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是小銀
-
2 # 香茗史館
其實就是迷信,因為午時人在地面上的影子是一天中最短的,於是古人認為此時乃是陽氣最勝之時,這個時候開刀問斬可以達到陰氣即時消散的效果,這樣可以避免亡靈糾纏監斬的官員、行刑的劊子手或人證之類的。當然,對於罪大惡極之人,更是會選擇午時三刻這個特定時間點,目的則是讓其“連鬼也做不成”。
為何要在午時問斬對於這個問題,主要認為有兩點原因:
1、迷信說法。古人認為午時乃是一天當中“陽氣”最勝的時候,而古人認為殺頭乃是“陰事”,無論被殺的人是否罪有應得,他的魂魄總會來糾纏判決的法官、監斬的官員、行刑的劊子手以及和他被處死有關聯的人員。所以在陽氣最盛的時候行刑,可以使得“陰氣”迅速消散,鬼魂也不敢出現。
2、人性化選擇。同樣有人認為,午時是人的精力最為蕭索的時間段,這時間的人最為睏乏,處於“伏枕”的邊緣。所以這時候處決犯人,犯人也是昏昏欲睡的,這樣痛苦會減少許多。
午時三刻,到底是幾點幾分古代以“漏刻”計時,一天有12個時辰,一個時辰跨度為兩個小時,“午時”指的便是中午11點至13點這個時間段。而又將12個時辰分成了100刻度,每刻大約14.4分鐘。
所以,午時三刻指的就是中午11點44分左右。
砍頭也分級別古代的砍頭其實也分級別的,對於一般的斬刑會選在正午進行,而對於罪大惡極之輩則會選在“午時三刻”準時問斬,這同樣是由於迷信的原因。
古人認為,午時乃是一天十二個時辰中陽氣最盛的階段,而“午時三刻”則是一天之中陽氣最盛的時刻,如果在這一時刻處斬,那麼罪犯是“連鬼也做不成的”。這也是為了達到警示效果,重犯或十惡不赦之犯,必選午時三刻開刀,不讓其做鬼。
而普通的斬刑的基本選擇在正午開刀,也就是陽氣稍微弱一點點,讓其還有鬼做。
-
3 # 一點點歷史
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華人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挑個好日子好時辰,所以殺人也要挑個好時候。
我們很多歷史劇中都會看到犯人是“秋後問斬”,行刑的時間都為“午時三刻”,那麼這兩個時間又有什麼含義呢?
秋後問斬從漢代開始就有“秋冬行刑”的制度,大致說來一年分為四季,春季萬物復甦,夏季也是萬物生長的好季節,而到了秋天尤其是霜降以後,正是“砍人”的好時候,秋風一起帶著一股肅殺之氣。
午時三刻並不是所有犯人都能享受“午時三刻”處斬這個“殊榮”,必須是罪大惡極之人。
所謂午時三刻約等於今天的11點45分或12點45分,正是一天之中陽氣最盛的時候。
對於劊子手來說,這一時間行刑可以彙集陽氣,厲鬼不纏身。
對於罪大惡極者來說,陽氣最盛時行刑是讓罪犯的魂魄被陽氣衝散,連鬼也做不了。
此外選擇午時三刻行刑也是出於對犯人的臨終關懷。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這個時間通常是最容易犯困的時候,精神不振,對於犯人來說,如果這個時候腦袋被砍下來或許會減少些許痛苦。這裡我就想問了,你又沒死過,你怎麼知道痛苦能減輕。
-
4 # 小柱呦
古代施行死刑(砍頭)在時間規定上一般有兩條,一個是秋後問斬,一個是午時三刻,下面就說說為什麼這樣。
秋後問斬古時候之所以都要秋後問斬,原因比較簡單,是因為中國古代是農業型社會,大家都是春種秋收,人們只有在秋收後才有時間去看問斬的情況,砍頭這種事,也只有人們看了,才比較有震懾效果。
午時三刻午時三刻問斬就比較迷信了,因為午時三刻一天中陽氣最盛的時刻,陽氣盛陰氣自然就衰。古人認為這時候處決犯人,才不會受到犯人鬼魂的糾纏,就好像歐洲人喜歡戴面具,也是擔心會被鬼魂找來算賬。
-
5 # 真我85918
被斬的屬於橫死,橫死的人怨氣太重會形成陰煞。午時三刻陽氣最盛,影子最短,古代人覺得太陽在犯人正上方可以衝散怨靈形不成煞氣。基本屬於迷信了,活人他都幹不過你,變成鬼他要把你害死,你不也成鬼了,倆鬼他還是幹不過你啊,古人沒倒騰明白這個事兒。
不過一般不會當時就殺的,都要等到秋決。就是霜降到冬至這期間,集中處決死刑犯。為了順應天時,也為了給死刑犯一個上訴複核的時間。古代判死刑容易,執行很慎重,最後都要皇帝批了才能殺。刑殺過重,有傷天和。皇帝認為這樣會讓上天對他印象不好。
-
6 # 我是越關
很多古裝劇幾年經常會看到監斬官喊道;午時三刻已到,行刑。這個確實是對的。一般來說古代砍頭都是選擇在午時。
午時是中午11點到下午1點,清朝以前一刻鐘是14.4分鐘,清代至今是15分鐘。而午時三刻正好是接近12點,這一時間古人認為陽氣最重,陰氣最輕。被砍頭的人死後鬼魂會被沖淡甚至被消滅,這樣就不會來糾纏劊子手和監斬官等人了,這個完全是因為迷信所致。而且很多時候碰到陰天打雷下雨,犯人會被改天行刑。
還有一種說法是,午時三刻之前,犯人在太陽底下曬了好長時間,這時犯人精神出於最微弱的時候,昏昏沉沉,這樣砍頭的時候也能降低痛苦,也算是為了體諒犯
-
7 # 張賜宏
古代一晝夜劃分為十二個時辰,午時一般約在每天中午十一點至十三點之間。午時三刻是將近正午十二點。為什麼古代砍頭都要在午時?午時人往往處於蠢蠢欲睡的狀態,注意力不集中,死囚犯人在被殺的瞬間,不會感覺到痛苦。古代人也會體諒犯人呀。
-
8 # 麼麼兔小小隻
選擇秋後,是怕毀農事。
選擇午時,是怕傷及百姓健康。人病會無德,禍事多。
一個地方,殘虐殺害的生命多了,再好的風水脈氣,也會毀壞。
刑殺罪人,秋收之後,午時為好。
上位者,如果不是必須即刻上戰場了,奉勸莫要輕易挑動全民、軍隊的同頻負面情緒,眾志成城,負面情緒在哪裡,就會毀哪裡的農事和百姓健康,各行各業蒙受的損失多了,就會整個國內經濟不景氣。最後傷害的還是本國的利益。
-
9 # 有故事的人127778979
這個問題很好理解,一般放在午時三刻問斬,就是現在十一點至十三點吧。因為一般放在鬧市口,而這一時間段人們互相告知就都知道了,圍觀看熱鬧人群肯定不少,可以起到殺雞駭猴以敬效優地效果!讓惡人不敢做惡多端!改邪歸正地意思!不然會和被斬者一樣下場!
-
10 # 順其自然65491946
為什麼古代砍頭都要在午時?我的理解是午時三刻,正是一天之中陽氣最重之時,也是人們用午飯的時刻。故爾也是大路小巷小路空曠無人之時。而此刻殺人或砍頭,被殺之人的靈魂可以不受任何干擾,可以順順利利的趕往任何地方去投胎或去陰曹地府報道。不受陽界人畜的干擾。而官府選擇在此刻殺人,也算是積了陰德。而午時三刻殺人,人們大都在用午飯,殺人的場所人也很少,而殺人必定是件不好的事兒,看的人少了,也算是積了陽德。由此可見。此刻殺人,實在是一件雙贏的好事兒。應該是中國古代人們的智慧所在。
回覆列表
午時三刻,太陽掛在天空中央,是地面上陰影最短的時候。這在當時人看來是一天當中“陽氣”最盛的時候。中國古代人們迷信的看法,認為殺人是“陰事”,無論被殺的人是否罪有應得,他的鬼魂總是會來糾纏判決的法官、監斬的官員、行刑的劊子手以及和他被處死有關聯的人員。所以在陽氣最盛的時候行刑,可以抑制鬼魂不敢出現。這應該是古人習慣在“午時三刻”行刑的最主要原因。(摘自《世界經理人》) 午時三刻這個時間,差不多是中午的十二點,這個時間,陽氣最盛,人的影子最短,迷信的說法中, 此時可以用旺盛的陽氣來沖淡殺人的陰氣。這應該是習慣上“午時三刻”行刑的最主要原因。 然而也許還有另一層意思。在“午時三刻”,人的精力最為蕭索,處於“伏枕”的邊緣,所以此刻處決犯人,犯人也是懵懂欲睡的,腦袋落地的瞬間,也許痛苦會減少很多。這樣看來,選擇這樣的時間來處決犯人,有體諒犯人的考慮。 舊小說有"午時三刻開斬"之說,意即,在午時三刻鐘(差十五分鐘到正午)時開刀問斬,此時陽氣最盛,陰氣即時消散,此罪大惡極之犯,應該"連鬼都不得做",以示嚴懲。陰陽家說的陽氣最盛,與現代天文學的說法不同,並非是正午最盛,而是在午時三刻。古代行斬刑是分時辰開斬的,亦即是斬刑有輕重。一般斬刑是正午開刀,讓其有鬼做;重犯或十惡不赦之犯,必選午時三刻開刀,不讓其做鬼。皇城的午門陽氣也最盛,不計時間,所以皇帝令推出午門斬首者,也無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