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大貓財經

    如果你真的認為超人是白手起家,那麼你可能有點天真。

    1928年,李嘉誠出生於廣東省潮安縣的一個書香世家,曾祖父李鵬萬是清朝的把共生,祖父李曉帆是清末的最後一屆秀才。李嘉誠兩個伯父李雲梯和李雲章遠赴日本工費留學。父親李雲經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於省立金山中學,但就在此時,家道中落,李雲經無力升讀大學,便到一家學校當起了老師。從長輩的資歷來看,李家毫無疑問是書香門第。

    1940年,為了躲避日本侵略者的壓迫,李嘉誠跟隨父母逃難到香港,投奔了舅舅莊靜庵,莊靜庵是香港鐘錶業的老行家,李嘉誠事業的起飛離不開他妻子家庭的支援。但是李嘉誠自身也非誠上進。李嘉誠舉家到香港逃難。後來父親病逝,為了養活家人,李嘉誠被迫輟學,走上社會謀生。起初,李嘉誠在一家玩具公司做推銷,工作之餘李嘉誠到夜校進修,不到20歲他就晉升為玩具廠的總經理。兩年後李嘉誠創辦了自己的“長江塑膠廠”。

    除了妻子一家人,李嘉誠生命中還有一個貴人,那就是匯豐銀行前主席沈弼。在沒有競標的情況下,沈弼直接把和記黃埔的控股權賣給了李嘉誠,而沒有選擇另外一個香港大亨包玉剛。成交價格還不到和記黃埔所有資產的一半,此外,李嘉誠還可以延期付款,實際成本相當於進一步降低。此次收購後,李嘉誠的長江實業成為僅次於怡和集團的香港第二大的的房地產公司,並幫助李嘉誠最終成為香港的首席教父。

  • 2 # 熱門笑話百科

    先說說我的觀點:肯定是!

    有很多人說李嘉誠的發跡靠的是妻子(兼表妹)莊月明,岳父大人(也是李嘉誠的舅舅)是當時鐘錶行業的老行家。但是,李嘉誠和莊月明結婚的時候是1963年,李嘉誠35歲,莊月明31歲,而在1957年,李嘉誠建立的長江工業有限公司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塑膠花生產廠家。併成為“塑膠花大王”。

    可以說,李嘉誠的舅舅莊靜庵同意將自己的女兒莊月明嫁給李嘉誠,一方面是因為兩人對愛情的執著,另一方面李嘉誠在商業上創造的成就也越來越讓莊靜庵佩服,最終才同意兩人近親結婚的。

    李嘉誠的童年還是很貧困的,經歷過日本侵華戰爭,老家從廣東潮州搬到香港,又經歷了太平洋戰爭,導致港幣貶值,物價飛漲,本來就是背井離鄉,生活異常清苦,而從小懂事會察言觀色的李嘉誠,在20歲就從小小推銷員升任塑膠花廠的總經理。

    李嘉誠的創業之路非常艱辛,1950年,年僅22歲的李嘉誠就用自己積蓄的7000美元開始了創業之路,創辦的長江塑膠廠,中間也出過事故差點倒閉,最後因為李嘉誠快人一步的研製出塑膠花,長江塑膠廠由默默無聞的小廠一下子蜚聲香港塑膠業界。

    這個時候李嘉誠在業界已經小有名氣了,而跟莊月明結婚後,從此步入了自己更加輝煌的事業,這裡要提到的是李嘉誠的房產投資,1967年,左派暴動,地價暴跌,李氏以低價購入大批土地儲備,這也為日後的公司建設提供了便利,而房產的增值也給李嘉誠帶來了更多的資金,後續經過投資,控股,實現了財富的鉅額積累,曾經15次蟬聯華人首富!

    當然,李嘉誠的成功跟自身的家庭背景也有關係,李嘉誠的曾祖父李鵬萬曾經是清朝每12年選拔一次的文官八貢之一,其家族人士治學風氣甚濃,知書識禮,學問淵博。而小時候的貧困生活讓他更瞭解普通人的不容易,磨鍊了自身的意志,學會了察言觀色。李嘉誠前期透過自己努力小有成就,而和妻子的結合,得到了岳父家的資源支援,也加快了自身財富的積累,再加上自己敏銳的投資眼光,才能這麼快成為華人首富!

  • 3 # 使用者95128878379

    肯定是咯!有貴人相助,也要看自己有沒有正能量和品質,還有運氣的,當然現在很多人把幫他們的當傻子,害他們貪婪他們錢當聰明,珍品貨

  • 4 # 桑弘羊

    李嘉誠並非白手起家。1928年7月29日,李嘉誠出生於中國廣東省潮安縣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曾祖父是清朝的貢生,祖父是清朝的秀才,父輩也有人去國外留學,在那個文盲率有90%的年代,李家可以說家庭背景很好了。

    有人認為李嘉誠是白手起家,主要原因在於李嘉誠少年時期正好是戰亂年代,家族逃難,給大家一種難民落魄的印象。其實李逃難香港投奔的舅舅莊靜庵,是香港中南鐘錶公司創始人。後來李嘉誠娶了莊家的掌上明珠——表妹莊明月,成了舅舅的乘龍快婿,得到經濟上的支援。李嘉誠發家的塑膠花廠就是莊靜庵資助興建的,這是他成長的基石,加上自己的努力,慢慢地有了如今的自己商業大帝國。

    大家都聽說過綁匪張子強敲詐李嘉誠先生10億港元的事件,張子強在和李嘉誠對話中就提到很羨慕李嘉誠娶了富人女兒,而自己沒有這種機會和耐性了。這個對話也可以佐證香港人都知道李嘉誠並非白手起家。

    張子強:但是李老先生有耐性和韌性,還找了一個富人的女兒作妻子(李妻莊月明的家庭背景遠比李嘉誠優越,李嘉誠的表妹)。我沒有一步一步走過去的耐性,找了一個老婆,家裡也沒有多少錢。唉,其實啊,人生很短,還不如一棵樹。一棵樹還可以活上百年,甚至千年,一個人卻只能活上那麼幾十年。30歲前,腦子還沒有長全,40歲後腦子就退化了。所以,我沒有耐性一步一步的走,那樣一輩子也只是混個溫飽。(此時張子強是41歲)

    最後要說的是:即便不是白手起家,李嘉誠先生仍然是值得欽佩的企業家。香港和他同樣起點的富二代大有人在,可是他卻是做得最出色的,多數人即便放在他的位置上,也未必能取得這樣的成就。獲得成功的人士除了自己努力外,也少不了貴人相助。

  • 5 # 南山城下刀筆吏

    2018年,香港人口突破730萬,人均居住面積只有161尺(大約15平米)。

    短劇《碌架床》中講述了這麼一個故事:

    35平米的小房子,兩室一廳,蝸居著6個人。除了父母,還有黃家謙、黃家全兩對年輕夫妻。

    兩兄弟結婚後沒有房子,只能一起同住上下鋪,時間長了,做愛都要默契地錯開時間。黃家謙定個鬧鐘,半夜裡等哥哥嫂子睡著了,再起床找老婆。

    漸漸的,老婆養成了睡著覺做愛的習慣。

    為了房子,兩兄弟視如仇敵,都憋著勁折磨對方,讓對方忍不住了搬出去。

    為什麼不出去租房?劇中黃家謙算了筆賬:他們兩夫妻月薪才3萬,首付難攢夠;即便攢夠首付,餘下的貸款也要還一輩子;出去租房,就相當於給別人還房貸。但是隻要把哥哥氣跑了,房子就是他的了。

    混亂中,老父親終於忍無可忍。他做出決定,誰先讓他抱上孫子,誰才有資格繼續住下去。

    於是,兩對夫妻把性生活看成了戰爭,時時刻刻憋著勁兒戰鬥。房事,決定著房子。

    黃家謙和老婆試了很多次都不行,去醫院檢查才發現自己精子質量太差。無奈之下,他去找發小張洛文求救。張洛文是兩兄弟共同的好友,特點是肯幫助人。

    方法讓人哭笑不得,黃家謙主動請張洛文給他戴綠帽。反正妻子睡著覺做愛,神不知鬼不覺。

    終於天遂人意,老婆懷上了孩子,黃家謙剛在飯桌上對著全家人嘚瑟,就被潑了冷水,嫂子也懷上了。

    懷孕晚了一步,還可以在生產上搶先。黃家謙像瘋了一樣,老婆早產,他興奮之極。他的人生,全押在這個孩子身上。

    再一次,老天又遂了他的意,孩子生下來了,哥哥搬出去了,房子是他的了。

    兩兄弟的孩子漸漸長大,有一次偶然遇到,他們發現兩個孩子長得真像,都像他們的發小張洛文。

    02

    2018年,香港公屋的申請數達到27.23萬,排隊時間平均要5.1年。

    從土地面積來看,香港有超過70%的未開發土地。但讓外界看不懂的是,香港人一方面批評港府推地過慢,另一方面,港府的土地開發計劃幾乎都遭到抗議和反對。

    在五個水域填海以增加土地的計劃,被指責不停;在新界東北區建新市鎮的計劃,從90年代開始研究,至今已有20年,尚未動工。

    20年,一代人長大了。

    不能動工的理由很多,每一條說出來都是冠冕堂皇。

    首先是環保,在環保人士看來,填海造田會毀壞海洋生態,小魚小蝦螃蟹鯊魚就沒地兒自由划水可不行;新界東北部還有菜地農田公園,城市建起來就破壞了山山水水。

    環保的聲音有多強大,看看周星馳的電影《美人魚》就知道了,這部創造票房紀錄的電影,劇本就是按照環保的思路寫的。

    其次是專家,他們覺得市區有許多舊樓亟待重建,拆舊建新可以增加不少住宅面積,一舉兩得。港府捨近求遠到郊區搞新城,實在是瞎胡鬧。

    別小看專家,他們多在高校任職,一番話就能讓底下的學生熱血澎湃。

    可是專家和學生體驗不到,香港的“釘子戶”多麼令人頭疼,哪怕有一戶不搬,談判就要曠日持久,一拖就是好幾年。

    更令人頭疼的是,好不容易搞完拆遷,可以開發了。但是蓋樓這種活,官員、專家、環保人士都幹不了,得找地產商來幹。香港的地產商,可是出了名的囤地捂盤。

    他們不是不動工,而是慢慢的動工,一點一點的開發,擠牙縫似的推出新盤。這種龜速開發的結果,就是房子始終供不應求,價格不斷攀升。

    有民間機構調查,香港可開發的住宅用地,超過20萬平方米落入四大地產商的手中,領頭的就是李嘉誠的長江實業。

    03

    在香港人眼裡,李嘉誠的形象就像是月亮的臉,偷偷的在改變。

    最初他是窮小子白手起家的榜樣。

    50年代,李嘉誠籌集5萬港元創立長江塑膠廠,產品是一些普通的塑膠玩具和家庭用品,靠低廉的價格出口至歐美市場,賺的是很辛苦很辛苦的錢。

    最初10年間,他每週都要工作7天,每天至少工作16小時,工廠人手不夠,自己要身兼買貨、接單等工作,經常睡眠不足,早上必須以兩個鬧鐘起床。

    這種形象熟悉嗎?我們周圍不缺這樣的老闆,他們勤勞肯幹,身體力行,有時候耍點小狡猾,弄出些不達標的劣質貨,剋扣拖延一下工人工資。但他們是最廣大的製造者,無論是今天的中國製造,還是過去的香港製造。

    但是很快,李嘉誠變了,從小老闆變成大老闆,從製造業走向房地產。

    70年代,李嘉誠創立了長江地產,買地蓋樓,很快就掛牌上市,規模不斷擴大。十年之後,他在股市玩了一出蛇吞象,以6.39億港元從匯豐銀行手中買下和記黃埔22.4%的股份。

    這個價格比市價便宜了一半,而且更饞人的是,李嘉誠可以分期付款,首期只用付20%。而且就連這兩成的定金,也是匯豐銀行貸款給他的。

    收購的時候,和記黃埔旗下有180家公司,業務遍佈香港各領域,李嘉誠相當於拿下了“半個香港”,一躍成了“超人”。

    造塑膠花的小老闆成為歷史,飛在半空的超人已經不接地氣,但是李嘉誠繼續飛昇,成為“亞洲首富”。

    1999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後,李嘉誠首次被福布斯評為亞洲首富。此前的十年間,他大舉投資內地,深圳鹽田港、長安街的東方廣場、重慶大都會廣場......內地飛速發展,李嘉誠的資產也飛速增長。

    從內地獲利無數的李嘉誠,回頭又加強了對香港產業的控制,碼頭、房產、水電、通訊、零售、交通......李家的城,誰也離不開。

    04

    香港一學生在作文《李家的城》中寫道:

    “李嘉誠,名副其實,香港就是李家的城。他是我們的上帝,萬物都是他所創造。當然,香港傳說中的三位一體就是他 們:李嘉誠、李澤楷、李澤鉅。他們的力量遠超人類,為打工仔遮風避雨,使香港免受風球、暴雨的侵襲。他們付出了那麼多,只是希望我們可以準時上班,不準時下班。這都是誠哥的偉大。”

    只希望我們可以準時上班,不準時下班,說得真是絕妙。對比一下今年馬雲關於996的言論,當一個老闆飛昇到神的級別後,對員工都充滿著“人性的關懷”。

    李嘉誠的臉,一點一點變成墨色。

    2005年,李嘉誠捐贈十億港元給香港大學醫學院,校委會一致透過決議,將醫學院命名為李嘉誠醫學院。此事引發軒然大波,港大師生一致不忿同聲譴責。

    僅僅改個名字,港大師生就足足鬧了8個月,李嘉誠嗅到了香港人對他的不友好。

    到了2013年,香港多個團體要求港府創設“李嘉誠稅”,透過財富再分配解決香港的貧富懸殊。用一個人的名字來命名一種稅,要不是急瘋了,香港人也不會想出這麼一招。

    後來又有了香港碼頭工人針對李嘉誠的罷工,他們聯合學生和市民包圍了長江大廈,誓要與剝削他們工資的李嘉誠抗爭到底。

    對此李嘉誠怎麼辦?三十六計,走為上計,趕緊著吧。可是天下之大,去哪兒?

    根據財報,截至2018年底,長和的總資產為12322.44億港元,其在香港及內地的資產分別為700.33億港元和724.05億港元,合計為1424.38億港元,按此計算,長和在香港及內地的資產佔其總資產的比重僅為11.55%。

    香港不是根嗎?內地不是母親嗎?為什麼兩地的資產加起來,還不及他在英國資產的三分之一。

    05

    人怎麼會忘本呢?李嘉誠幾乎每年都回潮汕老家,汕頭大學是他一力辦起,最近又宣佈免除汕大學生未來四年的學費。李嘉誠有點迷信,燒香拜佛信風水,當然不會忘記祖宗,發財後要造福家鄉,為李家博個好名聲。

    除此之外,對於香港,李嘉誠當初可是香港的外地人,沒少受苦,沒少挨本地人的白眼。還不如英華人,把和記黃埔半賣半送,幫他成為超人,兒子成為小超人,孫子重孫子子孫孫俱超人。

    這份恩情,多年以後李嘉誠化為數千億資金,投向歐債危機後的英國。

    李家的城向英國轉移,城裡的居民也跟著向外張望。

    短劇《碌架床》來自於系列劇《向西聞記》,這部系列劇由12集短劇組成,其中有一集叫做《兼職情人》。

    一個女生教一個在英國讀書回香港度假的男生泡妞。

    “香港的女生會不會很難接觸?”

    “怎麼會,香港女生最喜歡在英國長大的香港人,說起話來會有口音,有時會摻著英文,她們會覺得好迷人。”

    “上手後去哪裡?”

    “開房就到九龍塘,那裡有很多街道跟英國有關,根德道、牛津道,她們會覺得好有味道。”

    “這樣都行?”

    “當你帶著女生經過酒店時會看到歌和老街,你就說:哦,歌和老街,我都經常去的,不過是英國的那個。”

    李嘉誠從沒承認撤資,他說自己是標準的商人,要向董事會負責,要為股東負責,哪裡有利潤就投向哪裡。

    在商言商或許沒錯,但李嘉誠日常喜歡拜的關公,重的可是情義。

    香港人最喜歡供奉關公,不知道有多少關公的神像擺在居民家裡、飯館裡、按摩院裡、寫字樓裡、堂會里、甚至警察局裡。

    關公是山西運城人,在河北涿州遇到劉備,結拜為兄弟。成名作是溫酒斬華雄和三英戰呂布,在河南虎牢關。此後轉戰大江南北,三國鼎立後駐紮在湖北荊州,被曹操和孫權夾擊,兵敗麥城,身首異處,首級被埋在河南洛陽,身軀安葬於湖北當陽。

    無論是富貴或貧窮,無論是成功或失敗,關公,從生到死,都是華人。

  • 6 # 兩岸粉絲

    李嘉誠跟很多企業家一樣,不用懷疑是不是白手起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有社會漫長的閱歷,雙手一分一釐積累起來的,而這些人從不對自己亂花錢,再有錢也不過是年花6萬以內,文化方面並不高,所以年歲大了玩不來日進萬倆的互銀網,而是靠著長期積累的社會經驗,社會誠信,巨大的資本在賺有比例的穩錢,這些白手企業家只要他們上位了,就一輩子垮不了,因為很少貸款,不是十拿九穩的生意,會抽很少的錢探路,就算不成功,傷不了身,就當學費。

  • 7 # 尋股問經之隨筆

    個人不認為有人是真白手起家的,要開支。是能力結合上資源,當光環效應後,機會更多,更易把握。李嘉誠投資眼光與巴菲特相當。在美國,也許成就更高。

  • 8 # 不善飲者

    不太嚴格的說每個人生來什麼也沒帶來,都是白手起家。別人給的投胎都是運氣,是實力的一部分。

    嚴格的說,沒有人可以白手起家。連肉體都是父母給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投資需要長期堅持,該怎麼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