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古今通史
-
2 # 閒來聊聊歷史
西漢的首功之臣是蕭何。
漢五年,漢王殺掉項羽之後,做了皇帝,之後按功勞封賜將領,大臣們彼此爭功,過了一年多以後還是決定不下來。皇上認為蕭何功勞最大,就先封他為酇侯,食邑八千戶。功臣們都說:"我們身披鎧甲,手拿兵器,經歷了百餘場戰事,少的也經歷了有幾十回,攻佔城池,搶奪地盤,大小都有功績。現在蕭何並沒有立下汗馬功勞,他只是舞文弄墨髮表議論,又沒有打仗,官位卻在我們之上,這是為什麼?"皇上說:"你們都知道打獵的事吧?"大臣們都說:"知道。"皇上又問:"那麼你們知道獵狗嗎?"大臣們回答說:"知道。"皇上說:"打獵,追殺野獸的是狗,而發號施令指明野獸所在之地的是人。現在你們所做的只是抓住野獸,功勞和獵狗類似;至於蕭何,發號施令,他的功勞與獵人一樣。而且你們只是自己一人跟隨我,最多不過三兩個人,而蕭何卻全族幾十個人都跟隨著我,他的功勞是不能忘記的!"從此以後群臣都不敢再說了。
韓信悲慘喪命
韓信(約前231-前196),淮陰(今江蘇淮安)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漢初三傑”之一。又與彭越、英布並稱為漢初三大名將。留下許多著名戰例和策略。韓信是公元前三世紀的軍事家、戰略家、戰術家、統帥和軍事理論家。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王侯將相”一人全任。“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 韓信在中國歷史上以其卓絕的用兵才能著稱,後世評價為“言兵莫過孫武,用兵莫過韓信”。韓信為西漢立下汗馬功勞,歷任齊王、楚王,卻也因其“功高震主”引起猜忌。
漢高祖五年(前202年),漢軍在垓下決戰中勝利,項羽自刎烏江。長達四年的楚漢戰爭終於結束。垓下之戰剛結束,精明狡詐的劉邦首先想到的便是抑制諸侯王,特別是齊王韓信的威勢,以免對自己的統治形成威脅。得到項羽的死訊之後,劉邦立刻馳入韓信的軍營中,在韓信毫無思想準備的情況下,收回韓信的兵權。接著著力削弱韓信已有的根基,第二年(前201年)春正月,劉邦宣佈該封韓信為楚王。
劉邦此舉,是他消滅異性諸侯王的第一步。在楚漢戰爭期間,劉邦必須依靠像韓信、英布、彭越這些猛將為自己衝鋒陷陣,否則便無法戰勝勇冠天下的項羽。但項羽死後,為鞏固自己的新政權,劉邦必須逐步剷除異性諸侯王,以免除危險,維持政權的統一。這是符合當時的需要的。所以,不管韓信、彭越、英布這些異性諸侯王造不造反,劉邦都不會放過他們。呂后在長樂宮鍾室殺死了韓信,夷滅韓信三族。劉邦知道韓信已經死了,又是高興又是憐惜。
-
3 # 歷史鋭鑑
韓信雖然幫助劉邦逐鹿中原,成就帝業,但因其自身居功自傲、不知道明哲保身,所以沒有功成身退。還有“帝王多寡恩,功臣多負屈”的社會背景下,韓信的死是必然的。
第一、居功自傲。韓信出身貧賤,年輕時生活窘迫,曾受過漂母贈飯之恩,也經過胯下之辱,但封為淮陰侯後,韓信覺得自己的功勞大,卻與周勃、侯灌嬰、樊噲同列侯爵,感到羞恥,心情不悅,並稱病不上朝。“生平胯下能蒲伏,只是羞於噲等肩”。
第二、韓信平定齊地後,要求封為齊王。此時劉邦和項羽正在滎陽相持,這個要求是在劉邦被困,形式危急得情況下提出的,使劉邦很是不滿和猜疑。
第三、劉邦追擊項羽到固陵後,與韓信相約共同進攻,韓信卻按兵不動,在劉邦確定封他為齊王時,韓信才出的兵,此時劉邦已有殺韓信之心了。
第四、打敗項羽後,外敵已去,正是“狡兔死,走狗烹”的歷史問題。韓信仍誇耀自己的功勞和顯赫的地位,完全忘記功高震主而不知收斂。劉邦在一步步的措施下,先假意慰問奪取兵權,又借雲夢之遊,擒了韓信。劉邦是想殺韓信,但是因其功多,不忍殺之,殺了反而會招致罵名。但是此時的呂后為了呂氏專政,殺韓信是呂后立威的政治需要。所以韓信最終死於一婦人手裡。
回覆列表
本來依劉邦的性子就很難容忍韓信這類功臣良將,所以被滅三族不足為奇,這其中也有韓信自己的原因,很難讓人相信他的忠誠,何況......何況忠誠這個詞恰恰是韓信不具備的。
首先,能令劉邦“念念不忘”的就是韓信齊王的由來。
大多數人都認為韓信討封是個極其錯誤且愚蠢的決定,因為這直接造成了劉邦對韓信的厭惡,並且這還發生在見死不救的基礎上,這為韓信日後遭殃埋下了禍根,而這種厭惡和忌憚哪怕這以後韓信乖乖順順的也於事無補,因為此事韓信必死,無論是戰績上還是恭順程度上韓信表現的再好,也沒用了。
都說韓信並無謀反之心,但我覺得他至少還是有分庭抗禮之意的(或說討封齊王前的綢繆中留有這一手後續準備的),我們不要總拿韓信當智障。他的這種思想在現代職場上也司空見慣,如果你不主動要求加薪,那麼你薪水的穩定程度會很高,那簡直穩如泰山,當然,也有老闆為了留住人才主動給予好處的,凡事無絕對,我們只說現象之一。
韓信看上了齊,這片富庶之地堪稱最者,所以他討封齊王,這點應該沒什麼爭議吧,那麼如果韓信不主動去要,劉邦這個吝嗇老闆會給麼(這裡說他吝嗇並不是說劉邦在這件事的處理上就錯了),甚至我們再推進一步來問,如果如果劉邦不被打的雞飛狗跳的,生命都受到了威脅,他會給韓信齊王麼,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根本不用費心思去想。
張良自然是勸解劉邦,不能太小氣,其實張良的潛臺詞就是——兄弟,你先把命保住再急成不?你急的不是時候。韓信已經羽翼漸豐,你連項羽都幹不過就別找這閒事了,他要什麼王都行,至少他還是你的屬下,給點好處他還能聽你調遣,否則韓信坐著看戲咱們就死了,都不用韓信動手。
看看韓信的升降記錄——齊王→楚王→淮陰侯→被殺
把這幾步還原到歷史階段中就是標準的卸磨殺驢,你不是要齊王麼,我不單給,還給你楚王,等我的大業已成,你就是個侯爺,而且不好意思,侯爺你也當不了多久,三族必須死。
其實在韓信說出“將土地分封給有功之臣。”的時候,劉邦就很不滿意了,因為這不符合他的規劃,劉邦要的還是郡縣制,而不是再次群雄割據。
劉邦快60,老矣,韓信到死......35歲。現在不收拾的話,後世子孫都是生瓜蛋子哪裡對付得了韓信這種人物,不單劉邦想讓韓信死,呂后也不想有這麼顆雷埋在身邊,她同樣是有私心扶自己兒子登基,而韓信的存在不但是對劉邦的威脅,也是後主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