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休閒人談歷史

    三國時代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年代,而曹操更是一個前無古人貨後無來者的傳奇人物。但是在民間中,曹操的真實形象被《三國演義》還有三國類的戲曲扭曲了。在大多數老百姓眼中,曹操就是所謂的“白麵奸雄”,但是這一切都是對曹操的不公平。令人欣慰的是曹操的形象沒有完全被民間的演義掩蓋,魯迅先生在《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中就曾經說過:“其實,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

    為什麼說曹操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是因為他對當時的社會、政治和文化的徹底改造以及在這些改造中所表現出的大家風範。

    漢代一個貴族和豪強共治的年代,在這個時期出身的好壞就是一條涇渭分明的紅線,將門子弟把通往上層的大門無情的卡死。到了東漢後期,這種矛盾日益嚴重。當時很多計程車族都發現了這個問題,但是都沒有魄力和能力去解決,最後解決這個問題的是誰呢?就是曹操!曹操的“求賢三令”打破了出身的堡壘,讓出身寒門的子弟也有了與士族子弟公平競爭的機會。曹操的這一個政策不僅解決了當時的問題同時還將大批的人才拉攏到了自己的賬下。

    在政治上曹操更是大刀闊斧的推行“法治”,曹操的這一原則改善了北方地區的政風政績,為曹操的霸權理想提供了良好的政治基礎,在群雄逐鹿的混亂局面下,曹操更是利用漢獻帝的天子之位肅清敵手、統一天下作為最有利的輿論。

    曹操是一個敢說敢做、性情直率的人,他對於那些所謂的君子嗤之以鼻。在曹操眼中他沒有那麼多的繁文縟節,他善權術,習慣藉助於陰謀手段解決一些平常之法不能解決的問題。他的這些做法雖然被士族之人所不齒,但是卻實現了自己的問題。面對勝利,他也會得意忘形,面對失敗他同樣淡然處之,一笑而過。他可以與劉備青梅煮酒對飲,也可以發出“生子當如孫仲謀”的感嘆!可能會有人不喜歡他,但他不虛偽的做派有幾人能及?

    曹操是三國時代最璀璨的明星,他的魄力和不俗的氣派成為當時三國無人能及的第一人,但是他的一些做法,違反了當時年代儒家的行為,使他受到歷代文人的詬病。在民間更是一頂頂“奸雄”的帽子戴了千年之久。

  • 2 # 春秋刀筆吏

    曾為他寫過一首詩。

    治世能臣亂世梟,馮時而起逞英豪。

    男兒自當四方誌,自有千古後人吊。

    曹公(說明我真的很崇拜他)的軍事政治才能,熟悉三國的朋友一定是耳熟能詳,就不再贅述了。主要想說一說軍事政治之外的才能。首先說明一點,能在亂世之中脫穎而出,經千百年而不忘,首先是時勢造英雄,也就是說機遇,其次就是個人能力。其實大多說人都知道曹公的大事件而軍事的起落,殊不知在背後,比起他軍事政治更重要的是經濟才能。曹公很清楚,亂世中,什麼最重要?兵馬錢糧,兵馬歸根結底還是錢糧,因為有了錢有了糧食不愁沒有兵馬匯聚。所以在兗州起家的時候,就開始了兩項最重要的政策,一屯田,二招募人才。屯田又分為軍屯和民屯。什麼是軍屯呢?就是當兵的駐守,有仗打打仗,沒仗打種地。民屯呢,就是收容流民,給田地,給耕牛農具,只收三分之一稅。黃巾之亂後,九州很多很多流民,曹公就是用誘人的政策匯聚了大批流民跟著自己種地,說到底就是匯聚了民心。官渡之戰,赤壁,包括後來漢中幹劉備,西北征馬超,北邊伐烏丸,就是因為有錢糧的底子。第二就是匯聚人才。最重要的就是招潁川名士,以荀彧兄弟為主,而且這些人手中都是有部曲的,招一人就是招一個連。就像許褚,虎侯,都知道他是猛將,很少人知道他是個有近千部曲的豪門……,再例如夏侯惇,夏侯淵,曹公倚重的不僅僅是他們的軍事才能,更多的是他們身後雄厚的勢力。

    一家之言,見仁見智。

    正巧去年整理過曹公的發家史,以供參考。

    只能貼一張。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看一看王仲葷的《南北朝史》客觀,詳盡。

  • 3 # 辰州觀海

    【1】

    如果問我:三國裡面最優秀的政治家是哪個?我會說是曹操。

    曹操、劉備、孫權被視為魏蜀吳三國的開創者,只是,曹操這個開創者,應該修辭為“曹魏王朝實際上的開創者”——因為如同司馬炎撿了個現成的天下一樣,曹丕也是撿了個現成的天下。

    曹魏的江山,是曹操打下來的。

    【2】

    曹操少年時代,就不畏強權,當初在洛陽當維持治安的官吏的時候,就敢於用一條五色棍,痛打十常侍裡某個宦官的叔叔——要知道,那時候東漢朝廷可是十常侍的天下,那時候曹操還只是個小官吏。

    所以英雄,少年時代就有過人之處。

    曹操開始有一方勢力的時候,整個東漢帝國的北方,已經慘不忍睹——連年的戰亂,導致人口銳減,勞動力稀缺,生產停滯。

    曹操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一方面討伐割據勢力,為文人和勞動者營造太平的氛圍,然後恢復各項生產,因為生產的恢復,治安的穩定,才有了曹魏控制區的文學復甦、文化復甦(建安文學,曹操的功勞)。

    而曹操能取得這樣的成就,曹操手底下的能人異士當然功不可沒,但是,曹操如果沒有一定的能力和人格魅力,人家也不會為曹操效力。

    而相比之下,劉備只能靠冒充漢朝皇室後裔,然後糾集幾個癟三,進行坑蒙拐騙,然後割據一方、禍害一方,和曹操簡直沒法相提並論。

    孫權則是靠拼爹拼哥哥,在父兄的努力下,割據一方,和曹操相比也是沒得比。

    【3】

    曹操,堪稱三國領袖裡面,文武雙全,文韜武略都有所建樹的英雄人物。

    說文,三曹父子的文采是文學史公認的,三曹父子的詩歌至今依舊被傳唱,並且三曹父子對文學史的貢獻,至今後世受益,相比之下,孫權不過一紈絝子弟,而劉備則是草莽村夫。

    論武,曹操南征北戰統一北方中國,而且還對《孫子兵法》有所修訂,單就這一點,劉備有這個水平嗎?

  • 4 # 掌心記

    曹操可以說中國歷史上家喻戶曉的人物,對於這個歷史人物的評價歷史是各執一詞、褒貶不一,所以單以‘好人還是壞人”來給曹操貼標籤,我覺得都不靠譜,因為人的性格本來就有兩面性甚至多面性,曹操就是這樣的。我的觀點,曹操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有思想,有成就,有權謀,有才華”的偉大人物,他是政治天才,權謀大師,盤人高手,性情中人,孤獨英雄。

    一、曹操是政治天才。曹操出身官宦世家,對政治有天生的敏銳和獨到的見解,正是憑此,白手起家,打遍中原諸侯無敵手,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外族入侵,推行屯田,興修水利,壓制強豪,選賢用能,為兒子草創了魏國的政治版圖,成為那個時代最耀眼的風雲人物,開啟了一個屬於他自己的英雄時代。

    二、曹操是權謀大師。他憑著機智警敏,超強的隨機權衡應變能力,重逢亂世,卻如魚得水,縱橫馳騁。他還是西園軍當校尉時,極力反對何進召董卓進京,後來果如其所料那樣不可收拾。在別人棄獻帝不顧之時,他奉天子以令不臣,迅速搶佔了道德的制高點,並贏得了士族豪強的支援,成為決勝中原的關鍵因素。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滅二袁、呂布、劉表、韓遂等割據勢力,充分展現了曹操的雄才謀略。

    三、曹操是盤人高手。機智警敏善權變,能識人用人,知人善任,程昱、郭嘉、荀攸、司馬懿、張遼、許褚、徐晃等文臣武將一個個都是當時一等一的高手,對曹操卻是服服貼貼,任其驅使。曹操一句狼顧之相,使司馬懿在其手下戰戰兢兢,只有裝孫子。一個巴掌一個棗的,把漢獻帝收拾得服服帖帖。可見其盤人功夫實在了得。

    四、曹操是性情中人。曹操為人既坦率真誠,豁達大度,又心胸狹窄,疑神疑鬼,有英雄氣概,卻不乏兒女情懷;既有閻王脾氣,更行菩薩心腸,活脫脫一個性情中人。“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對徐庶、劉備、陳宮、關羽等都體現出曹操真性情的一面,這樣的大英雄臨死之前的遺囑居然是“分香賣履,留戀妾婦”,可見真性情也。

    五、曹操是孤獨英雄。曹操曾感嘆說“設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可見是非常遠大政治抱負的人,其志向是安國平天下。一生征討四方,回首一看,天下英雄許敵手?曹劉。劉備跟曹操演對手戲顯然份量不是很夠,沒有敵手的英雄孤獨誰懂?無怪乎,曹操上馬橫槊,下馬談論,登高必賦,以詩言志,“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本是治世能臣之材,無奈生逢亂世被視為奸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孤獨英雄,誰知我心。

  • 5 # 張細水

    少年,年輕氣盛,憂國憂民。

    青年,用心籌謀,諸侯一方。

    中年,文韜武略,劍指天下。

    老年,玩弄政治,謀漢稱王。

  • 6 # 西府趙王爺

    對於曹操,《三國志》這樣評價:非常之人,超世之傑!

    他絕對不是《三國演義》中塑造的白臉奸詐之徒。在東漢末年的哪個亂世,曹操於天下社稷,絕對是功勞最大之人,無人可與之相比。

    年輕時候的曹操,一腔熱血,胸懷大志,一心為國!

    他在滿是權貴的洛陽城,從來都是秉公執法、剛正不阿。在朝堂之上,他以一個議郎的卑微身份,屢次上表皇帝,懇求皇帝廓清吏治,懲除奸佞。

    當董卓進京,禍亂朝政,曹操“散家財,合義兵”,於成留首倡義兵號召天下英雄討伐董卓。董卓“焚燒宮室,劫遷天子,海內震動”,關東群雄,卻個個心懷鬼胎,面對國賊,怯而不戰,唯有曹操,獨自引兵西進,為國而戰。曹操因為士兵數量懸殊,曹操大敗,士卒死傷大半,自己也被流矢所傷。

    後來,漢獻帝出逃長安,諸侯無一勤王。唯有曹操,迎而奉之。雖又挾天子之嫌,但當時漢獻帝還有其他的選擇嗎?

    曹操在洛陽見到漢獻帝時,蓬頭垢發跟一個要飯的沒什麼兩樣,對於一個皇帝來說,多麼希望地上有條縫能夠鑽進去避一避。曹操很聰明,不去關注皇帝及諸位大臣們的儀態,行君臣之禮時,眼中皆是誠懇,漢獻帝見此為之動容,這才決意跟隨曹操回許都。

    此後,曹操南征北戰,統一了中國北方,創立魏國。他改革了東漢的許多惡政,抑制豪強,發展生產,實行屯田制,還督促開荒,推行法治,提倡節儉,使遭受大破壞的社會開始穩定、恢復、發展。

    他可以說是平定了東漢末年亂世的男人,功蓋千古,三國第一人!

  • 7 # 豹眼看歷史

    曹操是一個婦孺皆知的歷史人物,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是因為曹操跑得快,說曹操曹操到。

    除此之外,說曹操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還真不好說,幾句話是說不清的。

    自以為對曹操瞭解地比較多,心中大體還有一個自我感覺比較公允的評價。

    可最近,我在寫作歷史紀實小說《悠悠子衿女兒情----一代才女蔡文姬》,由於文姬一生與曹操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感糾葛,因而查閱了大量的三國時期的歷史資料。

    越看越覺得曹操的形象,逐步豐滿真實起來,可要說一下他是怎樣一個人,反而是越來越難。

    我特別喜歡看曹操同時代的歷史人物對曹操的評價。

    在這裡,我就摘錄幾段,與諸君分享,希望引起大家的共鳴,一起交流一下!

    01

    羅貫中說曹操

    在介紹同時代的人對曹操的評價之前先說一下,羅老先生對曹操的看法吧。

    《三國演義》對曹操的描述,基本就是羅老先生的評價。

    不管喜歡還是不喜歡曹操的人,無有例外不受《三國演義》的影響,這是羅貫中小說的成功之處。但正因為其成功,也導致了曹操的失敗。小說把曹操描述成一個大奸臣的梟雄形象,深入人心。多數人沒有興趣去了解真實的曹操是個啥樣子的人,僅僅是憑自己的喜好以訛傳訛,繼續演義。

    作為講故事,聽故事來說,沒有任何問題。

    但瞭解了真實的曹操,一定會感覺更有意思啦!

    如果再往深處去回味一下,那就會有更大的收穫。

    02

    同時代人說曹操

    鮑信:“夫略不世出,能總英雄以撥亂反正者,君也。”

    鮑信對曹操說:“您啊,是幾百年才出一個的人物,不是哪個時代都會出現的。能夠總攬天下英雄撥亂反正的人,就是您啊!”

    我覺得是有些拍馬屁的成分在裡面的。

    鮑信何許人也?

    陳壽《三國志•曹操傳》記載:初平元年(190年)正月,關東諸侯討伐董卓有其一,時任濟北相。時年四十歲(151---192年),比曹操大四歲。

    曹操(155---220年)也做過濟南相,那是在184年鎮壓黃巾軍以後升遷,時曹操不到三十歲。

    這說明曹操比鮑信年輕,而且混得比他好。

    關東聯盟破裂後,鮑信勸誡曹操要靜觀其變。

    青州黃巾軍進攻兗州,兗州刺史劉岱不聽鮑信的建議,貿然出兵,被黃巾軍殺死。於是鮑信與州吏萬潛到東郡迎接東郡太守曹操領兗州牧。

    鮑信與曹操一起進攻黃巾軍,結果被殺死,曹操厚葬了他。

    鮑信年少時有遠大志向,寬厚愛人,沉著剛毅有謀略。

    他是曹操的同事,後為部屬,是想跟著曹操混的,其言論難免言過其實。

    孫權:“其惟殺伐小為過差,離間人骨肉以為酷耳,御將自古少有。”

    孫權就不必介紹啦,看看他說得是啥意思吧:“曹操這夥計殺伐太多算是其過錯,搞得人家骨肉分離,妻離子散是殘酷了些。不過曹操駕御兵將的能力還是自古少有的”。

    這說明孫權對曹操的軍事能力是相當服氣的。

    劉淵:“大丈夫當為漢高、魏武,呼韓邪何足效哉!”

    劉淵就是說自己是大漢朝的外甥,霸佔了一塊小地盤,建了個國家,想蹭餘熱也叫“漢”的那個地地道道的匈奴人。

    他就服氣劉邦和曹操,呼韓邪單于根本不在他眼裡。

  • 8 # 情棋書畫

    曹操被認為是一個奸詐形象,這個形象受人詬病由來已久。以至於曹操的優點與貢獻幾乎被全部掩埋。

    一、評價概述

    早在王沈《魏書》裡許劭就評價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這或許是歷代攻訐曹操的最早起源。該書資料多被陳壽《三國志》及裴松之《三國志注》所借鑑。 陳壽對曹操多有稱譽,裴松之則不然,其《三國志(注)》孫權評價曹操:“其惟殺伐小為過差,離間人骨肉以為酷耳,御將自古少有。” 裴松之評價“歷觀古今書籍所載,貪殘虐烈無道之臣,於操為甚。”但曹操此時期形象譭譽參半。

    二、奸賊形象的形成原因

    曹操被口誅筆伐的重大源頭應該是在南朝宋劉義慶所編《世說新語》。該書用大量內容來黑曹操、曹丕。說曹操小時如何淘氣,如何用計來應對叔父對他的批評,少年時又如何與袁紹搶婚被攆,又如何多疑,佯裝夢中殺掉侍衛,又如何追殺匈奴使者,又攻城為了搶奪袁熙的妻子等,其形象實為不堪。《世說新語》這本書憑藉文學史學的雙重價值影響巨大而又深遠,因此到了唐代房玄齡編撰《晉書》也有不少資料直接取自該書。

    到了宋元時期曹操被真正刻畫為一個奸賊形象,宋代文人又給他捏造了72座墳墓,說他死後怕人掘墓造了72個墳墓以惑亂掘墓者。宋元話本推波助瀾把曹操放入奸詐狡猾的行列深入人心。尤其是元雜劇始戲劇當中曹操臉譜為灰色在人們腦海中呈現了樣本式的形象。明代徐渭《四聲猿》寫彌衡擊鼓罵曹得到清代文人的讚歎,起到決定性影響的是羅貫中《三國演義》中的曹操,一部小說改編了歷史的真實,將曹操打入了十八層地獄!

    三、而真實的曹操應該是什麼樣子呢?真相如何?(一)曹操是傑出的的軍事家政治家

    陳壽《三國志》比較公平客觀地評價:

    “漢末,天下大亂,雄豪並起,而袁紹虎視四州,強盛莫敵。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 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

    他攜天子以令諸侯的做法常被封建文人所詬病,然而這個策略確實是不錯的政治策略。他的用人制度是“唯才是舉”打破了以往的“察舉制”的用人機制。他統一了黃河流域,穩定了長期戰亂群雄逐鹿的局面。曹操在《讓縣自明本志令》中說:

    “設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確為歷史實情。

    (二)曹操是傑出的文學家

    三曹七子是那個時期文學的傑出代表。三曹之中曹操詩歌慷慨悲涼、雄壯大氣。

    鍾嶸《詩品》說:

    “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

    魯迅先生稱他為改造文章的祖師。說的是他善於古為今用,將《詩經》佳句嵌入自己的詩歌作品當中。而他詩歌的確是有很高的藝術水平。

    請看餘秋雨的評價:

    曹操在文學上表達的是天地生命。曹操顯然看不起那種陣前涕淚。他眼前的天地是這樣的:   ⋯⋯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 若出其裡。 ⋯⋯  他心中的生命是這樣的: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天年。   當天地與生命產生牴牾,他是這樣來處置人生定位的: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 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苹。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 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 天下歸心。 (三)他骨子裡面有一些墨家的精神

    雖然他打打殺殺一輩子與墨家兼愛非攻背離,但是他提倡節葬節用,他又是尚賢的踐行者———唯才是舉。他性格上多豪俠之氣,文章和行事通脫而又灑脫。他遺詔曾經服侍過自己的美女們皆可改嫁,要求死後簡葬,文章寫得通俗易懂又不失幽默詼諧。

    不說了,你慢慢去看去品吧,他實在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一代傳奇式的英雄人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歌曲黑黑的夜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