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諸葛亮不亮啊
-
2 # 溫讀
如果劉備還不能稱之為英雄,那麼三國沒有任何一個人敢稱為英雄了。
在古代,等級森嚴,三六九等,士農工商,禮法制度十分嚴苛的年代裡,想要取得一番成就,登上皇位,難如登天也不為過。
在中國所有的大一統王朝中,一介布衣登上皇帝的也不過是劉邦朱元璋二人罷了。
而劉備,在三國時代,群雄並起的時代,在有四世三公的二袁,有荊襄八俊的劉表,有江東孫氏,等十八路諸侯,他劉備,一個織蓆販履之輩,最後可以三分天下。
和東吳,曹魏,三分天下。
如果你說劉備得這天下是僥倖的,那讓那些淘汰的諸侯情何以堪,那讓孫權和曹操又有何顏面?
孫權,孫堅孫文臺,一代猛將,開疆拓土,孫策,江東小霸王之稱。到他孫權,江東孫氏已過兩代,和劉備比,他孫權就是一個富三代,十六歲掌權江東,不可謂不是英雄。
曹操,士族子弟,從小是和袁紹這樣的四世三公之後一起長大的,許攸這樣的名門士子是他的舊友,曹氏子弟和夏侯子弟驍勇善戰,劉備呢?他什麼出身,就連他求學時的舊友,都不投靠他而跑去投靠曹操。
和曹操,孫權相比,劉備根本就沒有牌面,劉皇叔之名,在東漢末年,在漢家天下支離破碎的亂世,能值幾斤幾兩?
二十四歲起事,到四十七歲半,不到二十四年的時間裡,有一個士族子弟投靠他?沒有,嘴裡喊著劉皇叔,可是,又有幾人真正重視他呢?
在這不到二十四年的時間裡,劉備一無所成,屢敗屢戰,都成了劉跑跑,髀肉復生的年紀,不改其志。
這是多麼令人佩服的志向,當稱英雄。
隨手關注,祝你幸福。
以上。
-
3 # 歷史大學堂
酒桌上侃大山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娛樂活動,非但今人如此,古人也愛這一口,最著名的莫過於曹操與劉備的“煮酒論英雄”。
“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酒酣耳熱之際,曹操霸氣側漏地說道。
然而,對此我一直有個疑問:劉備的英雄之名到底從何而來?
圖1 劉備(161年-223年)
1.名聲何來?論文,劉備不怎麼愛讀書,沒啥文才,既不會寫詩也不會作文,漢末文壇自然沒這一號人;論武,此前沒打過什麼像樣的勝仗不說,還被曹操、袁術、呂布多次胖揍,老婆孩子都被俘虜了幾次。就這樣的簡歷,曹操憑啥如此捧他,乃至於跟自己相提並論呢?
有人會說了,劉備是皇室宗親(劉皇叔的錯誤就不必在此指出了),而且還有仁義的名聲,所以才受人推崇啊。
但這顯然是看多了《三國演義》的結果。
劉備雖然自稱是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但其實可信度不高,就如同曹操後來自認是西漢曹參之後一樣。
一方面,這事根本不可考,只有劉備一方的證詞,後來給《三國志》做注的裴松之就指出,雖然劉備說自己出自漢景帝一脈,但年代太過久遠,從祖父以上的世系就沒誰知道了。
另一方面,《三國志·先主傳》說,劉備先祖劉貞,在漢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封涿縣陸城亭侯,後因祭祀所獻的酎金成色不對,被貶為了平民。
可這段敘事裡有兩個明顯的錯誤:一是根據《漢書》記載,劉貞封侯是在公元前127年;二是西漢並無鄉侯、亭候的爵位,劉貞封的實際是縣侯。
如此明顯的bug,很難讓人相信劉備的皇室宗親之說。
更何況,即便是真的,到劉備這一輩時,中間都經過三百年了,血緣關係也早淡的不成樣子了,姓不姓劉有區別嗎?
圖2 曹操(155年-220年)
至於仁義之名,不過只是小說家有意給劉備立的人設而已。國家動盪之際,大家都在爭地盤,哪裡顧得上民生問題?
所以,或許那句“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只是情商高手曹操的一句場面話,做不得真?
也不是。因為在說出這句話前,曹操就相當給劉備面子了,所謂“出則同輿,坐則同席”。曹操的謀士們也都一致認可劉備的英雄身份,以至於程昱等人還腹黑地建議乾脆把劉備殺了了事。
除了曹操一方,其他人也很看重劉備。
在曹操之前,徐州牧陶謙託孤劉備,說了句:“非劉備不能安此州也。”而當劉備被曹操擊敗投奔袁紹時,對方更是離開大本營鄴城以外二百里來接機,可見重視程度。
所以,我們不禁要問,在東漢那樣一個注重出身的等級社會,賣鞋出身的劉備到底是怎麼變成曹操眼中的英雄的呢?
圖3 盧植(公元139年-192年),字子幹
2.恩師盧植這裡就不得不提到盧植了。
盧植是東漢大儒,學問好不說,還懂軍事,最為人稱道的就是大破張角的黃巾軍。此外,他還不畏強權,不僅不鳥宦官,還敢在董卓主持朝政時當面硬扛,立阻其廢立皇帝之舉。
無論何時,這樣允文允武又充滿理想主義氣質的漢子都會受到熱烈的追捧,如曹操評價的,“故北中郎將盧植,名著海內,學為儒宗,士之楷模,國之楨榦也。”
試想,如果成了此人的關門弟子,以後成功出名不是順理成章嗎?這樣的成功路徑直到今天,也是顛破不滅的真理,所以很多人都拼了命地拜在趙本山、郭德綱等人的門下,儘管有些人在此之前看來已經小有名氣了。
早年的劉備走的正是這條路。十五歲那年,在家族的資助下,他正式拜入了盧植的門下。
儘管時間不長,最多不到兩年,但由此劉備獲得了一種身份:大儒盧植的入門弟子。這讓他獲得了進入精英社會的入場券,從而此後得以與鄭玄(與盧植同門)、陳紀、陳登等當世名士大儒相交,成為上層圈子裡的一員,並在這些人的幫襯下,一躍成為知名大咖,就如同曹操靠許劭、橋玄等名士的吹捧而成就英雄美名一般。
圖4 呂布(?-198),字奉先
與劉備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呂布,兩者都出自西北邊地,不是傳統政治、學術核心圈的人,而且呂布比劉備更能打,但他卻基本不受主流政治圈的待見。
呂布曾先後投奔袁術、袁紹,可都呆不下去,之後便遇到了陳宮。而陳宮當初之所以勸說張邈迎呂布反曹操,不過只是想暫時藉助呂布的武力而已,並非真的想要認其為主,正因此才有了後來未遂的反叛。
為什麼同樣出生邊地寒族,呂布卻一直不受主流社會的待見?根源就在於他缺乏向大儒求學的經歷,沒了這層紐帶,他始終打入不了儒生的圈子。
圖5 公孫瓚(?—199年),字伯圭
3.發跡之始師從盧植的另一大好處,是劉備有了公孫瓚這一同門師兄。
黃巾起義後,劉備開始了創業之旅,但最初的幾年一直不順,斷斷續續地當了安喜尉、下密丞、高唐尉、高唐令等官,職業生涯並沒有多大起色,也沒有多少人知道他。
直到他投奔公孫瓚後,情形立刻不一樣了。
與劉備不同,公孫瓚一直混得不錯,當劉備來投時,他已經當上中郎將一職,還被封了都亭侯。劉備投奔之後,公孫瓚任命他為別部司馬,這是一個比較高階且獨立的武將職務,類似李雲龍的獨立團團長。
之後,劉備被派去青州對抗袁紹,因為有戰功而升任平原相。在漢代,侯國的相與郡太守同級,也就是說,此時的劉備已然從一個無名之輩升遷為兩千石的高官,而非一個可有可無的角色了。這一切,離不開公孫瓚的幫助。
而當上平原相之後,劉備又遇到另一件幸事:解救孔融。
圖6 孔融(153年-208年),字文舉
當時的孔融任職北海相,此地為黃巾軍所圍困。孔融於是派太史慈殺出重圍,向劉備尋求救兵。當得知竟然是孔融前來求救時,劉備很是高興:孔融竟知道世間還有一個劉備啊!
他立刻發兵三千,解救被困的孔融。聽聞劉備來救,久攻不下的黃巾軍隨即散去。孔融自然對劉備感激異常。
作為當時聞名天下的大儒,孔融的影響力毋庸置疑。因為他的推崇,劉備的知名度與號召力再次蹭蹭蹭地上升。不止如此,他對劉備的霸業還起到了實際且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
當陶潛打算讓劉備即任徐州牧時,劉備擔心無法服眾而假意推脫,這時孔融站了出來,予以了堅定的支援,與陳登一道極力促成了劉備擔任徐州牧一事。至此,劉備成為天下屈指可數的封疆大吏。
圖7 袁紹(?-202年),字本初
一介貧寒子弟在不長的時間內,竟然成為稱霸一方的大佬,而且還是靠民主選舉而非武力奪取,在當時,還有比這更勵志的事蹟嗎?自然而然,靠四世三公起家的袁紹、兼靠家世與武力崛起的曹操,不能不對劉備心生佩服。
“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曹操的這句酒後之言,顯然並非無的放矢,而是系出真心的稱讚。
文:江河散人
參考文獻:《三國志》《漢書》
-
4 # 小程生活故事
劉備肯定是英雄。相信大家瞭解三國的歷史的人都知道劉備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不是家族敗落劉備本是皇族後裔,所以說劉備出生高貴,皇帝都喊他皇叔,如果劉備跟其他人一樣靠的是背景,就跟現在社會人說的官二代,富二代,一樣拼爹成功的算不上什麼,恰恰相反劉備靠的是自己努力一步一步成功。所以不是英雄怎麼能有如此報復,怎麼能夠這麼宏大志向。
劉備的成就早年間劉備就參與鎮壓黃巾起義、討伐董卓等活動後來所以先後依附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等多個諸侯。但因其始終堅持以德服人的行為準則,受到人們尊敬,再到後來孫劉聯軍赤壁大敗曹操。火燒80萬曹軍。
再到入川建立蜀國三分天下有其一
劉備手下五虎上將也是三國無人不知無人不小,
曹操乃一代梟雄,在劉備沒有三分天下的時候就非常看重劉備,劉備與曹操煮酒論英雄的典故一直被世人所熟知。曹操說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可見曹操的遠見和對劉備的尊敬。
回覆列表
三國群雄裡,劉備起點最低,等於是我們創業資本最少的。亂世中,資本最少的人最容易被淘汰,可是劉備頑強的活了下來。跟他同一時期的人,像袁紹,袁術,陶謙,公孫瓚,呂布,張楊,張濟,這些人資本都很雄厚,可是都沒能笑到最後。
很多人以為劉備只會哭會逃命,可是你要是連逃命的本事都沒有,那就只有等死了。
逃命,其實就是保命,留待東山再起。
曹操認為,天下英雄只有他跟劉備兩個人,這話確實不錯,我也認為如果三國裡只有兩個人能稱得上英雄的話,那就是曹操和劉備。
不過兩個人代表的階級不同,曹操是官二代富二代創業,劉備是草根百姓創業。
其實我們大多數人需要的是以劉備為榜樣,頑強拼搏創業,因為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是草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