頭。當時考研面臨幾個問題,一是年紀偏大,三十好幾歲,幾乎奔四了。二是英語基礎差,僅僅是高中的一點英語底子,儘管高中時候英語還不錯,畢竟離開學堂有十七八年之久。三是時間緊,任務重。四是家庭的阻力,都反對我考。我原先準備報考廣州中醫藥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有朋友說乾脆報貴陽中醫學院,那兒屬於C區,英語分數最低。我當時的想法是,這輩子只考一次,檢驗一下自己的水平,考不上就算了;考上了,能拿到公費名額就唸,拿不到就放棄,畢竟家裡經濟不寬裕。最終我決定報貴陽中醫學院,在五個月的時間裡背水一戰。我進修期間,結識了兩個病友,他們正好是大學英語教授,請教了考研的英語學習方法。我所有的課程安排都是與考研同步,英語將近八年真題反反覆覆地做。天道酬勤,也是天助我也!不僅總分超出國家線五十多分,英語有六十分,真是喜出望外!
讀研三年期間,我學的《黃帝內經》專業,我幾乎讀完了學校圖書館所有的《內經》相關書籍,還研讀訓詁學、《周易》、《道德經》《圓運動的古中醫學》《鄭欽安醫書闡釋》等大約三百多本,也就是在讀研開始寫《讀書札記》,幾乎每日不輟,到如今已經記了二十多本。讀研,真正聽課也很少,主要是自學。
回過頭來看,我也走過了不少彎路,實際上學中醫應該採取先難後易、嫌慢後快的步驟。首先背熟《傷寒論》與《金匱要略》,要背得“死”去“活”來,在背熟之前,不看各家註解。同時,閱讀訓詁學、醫古文、《道德經》,然後讀《內經》教材,以第五版教材為好,《內經》全書,等到積累到一定時候再讀。學中醫非得掌握《河圖》《洛書》《周易》的相關知識,以《河洛精蘊》為最佳。
在開始自學之前,看一看《名中醫之路》,介紹了中國現代很多名中醫成才之路!祝你成才!
-
9 # fact0ry順其自然
中醫是經驗醫學,書本知識是死的,代代相傳的經驗是活的,無師承的中醫大師極少。‘’醫不三世不服其藥‘’在當前仍具相當的意義。
回覆列表
沒有師承肯定是學不好的。比如把脈,雖然每個人的心臟功率大抵是三瓦,可是它在每個個體上產生的波動絕對是完全不一樣的。把脈者如果沒有師傅指導,就算獨自把了十萬個脈,也無法有成效的認識。中醫絕對需要的是天分加師承加經驗。經驗來源除了靠時間累積,是沒有任何捷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