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弌94922977

    “帝王易代,莫不改正。堯正建醜,舜正建子,此時未改,故依堯正月上日也” 正,即是正月。改正,就是改變正月。“帝王易代,莫不改正”的意思,就是說凡是帝王改朝換代,都要改變正月(即改變曆法)。 “堯正建醜,舜正建子”的意思,就是說堯的歷法是以丑月為正月,舜的歷法是以子月為正月。 所謂“建醜”、“建子”,就是古代中國曆法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叫做“月建”。簡單而言,就是以冬至所在的這個月為子月,以後各月以此類推,分別是丑月、寅月、卯月等等。因為冬至是以地球公轉位置而確定的,所以這個日期是固定的,那麼子、醜、寅、卯等月也是固定的。 但是,一年從哪個月開始,這是不固定的,是人為指定的。一年開始的第一個月就是正月。鄭玄說:堯是以丑月為正月,也就是堯在位時,他曆法的一年是從丑月開始的。這就叫做“建醜”。而舜繼位後,改變了曆法,把一年的開始改成子月,也就是以子月為正月,這就叫做建子。 ——順便說一句,我們現在的農曆是建寅,即以寅月為正月。(那麼子月就是現在農曆的十一月,丑月就是農曆的十二月。所以每年冬至肯定是在農曆十一月的。)。 我們現在的農曆又叫“夏曆”,為什麼呢?因為據說就是夏朝的歷法,因為夏朝曆法就是建寅的。據說,堯正建醜,舜正建子,夏正建寅,殷正建醜,周正建子。到了秦代,則採用顓頊歷,即顓頊的歷法,它是建亥的,即以十月為歲首。從漢武帝時,又改成了夏正,以寅月為正月,從此兩千多年就固定了下來。 再順便說一句,我們常說“正朔”,啥叫正朔?正就是正月,朔就是初一,所以“正朔”的本來意思就是“正月初一”。因為每個帝王改朝換代都要改變正月,所以後來“正朔”一詞就變成政治法統的意思。 “此時未改,故依堯正月上日也”,這句是說,當時舜剛剛繼位,曆法還沒有來得及改,所以他繼位的日子是正月初一,這個正月初一是按堯的歷法算的。所謂“上日”,即“朔日”,也就是初一。 那句正文“舜讓於德,不懌。正月上日,舜受終於文祖”,其實是《尚書》中的原話,意思是說:(堯要禪位給舜),舜要禪讓給有德行的人,(認為自己德行不夠),所以很不開心。正月初一,舜在堯的太祖廟中,接受了禪讓。 (這句話中,“不懌”一詞又作“不嗣”。今文尚書中寫為“不懌”,即不高興。古文尚書中寫作“不嗣”,即不願意繼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貓在6個月的時候絕育了,現在兩歲多了突然到處亂尿,怎麼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