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451710051916

    在這《箏賦》中,可看出作者對於箏的音樂之美與其樂而不淫的讚美,在文中也透露出不排斥鄭衛之音,並加以稱頌之意。侯瑾為敦煌人,桓帝時徵有道與博士,他都辭而不赴,一生不仕,在家鄉從事學術活動。從他對箏之音樂特色與藝術風采之熟悉,可能是一位具高深造諸之箏藝術家。

    兩漢魏晉時期,賦箏之文章共有八篇,依次為侯瑾、阮璃、傅玄、顧悄之、賈彬、陳氏、顧野王及梁簡文帝所作,除了上述的侯瑾的《箏賦》對箏之讚頌,在魏晉的五篇箏賦中,皆為百餘字或不滿百字之短篇賦文。

    其中為建安七子的阮璃(A.D.165一212)為漢魏時著名之文學家,不僅懂得音律,並且彈得一手好琴,能邊彈琴,邊倚琴而歌,短時間內創作出新的琴曲,彈奏出的歌曲更是美妙。他將音樂與文學結合,將箏藝與文學融合,推進到一個箏、文與人品之化一的領域。阮璃的《箏賦》讚美箏為眾樂之冠,其聲合乎天地。描寫其音之抑揚浮沈,有君子之道及壯士之節,並誇飾其曲調高雅,以伯牙之能琴,延年之善於新聲,都不能及。這篇《箏賦》是這樣的:

    “惟夫箏之奇妙:極五音之幽微,苞群聲以作主,冠眾樂而為師,稟清和於律呂,籠絲木以成資。身長六尺,應律數也。故能清者感夭,濁者合地,五聲並用,動靜簡易,大興小附;重發輕隨。折而復扶。循覆逆開,浮現抑揚,升降綺靡,殊聲妙巧。不識其為,平調足均,不疾不徐。遲速合度,君子之銜也;慷慨磊落,卓礫盤紆,壯士之節也;曲高和寡,妙技雞工。伯牙能琴,千茲為膜。蛟憚禽然,庶配其蹤;延年新聲,豈此能同;陳惠李文,蜀能是逢。”(《藝文類聚》卷四幹四)這篇賦,從箏的形制到為眾器之師、音樂效果、藝術風格、彈奏手法、音樂美學,以至社會影響,都做了精闢的論述。他指出此時的箏已成為一種「曲高和寡」的樂器,並以枉、苞、冠、稟、籠來誇陳箏在眾樂器中的雄踞地位,可知秦箏在三國時期,為一種相當高尚的樂器,受到朝野學者、文士之普遍重視,在表現能力、彈奏技巧以及製作工藝方面,都達到了很高的水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詹姆斯和鄧肯相比誰更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