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未鳴讀史

    唐太宗李世民和明成祖朱棣都是歷史上很有作為的兩個皇帝。他們也都是依靠非常的手段當上皇帝的。但奇怪的是後世的評價對唐太宗比較寬容,對明成祖卻非常苛刻,身後罵名很多,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的原因是李世民是透過玄武門之變登上皇位的,雖然殺兄害弟手段殘忍,但其實也只是屬於奪嫡之爭,一場宮廷政變而已;朱棣則不同,朱允炆是朱元璋親自選定的皇位繼承人,具有合法正統的地位,因此朱棣的起兵就屬於造反,是亂臣賊子。

    其次李世民本身功勞很大,他從太原起兵開始為李淵出謀劃策,南征北戰為唐朝的建立和穩固立下了不世的功勳;而明朝的建立和朱棣卻沒有什麼關係,朱棣也沒有立下很大的功績,沒有李世民的底氣和話語權。

    最後就是登上皇位之後的差別了。李世民登上皇位後,採取了寬厚仁慈的治國方略,善待功臣,籠絡士大夫和知識分子;更厲害的是他篡改了史書,極力抹黑政敵,大力美化自己。甚至把自己塑造成受害者,博得了後人的同情。

    朱棣則採取了和李世民完全不同的策略。他登上皇位後以重典和嚴刑峻法治國,對手下的大臣也很苛刻。動不動就要殺人,特別是殺了方孝儒得罪了全天下的讀書人。讀書人別的本事不大,寫書罵人卻是特別在行。因此無論朱棣做得再好,後世讀書人也要把他罵得一無是處。

    最耐人尋味的是李世民雖然號稱以寬仁治國,但是他卻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所有的兒子;朱棣雖然好殺人,他卻放過了朱允炆的兒子,雖然被關押幾十年,畢竟還是讓朱允炆留下了血脈,這也是朱棣的難能可貴之處。

  • 2 # 水煮汗青

    唐太宗李世民和明成祖朱棣都是奪位登基,為何明成祖的罵名很多?其實罵明成祖的基本都是出於野史,還有就是清朝對明朝歷史的抹黑。

    比如朱棣活剮三千宮女的事蹟就是出自北韓的記載,真假根本無從考證。而清朝作為明朝的死對頭,更是把明朝黑得面目全非,特別是朱元璋的長相,完全就是超級醜男,但明朝後面幾代君王的畫像完全不是這樣,難道朱元璋醜陋的基因沒有遺傳下來?

    雖然清朝文人對明朝抹黑嚴重,但歷史上還是記載了清朝對明朝真實的評價,比如康熙大帝對朱棣父子的評價:他對朱元璋的評價是“治隆唐宋”,對朱棣的評價是“遠邁漢唐”。由此可見,康熙給朱棣打的分數更高一點。

    唐太宗李世民與明成祖朱棣的對比

    唐太宗李世民基本被男女老幼所熟知,但是朱棣卻很少人知曉,這完全要歸功於《隋唐英雄傳》這部小說。其實歷史上這兩位都是相當有成就的君王,一位建立了“貞觀之治”,一位建立了“永樂盛世”。

    對於李世明和朱棣誰的成就更高,歷史上一直都有爭論,這兩位君王都擁有各自的粉絲,其實這很正常,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英雄。如果不論雙方的政治成就,就拿奪位這件事來說,我個人覺得李世民要比朱棣狠太多了。

    首先,古代帝王的繼承情況,一般是父死子繼,兄終弟及。李淵立李建成為太子,這種父立子繼完全沒有問題,但是李世民對此很不滿意,因此篡位;朱棣是奪侄子之位,實現上也是符合兄終弟及這一條的,朱元璋本來要立朱標為儲君,誰知朱標早逝,結果就立了孫子。沒想到建文帝朱允炆登基不久就要削藩,朱棣全家人都有可能遭受流放的厄運,因此才起兵造反。朱棣奪侄子皇位,既是“兄終弟及”,也是出於自保。

    其次,李世民在玄武門直接親手殺死自己的哥哥,並且逼迫父親讓出皇位,這種手刃兄長的行為相當殘忍;朱棣在兵臨南京的時候,並沒有親手殺死自己的侄子,而是一直在城外等待,建文帝放火燒皇宮完全在朱棣的意料之外,因此建文帝的死是間接的,也非朱棣所願。

    最後,正史記載,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是被逼的,是臨時決定。但從李世民在玄武門的布兵情況,以及收買守門官的行為來看,這是一場策劃已久的陰謀!李世民要奪皇位絕對不是臨時的想法;朱棣在朱元璋立朱標為太子的時候,並沒有任何舉動,建文帝朱允炆繼位後他也沒有要造反的意思。最終是因為削藩才導致朱棣拼死一博,這完全是被動的造反。

    因此我認為朱棣其實並沒有一些史料上寫的那麼壞,相比之下,李世民也沒有史料上說的那麼好。但兩位皇帝確實是治世奇才,在他們的統治下,社會發展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百姓生活有了很大提高。在治國方面他們都是相當出色的君王!

  • 3 # 滄海一粟7528

    確實歷史上唐太宗和明成祖都是篡位得到的皇位,但後世罵名缺不同,造成這個原因的有以下幾點:

    一、功勞不同

    唐太宗為唐朝的建立功勞確實很大,明面上的戰功明顯高於李建成。唐朝的主要敵人王世充、竇建德都是李世民幹倒的。朱棣對明朝的建立沒有什麼太大的功勞,明朝建立後雖然也在邊關打過一些戰,但根本不能與李世民相比。

    二、物件不同

    李建成雖然是太子但李淵對他的信任程度,完全比不上朱元璋對朱標和朱允文的信任,因此李建成在內政上的表現比不上朱標。朱元璋大殺功臣,朱標朱允文都多方周旋,得到了朝臣百姓的好感。

    三、成就不同

    唐太宗創立了對歷史影響較大的貞觀之治,讓老百姓從亂世中走出來過上了比較富足的生活。在朱棣之前明朝百姓在朱元璋的大力整治下已過上了比較好的生活,朱棣的篡位並沒有給他們的生活帶來較大的改變。朱棣的北伐雖然保證了明朝的安全但南方老百姓感受不大。

    四、方式不同

    唐太宗篡位是透過宮廷政變對百姓並沒有造成太大的傷害,篡位成功後對建成黨的官員也沒過多苛責,朱棣是透過戰爭的方式篡位,造成了大量的平民傷亡,並且對建文舊臣進行了血腥屠殺。

  • 4 # 我和女帝有個約會

    對於這兩位雄才大略的帝王,我們可以試著進行分別分析。

    第一,關於唐太宗的玄武門之變,就這個事件而言,首先,李世民是在李淵在位,李建成只是太子,這種情況下奪取皇位歷史中並不是沒有,在政治情感上在封建王朝相對而言大家還是處在基本平等線上的,所以共同爭取皇位,勝者為王敗者寇。其次,李世民即位後,開創了恢弘的大唐盛世,萬國來朝,這種盛世氣象在情感上容易被大眾所共情。同時唐貞觀時期文化景象昌盛,我們所熟知的很多詩歌文章不都是唐朝的嗎?作為文化傳播的知識分子在唐代受到尊重,他們對於李世民的好處的傳播也就不為過了。

    第二,談到朱棣,首先其是在朱元璋生前明確指定朱允炆為接班人而且朱允炆已經登基為帝一段時間之後進行的起兵奪位,這已經嚴重不符合中國傳統的政治道德,中國最厲害的不是法律,而是道德。其次明朝從朱元璋開始大肆對文人下手,朱棣時期更是如此,錦衣衛、東西廠等特務機構橫行,文人地主作為當時的主要傳播領導力量不會對於朱棣有太多的好感,老百姓受此影響也就不奇怪。同時,因為上述兩點的影響,就算朱棣開創了永樂王朝,可是沒人知道啊。

    所以,綜上片面所述,難怪明成祖罵名更多。

  • 5 # 草堂夜語

    朱元璋建立明朝,朱棣才十歲,小時候的朱棣很聰明,他稍大一點就被朱元璋燈為燕王,鎮守在北京,在同北元的戰鬥中朱棣表現出軍事才華,也讓自己的籓國實力不斷壯大。勢力大了,野心也就大了,但是有朱元璋在世,他也不敢顯露自己的野心!

    唐朝的開國皇帝李淵在晉陽起兵反隋,在很大程度是因為有了李世民的勸說,為李淵分析當時的形式,李淵才下決心起兵。隨後二十歲的李世民跟隨父親南征北戰,東征西討。李世民為大唐的建立立下了蓋世奇功,唐朝有一半的江山是李世民打下來的。朱棣在明朝建國的時候還是個孩子,明朝的建立朱棣寸功未立,他的地位當然不能和李世民同日而語!

    朱元璋的大兒子朱標立為太子,朱標如果繼位,根本沒有朱棣什麼事,他也不敢造反,據說朱標深得朱元璋的信任和喜愛。可惜朱標死的太早,朱元璋才把皇位傳給朱標的兒子朱允炆,朱允炆答應朱元璋好好的對待他的叔叔們,可是他一登基,就開始和大臣商量削藩,藩王們很多都是擁兵自重,地方的土皇帝朱允炆先從弱小的藩王下手,西安秦王、太原晉王、大同代王、甘肅肅王不是被殺就是被貶,!而當時手握重兵實力最強的當屬燕王朱棣,他負責防禦北元的勢力,擁兵達10萬之重,朱棣看到眾多的兄弟被侄子搞掉,為了自保,雖起兵造反,但是畢竟朱允炆是合法的皇帝,朱棣雖然成功打敗侄子,登基稱帝,也是不合法的!在世人心裡就是反賊!

    反觀李世民,李建成是名義上的太子,他不是皇帝,在他沒有登基以前,李世民殺李建成只能說是太子之爭,他殺的是太子不是皇帝,這在封建社會里有本質區別的。

    朱棣統治下的明朝雖然也出現了“永樂盛世”,但經濟增長是建立在百姓繁重的賦稅之上,百姓也是怨聲載道,當然要抹黑朱棣了。李世民統治下的唐朝出現的“貞觀之治”,老百姓安居樂業,社會穩定,對於在玄武之變中反對自己的勢力採取寬容的政策,既往不咎。人們當然也就不去計較,很少提起他的皇位的來歷了!

    朱棣是個生性多疑且殘暴的人,對於手下常常懷疑,把反對自己的人都殺了,弄得人心惶惶,他們怎麼能不去抹黑篡奪皇位的朱棣!尤其朱棣把大儒方孝儒殺了得罪了這些儒家學著,儒家雖然不能把他怎麼樣,但是他們手中的筆也不是好惹的,抹黑朱棣那是自然不過了。

    李世民殺太子,可以說是他們的家事,是兄弟之間的爭奪,沒有殃及百姓。而朱棣是以清除皇帝身邊奸臣的名義發動靖難之役,經過四年的戰爭才奪得帝位,戰爭使人民又遭受了萬千苦難,所以民間對朱棣的篡位是銘記於心啊,當然也就對他有了負面評價!

  • 6 # 另類文史

    另類君作答^_^

    本題目擬用500字解答完畢。

    唐太宗和明成祖都是“謀朝篡位”登基的,也都同樣殺人如麻,例如李世民將建成元吉的兒孫輩盡皆屠戮殆盡,真真是斬草除根,朱棣將方孝孺“誅十族”,讓全天下讀書人為之膽寒!

    現在切題。為啥明成祖罵名很多?另類君認為原因有兩個:

    一、李世民殺人是宮廷政變,他殺戮的物件僅限於建成元吉的家人和親族成員,對文武百官、知識分子以及底層民眾幾乎沒有涉及,所以沒有龐大而固化的仇恨群體;朱棣卻恰恰相反,他是以燕王身份,打著“勤王”的旗號起兵,本來就有師出無名的嫌疑,而且他坐上龍椅後打死殺戮異議人士,讓朝野為之側目,尤其誅殺方孝孺十族的慘烈案件,讓朝野膽寒,天下讀書人恨得牙根都癢癢。

    二、李世民做皇帝后輕徭薄賦,寬厚待人,將自己打扮成了英明聖主,雖然晚期辦過一些荒唐事,但總起來說他的形象是“政治正確”,是主旋律,沒有做過太多草菅人命,大肆殺戮的歷史事件(產出侯君集等另議),最要緊的是李世民喜歡篡改歷史,他對史官的記錄要親自拿來“修訂刪減”,對有損自己聲譽的玄武門兵變等敏感事件都採用春秋筆法,在史書中一筆帶過,語焉不詳,讓後人無案可稽!

    朱棣恰恰相反,他對反對他的文武百官一個不留,甚至禍及家人奴僕。他上位後雖然也對史書記錄有所幹涉,但只是大方向上的過問可並沒有唐太宗李世民那樣親自執筆,面面俱到。

    綜上所述,唐太宗和朱棣一樣殘酷,然而李世民善於營造形象,懂得公共關係,而朱棣是直男,當面鑼對面鼓,一言不合誅十族,自然難有如潮好評!

  • 7 # 零月修羅

    李世民的話,因為根據史書記載,李世民是被迫發動玄武門之變,是李建成加害於他,其實不然,李世民篡改過歷史的。貞觀九年十月。諫議大夫朱子奢上表曰。今月十六日。陛下出聖旨。發德音。以起居記錄。書帝王臧否。前代但藏之史官。人主不見。今欲親自觀覽。用知得失。臣以為聖躬舉無過事。史官所述。義歸盡善。陛下獨覽起居。於事無失。若以此法傳示子孫。竊有未喻。大唐雖七百之祚。天命無改。至於曾元之後。或非上智。但中主庸君。飾非護短。見時史直辭。極陳善惡。必不省躬罪己。唯當致怨史官。但君上尊崇。臣下卑賤。有一於此。何地逃刑。既不能效朱雲廷折。董狐無隱。排霜觸電。無顧死亡。唯應希風順旨。全身遠害。悠悠千載。何所聞乎。所以前代不觀。蓋為此也。

      十六年四月二十八日。太宗謂諫議大夫褚遂良曰。卿知起居。記錄何事。大抵人君得觀之否。對曰。今之起居。古之左右史。以記人君言行。善惡必書。庶幾人主不為非法。不聞帝王躬自觀史。太宗曰。朕有不善。卿必記之耶。遂良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職當載筆。君舉必書。黃門侍郎劉洎曰。設令遂良不記。天下之人皆記之矣。太宗謂房元齡曰。國史何因不令帝王觀見。對曰。國史善惡必書。恐有忤旨。故不得見也。太宗曰。朕意不同。今欲看國史。若善事固不須論。若有惡事。亦欲以為鑑誡。卿可撰錄進來。房元齡遂刪略國史。表上。太宗見六月四日事。語多微文。乃謂元齡曰。昔周公誅管蔡。而周室安。季友鴆叔牙。而魯國寧。朕之所以安社稷。利萬人耳。史官執筆。何煩過隱。宜即改削。直書其事。至七月八日。又謂遂良曰。爾知起居。記何事善惡。朕今勤行三事。望爾史官不書吾惡。一則遠鑑前代敗事。以為元龜。二則進用善人。共成政道。三則斥棄群小。不聽讒言。吾能守之。終不轉也。鷹犬平生所好。今亦罷之。雖有順時冬狩。不踰旬而返。亦不曾絕域訪奇異。遠方求珍羞。比日已來。饌無兼味。自非膏雨有年。師行克捷。未嘗與公等舉杯酒。奏管絃。朕雖每日兢懼。終藉公等匡翊。各宜勉之。

      二十二年二月七日。太宗以鐵勒諸蕃歸國。謂群臣曰。吾知勞逸不同者有二。鐵勒解辮歸國。去危就安邊夷無事。豈不逸樂。而窮髮之地。盡為齊民。古昔已來。書史不載。今日起居。記朕功業。亦為劬勞。

    玄武門我懷疑應該是李世民主動發起,大唐創業起居注雖然不多,但是裡面李建成還是很厲害地,絕對不是唐書裡那樣

  • 8 # 張哥講中國歷史

    唐太宗李世民和明成祖朱棣都是奪位成功的皇帝,但是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門兵變事件牽連少,殺死大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以及少量東宮支持者,而且繼位後實行仁政,勤政愛民,勵精圖治,史稱貞觀之治。自然對唐太宗李世民諸多讚美。足以掩蓋其玄武門兵變的缺點,而明成祖朱棣靖難之役則將剛剛建立的明朝百姓重新拉入四年的戰火。明朝中央政府軍上百萬被草包將軍李景隆統帥,被燕王朱棣以及寧王朱權的20萬軍隊殲滅(明史記載燕王朱棣帶兵十多萬,寧王朱權帶兵八萬。馬革六千),上百萬軍隊以及成千上萬的百姓捲入了四年的靖難之役,加上明成祖朱棣繼位後。實行暴政,還有一次屠殺三千宮女的記錄,其罵聲也就可想而知了

  • 9 # 滄海拾遺錄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歷代封建王朝宗室成員憑藉武力手段奪取帝位的例項屢見不鮮。但是,同樣是奪位登基,歷經血腥殺戮,唐太宗李世民的後世聲名要比明成祖朱棣好得多,明成祖朱棣身上揹負的罵名經久不息。個人認為,主要原因可以從以下方面展開:

    一是武力奪位的方式不同。同樣是武力奪位,唐太宗李世民採取的是“玄武門之變”這樣斬首式政變,時間較短,不過是短短個把時辰的問題;政變範圍影響小,主要是誅殺了敵方陣營的首領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及其主要部屬,對文武百官的涉及面不太大,且並未對其父舉起屠刀,只是先讓其立自己為太子,後迫使其主動退位。只是為了斬草除根,不顧李淵的苦苦哀求,將自己的子侄們(太子和齊王的後代)盡數屠戮,略顯殘忍。明成祖朱棣則不然,其以下犯上,以臣反君,以小宗對抗大宗,舉兵南下奪位,戰爭歷時四年之久,生靈塗炭,再加上奪位成功後對忠於建文帝的文武大臣大肆羞辱報復,如兵部尚書齊泰,被捕之後不屈被殺,株連九族。太常寺卿兼翰林學士黃子澄,被捕之後抗辯不屈,被處以磔刑(將身體肢解分裂的酷刑),株連九族。文學博士方孝孺,被誅十族。並且每抓到一人便帶到方孝孺眼前並殺死,以在精神上折磨方孝孺。最後捕到873人,全部殺死。其餘被髮配邊疆充當苦役者,不計其數。如此大規模清洗政敵,讓後世讀書人恨得咬牙切齒。

    二是繼位後治國理政方式理念不同。唐太宗李世民繼位後,知人善任,用人唯賢,不問出身,初期延攬房玄齡、杜如晦,後期任用長孫無忌、楊師道、褚遂良等,皆為忠直廉潔之士;並未對文武百官進行大清洗,而是以賢能為標準予以任免,比如原太子李建成陣營的名臣魏徵,李世民不因其曾為政敵效力過而罷黜他,反而予以重用。在經濟上實行均田制和租庸調製,使農民安定生產,耕作有時,促進了經濟的發展。重視農業,減輕農民賦稅勞役。“戒奢從簡”,節制自己的享受慾望;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利於減輕人民的負擔。開創了歷史上有名的“貞觀之治”,為大唐進一步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世人念想千年的盛世大唐早已沖淡了李世民繼位時的血腥殺戮。朱棣在奪取帝位後,考慮到當時的朝廷內外形勢,採取的主要舉措包括繼續追殺北元殘餘勢力,多次率軍北上親征,雖然進一步鞏固了北方邊疆的安全,但大大消耗了國力民力,為民所不喜;再加上遷都北京,損害了以淮西官僚集團為首的大臣的切身利益,也耗費國力武力。最重要的是,朱棣之所以罵名如此之多,在於其雖然也想徹底抹去建文帝的存在痕跡,但做不到在奪位帝位後籠絡人心,繼位後對反對他的文臣武將大肆殺戮,使得朝廷士人元氣大傷。這種做法大大激發原本對其奪位不滿的天下人的激憤,於是罵名世代相傳。

    總的來看,唐太宗和明成祖都是非正常奪位登基,手段同樣血腥殘忍,但由於明成祖手段更加毒辣,對天下百姓和士人造成的心理和物質傷害更大,所以明成祖朱棣得到的罵名更加多,更加持久。

  • 10 # 莊周怪史

    唐太宗和明成祖兩者都是不正當上位的,歷史上明成祖的罵名要比唐太宗多很多。個人認為有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兩者奪位過程中造成傷害面不同。

    唐太唐爭奪皇位時,採用的是宮廷政變,殺的都是建成和其利益相關的人群。沒有對百姓造成太多傷害。(死的都是皇族、權貴)流血相對來說不多(唐太宗登基後,只有建成舊部羅藝起兵造反,但很快就被平。)。明成祖爭奪皇位時採用的則是起兵造反。靖難之役打了四年可以說是十分殘酷的,其間發生了幾十起戰役,根據相關的估算,靖難之役中大概死傷過五十萬人,可以說與中國古代的任何一場戰役相比都是一個十分龐大的數字。明帝國軍民其間百姓受到的傷害可想而知。還有就是朱棣殺有“讀書種子”之稱的方孝孺,朱棣登基後命方孝孺寫詔書以正其位。方孝孺不從,朱棣威脅滅其九族,孺“滅十族又何妨”,朱棣大怒果滅其十族(其中包括父四族,母三族,已兩族,外加學生這一族,共計八百七十三人,全部被殺。)有許多人認為方孝孺是愚忠,但不其然,可以說朱棣殺方孝孺宗是打斷了讀書人的脊樑。其苦果在明末也由朱明王朝自食,明末文人有許多降清的其中臭名昭著的有;范文程、洪承疇、錢謙益、侯方域等等。李自成進京後,文官集團集體向其投降。其中忠貞者不過大學士範景文、戶部尚書倪元璐、狀元劉理順等聊聊幾人而已,不可不嘆大是明王朝的悲哀!

    還有一點就是:唐太宗是和其兄李建成爭奪皇位,是兄弟之間的奪嫡,這種情況在中國古代王朝較為常見。明成祖是奪其侄朱允炆,是叔侄之間的爭奪,不符合中國倫理觀念容易惹人非議。

    不過兩者在登基後都大有作為,稱得上明君。特別是唐太宗被後人所推崇(這裡就不一一述說了)。相比同樣是篡位胡亥、楊廣亡國之流強的不止一星半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一下,怎樣才能提高自己的語文成績?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