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菜鳥弟弟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時

    露從今夜白 月是故鄉明

    星垂平野闊 月湧大江流

    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流

    明月出天山 蒼茫雲海間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無言獨上西樓 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舉杯邀明月 對影成三人

    野曠天低樹 江清月近人

    今夜月明人盡望 不知秋思落誰家

    明月別枝驚鵲 清風半夜鳴蟬

    惟願當歌對酒時 月光長照金樽裡

    酒賤常愁客少 月明多被雲妨

    片雲天共遠 永夜月同孤

    憶對中秋丹桂從 花在懷中 月在杯中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裡鬥嬋娟

    曉鏡但愁雲鬢改 夜吟應覺月光寒

    江天一色無纖塵 皎皎空中孤月輪

    俱懷逸興壯思飛 欲上青天覽明月

    尋常一樣窗前月 才有梅花便不同

    李白如今已仙去 月在青天幾圓缺

    此生此夜不長好 明月明年何處看

    明月不諳離恨苦 斜光到曉穿朱戶

    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漢西流夜未央

    今人不見古時月 今月曾經照古人

  • 2 # 南五天台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這是我看到你這個問題,腦海首先浮現的詞和場景。可能和心情有關吧。

    其次是這對: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可能是我有點傷感有點小孤獨了(´▽`ʃƪ)

  • 3 # 滄海靜波

    從古至今,月亮都是被寄予相思之情的一個好的載體。每個人在面對一輪高懸的明月時都會文如泉湧,詩意盎然。我最先想到的關寫月的古詩句是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當然文人墨客,膾炙人口的古詩詞還有很多,例如:

    1.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唐]李商隱 無題

    2.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宋]王安石 泊船瓜洲

    3.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唐]張繼 楓橋夜泊

    4.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唐]李白靜夜思

    5.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宋]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6.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唐]王維鳥鳴澗

    7.望斷行雲無覓處,夢迴明月生南浦。--[宋]司馬槱黃金縷·妾本錢塘江上住

    8.遷客此時徒極目,長洲孤月向誰明。--[唐]李白鸚鵡洲

    9.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宋]范仲淹蘇幕遮

    10.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五代]李煜相見歡

     

     

     

  • 4 # 小坐水雲間

    《夜淒涼》

    冷月照寒窗,

    紗簾映月光。

    寒氣透衣被,

    孤冷獨孤傷。

    ————————————

    《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 5 # 薦書少年

    漢魏六朝詩裡,除了東晉的玄言詩外,我感覺最難欣賞的是西晉詩,因為它們通常都有非常強的冗長之感,層次又多,用語也繁,拉拉雜雜的,一點兒都不飄逸。像潘岳的在河陽、在懷縣,都又敘生平,又寫風景,又表白心志的,既沒有漢魏那種渾然一體的高古之感,不太有“四顧何茫茫,東風搖百草”那種會心一擊,又不如後來南朝那麼精緻流麗。所以讀西晉詩我基本上是滑過去的。

    西晉詩人裡,我最喜歡的是張協。他的雜詩十首寫景體物真是十分精巧,格調又不俗,而且有一種奇妙的靜謐感,像“騰雲似湧煙,密雨如散絲。寒花發黃採,秋草含綠滋”,“借問此何時,蝴蝶飛南園”,在西晉詩那種繁縟的風格里,簡直是一股清流了。

    但是最著名的西晉詩人還是陸機啊。陸機的好我一直沒有get到,所以也不是很懂為什麼對於後來人來說,他的影響力那麼大。大概只有兩首著名的詩,是比較符合我的審美的,一首是擬古詩十九首中的明月何皎皎:

    安寢北堂上,明月入我牖。照之有餘輝,攬之不盈手。涼風繞曲房,寒蟬鳴高柳。踟躕感節物,我行永已久。遊宦會無成,離思難常守。

    和他其他的擬作幾乎是逐句改寫原詩不一樣,這一首是抓住了原詩詩意的徹底重寫,照之有餘輝,攬之不盈手,這是多麼深情的孤獨的人和月光啊。想到後來張九齡寫著名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時候,也寫了一句“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就像是對陸機這兩句的一種“註解”一般(雖然情緒基調已經非常不同了)。

    另一首是《赴洛道中作》其二:

    遠遊越山川,山川修且廣。振策陟崇丘,案轡遵平莽。夕息抱影寐,朝徂銜思往。頓轡倚嵩巖,側聽悲風響。清露墜素輝,明月一何朗。撫枕不能寐,振衣獨長想。

    這是太康年間陸機、陸雲兄弟離開家鄉赴洛陽的旅途中所作。陸機的生平和西晉的政治史我其實不是特別清楚,大概只知道是南方望族子弟離開了家鄉,北入中原,世網嬰我身,最後死在八王之亂裡。作為陸遜的孫子、陸抗的兒子,在“家邦翻覆”且同族“彫落殆半”之際,為新朝的政治職位遠離親族、奔波四方,會是什麼心理狀態我其實也不是很能揣度。這首詩,馬不停蹄翻山越嶺,忽然一切靜止了下來,一輪明月高懸空中。明月一何朗,是停下以後的“發現”,這清輝之下是怎樣孤獨的旅人吶。

    他還有別的名句,比如“京洛多風塵,素衣化為緇”,人生的歲月和遭際,那些不可言說、只堪一嘆的風霜雪雨,就這樣優雅自然地、甚至是輕盈地寫化為一個畫面,回味不盡,腦補無窮。這兩句因為寫得實在是好,實在是有名,所以一直有化用的,比如我們都熟悉的陸游的“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還有我見過的最傷心的、簡直痛徹心扉的柳宗元的《梅雨》:海霧連南極,江雲暗北津。素衣今盡化,非為帝京塵。一個大寫的虐了這就是。

    也就到此為止了,我對陸機的認識也就到此為止了,他還有那麼多樂府詩,我懶得去仔細看。

    直到這一回文章,寫南朝詩歌題材的變化,寫行旅詩、樂府邊塞詩等等,我不得不從漢魏西晉一路把各個題材的文字傳統順到劉宋,才知道對於後代詩人來說,陸機是多麼大的一個節點。

    就行旅詩而言,這個題材雖然一直有人寫,是從陸機開始才真正確立,旅途和人生身不由己的關聯,也是從陸機開始建立的。而對於樂府詩來說,真正為文人樂府的文字進行了“定型”式的創作的,也是陸機。漢魏樂府還是和音樂有太多千絲萬縷的聯絡,即使三曹七子確實已經有不少純粹的文字創作,但真正大量把樂府詩文人化的,還是陸機。也正是因為如此,後代詩人,顏延之也好,謝靈運也好,鮑照、沈約也好,模擬樂府詩的時候,更傾向於去亦步亦趨地學習陸機,而不是直接模擬漢樂府,從他往下,一直到永明文人用賦題法開始寫樂府詩之前,除了鮑照以外,大部分樂府詩都籠罩在陸機的影子下。(還有一個“典範”是曹植)

    這是這次的一個最初步的感想。

  • 6 # 筆墨蘭亭

    看到明月能想起來的詩,太多了!

    如果說到著名的,就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中國歷史上關於月亮的詩作太多了!名篇佳句,膾炙人口的更是比比皆是。

    如果你是在外的遊子,那麼,你就可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濃濃的思鄉情節一覽無餘!

    接下來為大家分享部分詠月名句: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

    唐 · 王維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唐 · 李商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泊船瓜洲》

    宋 · 王安石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望月懷遠 / 望月懷古》

    唐 · 張九齡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宋 · 李清照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渡荊門送別》

    唐 · 李白

  • 7 # 那片花兒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這是藉助夜晚的月亮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或思念他鄉的親人,或思念遠方的朋友,或思念遠方的心上人。無論哪種思念,此時此刻的情義最真!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同樣藉助月亮美景抒懷人之常情!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 8 # 小蟲的詩和遠方

    我會想起,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此詞是中秋望月懷人之作,表達了對胞弟蘇轍的無限懷念。詞人運用形象描繪手法,勾勒出一種皓月當空、親人千里、孤高曠遠的境界氛圍,反襯自己遺世獨立的意緒和往昔的神話傳說融合一處,在月的陰晴圓缺當中,滲進濃厚的哲學意味,可以說是一首將自然和社會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而我每每望月,也會對遠離的親人倍感懷思,甚至我會覺得他們能感知到我的思念!

    我相信,並希望我們都能夠像詩的結尾所寫的那樣 ,但願人長久,幹裡共嬋娟!

    我相信,世人是能夠在天地間共存,長久而合一!

    因為在宇宙間,所有的生命都是不同形式的存在著!

  • 9 # 靜抹微雲

    最喜歡的當然是蘇軾的《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首詩的歌曲也常聽!

    王菲把這首歌唱得空靈和委婉....

    人生並非沒有遺憾,悲歡離合如同月有圓缺一樣 ,都是生命的無常自然現象 ,但是作者沒有哀怨 詩中表達了的對生活的感悟 ,人生的有情人、事 ,不求長聚,兩心相照,明月與共未嘗不是一個美好的境界!蘇軾不僅是一個愛國詩人 ,也可以說是一個思想家 ,他人生的理念 ,有著哲學的意味 達到了人與宇宙,自然與社會的高度契合!難道不值得我們當下社會的普通大眾去學習之嗎?

  • 10 # 淺淺閱讀

    明月是代表中國詩歌最典型的意象。“當看到一輪高懸的明月,會想到什麼古詩詞?”

    首先我覺得這個問題要針對不同的人群和當時賞月人的心情。

    1.如果是無憂無慮的兒童,他可能脫口而出的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又或者是: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天。這兩首詩太深入人心了,兩三歲的娃娃讀起來也是朗朗上口。

    2.如果是失意的中年人壯志未酬,很有可能他會學學詩仙李太白,來一首《月下獨酌》,亦歌亦舞,再飲上三百杯,好驅走心中的陰霾,以排解內心的孤苦。

    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3.如果是異地戀的小姑娘或者是夫妻兩地分處的閨中少婦,看到一輪明月,她的心情是隱隱的幽怨,就像南宋詩人呂本中在《採桑中》所描繪的那樣。

    採桑子

    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東西,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

    恨君卻似江樓月,暫滿還虧,暫滿還虧,待得團圓是幾時?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怎麼你不像像月亮一樣,我走到哪裡都跟隨著我呢?

    可是有時候你又跟月亮一樣,短暫的團聚之後又要匆匆離開,於我而言又是漫長的等待。

    4.如果你是一位有深度的思想者,此時正好漫步可江邊,你可能會想起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中的幾句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這首詩裡的疑惑是我們從少年時代都有的,但是窮其一生,也沒有得到答案,或許有時候我們也不需要答案。人生就是這樣,一方面我們感受到了生命的迷茫,但即使迷茫,也不防礙我們的心靈陶醉於其中。

    所以說“看到明月就會想到什麼古詩詞”,這要由賞月人的年齡,閱歷 和賞月人當時的心情來決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漢昭帝是由姐姐撫養長大的,為何最終漢昭帝卻將其處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