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博而化易

    80後的人們,基本上都讀過“鑿壁借光”的勵志故事。那時候啥也不懂,老師說好就是好的,告誡我們一定要努力學習,刻苦學習,人家在沒有條件的時候都要創造條件學習,我們生活在這麼好的時代更應該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然而,許多人不知道這個年輕人成名後了發生什麼。

    話說主人公匡衡出生於西漢晚期的一個貧困家庭。從童年起,他不得不在白天做許多工作來養家餬口。他晚上才有時間學習。 由於家裡太窮,買不起蠟燭,晚上就不能看書。他看到他的鄰居非常富有,每天晚上點很多蠟燭。每個房間都燈火通明。 匡衡向鄰居去借蠟燭。鄰居不僅不借,還說了些諷刺的話,這讓匡衡更加下定決心要努力學習。 他想出了一個辦法,在鄰居家的牆上挖一個洞,用洞裡的光來閱讀。這是一個“鑿壁借光”的故事

    匡衡不僅從書中“鑿壁借光”,還用他賺的錢買書。同時,他還找到了當地的圖書收藏家來幫助他們工作。他只希望借書閱讀。最後,主人被匡衡刻苦學習的精神所感動,把書借給了他閱讀。 正是因為匡衡刻苦讀書的精神,他才成為西漢著名的儒生和宰相。

    在身居高位後,他還走上了貪汙、腐敗、目無法紀和徇私舞弊的道路,痛斥持不同政見者,嚴厲打擊被玷汙的陳湯和許多英雄 漢元帝時期,宦官石顯獨攬大權,排斥和陷害賢人。 匡衡也害怕他,不敢批評他。 漢元帝死後,漢成帝即位。匡衡和御史大夫甄譚聯手彈劾史賢,揭露他和他的追隨者犯下的各種罪行。

    石顯和爪牙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然而,也有人認為,匡衡作為輔政大臣,早年並沒有及時揭露,而是明哲保身,沒有盡到彈劾他的職責。 匡衡也為自己感到羞恥,一次又一次地要求辭職。最後,終於司隸校尉駿等告其多因佔封地的事被罷了官,被免為庶人。

    這個故事充滿了深刻的問題。 然而,一旦我們知道了這個主人公的結局,它就有了不同的意義。也就是說,我們讀聖賢的書,似乎是為了取得成功並當大官。至於我們成為位高權重之後該做什麼,這並不重要。這是一種功利主義的教育觀。

    事實上,我們可以新增故事的後半部分。這樣,孩子們可能會更好地理解讀書是為了進步,增加知識和智慧,但是做人的品格也是十分重要的。

    人才那裡最多,監獄的人才最多。

  • 2 # 使用者一土

    我們在校讀書期間,老師們常用“懸樑刺股”、“鑿壁偷光”等幾個成語裡主人公的故事勉勵學生。“懸樑刺股”的主人公孫敬,他憑藉年幼時的勤奮苦讀,積累了豐厚的知識和才能,以致最後成了國家棟梁之才,為東漢時期的政治家。而“鑿壁偷光”裡的主人公匡衡,老師們僅用他幼年時的學習精神勉勵我們,並對他成人後的事情一概不提,為難為老師們的一番苦心,如果提起匡衡的後半部分,在同學們心目中就完全推翻了幼年匡衡勤奮苦讀這個少年的榜樣形象。老師們一味讓我們好好讀書,這是每位尊敬的師長們煞費的一片苦心。匡衡幼小時代,家庭極為貧困,夜裡鑽開牆壁借鄰家的東光讀書學習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尤其是莘莘學子們的學習,然而,匡衡成人後的為官不清、不正是令世人痛恨的,為人不齒。匡衡長大後,憑他的勤奮苦讀所學到的知識和過人的聰明才智,深得漢元帝的信任和賞識,一步一步地成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然而,匡衡道德品質極差,官做大了,就忘乎所以了,就像當今社會出現的貪官汙吏,沒有固守自己應有的底線,經不住金錢美女的誘惑,大肆斂財,逐漸走向了犯罪深淵。匡衡成為宰相後,大權在握,手下的大小官員絡繹不絕地為其送禮上貢,他都來者不拒,貪得無厭,胃口越來越大,私慾無限膨脹。為了攝取更多的財富,他利用手中的權利,排除異己,結黨營私,濫殺無辜,不斷擴充自己的勢力和地盤,從中謀取更大更多的利益據為己有。多行不義必自斃,匡衡越做膽子越大,更加肆無忌憚,一發不可收拾,最後還是被皇帝察覺了,漢元帝知情後,龍顏大怒,給他留了條命,貶他為民回老家了。家鄉的老鄰故居,知道匡衡是個貪官汙吏,沒人搭理他,地方官員也排斥他、打壓他,是死是活沒人過問。就這樣,最終,在自己原來那間破屋裡可卻了可悲的一生。匡衡為官做人的教訓是很深刻的,他警示人們,尤其那些正處仕途的人們,一定引以為戒,時刻牢記,清正廉明,做官為民,不貪不佔,切莫以身試法。儘管匡衡的後期所作所為,令人痛恨,但他當年“鑿壁偷光”的學習精神,還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 3 # 筆上有魂

    《鑿壁偷光》這個說法很成年人,其中包含了媽媽口中的好孩子,終於栽了的興奮。

    但你不應該提到少年勤奮,否則打的不是匡衡的臉,因為這四個字的結局到他封侯拜相就結束了。匡衡的求學之路始終艱難,因為出生貧苦,所以找的老師並不算博學,只教授了他詩經,所以他科考了九次才勉強中舉。但那本詩經,他不說倒背如流,至少做到爛熟於心,於是大發異彩,到得了天子的賞識,成就了一段努力天才的勵志故事。

    這大概不是你想聽到的,好吧,我們再回到偷這個字上,因為這個‘偷’,匡衡晚年淒涼,被罷官免職,鬱鬱而終。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時候該來一句:我早就知道!匡衡可不就是從小就邪性,連光都偷得,還有什麼是他偷不得的呢!

    然後事實真是如此嗎?在眾官給匡衡羅列的罪狀中,有一條極其的可笑,那就是侵佔了400畝田產。透過換算我們可以發現,這還抵不上他半年的俸祿,而這也不見得就是匡衡的手筆。

    治大家易,治小家難,匡衡的數罪併罰中包括,兒子酒後殺人,他弟弟領人劫獄救他兒子......如果寬恆是將家中產業交給親族打理,也就能解釋他為什麼偷得這麼小家子氣了。

    匡衡常直言進諫,為人剛直不阿,但言官是最讓人膈應的,從‘御史吃屎’這句調侃中就可見一二。被他參倒的官員甚至包括,把匈奴的脊樑打斷的陳湯,陳湯是誰,他可是留下了“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打出一漢敵五胡戰績的軍中戰神。

    然而陳湯將討伐匈奴獲得的財物悉數賞賜給了軍中將士!你也許會問戰士為了大漢浴血衝殺不該賞嗎?該,但不該由他陳湯,匈奴乃是漢朝的大敵,陳湯代天子行賞,其心可誅啊!所以,匡衡站了出來,得罪了一票人,也為自己埋下了禍根,得到了一個牆倒眾人推的下場。

    偷光就偷光吧,我記憶中上一個偷到光的還是大神普羅米修斯,也算是一幢美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庭下水管道堵塞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