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sherly家的貓
-
2 # 文藏
清 無款 《八段錦冊》
養心二字,很容易令人聯想到故宮的養心殿。在最近熱播的清宮劇中有這樣一個劇情:乾隆皇帝與富察皇后在養心殿交談。乾隆問:“皇后是否知道養心殿為何以‘養心’為名?”皇后回答:“臣妾不知”。乾隆娓娓道來:“皇阿瑪在的時候,常常說起孟子的一句話:‘養心,莫善於寡慾’,因此起名為養心殿。”
清 無款 《八段錦冊》區域性圖
清 無款 《八段錦冊》尺寸:23.9釐米 x 14.5釐米此藏品為臺北故宮“杏林春暖——養生醫療趣味書畫”展展品。八段錦與太極拳均為中國民間廣為流傳的健身法。文獻中類似的鍛鍊法,最早見於魏晉著名道士許遜(249年至347年)《靈劍子引導子午記》,並著錄於宋代道教的養生書。八段錦由八種功法集錦組成,內容包括肢體運動和氣息調理,姿勢分站、坐兩種。站式要求雙腳與肩同寬,坐式要求盤膝正坐,配合舌抵上顎、意守丹田等細節,每種動作反覆多次。此為站式八段錦,照清宮千字文“歲”字編號,可知原貯於清光緒帝瑾妃(1873年至1924年)所居的永和宮。不僅做皇帝要修身養性,其他階層的人亦然,這一點上人人平等,沒有階級、地位之分。有人說,修身養性是一種境界,筆者反而認為,這是人類區別於其他物種的一個特徵,也是一種由原始本能所延伸出的追求。
清 無款 《八段錦冊》區域性圖
說到這裡,傳統文人的群體就不得不提。文人在養心中養生,對田園生活的嚮往是非常明顯與有趣的表現。田園既包括村居的鄉民生活,更包含郊野的園林生活,還包含著隱居的生活形態。古代文人在此生息、創作、養生,世俗的不如意在此得到撫慰,情緒與思想逐漸被修復,許多人也因此成就藝術人生。
清 無款 《八段錦冊》區域性圖
清 無款 《八段錦冊》區域性圖
曾有網友評選出十首中國最美田園詩,其中包括孟浩然《過故人莊》: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還有王維《渭川田家》: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即此羨閒逸,悵然吟式微。當然也少不了陶淵明《飲酒(其五)》那句最著名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清 無款 《八段錦冊》區域性圖
清 無款 《八段錦冊》區域性圖
在田園生活的日常中,文人們琴棋書畫、吟詩、喝酒、賞花、品香,無所不能、無所不雅,這構成了他們養生、養心的重要內容,並由此從講究、規矩、經驗,逐漸累積創造出一門又一門的文化內涵。例如賞花,僅地點就很有講究,像清人李漁認為,看桃花不應去名園:“惟鄉村和籬落之間,牧童樵叟所居之地,能富有之。”由宋代林逋的《山園小梅》則可知,山園是賞梅的最佳地點。
清 無款 《八段錦冊》區域性圖
清 無款 《八段錦冊》區域性圖
不過到了今天,古代文人們養心方式的這種浪漫,對於現代人而言就像古人們當年追求的“蓬萊仙境”,多半隻能存在於想像之中。但無論是在“車、馬、郵”都慢的過去,還是網際網路發達日新月異的當前,精神層面的健康對於生理層面的調節作用皆是普遍公認。不同的時代對於養心有著不同的詮釋,事實上,在筆者看來,養之道,除了學會自我調節,還離不開知識涵養的豐富累積。
清 無款 《八段錦冊》區域性圖
清 無款 《八段錦冊》區域性圖
所以,與其盲目追捧如今市面上那些五花八門、魚龍混雜的時尚養生,不如從“心”出發,在科學飲食、規律生活的同時,去尋找真正屬於自己心靈的那一方淨土。
-
3 # 義膽禪心
《養生要先養心》
唐代著名禪師無際大師,91歲無疾而終。大師生前曾為世人開初十味長壽方:“慈悲心一片,好肚腸一條,溫柔半兩,道理三分,中直一塊,孝順十分,老實一個,陰騭全用,方便不拘多少。此藥用寬心鍋炒,不要焦,不要燥,去火性三分,於盆內研碎;三思為未,六波羅蜜為丸,如菩提子大;每日進三服,不拘時候,用和氣湯送下。”無際大師的藥方,是修身心的方法,包含著中國傳統文化修身養性的思想,提示人們:生活中的倫常道理明白了,人的心情也就安定了;心情安定,則性命也就安定了。這樣,這樣就會身體健康,益壽延年。
佛家認為,人心容易心浮氣躁,妄想紛飛,積怨太深,從而導致心氣神皆不順,容易致病。養心是擁有心理平衡的重要方法。《黃帝內經》認為,養心要做到“恬淡虛無”,保持平淡寧靜,樂觀豁達,凝神於內的心境。正確地待人待己,這不僅是做人做事的基礎,也是養心防病的前提。只有寧靜出事,不為世俗名利所動,身心處於淡泊寧靜的良好狀態之中,才能有利於健康。
-
4 # 周宇147154414
中醫常講:“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心通於夏氣”。一年之中,心與夏的關係最大。夏季溫度高,溼度大,熱擾心神,使人心煩易怒,坐臥不安。而此時,人體代謝加快,血液迴圈加快,相應心臟的負擔也會加重。心腦血管病患者很容易誘發心肌缺血,導致心肌梗死、心絞痛等冠心病的復發和加重。那麼,夏季如何養生呢?推薦養心秘籍:一覺、二瓜、三湯、四穴。
中午睡個“養心覺”
午時是指11時~13時,這個時候心經當令,是養心的關鍵時刻,最好的做法是小睡片刻。中醫認為,心為五臟六腑之主宰。午睡不但有利於補足睡眠,而且能夠改善冠脈血供,增強體力,消除疲勞。研究顯示,午睡還可大大減少冠心病、心絞痛及心肌梗死的發病機會。即使睡不著,閉目養神對身心也是很有好處的。不過,午睡時間不宜過長,一般0.5~1小時為佳。
多吃兩種“養心瓜”
冬瓜 冬瓜含水量高達96%;鉀元素含量也相當高,每100克含鉀量為130毫克,屬典型的高鉀低鈉型蔬菜。冬瓜不僅能補水,也能補鉀,補充鉀元素可以將體內多餘的鈉排出,可以保護心臟的功能。
苦瓜 夏季適當吃一些苦瓜,能祛暑熱、增加食慾。每100克苦瓜中維生素C的含量為56毫克,是絲瓜和南瓜的10倍,而且也是高鉀蔬菜。
會喝三種“養心湯”
夏季炎熱,人體的鉀元素及其他微量元素隨汗液流失,所以很多人常藉助喝茶消暑、補鉀。除了茶水,還可調配一些簡單的中藥茶,既能清熱解暑,還可養心安神。
1.菊麥養生茶 方法:10朵雪菊,10粒麥冬,20克炒麥芽,每天用開水衝沏這三味中藥,代茶飲用即可。 該茶藥性平和,適宜夏天心火旺者。
2.三葉茶 方法:取荷葉、竹葉、薄荷葉各3克~5克,或者任選其中一種(荷葉、竹葉用5克~10克,薄荷葉5克)泡茶喝。 該茶味微苦,有清心火、養心和消暑的作用,特別適合夏天養心清暑。
3.藕粉羹 方法:藕粉加適量清水調成糊,用沸水衝成糊粥狀後,加入少許白糖調味。 藕粉有清熱涼血、健脾開胃的作用。喝點藕粉羹可消暑、祛心火,特別適合夏季睡眠不佳者。
常按四種“養心穴”
1.內關穴 取穴:伸開上臂,在前臂前區,從腕橫紋同上量3橫指,兩條索狀筋之間,即是內關穴。 操作:用手指指腹垂直按壓、拿捏內關穴,有寧心安神、和胃降逆、理氣鎮痛的功效。按摩時用左手拇指指尖按壓右內關穴,按揉10分鐘~15分鐘,每日2次~3次;再用右手以相同的方法按壓左側的內關穴,反覆按揉即可。
2.少府穴 取穴:少府穴是心臟排毒要穴。少府穴位置在手掌心,第4、5掌骨之間,握拳時小指與無名指指端之間。 操作:按壓此穴可稍用些力,左右手交替,可有效為心臟排毒。
3.伏兔穴 取穴:正坐屈膝成90°,醫者以手腕掌第一橫紋抵患者膝髕上緣中點,手指併攏壓在大腿上,當中指到達處是穴。 操作:用手指指腹垂直按壓、拿捏穴位。
4.天泉穴 取穴:位於掌心向上,握拳,屈臂時在大臂上會有凸起的肌肉,肌肉上兩寸的位置即是穴。 操作:經常感覺胸悶氣短,診斷心臟供血不足的人可在晚上7點~9點,在天泉穴按摩或刮痧,能緩解症狀。
-
5 # 蟋蟀的vlog
在繁忙的生活中能靜下心來很難。比如我天天上班累成狗,哪裡來的時間養心呢?養心對於那些領導賺錢比較多的來說,我們一般打工的能喝一杯枸杞茶就不錯啦!
生活煩惱事情多,能遠離人群清心寡慾,能有幾人能做到呢?
-
6 # 金匠阿達
只要你,無病,無痛,無煩惱,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天天有吃的,應該靜心下來,你可以到偏遠山區多瞭解一下人家生活,心就平靜了許多。
-
7 # 石中磊
靜則神藏,靜心養心 靜是要人在一派紛繁的世界裡能夠獨自安靜下來。世界是從靜寂中產生的,“有生於無”、“動生於靜”,包括人的產生。人的精神更是來源某種靜寂。心喜靜,所以歷代養生學家把清心寡慾、調養精神作為養生的主要內容。《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雲: “神太用則勞,其藏在心,靜以養之。”所謂“靜則藏神”、“靜以養之”,是指神靜,而不妄思,也要防止用神太過。靜是一種心態,如老子說:“致虛極,守靜篤。”是指不為名利所困擾的自然靜,有助於神氣內守。反之,神氣的過用、躁動,為名利所誘惑,往往容易耗傷人的元氣。因此,心靜則神清,心定則神凝,心虛則神浮,心安則神全,有利於身體的健康。 首先做到心靜,心態自然, 《黃帝內經》雲: “靜則神藏,躁則神亡”,靜則生陰,只有陰陽協調,才能保養心臟。人有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遇事即發,七情失調,心神則失去平和,要知道過喜則傷心,過怒則傷肝,過憂則傷肺,過思則傷脾,過恐則傷腎的道理。《太玄經》曰:“喜怒傷性,哀樂傷神,傷性則害生,傷神則侵命。故養性以全氣,保神以安心,氣完則體平,心安則神逸,此全生要訣也。”說明喜怒傷性,哀樂傷神。傷性就會危害身體,傷神就會影響生命,所以養性以保全氣,保神以安心。氣全使身體平安,心安使精神安逸,這是保證生命的重要因素。控制思慮,保持平靜,使人明白事理。當內心平靜,氣息就會和順,身體自然健康,方能得到長壽。所以說,心平則神安,心平氣和有利於延年益壽。 當外部環境和內心世界都能寧靜自如時才能養心,心靜神自安。靜可以制怒,靜可以除煩,靜可以使意定神安。如果一個人終日心煩氣躁,顧慮重重,異想天開,想入非非,總覺得自己高人一等。一旦達不到個人的慾望,就終日心神不定,煩躁不安,焦慮失眠,精神衰弱,則高血壓、冠心病等慢性疾病將隨之而來,嚴重影響身體健康。《七部要經》雲:“神靜而心和,心和而形全。神躁則心蕩,心蕩則形傷,欲全其形,先在理神。故恬和養神以安於內,清虛棲心不誘於外也。”此話是指神思寧靜,心志就平和,則身體 ,就會健康。若精神浮躁,心意搖盪,身體就會受害。要想身體健康,首先要注重調理精神。所以安靜養神來保心,清虛靜心使自己不受外界事物的誘惑。所以要學會“鬧中取靜”、“靜中養生”的方法,搞好自身寧靜養心的保上健。近年來國內外興起“靜坐法”,它確實可驅去疲勞,消除疾病,恢復體力,淨化心靈,沐浴精神,是靜以養心的好方法。我每天午後、晚上靜坐閉目養神,或午後稍睡片刻,便覺得神清心安。這樣有利於健康長壽。 養生重在養神,神是人體生命的基礎,是指人的生命力及其靈性和朝氣,神在於養,情在於節,人的情志和形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形以情來,壽隨志定。情志是形體之根,內含精、氣、神。而情志攝生最主要的為養神。養神是人對自身的認識,是精神、認識、感情和思維方面的修煉。古人認為神清則骨老,多情則骨衰。一般情況下,情志健康、無妄念的人,也是心理上最為健康的人。精神樂觀、坦然,神思不變,氣血就安然平靜,就無害於臟腑功能,人就會遠離疾病和衰老。若人多雜念,精神委靡,久而久之就會削弱正常的臟腑功能,氣血執行失常,精神和身體得不到滋養,疾病將隨之而來。若精神不空虛,意志不消沉,可使神有所依,志有所靠,神取形俱,才能享盡天年。 調節情志,保持良好的心態。《內經》雲:“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恬淡就是思想上的安定;虛無是指沒有患得患失的思想雜念,無惱怒、憂思與驚恐等。這句話告訴人們,思想上安定清靜,沒有貪念妄想,那麼就會真氣和順,精神內守,體外沒有邪氣干擾,體內無情緒波動,人體和外界環境協調統一,體內的真氣調和而沒有損傷,精神充足而不外散,病邪就不可能侵犯人體,人就不會生病。處世要與人為善,氣量大,不斤斤計較,助人為樂。在人生的道路上有順境也有逆境。遇到順境時,不要得意忘形,沾沾自喜;遇到逆境時,不要垂頭喪氣,自暴自棄。無論處於何種環境,都要始終保持樂觀豁達的心態,樂於恬淡,使心志處於虛無狀態,才能與天地同壽。 清心靜神,就是保持心神清靜,合理地用神。而清靜是指情志保持淡泊寧靜的狀態,是思想的清靜,需要經過修煉才能達到的狀態。因為神氣清靜而無雜念,才可達到真氣記憶體,心神平安的目的。清心靜神主要是指心神不妄動,用而不過,思想專一,排除雜念,從而能專心致志地工作和學習。生理學研究表明,人在入靜以後,生命活動中樞的大腦又恢復到兒童時大鬧電波的慢波狀態,也就是人的衰老指標得到了“逆轉”。透過社會調查發現,凡是經過重大精神挫折或思想受到重大打擊之後,又未得到良好的精神調節,則多種疾病的發病率明顯地增加,如腫瘤、高血壓病、冠心病等。只有經常保持思想清靜,調神養心,才能有效地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減少疾病的發生,有利於身心健康。 《太平經》雲: “求道之法,靜為基先。”說明求道的首要方法在於靜。《直仙真指》雲:“清靜二字,清謂清其心源,靜謂靜其氣海,心源清,則外物不能擾,性定而神明;氣海靜,則邪欲不能作,精全而腹實。”說明清是指心的本源清靜,靜是指氣海安靜。心源清外界事物就不會干擾,性情穩定而神氣清明;氣海靜,邪惡的慾望就不可能產生,精神內守,臟腑強盛。心裡純淨,神就不受干擾,人就能常常處於清靜之地。而佛家的禪靜是在修禪的過程中,修行者對外界刺激的感受性降低,抵制環境刺激對人的心理、生理活動的干擾,達到超凡脫俗,趨於寂靜。透過禪定達到內心清靜,精神不渙散;只有精神不渙散,身心才能健康,令人長壽。可知佛家的禪定養生與中醫強調心理保健是相似的,即練身調形,首先要主動地調攝精神。因為精神清靜,意志安逸,心神安定,達到真氣調和順暢而不生病的狀態。雖然中醫心理養生與佛家禪定有一定差別,但它們的養生宗旨是一致的,即靜心養性。
-
8 # 花之語e
現在隨著年輕人的工作壓力變大,很多年輕人都忽略了養生這麼一說,但其實把自己的身體培養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而養生中有養心比養生更重要這麼一說,其實是很正確的,
擁有一個樂觀的心態和一個平常心是非常值得年輕人學習的一個地方,樂觀的心態可以帶給人們健康的身體,對自己的身體健康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因為擁有一顆平常心,擁有一顆樂觀的心是很重要的,在遇到所有的事情的時候,我們通常都會感覺到煩躁,而煩躁的原因就是因為自己的內心產生的一種情緒,
如果說遇到所有的事情都能夠保持平常心,有一種樂觀的態度去對待這件事情的話,那麼這件事情就會很容易被解決,而且不會影響到自己的身體健康,還會傳遞給別人正能量,我們的心情好了,經常就會臉上掛著笑容,給別人看起來也會心情十分舒暢,
並且擁有樂觀的心態,對於解決一些困難的事情,也是十分重要的。有些事情雖然說看起來做起來特別難,大家都會產生異常煩躁的感覺,但是如果我們保持一個平常心去看待這個問題的話,那麼會很容易地發現解決問題的關鍵在哪裡,從而簡單地解決這些事情,也能夠讓事情更容易被解決,而且自己也不會因為這些煩惱的事情而過多的憂慮。
回覆列表
如何養心?這個問題問的真好!其實所謂的養心就是培養一個人有好的心態,好的興趣愛好,好的情緒,現今社會大家都不同程度的面對著各種各樣的壓力和不同程度的負能量導致很多人出現了很多心理問題!
那麼如何來緩解和減少這種情況發生呢!下面我們就來聊聊!
以我個人為例:
1,當我遇到很心煩的或者焦慮不安的時候,我會選擇抄經,並不是因為我很懂經文,而是我需要用一種方式讓自己的心靜下來,透過抄經的過程減少自己的焦慮不安的情緒!
2,當我對生活壓的喘不過氣想放棄自己的時候,我就會抱起我家的貓咪,它陪我走過了7年的風風雨雨,我們一起經歷生死,經歷過無家可歸,也經歷過平淡與輝煌!每天清晨當我睜開眼睛看到它在枕邊打呼的時候,我一切的煩惱都不見了!
3,當我覺得寂寞無聊的時候我會開啟手機聽我自己最喜歡聽歌!讓音樂的旋律打破這寂靜的世界!
總之此生很短,很辛苦但是時間不會停止,生活還是要繼續,養心的方法有很多,你可以養花,養貓,養狗,可以抄經,畫畫,寫書法,可以瑜伽,芭蕾,廣場舞!只要能讓自己快樂一點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