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蕭駱駝
-
2 # 粵點華仔
食遍南北,榮歸故里
味蕾與回憶的交織
帶你尋求家鄉美味
三十道龍江特色菜
選出你心中的那道佳餚
給自己舌尖一個滿意的答案
1鍋包肉
工藝:炸 口味:酸甜
光緒年間始創自哈爾濱道臺府府尹杜學贏廚師鄭興文之手,外觀紅白相間,肉質外焦裡嫩,微酸微甜。
做法:裡脊肉切厚片,加入瀝水後的澱粉糊,抓勻後用小火炸,炸好後再復炸一次撈出。清鍋後放適量的水白醋糖、薑絲、蔥,將肉片下鍋翻炒充分沾滿汁,撒香菜翻一下,出鍋。
2醬骨棒
工藝:醬 口味:五香
做法:將除完血汙的豬骨放入冷水中,水沸撇去浮沫,撈出豬骨。另煮一鍋熱水,水將沸時放入焯過的豬骨,加入料酒、生抽、老抽、白糖、鹽、黃醬、山楂、桂皮、花椒、大料、陳皮、香葉、丁香等調料,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繼續煮一個小時,改中火或大火再煮半個小時,收湯汁即可。
3地三鮮
工藝:燒 口味:鹹香
做法:鍋中油加熱至7成熱,下入控幹水分的茄子及土豆,炸至金黃撈出。另起鍋放油,爆香蔥薑蒜粒,加入醬油炒香,添入150毫升清水,倒入炸好的茄子;土豆。調入鹽、糖、雞精,轉小火“咕嘟燉”1-2分鐘。待湯汁快收盡時,加入青椒,炒勻後,撒入蒜粒,沿鍋邊澆入一小勺醋,即可出鍋。
4殺豬菜
工藝:燉 口味:家常
做法:血腸提前煮熟,斜刀切片加蔥花。再將肥肉切片炒到出油,放幹辣椒和大料,並倒入姜和酸菜,炒一下加入清水、醬油。燉一個小時左右,下入粉條,煮約10分鐘,粉條八九分熟後,加鹽調味,倒入血腸,翻一下,關火即成。
5得莫利燉魚
工藝:燉 口味:家常
做法:鯉魚洗淨去掉腥線,將粉條提前2-3小時放在水中泡發,盛出待用。豆腐切塊,蔥切段,薑切片,蒜用刀拍松。炒鍋留底油,下入蔥薑蒜,花椒大料,幹辣椒爆香,下入煎好的魚,淋入料酒、醋、再加入冷水、生抽、老抽,鹽、白糖。大火燒開後改中小火燉15分鐘,再加入豆腐燉10分鐘,盛出,撒上香菜即成。
6小雞燉蘑菇
工藝:燉 口味:鹹鮮
有句老話說:“姑爺進門,小雞斷魂。”就是說新姑爺陪媳婦回孃家,老丈人家一定做小雞燉蘑菇。
做法:將三黃雞斬件,泡淨血水備用;幹香菇用溫水泡發,洗淨備用。三黃雞放入水中,大火燒開,撇去浮沫後撈出,洗淨備用。鍋中放油燒熱,煸香蔥段、姜塊、八角、香葉,再將雞肉煸炒至變色,加入料酒、醬油翻炒均勻。倒入清水,放入幹香菇燉煮,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燉至湯汁收濃,最後撒白胡椒粉提香即可。
7溜肉段
工藝:溜 口味:鹹鮮
東北的一道傳統菜,具有外酥裡嫩,味香可口的特點。
做法:將肉切成小塊,放入料酒鹽醃5分鐘。澱粉放入水中,沉澱10分鐘後把水倒出,把肉用澱粉抓勻。再將肉放入熱油裡炸3-5分鐘撈出,反覆再炸一遍盛出。鍋內少許油放入蔥蒜爆鍋,加入胡蘿蔔、青椒翻炒再倒入炸好的肉段翻炒,最後倒入調好的汁翻炒即可。
8鯰魚燉茄子
工藝:燉 口味:家常
俗語說:“燉,撐死老爺子”。 新鮮的鯰魚和茄子一塊燉制,鯰魚肥而不膩,茄子鮮香味濃,葷素相得益彰。
做法:鯰魚除內臟,在背部割幾刀入味,茄子洗淨去蒂,對半手撕成條。然後放入熱油鍋中炸軟,撈出控去油備用,香其醬、蒜蓉醬攪拌均勻。鍋中倒入少許橄欖油和花椒,炸出香味後撈出花椒,倒入蔥花、薑絲和大料翻炒5秒,再倒入攪拌好的醬料翻炒均勻,把處理好的鯰魚放入鍋中,加入水沒過鯰魚,大火燒開,放入茄子,文火燉40分鐘。出鍋前5分鐘加入蒜片和雞精即可。
9白菜豬肉燉粉條
工藝:燉 口味:家常
做法:鍋置火上,加入清水,五花肉、料酒,煮開,撇淨浮沫撈出。再將油燒至5成熱,放入冰糖炒化,倒入五花肉,翻炒上色。再加入蔥段、薑片、花椒、大料、桂皮、醬油,翻炒幾下,加入水,沒過五花肉,燉30分鐘後放入紅薯粉條,加鹽,燉5分鐘。最後放入白菜,再燉5分鐘即可。
10雞蛋燜子
工藝:蒸 口味:鹹鮮
做法:雞蛋打散,加鹽、味精、水調均。小辣椒切成碎末,把辣椒末放入雞蛋液中,加少許色拉油。再把裝有蛋液的碗放入蒸蛋器中,蒸熟後即可。
-
3 # 小草在農村
辣子雞
糯米飯
絲娃娃
涼拌折耳根
貴陽酸粉
青巖豬腳
腸旺面
-
4 # 劉果果的vlog
作為一個內蒙人,能讓我久久回味想起故鄉的是我們內蒙古的燒麥、記得剛大學畢業以後去深圳上班的那一年就突然有天早上特別想吃燒麥、就叫外賣叫了幾個、可能是南方的燒麥和我們內蒙的不一樣、感覺很有失落感、因為我們這邊主要是食肉、燒麥也是羊肉餡和牛肉餡的,突然遲到糯米的還是甜的就感覺很奇怪、也是因為從來沒有吃過這種餡料的燒麥吧、我們這邊內蒙人的老習慣就喜歡早早起來一人要一兩燒麥(不是論個賣、是按斤兩賣的)、然後起一壺磚茶(為了解膩),那種燙嘴燙嘴的茶、剛出鍋的燒麥冒著熱氣、然後沾上粗、醬油和辣椒,一口咬在嘴裡那種感覺簡直是給一座金山都不換的感覺、
人們想念故鄉、其實更多的想念的是我們故鄉的小吃、所以遠在他鄉的你們會不會也會想念家鄉的美食
-
5 # 新晉蘿蔔
我是湘妹子,湖南遠嫁湖北,青椒炒肉,臘肉炒蘿蔔乾,我媽親手做的剁椒,很多很多菜都會讓我想起家鄉,那個世外桃源的地方。小時候覺得家鄉太偏僻了,以前交通不便,一心想著要走出那個地方,現在是想回也回不去的地方了,很後悔把戶口遷到湖北來了,不過世上沒有後悔藥,只能堅持走下去!
-
6 # 南風音樂
說起吃的,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重慶人,不得不說哈我們重慶的火鍋。重慶火鍋,又稱為毛肚火鍋或麻辣火鍋,是中國傳統飲食方式,起源於明末清初的重慶嘉陵江畔、朝天門等碼頭船工縴夫的粗放餐飲方式,原料主要是牛毛肚、豬黃喉、鴨腸、牛血旺等。傳統的毛肚火鍋以牛的毛肚為主。正宗的毛肚火鍋的菜品用的幾乎都是牛身上的肝、心、舌、背柳肉片、血旺和蓮白、蒜苗、蔥節、豌豆尖等素菜。在製作配料上,最能代表渝味中麻辣燙的典型性格,正宗的毛肚火鍋以厚味重油著稱,傳統湯汁的配製是選用郫縣辣豆瓣、永川豆豉、甘孜的牛油、漢源花椒為原料。先將牛油放入旺火的鍋中熬化,在把豆瓣剁碎倒入,待熬成醬紅油後,加速炒香花椒,然後摻牛肉原湯,加進舂茸的豆豉和拍碎的冰糖、老薑,加川鹽、醪糟和小辣椒熬製。
如今的重慶火鍋已現代化了,火鍋湯由傳統的紅湯發展到紅白湯、海鮮湯、藥膳湯、酸辣湯等;出現了全牛鍋、全羊鍋、龍飛鳳舞鍋、狗肉鍋、魚頭鍋、鴨火鍋、雞火鍋、山珍鍋、粥底鍋和冷火鍋等。調味則出現了清油碟、麻油碟、幹油碟、蒜油碟、茶油碟、蛋清碟等,美不勝收。
所以不管走到哪裡,都想吃上一頓重慶火鍋。
-
7 # 淚流不止
假如和外地人聊家庭吃飯時餐桌上盤裡的菜,就會覺得我們這裡的東西太匱乏了。一般也就中午炒一個菜或者兩個菜。來客人了,可能是6個菜或者是8個菜、10個菜。人多了下飯館的話也許12個菜。
平時也就是蔬菜,肉類少。不像別的地方,臘肉什麼的。所以,要是想起一道菜就想起故鄉,那也就一種菜了,這也是我自己認為,可能有的人不認同。
原先紅白喜事時,吃大鍋菜,我們這裡說是清水煮瓠子,就是用大鐵鍋把白菜或者是茄子加上粉條加上水煮了,盛到碗裡後再舀上一飯勺煉好的黑棉油,那味道真是美極了。
懷念那個味道的不只有我自己。私下裡與人聊天,討論起這道菜,無不覺得現在的味道和原來不一樣,“沒有原來好吃了”。自己在家做的與原來在村裡紅白喜事時做的菜味道差遠了,究其原因,有人說是黑棉油煉不到那種火候;也有人說現在條件好了,人們吃的高口了,嘴巴挑剔了。
無論什麼原因,現在婚禮要在飯店、幾星級酒店大擺筵席,村裡有人去世,吃飯也要上幾個盤,幾個碗。風俗習慣也要與時俱進了。那道大鍋菜家庭裡偶爾要做,去了外地回來的人走親戚時也偶爾要點,要吃上一回,可能人們還是要懷念生命裡不能回去的、那濃重的一彩筆的深厚情感吧。
回覆列表
每逢佳節倍思鄉,偶爾的一道有家鄉味道的菜品,亦會讓你升起對家鄉的思念。出門在外久了,最想吃的還是家鄉味道的食物。這是每一個在外拼搏奮鬥的人共有的想法。好在現在物質豐富,處處都會有你想要吃的家鄉飯館,雖然未必都是家鄉的食材,但是味道也不會太讓你失望的。當然還有網購平臺可以買到你心怡家鄉味道,可以彌補你的思鄉之情。本人來說,身處他鄉久了,一頓酸菜餃子,一份酸菜血腸白肉,滿足了口腹,亦會撫慰我思鄉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