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Gemini崽崽的美食日誌
-
2 # 不可更改001188
1、小時候,都是一大家子人,每家有一兩個長壽的長輩,所以,本著孝順,祭祀,祭祖等原則,在春節都要去走親戚,就算你不想去,父母都得拉著你去。
2、那時候,大家生活水平都差不多,聚在一起是為了互相關心和幫助,那時候常說,親戚不長走動就生疏了。所以都很重視走動。
3、現在,老一輩的好多都不在了,下一代,由於外出學習,打工,一出去就是幾年,十幾年。可能回去都“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了。見面都不認識了,而且父輩都不在了,下一輩走動還有什麼意義?
4、大部分人都在外地求學,工作,春節難得回去一次。回去時間本來就短,再去掉路程,回家陪父母,見同學,拜見重要的人等。就到了返程日期了。說是放假,更忙了,沒時間去。
5、外出打工不容易,本來收入就不多,還得孝敬父母,還得給子女上學,去走親戚,拿少了,拿不出手,拿多了心疼,這家去了那家也得去,左右為難,囊中羞澀,索性不去了。
6、親戚的過度關心,七大姑八大姨的“親切”詢問,讓人反感,什麼結婚,收入,買房,物件等等都是他們津津樂道提問的,所以年輕人寧可在家待著,也不願意去親戚家了。
隨著廣大人民群眾物質生活的不斷提高
人民群眾生產效率也緊隨其後不斷升級
時間即金錢 時間即生命
人民群眾只能花時間在有效的社交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