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小煒聊車

    牛郎織女相會日期,最早是東漢桂陽郡臨武縣烏里人成武丁提出的。

    南朝志怪小說集《續齊偕記》中記:“桂陽成武丁有仙道,常在人間,忽謂其弟曰:‘七月七日,織女當渡河,諸仙悉還宮;吾向已被召,不得停,與爾別矣。’弟當問:‘織女何事渡河?兄當何還?’答曰:‘織女暫詣牽牛,吾去後三十年當還耳。’明旦,成武丁失所在。世人至今猶雲七月七日織女嫁牽牛。

    牛郎織女的傳說以及七夕文化在郴州各縣區都有傳承。

    一,檔案記載。

    南北朝吳均《續齊諧記》

    唐代歐陽詢《藝文類聚》

    五代杜光庭《仙傳拾遺》

    北宋李日方《太平御覽》

    南宋陳葆春《三洞群仙錄》

    元代趙道一《歷世真仙體道通鑑》

    明《萬曆郴州志》

    清《康熙字典》

    清《郴州總志》

    清《桂陽直隸州志》

    例如清《臨武縣誌》所記“光和二年七月初七,武丁召家人:‘昔日老人約牽牛去織女處,我當還宮。’說罷目瞑,滿室異香。”

    清 王闓運 編纂《同治桂陽直隸州志》時,指出七夕靈會,始自臨武,傳於天下數千矣。至今嶺南甚重其節,以百穀作諸巧器,費至百金,工累數月。

    清《宜章縣誌》宿莽山仙鶴庵

    舊雨天涯只隔河,牛女今夜恨誰多?

    民國《鬧洞房詩歌集》

    鬧房花燭在今宵,牛郎織女會鵲橋;

    鼓瑟鼓琴真好合,如賓如友賦桃夭。

    二,講訴

    郴州甦仙區五里牌、太平鄉、棲鳳渡,北湖區市郊鄉、萬華巖、華塘鎮,宜章縣、桂陽縣、永興縣、資興市、汝城縣、安仁縣、嘉禾縣、桂東縣的講述,基本一致。

    臨武縣的兩種講訴作為代表,收錄進《中國民間故事整合湖南卷·郴州地區分卷》,一種是瑤族人的講述,一種是漢族人的講述,角度、內容各有不同,意思基本一樣。

    三,民俗儀式

    臨武縣“七月乞香”的習俗

    即每年農曆七月初七晚上,年青女子們相約擺出香案,燒香以慶織女與牛郎相會,同時在心中乞求自己的愛情順利美好。在清朝整個桂陽州都是如此。

    《同治桂陽直隸州志》描述: “至期,女子盛飾,門闥洞開,通夜望拜,以修福祥,豈以地近仙居,傳之有本乎?”

    桂東縣“渡月光姐”的習俗

    即“七七”織女在天上與牛郎鵲橋相會後,人們就在中秋月圓夜將她請下人間,據說這樣會帶來愛情,婚姻、收成、運氣等等。渡請儀式為找一僻靜處,扎一個稻草人,繫上紅布條,燃香枝蠟燭,敬柚子、月餅,主持者唸叨“月光姐、月光娘,請你下來聊一場”,請月亮姐即七仙女下凡。有求者問月光姐、七仙女“下來了嗎?”若“還沒下來”,稻草人會搖頭;若“下來了”,稻草人就點頭。旁人祈願、乞求,稻草人會給以答覆,成不成可不可,有聲音和動作表示(表面不可思議,實則由主持者控制)。活動完畢,將稻草人焚燒,意味者“送七仙女返天宮”。

    嘉禾縣七月初七婚嫁與坐歌堂習俗

    嘉禾縣民間過去多把7月7日這一天作為婚嫁定期,到辦喜事這天則以坐歌堂的形式歡聚,女子們所唱伴嫁哭嫁歌中均有“牛郎織女”

    四,詩詞

    公元1096年,北宋著名文學家、詞人秦少游貶 “郴州桂陽郡”,耳聞了牛郎織女故事在郴州的流傳,聯絡了自身的情感遭遇,醞釀出一首描寫牛郎織女謳歌愛情的千古佳作

    《鵲橋仙·七夕》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還有宋代郴州知軍阮閱名著《郴江百詠》

    郴江百詠並序·迷橋

    林花岸柳草芊芊,山下長橋跨碧川。

    往事茫茫無問處,不知迷俗是迷仙。

    郴江百詠並序·成仙觀

    仙去寥寥幾百春,隱大依舊在湖瀕。

    枝頭禽語人難會,石上騾蹤事已陳。

    明代兩廣總督、戶部兵部尚書、臨武人劉堯誨留詩

    雲岑當地駐遊仙,仙子還宮不記年

    明監察御史 陳經

    神仙歸去幾何年,山下琳宮故儼然

    五,地名

    據不完全統計

    郴州市北湖區的“七姊妹石”即“七仙女石”,騾仙鋪。

    臨武縣成仙觀、騾穴觀(騾仙庵)還有臨武古八境的仙境春遊。

    甦仙區許家洞鎮天飛山,整座丹霞石山單獨聳立於郴江邊,傳說是天上飛來的,故名天飛山。山後連著的天生大石橋,就被老百姓傳為織女從天上飛下來與牛郎在人間相見之處。

    嘉禾縣古八景之一的“仙橋聳秀”(天生石橋,詩云“月明河漢凌烏鵲”)

    永興縣的“仙水橋”(天生石橋,詩云“石上環連仙有意”、“生成不等鵲來填”)。

    尤其以桂東縣地名最多

    桂東縣以“牛、女”為地名則自成系列。

    如以牛為名的,有“牛欄前”,諧名“牛郎牽”或“牛難前”、“牛紫童”、“牛家坪”、“牛字坪”、“牛氏坪”(牛屎坪)、“牛角嶺”、“牛頸崗”、“牛江裡”等多處;

    以織機為名的,有“丫髻山”和“錦機山”,詩云“杼軸誰家女,孤峰掛七襄”,“如向天孫乞巧歸”、“遍授人間九月衣”;

    以布為名的,“龍溪漂布”,即龍溪瀑布,傳為織女在那漂洗織好的布。

    以鵲橋為名的,名聲最著,是古八景之一的“仙橋天樂”,又叫“仙女橋”、“仙緣橋”。屬天生石樑橋,長28米寬2米左右,如長虹飛架兩山間。當地傳說此橋本走天河之上,被牛郎織女所感動,降落人間以方便兩個有情人相會。因此引出許多佳句“想通銀漢渾無路”、“地迥不煩支鳥鵲架”、“橋疑烏鵲成,路向廣寒邇”、“天遠漫疑烏鵲渚”、“不知鳥鵲幾時填……來往應知上界仙”、“洞庭絲竹楚王臺,別有仙橋異境開。”它所在地,還因此得名“橋頭鄉”。

    桂東齊雲山高2061米,自古有“齊雲山(八面山),離天三尺三,人過要低頭,馬過要下鞍”的民謠。因此老百姓就講:牛郎用竹簍子挑著兩個崽女從仙橋上到齊雲山頂,只要踮起腳,織女從雲上伸下手來,就可以把他們接上去;要不就是織女從天上跨一腳,就下這三尺三落到山頂,再下到仙橋來跟牛郎和崽女相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日漸發達的新技術,或對銀行業員工的職位造成多大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