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非孟勿擾
-
2 # 新人類醫學創新者李傑
一 從事手工業者比從事農業者有更多的見識。
楊秀清是農民出身,後因無地可種去燒炭為生,這就從狹小的農村到了商業化城鎮了,由於賣碳交易,認識了很多人和事物,加上他為人勤快誠實,所以很受群眾歡迎,這就打下了很好的群眾基礎。他在平時也愛好武術,也經常打拳練武,練就了一身好一武藝,為曰後上戰場殺敵立功,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二 投馮入會,發揮智慧。
楊秀清到了馮雲山的組織後,認識到教徒門對天父洪秀全的崇拜和依賴。當馮陷入危險,被當局抓進監獄時,他為了救馮,打起了“天童”帶天傳旨的旗號,勝利地號令了會眾,救回了教主。
三 為人忠誠,善學善用。
自此後,楊秀清深得洪馮器重,進入了領導集團,並憑智慧和能力,在與清軍作戰中成了常勝將軍,加上他的地方影響比較好,投靠他的各種人材越來越多。最後發展成為天平天國最強大的一支力量,並獲得了“東王”稱號和地位。
所以楊秀清的軍事才幹是由於他好學加聰明,在戰爭中學習戰爭,善於找敵人弱點進攻,用計謀騙敵,所以成了軍事高手。
-
3 # 時間長河上的天帝
首先我認為,楊秀清的軍事才能一般般,並非常勝,故其不算是名將!
1823年,楊秀清出生在廣西桂平市紫荊山平隘新村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他5歲喪父,9歲喪母,由伯父楊慶善撫養成人。楊秀清成年後,由於沒有田地耕種,只能以燒炭為業,經常要翻山越嶺去賣煤炭,經受各種剝削,過著飢寒交迫的生活。這樣的出身環境讓楊秀清成為一個深諳世故、善於交遊的人,也正因此,其人緣很好。
東王楊秀清,指揮永安突圍成功,這是他的成名之戰。隨後主要攻擊小鄉鎮(無兵把守),鮮有大的戰績。
至於他的軍事才能出處。我認為緣於
1 。他年輕時,廣結良緣,有許多追誰者,群眾基礎好
2. 他主要實行的農民階級特徵顯著的游擊戰,攻其不備,百試不爽。
在戰爭中歷練,在戰爭中學習,久而久之,無形中提升了軍事素養
3 他的工作,主要是“天父下凡” ,也就是封建迷信,進行宗教傳播。並非能征慣戰之人。
但是由於當時人們思想愚鈍,軍隊盲目崇拜宗教,更對這位“天父”敬重有加,打仗時更願意賣命,相比毫無鬥志的清軍,自然是連戰連捷。而當遇到虎狼之師的湘君,依然潰敗。
所以,總而言之,我認為是出身,學習,宗教給予了他一定的軍事才能,使得他能夠指揮小規模戰爭。但楊秀清,絕算不上是名將!
-
4 # 沂藍書院趙月光
楊秀清出生於廣西紫金山一個貧民家庭,小時候父母雙亡,由伯父撫養長大,沒有上過學,識字不多。長大後在深山燒炭賣炭為生,接觸到很多窮苦的燒炭工,也在附近的城市賣炭,見到一些世面。楊秀清雖然沒有讀過書,但是他確實是一個在戰爭實踐中自學成才的優秀軍事人才。
楊秀清隨機應變的領袖才能1847年,洪秀全派馮雲山來到廣西紫荊山宣揚拜上帝教,楊秀清加入了拜上帝會。有一次官府抓捕信眾,把馮雲山抓了去。剛成立的拜上帝會眼看就要樹倒猢猻散,危急之中,楊秀清拿出了他的看家本領,跳大神,披頭散髮唸唸有詞,號稱自己是上帝附體。嚇的一幫無知信眾信以為真,跪倒磕頭,化解了拜上帝會崩潰的危機。馮雲山出來後,和洪秀全就覺的,楊秀清是個人才啊,開始重用他。1850年年底,金田起義時,楊秀清出力很大,遇到不容易解決的問題,他就跳大神、跳上帝。楊秀清透過扮演上帝,在一定程度上超過了扮演上帝二兒子的洪秀全,這體現了楊秀清的領袖才能,也為以後太平天國的內亂埋下了楔子。
楊秀清有高遠而靈活的戰略眼光楊秀清有避實就虛的軍事戰略。在金田受到清兵圍剿時,楊秀清率軍突圍,最後到達湖南。長期圍攻長沙不下,楊秀清想柿子要專挑軟的捏,靈活地撤離,去攻打武昌,順長江而下直奔南京,為太平天國的規模立下了基礎。當時清兵最怕的是太平天國直接北伐,在北部設立重兵堵截。而長江一線防備相對較弱,南京一帶的江南富足,可以為太平天國提供足夠的糧草。楊秀清本人的戰術一般,但他善用手下的大將,並且治軍嚴格。
楊秀清起兵時治軍嚴格1856年2月,太平天國的秦日綱破江北大營,連月征戰下,部隊已十分疲勞。秦日綱想率兵迴天京休整,楊秀清考慮到江南大營已經孤立,必須一鼓作氣將其攻下,於是嚴令秦日綱繼續進攻江南大營。陳玉成、李秀成也來說明困難,也沒能動搖楊秀清的決心。1856年6月,太平軍攻破江南大營,威脅天京長達3年的江南、江北兩座大營終被摧毀。
楊秀清的軍制創新楊秀清大約聽過說趙匡胤的評書。他在趙匡胤的基礎上更進一步,設立治軍的軍帥,但軍帥主要負責訓練並不領兵作戰,行軍作戰時另由統帥指派將領指揮。這個制度防止了山頭主義,能夠在統一排程下協調一致,防止了軍帥持兵自重,可以大規模調集兵力。
另外,設立聖庫制度,規定軍人不得私藏財物,從聖庫領取開支,上下平等,這使的軍隊不會成為軍帥的私軍。
-
5 # 深度工場
有網友問為什麼太平軍那麼多優秀將領,東王楊秀清一個燒炭工,更是具備很強的軍事才能?這些軍事才能和領導力都是從哪裡來的?
而太平軍幾乎所有的主要將領都是客家人,土客械鬥在最激烈的時候,客家人都是清朝官府支援的民團鄉勇,配備整齊的刀槍鳥銃,而當地的廣府人甚至購買洋槍,僱傭外地人,還有英國,法國僱傭兵參戰。
戰鬥最激烈的時候,持續械鬥十幾年,殺死上百萬人。客家人組成的鄉勇非常勇悍,後來清軍都要來鎮壓他們,還敢在面對數千清軍的時候,客家人組成幾十個人一個突擊隊,直接就衝進官軍陣營,橫衝直撞。
廣府人因為有大後方,所以土寨被破之後,能逃的人都可以得到其族人的蔭佑。客人的寨子如果被破,能逃離的人,因為沒有後方,就只能拼死打仗。
早期太平天國拜上帝會活動集中的桂中、桂東一帶,則以清代康熙、乾隆期間從廣東嘉應州等地遷來、源出福建寧化石壁洞的客家族為主。廣西同樣是個“神仙遍地”、巫術儺術十分流行的地方,桂中、桂東一帶,在清代可謂雜廟遍地。“土人”常常祭起“神仙術”,藉助“神靈附體”等手段,將客家人理直氣壯地排斥在本土神明崇拜體系之外。
結果,客家人搞出了一個結合了當地神仙附體,外加一本傳教小冊子融合而成的拜上帝會。而楊秀清這些人,其實都是從小接受軍事訓練,過著半軍事化生活,也都有著非常豐富的大規模械鬥的經驗。
要知道當時的兩廣土客械鬥經常都是幾千人幾萬人參加的大戰役。經過百年械鬥,早就形成了完整的戰術,編制,還有軍事經驗。
-
6 # 文物樑子
軍事才能與武術武功兩回事。軍事才能是觀察預見分析與組織能力的結合。中國軍人往往百分之九十九都來自農民。沒有天生軍人——與舞槍弄棒兩回事。悟性高的人,從班排連向上指揮才能提升快。
-
7 # 燕北林叢
楊秀清的軍事才能是怎麼來的?
五歲喪父、九歲喪母,以耕山燒炭為業,沒上過學,又大字不識幾個!
出身卑賤是歷代農民起義領袖的一個共同的特點。
漢高祖是、明太祖是、李自成也是!
一個是底層小吏,一個是放牛娃、要過飯、當過和尚,一個是驛卒出身……
他們的軍事才能是哪來的?
成吉思汗,也無非就是草原上的一個放羊的羊倌……
但是,他們的英雄壯舉卻驚天地泣鬼神!他們的軍事、政治能力怎麼來的?
用《亮劍》中,國軍暫七師師長常乃超的一句臺詞的意思:(戰場上)一個偉大的將軍,都是自我成就的!
除此之外,似乎沒有其他的解釋。
趙括,戰國名將馬服君趙奢之子。出身高貴,熟讀兵書、戰策,但卻葬送了趙國四十萬大軍!
我想,楊秀清也和上邊那幾位農民領袖差不多,在戰爭中學習戰爭。但害了他的,還就是他的出身卑微,目光短淺。否則他的成就,不見得比上邊那幾位差。至少和李自成有一比!
-
8 # 劇透歷史
楊秀清作為大字不識幾個的底層草根,卻具備卓越的軍事才能統領太平天國的全部軍事力量,不得不說他是個不學有術的天才。
清朝年間的廣西紫荊山區,田少人多、土地貧瘠,客家人與壯族、瑤族土著之間矛盾糾紛不斷,經年累月的爭鬥造就了當地彪悍的民風。從小混跡于山區的楊秀清繼承了父輩進山燒炭的老本行,由於他講義氣、有擔當,很快在燒炭工中培養起了大哥的地位,成為他們的領頭人。除此之外,楊秀清還兼著“仙公仙婆”的職業,透過平時廣闊的社交面,他往往能夠大體知曉當地山民的家庭情況,再加之配上一些模稜兩可的話語,前來尋醫問藥的山民漸漸對這位“楊仙公”有了一種深信不疑的虔誠,久而久之也就成了楊秀清號召民眾的本錢。相比於讀過書、參加過科舉,多少帶著一點書生氣的洪秀全,楊秀清是一個很懂得社會人情事故的“市井混混”。有這麼一件事情可以區別兩人不同的性情和社會經驗,拜上帝教在紫荊山區如火如荼得傳教時,清廷突然抓了傳教的骨幹分子馮雲山,書生意氣的洪秀全打算上書請求官府兌現傳教自由的承諾、釋放馮雲山,這種天真的想法自然是無果而終。在拜上帝教教徒眼裡,洪秀全、馮雲山在遇到困境時都沒能施展出所謂的拜上帝教神力,對教會的信任危機也隨之產生,但此時的楊秀清果斷髮揮自己的影響力,在燒炭工們中間籌集錢財賄賂官府,成功營救出了馮雲山,使得萌芽狀態中的拜上帝教度過了一大危機。隨後,楊秀清又摸到了控制教眾的一大門道,他開始假借“天父下凡”的名義發號施令,牢固控制著教徒們的思想行動,並且也使他登臨了太平天國的最高領導層。
在接下去的軍事生涯中,楊秀清憑藉自己在紫荊山區的領導經驗,以戰養戰,攻永安、下安慶、佔南京、奪武昌、西征北伐、破江南大營……在實戰中不斷提升自身的軍事能力,最終造就了一個軍事奇才。 -
9 # 江南飈
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引用一句名言“在戰爭中學習戰爭”。
其實每個人生阿里都是相差不大的,都有被塑造成各種人才的可能性。但是由於社會的分層造成每個人出身在不同社會階層的家庭,勁兒就朝著不同方向被培養,最後也就成了這一方面的人才,至於是否優秀是否稱職我們不論。
有道是“國家不幸詩家幸”。楊秀清出生在天下大亂的清朝末年,原來的一些社會規則已經被完全打破了,每個人的生存道路都被極大的扭曲了,這個燒炭工不想燒炭了,要造反。於是走上革命道路的楊秀清徹底擺脫了以往命運對他的限制和塑造,他變成了一個革命的燒炭工,在激烈複雜的軍事鬥爭中,楊秀清不斷學習總結,在戰爭中成長為了一名傑出的軍事指揮員。這還得感謝那個英雄輩出的世代,原有的一切繁文縟節都被打破了,不看出身、不中文憑只看才幹,於是楊秀清在那個時代脫穎而出。如果在和平年代,那麼楊秀清很有可能當一輩子燒炭工。這就是時勢造英雄。
-
10 # 歷史三日談
但自古以來脫離土地的人,因為流動性比之其他階層要強,見過的世面,走過的路,說過的話,都非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人可比,行萬里路得來的本事,不見得就比讀書識字少,做生意的商人群體是最容易出怪傑的一個階層!
楊秀清就是這一階層的優秀代表,但他的軍事才能不是燒炭燒出來的,燒炭只能燒出來一身灰,想要練就打仗的本領,還得從實戰中往出練!
其實楊秀清不懂打仗,但他懂得保命,5歲喪母,9歲喪父,能活下去生存下去就是最大的學問,不管燒炭還是拜上帝教領兵打仗,其實都是作為社會人的楊秀清一種存活手段,能活下去就是評判成功的唯一標準。
對於楊秀清這樣出身和地位的小人物來說,存活的手段可以五花八門,生存的方式也可以千差萬別,在楊秀清的生存智慧裡,最大的哲學就是不拘泥於“成法”!
說實話,就楊秀清這種沒讀過書只斷斷續續聽過大戲的人,腦子裡面也不可能有什麼成法,有的只是適應,不斷的適應,適應任何未知的不可琢磨的艱難或者險阻!
這就很好的詮釋了為什麼說社會是最好的大學,不管讀書還是行萬里路,其實都是要獲得生存的技能和素質,條條大路通羅馬,存活的辦法從來不止讀書一途,當然,也不止混社會跑江湖一途。
讀書只是能做一些前瞻性的未知領域和未知道路的規劃,但未來從來不是按照預期和規劃進行的,隨機應變有時候才是生活的真諦。
楊秀清就屬於後者隨機應變的那種,不過楊秀清這種人往往會“唯變論”,鑽牛角尖,楊秀清的軍師才能就在於一個“變”字,搞得清軍不知東西,不知道太平軍要往哪跑。
但楊秀清不也是栽在了這個“變”字上嗎?――天京事變,即是他個人人生的終點,也是整個太平天國運動的轉折點!
回覆列表
楊秀清苦大仇深,是苦水裡泡大的伢。艱難困苦磨鍊了他堅強的意志,馮雲山播下的革命火種在他心裡生根發芽。所以愛憎分明的階級立場是他軍事智慧的第一個來源。金田起義後,太平軍迭遭反動派圍剿,突出重圍求生存是第一要務。楊秀清在戰鬥中懂得了向敵人薄弱處求發展的道理。實踐是他軍事智慧的第二個來源。從小就要為活下去拼命,形成了他堅毅果敢剛強的性格。所以善於審時度勢,有魄力有決斷雄才大略是他軍事智慧的第三個來源。如果不是天京事變,隕命在36歲這個年齡,楊秀清定能帶領太平軍推翻清朝,建立馬克思恩格斯所厚望的先進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