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劇重溫
-
2 # 張耀Vlog
你一定是看書不仔細
魯智深在大相國寺菜園子裡和張三、李四等潑皮吃了豬肉;武松和潘金蓮、王婆、何九叔等人在武大家吃了豬頭肉;宋江一個人在潯陽樓上吃了疑似豬肉的「精肉」,更何況水滸中多處只寫酒肉、酒食的地方,很可能都是豬肉。
-
3 # 勞動者故事
《水滸傳》裡為什麼很少吃豬肉?這個問題其實不是飲食習慣的問題,而恰恰是個歷史問題。
要解釋清楚這個問題,不得不提的就是我們華人的飲食變遷。
《禮記·王制》也說:“諸侯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羊,士無故不殺犬豕,庶人無故不食珍。”
從《禮記》的這句話就能看出,古人對肉類也是有排名的,牛羊的等級是遠遠高於豬肉的,牛羊毫無疑問是最貴族化的肉食。
古代中國是以農為主的社會,牛作為農業生產的重要工具,對於牛的宰殺是有嚴格的規定的,就是諸侯都不允許私自殺牛。
在唐宋時期,牛更是不管是否老弱病殘,都在禁殺之列,只有自然死亡,或者病死的牛才可以剝皮售賣或者自己吃用。
牛肉不讓吃,那古代人吃什麼呢?
在唐宋時期皇親國戚達官貴人,只要做官做到了五品以上,每個月會免費發好多肉吃。王公以下到二品大官,每個月供給二十隻羊,三品官每個月只給十二隻羊,四品五品官每個月給九隻羊。
為什麼豬肉在宋朝之前沒大規模流行呢?
在宋朝豬身上的腥臊味太大,所以不管再好的廚師也不能做出可口的豬肉美食!
直到宋朝才發明出豬的閹割術,閹割後的豬就沒有腥臊味了,從宋朝開始其實達官貴人也是不吃豬肉的,只有平民才會偶爾吃,從晚清時候開始,人們逐漸的認識到了豬肉的重要性,還有其它畜生的寄生蟲等原因,所以不得不選擇豬肉,也使得我們現在的豬肉成為了主流肉食品!
為什麼《水滸傳》裡為什麼很少吃豬肉?主要原因大概有這麼幾個
1、我們都知道《水滸傳》的作者是施耐庵,施耐庵是回族,從民族的飲食習慣上,對牛肉更具傾向性。
2、我們上邊講過,牛肉的飲食等級是最高的,所以民間對於“上好的飯食”的理解,應該是吃牛肉。
3、水滸傳英雄多位習武之人,雖然說古代那會沒有現代的營養觀念,但是吃牛肉對習武之人的力氣養成是有好處的。
4、這第四種理由,其實我是不認同的,但是很多史學家認為,宋朝開國之君趙匡胤屬豬,所以全國禁止吃豬,才導致了豬肉不流行。
我為什麼不認同這中觀點呢,首先《水滸傳》中鎮關西和楊雄的 岳父都是以賣豬肉為生的,所以禁止吃豬的這個理由不成立,另外大文豪蘇東坡酷愛吃豬肉,東坡肉、東坡肘子都是流傳至今的名菜,如果國家禁止吃豬肉的話,作為官員的蘇東坡怎麼可能會明知故犯呢。
-
4 # 電影胡咧咧
這個點是作者故意設計的,不管在歷史上還是在水滸的世界裡,牛肉都應該是禁止食用的,不然你看到裡面有很多賣豬肉的鋪子,而沒有牛肉的鋪子,之所以讓梁山好漢們大口吃牛肉,就是一種反抗的表現,是對統治階級的一種反抗。
另外一層含義(這層觀點要讀原著,而非修改美化後的電視劇):牛屬於耕作的底層勞動階級,而上梁山的好漢表面上也代表下層人民階級,但是在統治階級高壓的統治下,下層的人只能靠壓迫甚至蠶食比自己更低的階級人群才能生活,原著中那些所謂的梁山好漢,都是打家劫舍,殘害普通百姓,甚至屠殺無辜村民的惡人。
-
5 # 小貓聊電影
中國曆來的各種英雄好漢們,推崇的是“大塊吃肉,大口喝酒”,顯得豪爽、氣派。可是,這肉,也不一定必須要是什麼動物的肉,豬肉、牛肉、狗肉、羊肉、馬肉、驢肉、魚肉……應該都是可以吃的。《水滸傳》中經常提到好漢們“大碗喝酒、大塊吃肉”,這“肉”到底指什麼肉?——想必大家一定不以為然,還能是什麼肉?豬肉唄。
然而這些年裡,人們在先後看過多個版本有關《水滸傳》或梁山好漢的電視劇、電影,或者愛好讀書或文學的還認真閱讀了施耐庵的《水滸傳》小說原著以後,細心的觀眾和讀者就會發現,水泊梁山的綠林好漢們竟然只吃牛肉,而且要上好黃牛肉,是割得方方正正的醬牛肉乾,李逵去店裡吃牛肉,酒保回說沒有,他還生氣了。這是為什麼呢?難道這些好漢們竟然都是回人,都信伊斯蘭教,都只吃食清真嗎?可清真們也只是說不吃豬肉而已,其他什麼肉都是可以吃的,並不限於牛肉。印度教人則只是不吃牛肉,其他什麼肉都是可以吃的,當然也包括豬肉。
有人甚至做過統計,在整部《水滸傳》中,涉及屠宰、吃肉的場景多達134處,而明確指出吃的是牛肉的就達到了48處!(偶爾才吃點魚肉。)這可是個不小的數字!豬肉只有兩處提到:一次是魯智深要鄭屠戶切肉,切的是豬肉,但那豬肉並沒有被吃掉,而是用來打鄭屠戶的,所以故意一再刁難對方;另一次是魯智深倒拔垂楊柳之後,想到“每日吃他們酒食多矣,灑家今日也安排些還席”,就“殺翻一口豬,一腔羊”,但也不是說要吃豬肉,而是對付眾潑皮。豬肉為什麼不入梁山好漢的法眼呢?原來宋朝的時候豬肉是有價無市,普及面不廣,窮人想吃買不起,富人又不願意吃。大詩人蘇東坡曾在《仇池筆記》裡評論道:“黃豕賤如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這種情況嚴重製約了養豬業的蓬勃發展,直接導致豬肉的價格偏高,一斤肉動輒100多文錢,並且不好買到,因為產量很少。
-
6 # 從容淡定85864173
好評回答
耕牛在農耕時代是重要的生產工具,一般是禁止私自宰殺的,政府往往專門頒佈法令禁止私宰耕牛,但是在特殊的社會背景下,已經無法解決基本的生存問題,老百姓也開始宰牛。例如北宋末年,由於社會動盪遍地烽煙民不聊生,人們沒有精力和時間去踏實耕種。所以《水滸傳》中經常看到吃牛肉(甚至是上好的黃牛肉),基本上符合當時的社會背景。當然這也是作者的春秋筆法。
-
7 # 雞爪解說
根據我的個人觀點。耕牛在農耕時代是重要的生產工具,一般是禁止私自宰殺的,政府往往專門頒佈法令禁止私宰耕牛,但是在特殊的社會背景下,已經無法解決基本的生存問題,老百姓也開始宰牛。例如北宋末年,由於社會動盪遍地烽煙民不聊生,人們沒有精力和時間去踏實耕種。所以《水滸傳》中經常看到吃牛肉(甚至是上好的黃牛肉),基本上符合當時的社會背景。當然這也是作者的春秋筆法。謝謝大家!
-
8 # 坤鴻家電清洗劉鴻
想要烘托和渲染出梁山好漢們天不怕、地不怕的造反精神和氣概。再說,吃牛肉比吃豬肉看起來更豪爽、氣派。且吃牛肉還讓人覺得健壯如牛、風風火火;而吃豬肉則讓人覺得蠢笨如豬、肥胖臃腫。
-
9 # 從何談起
通常來說,水滸傳裡面說到的“大塊吃肉”,幾乎都是牛肉。可以說的是,至少在說水滸傳前50回裡邊出來過的好漢,除了魯智深遮掩的不挑食作為例外,其他的差不多都食用的牛肉,有時候也會有吃魚雞鵝這三種食物的。那好漢們,究竟是為什麼不吃豬肉的呢?
原來明朝皇帝突然有一天在早朝上宣佈要擬寫一道聖旨,下令要全國範圍內禁止養殖豬,禁止吃豬肉,禁止殺豬。群臣為此感到十分不解,紛紛向皇帝進諫,可是皇帝是鐵了心要下這道聖旨,誰也那他沒辦法。禁豬的命令開始下達全國,各種政策和配套的刑罰也隨之出臺,違反"禁豬令"的規定者處罰非常嚴厲,輕者直接處死,重者滅門、抄家。誰也不敢再養豬、屠豬,可是這沒有肉吃,南方的百姓生活怎麼過的下去?
於是南方開始引進北方吃羊肉牛肉,在古代南方的牛肉可是捨不得吃,一頭牛乾的活可不比幾個成年人加起來的少,百姓可都把牛供著伺候。很多人都不忍下嘴,於是吃羊肉、驢肉、雞肉代替了豬肉,一直是吃著豬肉卻突然禁止了,百姓們還是會嘴饞,百姓只能用用調料代替豬肉。
-
10 # 墨魚軒書畫
我們可以看到,《水滸傳》中一寫到“大塊吃肉”都是吃牛肉。
第十五回“吳學究說三阮”,吳用取出一兩銀子,付與阮小七,就向主人家沽了一甕酒,借個大甕盛了;買了二十斤生熟牛肉,一對大雞。
第三十八回,宋江初逢李逵。宋江道:“我這大哥想是肚飢,你可去大塊肉切二斤來與他吃!”酒保道:“小人只是賣羊肉,卻段牛肉,要肥羊盡有。可見宋江說的“大塊肉”就是牛肉。
第五十三回,戴宗和李逵去薊州的路上,李逵偷著“討兩角酒,一盤牛肉,在那裡自吃”。
我們看《水滸傳》這本書似乎有這樣一個感覺:只要一提到吃肉,作者好像儘量避免寫吃豬肉。楊雄、石秀投奔梁山時,山寨“殺牛宰馬,且做喜慶筵席”。通常我們都說“殺豬宰羊”,到這裡卻殺打仗的戰馬,有點不合常理。
當然書中也提到了豬肉。一次是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捉弄鄭屠切肉臊子,這裡是豬肉。另一次是魯智深倒拔垂柳後,眾潑皮巴結他送了一頭豬來。但這兩次都沒有吃。
綜上所述,我覺得《水滸傳》中好漢們很少吃豬肉有三個原因。
一是牛肉好吃,作為下酒菜,牛肉的色、香、味比豬肉強,再說吃牛肉力氣大,從側面體現梁山好漢的威武強壯。
二是寫大塊吃牛肉,配上大碗喝酒,可以給人以英雄豪邁的感覺,能夠渲染文章氣氛。
三是我猜測水滸作者可能是回族人。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好尖銳,據資料記載,宋朝吃豬肉沒事,但殺牛是犯法的。不吃豬肉吃牛肉,代表了作者的立場,是一種反叛精神的表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