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風波·憶亡兄》
入秋來,衣衾冷透,倚闌莫笑多情。風殘秋葉,又見霜雪,無處覓知音。廿六載,同相伴。傲看君爭將軍令。痛兮,恨壯志未酬,寒卻弟心。
可憐妻少,對畫屏,看燭滴到明。願相隨,哀憐稚子無辜,忍把淚消停。悲雙親,濁淚行。夜半驚起念驕兒。同我。強散憂思,盡我職責。
關於兄弟的詩詞
《上古之什補亡訓傳十三章·左車二章》
——唐 顧況
左車有慶,萬人猶病。曷可去之,於黨孔盛。敏爾之生,胡為波迸。
左車有赫,萬人毒螫。曷可去之,於黨孔碩。敏爾之生,胡為草戚。
《敗荷鶺鴒圖》
——明 唐寅
飛喚行搖類急難,野田寒露欲成團。
莫言四海皆兄長,骨肉而今冷眼看。
《寄弟袞》
——宋 陳襄
作詩寄弟袞,寫我心之幽。比聞堂上安,讀書可優遊。昨者得兄書,言汝看蔡侯。蔡侯寶君子,小善固所收。知汝言可否,果聞書相酬。蔡侯讀吾策,言語何贅疣。吾言至草略,聞說畏可羞。昨又得汝書,嗟汝誠拙謀。自言已可進,曾知易春秋。人不患無位,患己德不修。古人亦有言,富貴焉可求。吾初將移任,將白高與劉。恐人不我知,自後遽止休。前時陸通判,令我速置郵。吾誠欲求之,豈自無舌喉。奈何不為耳,死縣城垂直鉤。自吾到山冶,於物無侵牟。小民得辛苦,稍稍知饒優。官家足厚利,私亦不怨尤。福哥賣銀礦,軍人卻首偷。案成被官杖,鞭箠見血流。私恩重血肉,官法難庇庥。此奴實痴戇,教誨不轉頭。吾心不樂此,疾病苦未瘳。淹忽兩月餘,讀易未一週。夜思夢還家,朝食不滿甌。為吾告兄長,選試在今秋。汝姑事恬尚,不忘在軻丘。壽姊可出嫁,言容常婉柔。教招寧螺妹,摻摻縫衣裘。無令澤孫散,照管六與留。吾歸見汝時,一一訴所憂。
作者簡介
陳襄
陳襄(1017~1080)北宋理學家、"海濱四先生"之首,仁宗、神宗時期名臣。字述古,因居古靈,故號古靈先生,與鄭穆、陳烈、周希孟並稱"古靈四先生",侯官(今福建福州)人。進士及第,歷官樞密院直學士,知通進銀臺司,提舉進奏院,後又兼侍讀,提舉司天監,兼尚書都省事等。其人公正廉明,識人善薦,著有《古靈集》二十五卷傳世。
《定風波·憶亡兄》
入秋來,衣衾冷透,倚闌莫笑多情。風殘秋葉,又見霜雪,無處覓知音。廿六載,同相伴。傲看君爭將軍令。痛兮,恨壯志未酬,寒卻弟心。
可憐妻少,對畫屏,看燭滴到明。願相隨,哀憐稚子無辜,忍把淚消停。悲雙親,濁淚行。夜半驚起念驕兒。同我。強散憂思,盡我職責。
關於兄弟的詩詞
《上古之什補亡訓傳十三章·左車二章》
——唐 顧況
左車有慶,萬人猶病。曷可去之,於黨孔盛。敏爾之生,胡為波迸。
左車有赫,萬人毒螫。曷可去之,於黨孔碩。敏爾之生,胡為草戚。
《敗荷鶺鴒圖》
——明 唐寅
飛喚行搖類急難,野田寒露欲成團。
莫言四海皆兄長,骨肉而今冷眼看。
《寄弟袞》
——宋 陳襄
作詩寄弟袞,寫我心之幽。比聞堂上安,讀書可優遊。昨者得兄書,言汝看蔡侯。蔡侯寶君子,小善固所收。知汝言可否,果聞書相酬。蔡侯讀吾策,言語何贅疣。吾言至草略,聞說畏可羞。昨又得汝書,嗟汝誠拙謀。自言已可進,曾知易春秋。人不患無位,患己德不修。古人亦有言,富貴焉可求。吾初將移任,將白高與劉。恐人不我知,自後遽止休。前時陸通判,令我速置郵。吾誠欲求之,豈自無舌喉。奈何不為耳,死縣城垂直鉤。自吾到山冶,於物無侵牟。小民得辛苦,稍稍知饒優。官家足厚利,私亦不怨尤。福哥賣銀礦,軍人卻首偷。案成被官杖,鞭箠見血流。私恩重血肉,官法難庇庥。此奴實痴戇,教誨不轉頭。吾心不樂此,疾病苦未瘳。淹忽兩月餘,讀易未一週。夜思夢還家,朝食不滿甌。為吾告兄長,選試在今秋。汝姑事恬尚,不忘在軻丘。壽姊可出嫁,言容常婉柔。教招寧螺妹,摻摻縫衣裘。無令澤孫散,照管六與留。吾歸見汝時,一一訴所憂。
作者簡介
陳襄
陳襄(1017~1080)北宋理學家、"海濱四先生"之首,仁宗、神宗時期名臣。字述古,因居古靈,故號古靈先生,與鄭穆、陳烈、周希孟並稱"古靈四先生",侯官(今福建福州)人。進士及第,歷官樞密院直學士,知通進銀臺司,提舉進奏院,後又兼侍讀,提舉司天監,兼尚書都省事等。其人公正廉明,識人善薦,著有《古靈集》二十五卷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