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何運超

    關於聯金滅遼和聯蒙滅金兩次情況背景其實並不一樣。而且宋朝兩次聯合,客觀來說相對都是被動接受的,迴旋餘地本來不大。

    第一次聯金滅遼是海上之盟,當時如果真正比較,宋朝還有大半個中原,實力是不弱的,客觀來說金朝剛剛起步,按說金軍實力才最弱,結果卻讓人目瞪口呆。而且爭奪燕京地區的時候,金軍已經勢如猛虎,完全佔據東北關外地區,東京遼陽,中京大定,上京臨潢府都被攻佔,但攻佔不代表金軍隨即就擴張了多少倍。金軍主力只有那麼多,儘管有遼軍投降的情況,但畢竟主打有實力的就是耶律餘睹等個別大將。

    宋軍主要目標就是燕京幽雲地區,而且從南向北,本來很接近,聚集兵力也不少,這一計劃真要說起來,並不能說多麼失誤,而且有獲勝希望。但糟糕在於宋軍自己戰役執行太糟糕。

    當時宋軍能打的就是童貫帶出來的西北軍,第一次种師道領軍,也是資深將領,但是朝廷派出了監軍,讓童貫遵照皇帝旨意辦事,以招撫為上,誤認為已經萎靡不振的遼軍和燕京百姓就可以望風而降。种師道領兵被掣肘,反而激起燕京遼軍有頑強抵抗的意思。

    當時遼朝內部也是一團亂,天祚帝沒有音訊,逃去夾山,訊息沒有傳到燕京,所以讓漢人南院宰相李處溫、耶律大石等人策劃擁立秦晉王耶律淳為帝,加上奚族大王蕭干與他們一起,雖然士兵不多,但實力不小。

    种師道無法順利指揮,造成第一波進攻失利。儘管如此,遼軍其實也有所削弱,第二波進攻种師道被撤換,換成劉延慶劉光世父子領一支軍,辛興宗領另一軍,更加配合不當,劉延慶幾乎是不戰自潰。第三次更是已經偷襲入城,但沒有接應,結果還是被打退。

    可見當時收復燕京戰事,宋軍如果之前沒有畏懼心理,而且一鼓作氣,以西北軍多年磨練實力,滅遼成績其實可以有所斬獲,至少收復燕京一帶問題不大。

    但這是純粹軍事角度而言,如果要談輿論道義層嗎,假如認為有所謂結盟的道義,當時耶律大石等就認為,拋開邊疆小摩擦不說,遼宋當時至少已經百餘年沒有什麼戰事,大體上相安無事。此時宋軍趁遼之危而北伐,的確背盟失信,沒有道義。好像理據不足,但真正涉及到爭奪城池地盤,歸根結底是實力說話,宋金聯合當時肯定比遼軍實力強,且宋軍當時單獨收復燕京也的確可以期待,居然以敗績告終的確是執行問題,與戰略沒有直接關係。

    第二次聯蒙滅金情況又不一樣了。蒙古之前滅金是單獨展開的,攻取北京是自己完成,造成金哀宗南遷開封。成吉思汗死後,拖雷為幼子繼承成吉思汗的蒙古軍主力南下,當時窩闊臺繼承大汗時與拖雷有一些彆扭,窩闊臺登位以後不斷削弱拖雷,親自領軍與拖雷分兵滅金,拖雷領一支到達大散關,已經以武力攻下漢中興元府,攻打房州,從宋朝境內進入河南,在均州進行著名的三峰山會戰,大破完顏合達30萬金軍最後的主力,然後與窩闊臺會師,圍困開封,金朝又一次大敗。皇帝再次逃奔蔡州,這個時候宋軍才出動。

    為什麼宋軍會與蒙古聯合,實際上這是金哀宗的失策,是金軍在北方面對蒙古不斷丟失地盤的情況下,對宋朝產生覬覦心理。當時金哀宗已經窮途末路,一方面還在東部的一些金軍開始從徐州、陳州、宿州各地出逃試圖進入宋朝地方,名義上希望避難就食,實際開始滋擾和侵奪。

    尤其最後護著金哀宗逃歸德、蔡州的大將蒲察官奴野心勃勃,還想攻打巴蜀讓金哀宗去西南,這就激起宋軍的反擊,所以宋朝與蒙古的聯合是形勢激化。假如金哀宗南奔的時候提前好言與宋朝溝通,原本拖雷就攻打了宋朝興元府,或許未必沒有一個與宋朝聯合抗蒙的機會。但是金哀宗雖然有振作的雄心,可實際也是目光短淺之輩,有一些人就比喻是後來崇禎帝的模板。

    當時金朝比之前遼朝更是窮途末路,所以是把自己逼到與蒙古宋軍兩頭作戰的地步,而宋朝迴旋餘地已經不大,但即便如此,最後抵抗蒙古還是長達幾十年。當然,這中間有蒙古自己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爭位,與海都作戰的因素。但真要說起來,在開封之時,金朝提前就與宋朝修好,在宋朝興元被攻打就做好以利益說動宋軍提前結盟,出兵聯合,局面至少可能多維持一段時間。這是金朝自己的失策,而不是宋朝可以左右的。

  • 2 # 小南史

    縱觀整個宋朝歷史,人們除了病垢宋朝的軍事之外,還對宋朝的二次聯合作戰相當不滿意,這二次聯合作戰就是北宋時期的聯金滅遼和南宋時期的聯蒙滅金,前者直接導致北宋滅亡,後者也導致南宋節節敗退,最終被元朝消滅。

    在我們現在看來,這二次都是極其愚蠢的行動,在當時不管是北宋還是南宋,都有無數的聰慧人士,為什麼當時的二宋還會有這樣的選擇呢?

    第一、燕雲十六州的積怨已久,北宋失去燕雲地區,使得無法遏制西夏的崛起,北宋君臣臉上無光。

    燕雲地區作為中原王朝防禦北方防線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兒皇帝”石敬瑭的割讓,讓後面的北宋王朝丟了重要防禦屏障,導致北宋終日處於提心吊膽的局面,只能依靠大量軍事設施來防禦,無形之中加大了北宋的軍事開支。

    北宋為了收復燕雲地區,先後進行過幾次北伐,都是以失利結束,更是由於戰事的原因,北宋被迫簽訂了盟約,雖然宋遼在盟約之後成為了兄弟之國,但面對失去的燕雲地區,北宋所以君臣都只能忍著,形勢沒人強,沒有辦法。

    西夏問題也是宋遼之間的重要矛盾,在宋太宗時期,党項族首領李繼遷就在西北鬧事,幾次三番被宋軍打敗,但是戰敗的李繼遷總是逃往遼國境內,搞得宋軍無法追擊,很明顯李繼遷和遼國達成了某種協議。

    西夏到了李德明時期,李德明更是成為遼國冊封的西平王,宋朝為了拉攏党項,也不得不繼續給李德明加官進爵,李元昊公然稱帝以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宋朝和西夏進行了長期的戰爭,宋朝逐步佔據了上風,而每當西夏撐不住的時候,總是把北方的遼國請出來干涉,遼國為了宋遼之間的力量平衡,也多次對宋朝進行軍事威脅。所以說宋朝的遼國的怨恨很深。

    北宋末年,金國在東北地區崛起,此時的遼國和北宋都開始衰弱,遼國滅隊金國的進攻一直敗退,北宋君臣在這種情況下,經過慎重考慮,就決定聯金滅遼,後面的經過也就不多說了,正是因為這次的聯合作戰,雖然成功的把遼國滅亡了,但北宋也暴露出了自己在衰弱的本質,最終的結果就是金國經過二次南下,最後把北宋滅亡了。

    第二、面對國仇家恨,如果有機會,絕大部分都會要這個機會,聯蒙滅金就是這樣的。

    如果說北宋時期的聯金滅遼只是被坑了之外,那麼肯定有很多人認為,南宋君臣都是傻子,明知道異族不可信,還繼續出這樣的昏招,確實,用我們現在的眼光來看,這不是昏招是什麼,甚至可以說南宋朝堂上的都是酒囊飯袋。

    但是,要值得注意的是,每個人在面對血海深仇的時候都是不理智的,南宋作為北宋的延續,我們從民族英雄岳飛寫的詩就能看出,當時的南宋臣民們的憤怒有多大,為什麼這麼大,大家可以去了解一下“靖康之難”,北宋皇族以及被俘虜的臣民在金國過著怎樣的生活,想必就可以理解了。南宋一直很無奈,也進行過北伐,可惜因為各種原因一直沒有成功,現在突然有機會復仇了,這對於南宋來說絕對是一個好訊息,百十年來的仇恨終於可以報仇了。宋軍攻入蔡州城以後,對著金國皇帝的屍體射了很多箭,可見南宋對金國的仇恨程度。

    總而言之,站在我們現在的角度來看待當時的情況是不對的,如果我們現在去指責,只是個馬後炮,這二件事情都具有時代的侷限性以及二宋過於信任了自己的盟友,更為嚴重的是當時的二宋君臣嚴重高估了自己本身的實力,才會導致這二次慘事的發生,但是這不是戰略上的錯誤,這二次的戰略是沒有一點問題的。

  • 3 # 謝金澎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文化發達昌盛,卻軍備鬆弛、戰略短視的王朝。也是唯一的一個朝代兩次被遊牧民族滅亡奇葩王朝。

    當金國逐步強大時,宋朝沒有意識到一旦金國完成並遼,將會是一個比遼國更棘手的虎狼對手。而是心心念念想著一舉消除遼國對宋朝的威脅。

    政和元年(1111年),徽宗派端明殿學士鄭允中為賀遼生辰使,童貫為副使,出使遼國。童貫是一個宦官,而且是在宋朝國內一言九鼎的當權、掌兵的宦官。

    雖然在宋朝是權傾一時,一言九鼎,但是遼華人並沒有把他當一回事,遼華人公然譏笑南朝無人了,派了一個閹宦來出使。童貫感到萬分羞辱,卻也不敢發作,只好唯唯諾諾,但是卻記恨在心。

    在遼期間,他也查勘了遼國的國內情況和軍備,瞭解到遼國在金國的打擊下,國力已經逐漸衰弱。回到宋朝後,他便對徽宗說,燕雲十六州的百姓心懷故國,苦盼王師,想要回到宋朝的懷抱。同時為了把戲做足,他還把燕人馬植引薦給徽宗,向徽宗獻上“聯金滅遼”之策。

    因為宋朝對西夏用兵,略有小勝,便讓宋徽宗飄飄然起來,以為自己領導的宋朝武力強大,也想收復燕雲十六州,做一個開疆拓土的雄主。

    但是結果是被金人打得滿地找牙的遼國,在宋朝人面前依然那麼強大。幾仗打下來,不但沒有收回燕雲十六州,還傷亡慘重。這時童貫就將目光投向了金國,實施聯金滅遼的策略。為了避開遼國干擾和保密,童貫繞開遼國疆土,從海上與金人盟約共同夾擊遼國,這個盟約史稱“海上之盟”。

    簽完約後,童貫就調兵遣將忙於到南方剿滅方臘之亂,並沒有派精銳軍隊參與滅遼之戰。而是派了兩三萬二線老弱部隊去應付金人滅遼的燕京之戰。雖然宋朝沒有如約參戰,但是金人也沒有指望他們,金人自己就把遼國滅了。

    這時候出工不出力的宋徽宗還想起了當初的盟約來,但是自知理虧,不敢獅子大開口討要約定滅遼後割給宋朝的燕雲十六州,而只是小心翼翼的討要燕京及其所轄州郡。後來又發現了自己的這個錯誤,後悔之下想要修改討地條文,金人根本不理會,蠻橫的拒絕了。這件事也就埋下了宋金交惡之因。

    在滅遼之戰中,宋朝出工不出力,也讓金國看到了宋朝的軟弱無能,隨後不久,就以宋朝在滅遼之戰中背約的名義發起對宋戰爭。連遼國殘兵都打不贏的宋軍,面對更加兇狠的金人,自然是一觸即潰、抱頭鼠竄了。於是,金人攻下了東京汴梁,俘獲了徽欽二帝,滅亡了北宋朝。

    所以,聯金滅遼實際上是因為宦官童貫的個人私憤所引發的,根本沒有戰略層面的思考。倘若童貫是一個戰略家,看到金人對遼國的沉重打擊,應該做兩件事:

    一、樹立高度危機感,建議陳兵備戰,提高軍隊戰訓、實戰能力,靜待時機、以防萬一;

    二、與遼進行戰術性修好,支援遼國對抗金國,將遼國作為宋朝的防火牆和緩衝期,讓遼金在平衡中互相消耗,宋朝坐收漁人之利。

  • 4 # 雲端美

    華人痴迷於計謀,是有歷史淵源的;常常以某某人用什麼計策擺平了某個複雜的局面;而忽略正義、忽略事情本身、忽略自己的成長。

    中國皇帝追求千秋萬代,選擇的路線是《商君書》和儒家思想。總體概括起來就是使人民虛弱、使人民被洗腦、遮蔽外界干擾、消滅反骨基因、遵循禮法讓下跪融入精神。如果人們能夠在精神上下跪,那就征服了人心;再用科舉當官這樣的利益誘導,胡蘿蔔加大棒跟山姆大叔沒關係,在古代。

    相對於北方民族,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都不到漢人1%,為何被欺辱、統治、列為下等人呢?為何宋徽宗欽宗被人家打進首都抓走了呢?為何朱祁鎮在長城以內帶領20萬大軍還被消滅俘虜了呢?中國皇帝的弱民、自以為是、缺乏正義感、懼怕進步和成長、自我閹割,但求千秋萬代的痴迷是根本原因。在千秋萬代面前,什麼正義都可以拋棄,這些皇帝沒有中華民族的民族大義;他們被蹂躪、被欺辱、自吹盛世、自吹英明、自祈萬歲難道不是愚蠢的春秋大夢和夏冬噩夢沒完沒了的重複歷史嗎?

    大漢嫁公主換取和平,大隋三徵高句麗家裡造反而覆滅,大唐安祿山史思明兩個異族將領反叛就終結所謂的大唐輝煌,澶淵之盟納貢求和平結拜假兄弟矇騙百姓,二帝坐井觀天怕北征,屠殺岳飛罪名莫須有,海上之盟尋報酬,崖山跳海無華夏。弱民☞千秋萬代迷夢是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的終結者。魯迅說:“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四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

  • 5 # 上進的紅蜘蛛

    因為當時並沒有更優的選擇。比如金國和蒙古打,戰敗了,就出兵南宋殺人搶東西找補,這樣的惡鄰,難道還跟他一起去對抗蒙古嗎?好比你鄰居是無賴流氓,三天兩頭破門搶你東西,強姦你女兒,這時候有一家惡霸打他,你有可能原諒這家無賴並幫他去反抗惡霸嗎?

  • 6 # 歷史哨聲

    宋金海上之盟是因為北宋一心收復燕雲十六州 聯蒙滅金的主要原因是南宋認為金朝已經無力抗禦蒙古

    先說宋金海上之盟。北宋為什麼要和金達成海上之盟,原因如下:

    1、收復燕雲十六州的百年夙願。這是從北宋建立就不得不面對的問題——收復所有漢地。但由於遼朝的強大,北宋無力也不能透過戰爭奪回燕雲十六州。

    2、蔡京繼續王安石的改革,讓北宋財政收入大增,給了北宋君臣北伐收復燕雲之地的經濟實力。

    3、童貫對西夏軍事取得成果,讓北宋朝廷對自己的軍事實力有了信心。

    4、金國的崛起,讓北宋認為是夾擊遼國收復燕雲十六州的最佳時機。

    總的來說,北宋和金國的海上之盟,並沒有錯,是對北宋有利的政策。之所以北宋和金國反目,原因就在於:

    1、北宋違背了自己原本結盟的目的——收回燕雲之地,並沒有嚴格遵守當初的約定:

    原本約定是南北夾攻、各取各的。即燕雲十六州是北宋要自己奪取的,金國並沒有義務幫忙北宋奪取。但北宋無力奪取,因此要求金國幫忙奪取,金國因此掠走人民並要求北宋支付一筆費用,並不過分。

    因為北宋要求金國出兵時,並沒有約定人民的歸屬,金國負責幫奪地,沒有同意還人。

    2、在遼天祚帝還沒有被金國俘虜時,北宋就派遣使者和遼朝結盟,以對抗金國。

    3、金國之所以南下滅北宋,主要是金國主戰派和遼國降臣的推動。

    宋金海上聯盟從戰略上並沒有錯,錯誤就在於:

    1、北宋錯誤估計自己的軍事實力,無力按照原本的約定實現自己的目標,只能要求金國幫忙;

    2、沒有明確滅遼後宋金相處的戰略,沒有定位宋金滅遼後各自的角色和定位。

    金國答應和北宋達成海上之盟的原因很簡單:

    取代遼朝,獲得宋遼關係中遼朝的地位——兄弟之國,每年獲得北宋的歲貢收入。

    但事態的發展是:北宋無力按照約定自行奪取燕雲之地,金國幫忙北宋奪取後,要求北宋支付費用時,北宋變臉了;北宋原本只是要求獲取燕雲之地,但得到燕地時,又要求得到不屬於燕雲之地的平州;北宋更是派遣使者和遼國意圖結盟抗金,招納投降金國的原遼朝降將。

    北宋的反覆違約,加上燕雲之地的戰略性,就讓金國的主戰派對北宋充滿不信任;而投降金國的遼朝降臣,對北宋夾擊遼朝的背盟行為更是有著亡國之恨,一心要借金國之手報仇雪恨。

    結論:北宋為收復燕雲之地而和金國進行海上之盟不但沒有錯,還是正確戰略;錯誤在於北宋沒有明確結盟後雙方的角色和地位。

    南宋聯蒙滅金

    一般來說,南宋聯蒙滅金,被很多人認為是重複宋金海上之盟的錯誤。這種觀點是死板和錯誤的。

    聯蒙滅金,唇亡齒寒,難道南宋當時就沒有人想到嗎?

    1206年鐵木真統一蒙古,稱號成吉思汗,就大力和南宋較好,意圖聯合南宋夾擊金朝。

    1211年真德秀就上書宋寧宗,認為蒙古將會是未來南宋的大敵:

    “今之女真,即昔之亡遼,而今之蒙古,即向之女真也”

    當年發生蒙古和金朝決定性戰役野狐嶺之戰。

    1214年金宣宗南遷,南宋要求停止給金國歲幣,淮西轉運使喬行簡上書力主給金國歲幣,支援金國和蒙古抗爭,作為南宋的遮蔽:

    “強韃漸興,其勢已足以亡金。金,昔吾之仇也,今吾之蔽也。古人唇亡齒寒之轍可覆,宜姑與幣,使得拒韃。”

    在1232年三峰山之戰金國主力被殲滅前,南宋是支援金國抗蒙的——因為金國有和金國對抗的能力,南宋也因此願意以歲幣形式支援金國。但三峰山之戰後,金國再無對抗蒙古的實力,南宋就進行聯蒙滅金。

    金國已經無力抗拒蒙古,無法起到為南宋屏障的作用。南宋面臨兩個選擇:

    1、坐看金國被蒙古所滅,不管南宋是否援助金國,眼睜睜看著蒙古地盤更大;

    2、和蒙古共同瓜分金國,在未來的宋蒙戰爭中佔據有利地位。

    南宋選擇了第二個方案,和蒙古共同瓜分無力康蒙的金國。

    當然,南宋也有第三個選擇:和金國結盟,共同出兵抗蒙。以南宋水師的優勢,北上封鎖黃河,突襲洛陽,並非沒有可能幫助金國從蒙古手裡奪取黃河以南的土地。

    但這個方案在宋金舊日恩怨太多的情況下,信任基礎很少,一般人是無法做到的。

  • 7 # Mer86

    北宋聯金滅遼確實是戰略失誤,但南宋聯蒙滅金不是,二者不可混為一談。

    先說北宋為什麼會聯金滅遼。

    聯金滅遼前,北宋在經濟封鎖和軍事圍困的雙拳出擊下,將西夏打得搖搖欲墜,已然在滅國邊緣。這個困擾宋近百年的西夏國就如熟透的桃子一樣,隨時可以拿下。並且由於幾十年邊戰歷練,二十萬北宋西軍堪稱是精銳之師,宋徽宗認為,這樣一支精銳西軍即便是與遼人開戰也必然不會落下風。

    想瞌睡了,有人送枕頭。正當宋徽宗想著收復幽雲十六州,卻不知該以何種理由與遼國翻臉時,金人在遼人背後捅了一刀子,打得遼國搖搖欲墜,給了宋徽宗出兵的機會。因而在這種大背景下,宋徽宗便制定了聯金滅遼政策。

    因此北宋聯金滅遼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北宋當時不清楚金人的實力,不知道自己的武力有多垃圾,以為自己打崩了西夏,就武運昌隆了,就以為能與金人平分遼土了。

    結果,是有大臉,現多大眼,一個好端端的王朝當場休克,差點滅國。

    再說南宋聯蒙滅金的問題。

    很多人對南宋聯蒙滅金有個錯誤印象,認為南宋君臣不吸取北宋教訓,但實際上,南宋並沒有主動聯絡過蒙古滅金。在蒙古滅金的大多數時間裡,南宋都是處於一種被迫與蒙古聯合滅金的被動狀態。

    也就是說,南宋弱到連選擇權都沒有了。

    公元1211年,蒙古軍南下,在野狐嶺大敗金軍主力。訊息傳到南宋後,南宋朝廷大驚。

    為什麼死敵被揍了,宋人是大驚失色,而不是大喜心態呢?

    因為南宋在四年前(1207)發動北伐,被金軍狠狠揍了一頓,這便是歷史上失敗透頂的韓侂冑北伐。(開禧北伐)

    吃一塹,長一智,對自己的實力有自知之明的南宋主和派知道自己幹不過金華人,而目前金國又幹不過蒙古人,所以對於金國挨蒙古揍這件事上,南宋的部分大臣並沒有感到高興,而是產生了深深的擔憂。

    公元1214年三月,更大的擔憂來了。

    嘉定七年(1214),由於金國實在幹不動蒙古鬼畜,昏庸無能的金宣宗遷都開封了!

    訊息傳到南宋,朝廷立時炸鍋。主戰派大臣紛紛上表,說金國不行了,應該揍它!主和派則反駁,說你們連金人幹不動,比金人更畜生的蒙古人,你們幹得動?咱們現在應該趕緊給金國輸血,幫助他們頂上去。否則靖康之舊事必然又會重演。

    比如當時的工部侍郎徐應龍就說“金亡,更生新敵,尤為可慮”。(金國如果亡了,蒙古人的威脅更大)

    徐應龍的觀點足可以說明,南宋並非沒人意識到蒙古的危害,在對蒙古的態度上,很多人都能意識到這很可能會是北宋末年靖康悲劇的重演。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南宋兩派大臣爭執不休的同一年,成吉思汗還派使者到南宋,找宋寧宗商量過聯蒙滅金之事,但由於南宋內部沒有統一意見,南宋並沒有表態。四年後的嘉定十一年(1218),成吉思汗又派人來商量這事,南宋還是沒什麼實質性的表示。

    好,既然南宋並不想聯蒙滅金,那後來為什麼南宋不援助金國呢?

    這是因為,金國先跟南宋鬧掰了。

    公元1216年,蒙古再次南下,擅長遠端奔襲的蒙古騎兵打穿了金軍的防線,在金國腹地四處襲擾。當時金宣宗病急亂投醫,便決定拿南宋開刀。他認為自己打不贏蒙古人,難道還打不贏南宋?他要“取償於宋”。

    於是乎,金國在北面迎戰蒙古軍的同時,南面又跟南宋開幹了。

    當時主和派與主戰派本來在吵架,結果金宣宗這一下,南宋主戰派立馬就佔了上風,宋寧宗當時也惱火的很,宋金便開了戰。

    後來雙方大戰七年,一直打到1224年,把本來就不好的宋金關係搞得更僵,幾乎斷絕了外交往來。(金宣宗當時還打西夏,可謂是昏招迭出,昏庸透頂)

    不過懂一點歷史的人應該都知道,這個時候的西夏已經是半死不活了,金國也是苟延殘喘之勢,根本無力再翻天。因而金哀宗的努力並沒有換來奇效,北方抗蒙的形勢仍然是一天不如一天。

    並且,南宋確實太弱了。在此之前,南宋與蒙古不接壤,南宋還可以隔空拒絕蒙古,而在此之後不久,蒙古軍打穿了金國,開始與南宋接壤,南宋便連拒絕的機會都沒了。

    這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公元1230年,拖雷強行借道事件。

    公元1230年,窩闊臺帶兵攻陷金國的鳳翔府,拖雷提出借道漢中攻金後,南宋朝廷內部達成共識,嚴詞拒絕了蒙古的要求。並且南宋還殺掉了蒙古使者,以此絕情的方式拒絕蒙古軍借道。

    不過拒絕別人,要有拒絕的實力。拖雷聽說南宋拒絕借道,還斬殺使者後,便直接派兵攻打南宋,強行從南宋境內繞道,殺到了金國的後方。南宋對此無能為力。

    所以說,其實南宋也不希望金國滅亡,南宋只是單純的弱而已。蒙古強勢要挾,南宋沒有拒絕蒙古人的實力。(西夏配合蒙古也是一樣的性質,實力弱,無力拒絕)

    拖雷這次以武力強行借道後,率軍進入金國腹地,並在三峰山之戰中殲滅金國主力。隨後不久,蒙古兩路大軍圍攻金都開封。金國的滅亡只是時間問題了。

    面對此情此景,南宋當時是茫然的,就如同一個被強暴而手足無措的少女一樣,不知道該怎麼辦。而金國皇帝金哀宗此時也走錯了一步路,直接導致了宋金徹底翻臉,南宋徹底倒向了蒙古。

    當時開封淪陷,金宣宗有三條路可走:

    一是向東發展,盤踞淮北,利用當地河汊縱橫的地理優勢,背靠南宋,共同抗金。此乃金哀宗的上策。

    二是向西發展,遷都南陽,然後以南陽盆地為根據地,進取南宋的蜀地。考慮南宋軍隊當時的戰鬥力,金國取蜀地,並非不可能實現。不過這會得罪南宋,所以此乃中策。

    三是南下蔡州,做困獸猶鬥。此乃最不能選的下策。

    結果,聰明人金哀宗,居然選了下策。

    為什麼說金哀宗去蔡州是下策呢?因為蔡州一帶無險可守,也沒有什麼發展空間。金國的殘餘勢力奔蔡州,被蒙古收拾只是時間問題。而南宋因為沒有騎兵,即便派兵北上支援,也不可能在平原地形打贏蒙古軍。所以金哀宗奔蔡州後,南宋如果還想趁亂撈點好處,它就只能聯蒙滅金。

    這麼幹,起碼南宋還能撈點好處,不至於金國都被蒙古人滅了,它還什麼都撈不到。

    後來去到蔡州的金哀宗果然被揍得很慘,而南宋又無力救他,為了突圍,他便派了一支小部隊去打南宋的四川。此舉動,加深了南宋金國的矛盾,使得南宋方面下定決心,與蒙古聯合滅金。

    眼見形勢不妙,金哀宗遣使於宋,以唇亡齒寒的道理說服南宋幫助自己。然而,可惜為時已晚,此時的金國已經是必亡的了。

    因為前面說了,蔡州一帶都是平原,南宋沒有能力援助金國。因此,當時的金國在南宋的眼裡,連作為“唇”的價值都沒有了。

    這就好比說,一頭狼和一條狗共同對付一頭老虎,如果狼、狗都是健康的,二者還有聯合對抗老虎的可能性。但此時此刻,狼已經半死不活了,狗還有必要救它嗎?狗這個時候應該及時討好老虎,跟老虎一起,共同咬死狼。最起碼的,狼被咬死了,狗還可以趁著老虎吃狼肉的時間,為自己日後單獨應對老虎留出備戰時間。

    事實上,歷史上的南宋就是這麼幹的。用名將孟拱的話說:“當權以濟事。不然,金滅,(蒙古)無厭,將及我矣”。(金國滅亡以是定局,我們不如借滅金和蒙古搞好關係,最起碼這能給我們爭取一點時間,並利用這個時間做好跟蒙古決裂前的準備工作)

    所以說,在金國滅亡前夕,南宋主動和蒙古邀約滅金。其目的並不為了滅金,而是為了討好蒙古人,是為了“聯蒙”。

    站在1233年10月那個風口浪尖,對於南宋方面而言,“聯蒙滅金”其實是當時南宋唯一可選的一條路。除了這條路,再無選擇。

    北宋的聯金滅遼與南宋的聯蒙滅金,其實不是一碼事。前者屬於無端挑事,自作死,但後者並不是。通觀蒙古滅金的全過程可以發現,南宋一直在糾結到底要不要援金,而不是聯蒙滅金。只不過由於金國自己作死,三番四次挑釁南宋,再加上南宋實力太弱,連拒絕的實力都沒有,這才導致了被後人誤解了幾百年的“聯蒙滅金”事件。

  • 8 # 公元前

    謝邀,在宋朝的歷史中,我們會發現,既有聯金滅遼,北宋亡了;又有聯蒙滅金,南宋亡了!從這兩次錯誤的戰略分析來看,宋朝的對外策略出現了嚴重的錯誤。

    所謂“北宋出名相,南宋出名將”,南宋眾多的名將,不可能看不出來“聯蒙滅金”策略的危害。更何況,有“聯金滅遼”的前車之鑑,況且當時蒙古的實力最強,已經威脅到了宋金生死存亡,南宋朝廷不可能那麼愚蠢!既然如此,為何南宋還是實行“聯蒙滅金”的策略呢?

    蒙古逐步強盛之後,金國、南宋同時感受到了來自蒙古的巨大壓力。但是,南宋金國要好一些,因為有西夏、金國擋在了南宋的前面,替南宋分擔了很大的壓力。所以,從南宋、西夏和金國三方面來講,即使三方再有仇恨,也要放在一邊,共同抵抗來自蒙古的壓力。

    按常理說,金國應該和南宋結盟,共同抵抗來自蒙古的壓力。並且,金國和蒙古接壤,它是蒙古第一個要滅亡的物件,它應該主動和南宋結盟。然而,金國的決定,直接加快了它的滅亡程序。

    一、金國遷都到汴京,金國的這一做法讓南宋統治者非常的憤怒,因為南宋一直以來都想收回故都汴京。並且,金國的軍事重心隨之也會向南移,對南宋的威脅就更大了。但是因為蒙古的崛起,南宋當局還是忍了下來,但是要求“削減部分歲幣,以此來加強自身的國防”。然而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金宣宗直接拒絕南宋的要求,於是南宋斷絕了金國的歲幣。

    二、南宋斷絕歲幣之後,金宣宗以此為藉口發動了侵宋戰爭,希望透過戰爭來彌補敗於蒙古的損失。結果,宋金一打就是7年,金國損失慘重。

    三、宋金“峰山之戰”後,金國徹底不行了,但又做了意見更蠢的事:金國為了躲避蒙古,於是想要強佔南宋的四川。金國又開始攻打南宋,這一下徹底把南宋推向了蒙古的一邊,於是南宋和蒙古開始結盟。南宋殲滅了金國的入侵部隊之後,金國徹底衰弱了,於是南宋開始“聯蒙滅金”。

    南宋“聯蒙滅金”只是當時的形勢逼迫,南宋別無選擇,但是南宋對蒙古也早有防備,比如:當初給金國宋歲幣的時候,就是為了不讓金國倒下。

    還有當初金國和南宋打了7年之久,金宣宗吃不消了決定停止戰爭,於是商議和南宋和好,宋蒙關係就急速下降,宋金關係迅速上升。也就是說,當時的南宋還是很願意和金國搞好關係的。

    總結

    蒙古之所以能夠逐漸強大,其實他就是實行的“各個擊破”的策略。如果當初金國不是如此的短視,而是和南宋、西夏積極合作,那麼估計金國、南宋的歷史就會是另一番景象了。

  • 9 # 荒村釣叟

    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是靠武力登上皇位的,所以他在上位後,擔心別的武將也效仿他,便杯酒釋兵權解除了武將們的軍權,讓他們回家讀書種地,因此兩宋都是重文抑武,軍事上的弱國,被遼金蒙等馬上民族追著打,先是聯金滅遼,後聯蒙抗金,完全是飲鴆止渴啊,就像東漢末年,宦官專權,何進看到十常侍亂政,便引西涼董卓來殺十常侍,結果董卓幹掉了十常侍之後,自己卻不走了,禍亂朝綱,比十常侍還要厲害……!其實人生何嘗不是如此呢?比如某人為了戒菸,犯煙癮時就吃檳榔吃各種零食轉移注意力,但長期吃檳榔吃零食的危害比抽菸還要厲害!

  • 10 # 鬼影問道化真身

    宋朝在聯金滅遼,聯蒙滅金的過程,犯下了大錯:

    <一>,宋遼結下“澶淵之盟”,雙方指天發誓永不背信。自此宋遼百年無戰事,宋朝自此走向繁榮富足,也將華夏文明推上了一個新高度,鑄就了華夏民族的“人文精神”。

    然而,宋朝不珍視和平穩定的大局,背信棄義,聯金滅遼。這做造成了嚴重的後果:

    1,使得宋朝的外部環境,由穩定而可控,變成了不可控、不可測。這對任何一個政權來說,都是極大的錯誤。

    2,俗話一句“不看人待我,就看人待人。”人不管自己是個什麼貨色,都會喜歡誠信守諾的人,因為這樣的人,才會讓自己覺得可控丶安全。

    宋朝背棄了“澶淵之盟”,指天發誓都可以不算數,可謂品行不佳。因此金國對宋朝不會有任何信任可言,加上宋軍在戰場上糟糕的表現,也讓金華人不屑。因而導致金國對宋朝沒有絲毫的尊重。

    一個看不起宋朝的金國,對宋朝做任何事,都屬正常。

    當遼國幽雲十六州的守軍降宋時,金國認為宋朝不守規矩。雙方說好一起打遼國,結果宋軍也沒建什麼大功。宋朝反而利用金國浴血奮戰,消滅遼國之機,誘降了幽雲十六州的守將,白拿了富裕的幽雲十六州,撿了個大便宜,揩了金國的油。

    金國對宋朝極為不滿,而宋朝卻對金國置之不理。結果導致金國出兵攻打幽雲十六州,將幽雲十六州的人口、財物劫掠一空。

    金國洗劫幽雲十六州後,將幽雲十六州還給了宋朝。但是卻向宋朝索要,比宋朝給遼國還多出幾倍的“歲幣”。宋朝拒絕了金國的要求。

    於是金國又提議,幽雲十六州,宋金各佔一半,然後宋朝按給遼國的標準,每年給金國三十萬“歲幣”。(十萬兩白銀,二十萬匹絹)(當時宋朝財政年收入是三千萬兩銀絹)。

    宋朝依然拒絕了金國要求,也不肯讓出幽雲十六州的一半,給金國。金國十分憤怒,於是興兵來搶奪。當宋金兩軍交手後,金國發現宋軍不堪一擊。金國在奪得一半幽雲十六州後,貪慾陡升,居然向宋朝開口索要三百萬“歲幣”。宋朝拒絕了,也拒不談判。

    金國為了向宋朝施壓,於是興兵伐宋。不想宋軍不堪一擊,金軍一路奔殺到開封,並且攻下了開封,直接導致北宋滅亡。

    <二>,南宋穩住局面後,宋金簽定新的盟約。雖然金不如遼那麼守信用、守規矩,時常有侵犯南宋邊關的行為,但是還是讓南宋大體保持了安定的外部環境。

    南方環境遠好於中原,南宋的繁榮富足,遠超北宋。在南宋安定百年後,蒙古汗國從草原崛起。

    南宋試圖收回中原,於是聯蒙滅金。這樣做,再一次給南宋帶來了滅頂之災。

    1,蒙古汗國的戰力比金國更盛,滅金之後,會給南宋造成更大的威脅。

    2,憑心而論,蒙古汗國出於草原。草原人重實利而輕虛名,因此蒙古汗國的信用度肯定不如金國。

    3,宋朝聯蒙滅金後,蒙古汗國履行了承諾,分了一些地給南宋。然而南宋卻對危險渾然不知。此時的蒙古汗國,幾乎蕩平了天下,僅存南宋一隅了。

    老實說,當時的南宋應該要識時務。

    ①,應該主動向蒙古汗國上表稱臣。

    ②,應該每年上貢一定的財物給蒙古汗國。

    ④,應該大力拓展與蒙古汗國的經濟文化交流,要想方設法讓蒙古汗國認為,不滅南宋,比滅宋要實惠得多。

    如此一來,南宋也許還能逃過一劫。可是南宋居然利令智昏,南宋見蒙古軍遠離了宋蒙邊境,宋蒙邊境也無任何蒙方人員守衛。於是南宋就挺進中原,由此給蒙古汗國創造了入侵南宋的藉口。蒙元終滅南宋,江南百年繁華毀於一旦。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導致宋朝滅亡的原因,不僅僅是宋朝奉行崇文抑武。

    宋朝不誠信守諾,不珍視周邊和平的大環境,不能審時度勢,缺乏國際視野,不認真對待國際大格局,也是導致宋朝滅亡的重要原因。

  • 11 # 歷史大探秘

    以前覺得宋朝咋這麼蠢,記吃不記打!在經歷了“聯金滅遼”的慘痛教訓後,為什麼還要“聯蒙滅金”呢?

    後來仔細研究了宋朝時期的歷史才發現,這還真不是宋朝的鍋。

    “聯金滅遼”和“聯蒙滅金”從本質上並不一樣。

    先說說北宋為何“聯金滅遼”。

    1,北宋對燕雲十六州的執念

    燕雲十六州對於北宋來說就是自己的門面,自己的尊嚴,北宋真的是做夢都想奪回來。

    但是,宋朝在初期和遼國幹了幾仗後,深刻的發現,北方的遊牧民族真的猛,完全打不過。

    於是,宋朝只好忍了下來,與遼國簽訂了“檀淵之盟”,遼國想要啥給啥,只要不打仗就行。

    燕雲十六州也成為北宋心中一個虛無縹緲的夢,但有時候,得不到的永遠是最好的。

    一旦有機會,宋朝還是會毫不手軟的奪回燕雲十六州。

    最後,機會來了。

    金國崛起後對著遼國一陣猛打,北宋此時腦子一熱,聯合金國一起打遼國,目的就是奪回燕雲十六州。

    2,北宋太膨脹了

    更關鍵的原因當然是北宋太膨脹了。

    唇亡齒寒的道理北宋不可能不懂,但是那時的北宋單純的認為即使遼國滅了,自己也可以抗住金國的進攻。

    為什麼這麼膨脹呢?

    因為北宋當時已經很久沒與遼國開戰了,與金國更是沒交過手,再加上後來在與西夏的戰爭中連戰連勝,都快把西夏打趴下了。

    (但是西夏一直是一個小國呀...)

    也就是說,“聯金滅遼”確實是北宋自己的問題,錯誤的估計了自己的實力,純屬腦子有坑。

    再說說南宋為何“聯蒙滅金”。

    1,家仇國恨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南宋建立後,宋朝臣民肯定不會忘了“靖康之恥”,忘不了金國對自己曾經的羞辱。

    但是南宋還是有理智的,再加上“聯金滅遼”的前車之鑑,南宋不大可能會因為家仇國恨而衝昏頭腦。

    2,金國欺人太甚

    其實金國在被蒙古暴打的時候,南宋是有考慮過援助金國的。

    當時在南宋朝堂之上,主戰派和主和派一直爭論不休。

    但金國此時卻選擇自己作死。

    在明知道打不過蒙古的情況下,金國不想著聯合南宋一起打蒙古,竟然還南下繼續入侵南宋。

    這下南宋忍不了,下決心跟金國開打,與蒙古一起夾擊金國。

    金哀宗最後也意識到了問題,向南宋求援,不過為時已晚,而且金國確實欺人太甚!

    3,自己別無選擇

    其實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南宋當時太弱雞,根本沒有選擇的權力。

    誰的拳頭大,誰說了算。

    而當時蒙古無疑是最強的一方,金國其次,南宋最弱,甚至連金國都一直看不上南宋。

    (連金國都不屑於與南宋合作,最後哀求南宋也只是死馬當活馬醫)

    所以,南宋至始至終都是被動的一方,根本沒有選擇的權力。

    最後,南宋選擇聯蒙滅金,一方面是因為金國大勢已去,自己還可以分一杯羹,另一方面也是想和蒙古搞好關係。

    總的來說,北宋“聯金滅遼”確實是戰略錯誤,而南宋“聯蒙滅金”更多的是一種無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法式肉桂吐司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