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封建歷史兩千年,從秦朝到清朝歷經了二十三次的更迭。歷朝歷代的開國之君都有猜忌功臣的共同點,更有甚者像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基本上將所有開國功臣屠戮殆盡。
歸根到底是因為這些人有威脅王朝統治的可能。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每一個開國君主都是高瞻遠矚、心狠手辣的,僅僅是危害國家統治的可能,就已經足以讓他們下定決心剷除功臣。
那麼劉秀為什麼就沒有功成之後殺害功臣呢?我認為應當從出身、年齡、繼承人、功臣等幾個方面來分析。
第一、出身。劉秀出身西漢皇室,雖然只能算是皇室遠支,但此時的西漢歷經十二帝、兩百一十年,劉秀骨子裡的修養是存在的,眼光和見識遠不是流氓出身的劉邦和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可比的,從小的耳濡目染讓他有能力透過各種手段來鉗制功臣。宋太祖趙匡胤的例子也說明了這一點,趙匡胤是軍人世家,父祖都是做到刺史的高官,宋朝建立後趙匡胤也只是採取杯酒釋兵權的手段解除了武將兵權,而沒有選擇殺害功臣。
第二、年齡。劉秀稱帝時候僅僅31歲,正是最為年富力強的時候,手下功臣要麼年齡比他大,要麼跟其相似。而劉邦稱帝時候已經五十五歲,可是韓信、英布等功臣都比他年輕的多,正值壯年。劉秀有足夠的時間熬死一代功臣,培養好自己的二代接班人。而劉邦沒有時間熬過功臣,為了政權的順利延續,只能選擇最快的方式,揮刀斬殺異性諸王。
第三、繼承人。開國皇帝殺功臣無非是為了順利將皇位傳遞給下一任皇帝,讓王朝能夠順利傳承。而出現這種情況的,更是因為繼承人年幼或者過於仁弱,難以壓制功臣。比如西漢建立的時候,太子劉盈只有十歲,劉邦已經快六十歲了,這個年紀在他生活的年代已經算是高壽了。劉邦不能確定自己有足夠的時間等待劉盈長大並將他培養成一個可以控制功臣的英明君主,所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直接斬殺功臣。反觀劉秀就沒有這樣的擔心,太子劉莊即位時已經差不多三十歲,常年跟隨劉秀處理政務得心應手,經驗豐富。而且劉莊本人能力超強,總攬權柄,權不借下,嚴令外戚封侯,北拒匈奴,開發西域,所以才能得到明的諡號。
第四、功臣。為了打敗項羽,劉邦許諾給功臣的條件太過優厚,共有七人封為異姓王,軍隊和地盤不亞於劉邦的中央朝廷。這樣的組合更像個聯盟,不穩定性太多。而劉秀的情況就要好的多,在內沒有蕭何、張良這樣威望很高的文臣,在外沒有韓信、英布這樣的威信和能力強大的將領。透過聯姻的方式將功臣牢牢的綁在自己的戰車上,功臣們得享高官而沒有重權,國家權柄完全掌握在劉秀個人手中。
其實綜合後來的歷史來看,劉秀處理功臣的方式也為東漢後來的發展留下了隱患。如果在位皇帝都有劉秀和劉莊的能力當然沒問題,但是後世皇帝一但能力不足,就會產生世家勢力的野蠻生長,東漢中後期,世家問題已經尾大不掉,成為威脅中央政權的重要隱患。世家影響了幾個朝代,直到宋朝以後,才逐漸解決,經過元朝的徹底大洗牌才完全消亡。
中國封建歷史兩千年,從秦朝到清朝歷經了二十三次的更迭。歷朝歷代的開國之君都有猜忌功臣的共同點,更有甚者像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基本上將所有開國功臣屠戮殆盡。
歸根到底是因為這些人有威脅王朝統治的可能。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每一個開國君主都是高瞻遠矚、心狠手辣的,僅僅是危害國家統治的可能,就已經足以讓他們下定決心剷除功臣。
那麼劉秀為什麼就沒有功成之後殺害功臣呢?我認為應當從出身、年齡、繼承人、功臣等幾個方面來分析。
第一、出身。劉秀出身西漢皇室,雖然只能算是皇室遠支,但此時的西漢歷經十二帝、兩百一十年,劉秀骨子裡的修養是存在的,眼光和見識遠不是流氓出身的劉邦和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可比的,從小的耳濡目染讓他有能力透過各種手段來鉗制功臣。宋太祖趙匡胤的例子也說明了這一點,趙匡胤是軍人世家,父祖都是做到刺史的高官,宋朝建立後趙匡胤也只是採取杯酒釋兵權的手段解除了武將兵權,而沒有選擇殺害功臣。
第二、年齡。劉秀稱帝時候僅僅31歲,正是最為年富力強的時候,手下功臣要麼年齡比他大,要麼跟其相似。而劉邦稱帝時候已經五十五歲,可是韓信、英布等功臣都比他年輕的多,正值壯年。劉秀有足夠的時間熬死一代功臣,培養好自己的二代接班人。而劉邦沒有時間熬過功臣,為了政權的順利延續,只能選擇最快的方式,揮刀斬殺異性諸王。
第三、繼承人。開國皇帝殺功臣無非是為了順利將皇位傳遞給下一任皇帝,讓王朝能夠順利傳承。而出現這種情況的,更是因為繼承人年幼或者過於仁弱,難以壓制功臣。比如西漢建立的時候,太子劉盈只有十歲,劉邦已經快六十歲了,這個年紀在他生活的年代已經算是高壽了。劉邦不能確定自己有足夠的時間等待劉盈長大並將他培養成一個可以控制功臣的英明君主,所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直接斬殺功臣。反觀劉秀就沒有這樣的擔心,太子劉莊即位時已經差不多三十歲,常年跟隨劉秀處理政務得心應手,經驗豐富。而且劉莊本人能力超強,總攬權柄,權不借下,嚴令外戚封侯,北拒匈奴,開發西域,所以才能得到明的諡號。
第四、功臣。為了打敗項羽,劉邦許諾給功臣的條件太過優厚,共有七人封為異姓王,軍隊和地盤不亞於劉邦的中央朝廷。這樣的組合更像個聯盟,不穩定性太多。而劉秀的情況就要好的多,在內沒有蕭何、張良這樣威望很高的文臣,在外沒有韓信、英布這樣的威信和能力強大的將領。透過聯姻的方式將功臣牢牢的綁在自己的戰車上,功臣們得享高官而沒有重權,國家權柄完全掌握在劉秀個人手中。
其實綜合後來的歷史來看,劉秀處理功臣的方式也為東漢後來的發展留下了隱患。如果在位皇帝都有劉秀和劉莊的能力當然沒問題,但是後世皇帝一但能力不足,就會產生世家勢力的野蠻生長,東漢中後期,世家問題已經尾大不掉,成為威脅中央政權的重要隱患。世家影響了幾個朝代,直到宋朝以後,才逐漸解決,經過元朝的徹底大洗牌才完全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