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透明流動虛無
-
2 # 歐界科技
5G是個可預見的風口
像遠端學習、操控、溝通都輕鬆得以實現,日常生活也顯得更加安全便捷,社會也會進入到一個新的智慧通訊時代。當年美國就是搶佔了4G的發展先機,讓美國在工業發展還是社會進化上都獲得了騰飛的進步。如果中國能夠在全球範圍內,率先把握住5G的流量,想必也會給我們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
1、5G網路能夠提供可靠安全的增強型移動寬頻服務,使得許多手機廠商開始著手5G對手機的適配,5G手機即將到來。
作為國內的第一大手機產商華為,已經著手研發手機晶片來適配5G,在今年的MWC大會上,華全球首款符合3GPP標準的5G商用晶片——巴龍5G01被正式釋出了,還帶來了符合該晶片的手機終端華為5G CPE。就此看來,5G時代帶來了更先進的裝置,更暢快的遊玩質量。
2、5G的三個主要效能帶來了萬物物聯的時代,大資料、人工智慧、語音識別和萬物都聯絡起來。
首先高速率意味著實時影像正式進入了高畫質時代,是日常觀感和手機拍照效能的提升。高速率意味著高畫質晰度,結合AR、VR,讓虛擬真正地現實化。兩外,低時延使得資訊的實時傳播速度加快,也更好的將個體與整體實時快速地連線。
這樣的5G將使得工業控制技術、無人機遠端技術、高危操作替代等人工智慧得以發揮,既減少了風險又帶來了更好的體驗,帶來更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
3 # 全天候科技
5G網路的理論下行速度達到10Gb/s(相當於下載速度1.25GB/s),這樣的高速網路建設,對於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技術的未來發展意義重大。
實際上,5G不僅有極高的速率 ,它還有極大的容量、極低的時延。
多年來,功耗問題一直是困擾物聯網技術發展的最大障礙,因為物聯網的節點太多,同時由於很多條件的限制,終端沒有辦法充電,只有透過初次裝入電池滿足功耗。而5G技術可以透過降低信令開銷使終端更加省電,使用非正交多址技術以支援更多的終端接入,這有望從根本上接近物聯網發展的瓶頸問題。
與此同時,5G容量大的特點還將促進智慧城市、智慧家居、智慧電網、物流實時追蹤應用的快速發展。
5G將透過對幀結構的最佳化設計,將每個子幀在時域上進行縮短從而在物理層上進行了時延的最佳化。低時延的特性讓5G可以滿足重多高可靠應用的需求,包括遠端醫療手術、遠端駕駛、車聯網自動駕駛、工業控制等。
百度Quattroporte陸奇曾表示,“AI(人工智慧)是5G網路下最好的夥伴或者說是最好的加速器。”5G+AI將引發真正的新變革,它的力量在於與其他行業的融合。
他以無人駕駛舉例:“在車聯網方面,5G技術將使得通訊延遲極大降低,讓車對車通訊、車對人通訊、車對基礎設施通訊變得更加流暢穩定,自動駕駛體驗將得到提升。”
-
4 # 在大佬陰影中發抖的我
2016年11月16日,舉辦於浙江嘉興市烏鎮的第三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1][2],美國高通公司帶來的可以實現“萬物互聯”的5G技術原型入選15項“黑科技”——世界網際網路領先成果。高通5G向千兆行動網路和人工智慧邁進[3]。
第五代行動電話行動通訊標準,也稱第五代移動通訊技術,外語縮寫:5G。也是4G之後的延伸,正在研究中。目前還沒有任何電信公司或標準訂定組織(像3GPP、WiMAX論壇及ITU-R)的公開規格或官方檔案提到5G。
中國(華為)、南韓(三星電子)、日本、歐盟(愛立信[4])都在投入相當的資源研發5G網路。
2017年12月21日,在國際電信標準組織3GPP RAN第78次全體會議上,5G NR首發版本正式凍結併發布。[5]2018年2月23日,沃達豐和華為完成首次5G通話測試[6]。
臺北時間2018年8月3日,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週四釋出高頻段頻譜的競拍規定,這些頻譜將用於開發下一代5G無線網路。[7]
中文名
第五代移動通訊技術
外文名
5th-Generation
外語縮寫
5G
國內研究團隊
華為科技 中國行動通訊集團
國外研究團隊
美國高通 愛立信 三星電子[4]
基本概念
第五代行動電話行動通訊標準,也稱第五代移動通訊技術,外語縮寫:5G。也是4G之後的延伸,正在研究中,5G網路的理論下行速度為10Gb/s(相當於下載速度1.25GB/s)[8]。
諾基亞與加拿大運營商Bell Canada合作,完成加拿大首次5G網路技術的測試。測試中使用了73GHz範圍內頻譜,資料傳輸速率為加拿大現有4G網路的6倍。鑑於兩者的合作,外界分析加拿大很有可能將在5年內啟動5G網路的全面部署。
由於物聯網尤其是網際網路汽車等產業的快速發展,其對網路速度有著更高的要求,這無疑成為推動5G網路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無論是加拿大政府還是全球各地,均在大力推進5G網路,以迎接下一波科技浪潮。不過,從2016年的情況來看5G網路離商用預計還需4到5年時間。[9]
發展狀況
2013年2月,歐盟宣佈,將撥款5000萬歐元。加快5G移動技術的發展,計劃到2020年推出成熟的標準。

2013年5月13日,南韓三星電子有限公司宣佈,已成功開發第5代行動通訊(5G)的核心技術,這一技術預計將於2020年開始推向商業化。該技術可在28GHz超高頻段以每秒1Gbps以上的速度傳送資料,且最長傳送距離可達2公里。相比之下,當前的第四代長期演進(4GLTE)服務的傳輸速率僅為75Mbps。而此前這一傳輸瓶頸被業界普遍認為是一個技術難題,而三星電子則利用64個天線單元的自適應陣列傳輸技術破解了這一難題。與南韓4G技術的傳送速度相比,5G技術預計可提供比4G長期演進(LTE)快100倍的速度。[10]利用這一技術,下載一部高畫質(HD)電影只需十秒鐘。
早在2009年,華為就已經展開了相關技術的早期研究,並在之後的幾年裡向外界展示了5G原型機基站。華為在2013年11月6日宣佈將在2018年前投資6億美元對5G的技術進行研發與創新,並預言在2020年使用者會享受到20Gbps的商用5G行動網路。
2014年5月8日,日本電信營運商 NTT DoCoMo 正式宣佈將與 Ericsson、Nokia、Samsung 等六家廠商共同合作,開始測試凌駕現有 4G 網路 1000 倍網路承載能力的高速 5G 網路,傳輸速度可望提升至 10Gbps。預計在2015年展開戶外測試,並期望於 2020 年開始運作。
2015年3月3日,歐盟數字經濟和社會委員古澤·奧廷格正式公佈了歐盟的5G公司合作願景,力求確保歐洲在下一代移動技術全球標準中的話語權。奧廷格表示,5G公私合作願景不僅涉及光纖、無線甚至衛星通訊網路相互整合,還將利用軟體定義網路(SDN)、網路功能虛擬化(NFV)、移動邊緣計算(MEC)和霧計算(Fog Computing)等技術。在頻譜領域,歐盟的5G公私合作願景還將劃定數百兆赫用於提升網路效能,60 GHz及更高頻率的頻段也將被納入考慮。
歐盟的5G網路將在2020年~2025年之間投入運營。
2015年9月7日,美國移動運營商Verizon無線公司宣佈,將從2016年開始試用5G網路,2017年在美國部分城市全面商用。[11]
中國5G技術研發試驗將在2016-2018年進行,分為5G關鍵技術試驗、5G技術方案驗證和5G系統驗證三個階段實施。[12]
2016年3月,工信部副部長陳肇雄表示:5G是新一代移動通訊技術發展的主要方向,是未來新一代資訊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與4G相比,不僅將進一步提升使用者的網路體驗,同時還將滿足未來萬物互聯的應用需求。
從使用者體驗看,5G具有更高的速率、更寬的頻寬,預計5G網速將比4G提高10倍左右,只需要幾秒即可下載一部高畫質電影,能夠滿足消費者對虛擬現實、超高畫質影片等更高的網路體驗需求。
從行業應用看,5G具有更高的可靠性,更低的時延,能夠滿足智慧製造、自動駕駛等行業應用的特定需求,拓寬融合產業的發展空間,支撐經濟社會創新發展。
從發展態勢看,5G還處於技術標準的研究階段,後來幾年4G還將保持主導地位、實現持續高速發展。但5G有望2020 年正式商用。[13]
2016年,諾基亞與加拿大運營商Bell Canada合作,完成加拿大首次5G網路技術的測試。測試中使用了73GHz範圍內頻譜,資料傳輸速率為加拿大現有4G網路的6倍。
2017年2月9日,國際通訊標準組織3GPP宣佈了“5G”的官方 Logo。[14]
2017年11月15日,工信部發布《關於第五代移動通訊系統使用3300-3600MHz和4800-5000MHz頻段相關事宜的通知》,確定5G中頻頻譜,能夠兼顧系統覆蓋和大容量的基本需求。[15]
2017年11月下旬中國工信部發布通知,正式啟動5G技術研發試驗第三階段工作,併力爭於2018年年底前實現第三階段試驗基本目標。[16]
2017年12月21日,在國際電信標準組織3GPP RAN第78次全體會議上,5G NR首發版本正式凍結併發布。[5]
2017年12月,發改委釋出《關於組織實施2018年新一代資訊基礎設施建設工程的通知》,要求2018年將在不少於5個城市開展5G規模組網試點,每個城市5G基站數量不少50個、全網5G終端不少於500個。[17]
2018年2月23日,在世界行動通訊大會召開前夕,沃達豐和華為宣佈,兩公司在西班牙合作採用非獨立的3GPP 5G新無線標準和Sub6 GHz頻段完成了全球首個5G通話測試。[6]
2018年2月27日,華為在MWC2018大展上釋出了首款3GPP標準5G商用晶片巴龍5G01和5G商用終端,支援全球主流5G頻段,包括Sub6GHz(低頻)、mmWave(高頻),理論上可實現最高2.3Gbps的資料下載速率。[18]
2018年6月13日,3GPP 5G NR標準 SA(Standalone,獨立組網)方案在3GPP第80次TSG RAN全會正式完成併發布,這標誌著首個真正完整意義的國際5G標準正式出爐。[19]
2018年6月14日,3GPP全會(TSG#80)批准了第五代移動通訊技術標準(5G NR)獨立組網功能凍結。加之2017年12月完成的非獨立組網NR標準,5G已經完成第一階段全功能標準化工作,進入了產業全面衝刺新階段。[20]
2018年6月28日,中國聯通公佈了5G部署:將以SA為目標架構,前期聚焦eMBB,5G網路計劃2020年正式商用。[21]
2018年8月2日,奧迪與愛立信宣佈,計劃率先將5G技術用於汽車生產。在奧迪總部德國因戈爾施塔特,兩家公司就一系列活動達成一致,共同探討5G作為一種面向未來的通訊技術,能夠滿足汽車生產高要求的潛力。奧迪和愛立信簽署了諒解備忘錄在未來幾個月內,兩家公司的專家們將在位於德國蓋梅爾斯海姆的“奧迪生產實驗室”的技術中心進行現場測試。[22]
超密集異構網路
未來 5G 網路正朝著網路多元化、 寬頻化、 綜合化、 智慧化的方向發展。隨著各種智慧終端的普及,面向 2020 年及以後,移動資料流量將呈現爆炸式增長。在未來 5G 網路中, 減小小區半徑, 增加低功率節點數量,是保證未來 5G 網路支援 1 000 倍流量增長的核心技術之一 。因此, 超密集異構網路成為未來 5G 網路提高資料流量的關鍵技術[23]。
未來無線網路將部署超過現有站點 10 倍以上的各種無線節點,在宏站覆蓋區內,站點間距離將保持 10 m 以內,並且支援在每 1 km2 範圍內為 25 000個使用者提供服務 。同時也可能出現活躍使用者數和站點數的比例達到 1∶ 1的現象, 即使用者與服務節點一一對應。密集部署的網路拉近了終端與節點間的距離,使得網路的功率和頻譜效率大幅度提高,同時也擴大了網路覆蓋範圍,擴充套件了系統容量,並且增強了業務在不同接入技術和各覆蓋層次間的靈活性。雖然超密集異構網路架構在 5G 中有很大的發展前景,但是節點間距離的減少,越發密集的網路部署將使得網路拓撲更加複雜, 從而容易出現與現有移動通訊系統不相容的問題。在 5G 行動通訊網路中,干擾是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網路中的干擾主要有:同頻干擾, 共享頻譜資源干擾, 不同覆蓋層次間的干擾等。現有通訊系統的干擾協調演算法只能解決單個干擾源問題, 而在 5G 網路中,相鄰節點的傳輸損耗一般差別不大,這將導致多個干擾源強度相近,進一步惡化網路效能,使得現有協調演算法難以應對。此外, 由於業務和使用者對 QoS需求的差異性很大,5G 網路需要採用一些列措施來保障系統性能,主要有:不同業務在網路中的實現,各種節點間的協調方案,網路的選擇 , 以及節能配置方法等[23]。
準確有效地感知相鄰節點是實現大規模節點協作的前提條件。在超密集網路中,密集地部署使得小區邊界數量劇增,加之形狀的不規則,導致頻繁複雜的切換。為了滿足移動性需求, 勢必出現新的切換演算法;另外,網路動態部署技術也是研究的重點。由於使用者部署的大量節點的開啟和關閉具有突發性和隨機性, 使得網路拓撲和干擾具有大範圍動態變化特性;而各小站中較少的服務使用者數也容易導致業務的空間和時間分佈出現劇烈的動態變化[23]。
自組織網路
傳統行動通訊網路中, 主要依靠人工方式完成網路部署及運維,既耗費大量人力資源又增加執行成本,而且網路最佳化也不理想。在未來 5G 網路中,將面臨網路的部署、 運營及維護的挑戰, 這主要是由於網路存在各種無線接入技術, 且網路節點覆蓋能力各不相同,它們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因此,自組織網路(self-organizing network, SON) 的智慧化將成為 5G 網路必不可少的一項關鍵技術[23] 。
自組織網路技術解決的關鍵問題主要有以下 2點:①網路部署階段的自規劃和自配;②網路維護階段的自最佳化和自癒合。自配置即新增網路節點的配置可實現即插即用,具有低成本、 安裝簡易等優點。自最佳化的目的是減少業務工作量, 達到提升網路質量及效能的效果, 其方法是透過 UE 和eNB 測量,在本地 eNB 或網路管理方面進行引數自最佳化。自癒合指系統能自動檢測問題、 定位問題和排除故障,大大減少維護成本並避免對網路質量和使用者體驗的影響。自規劃的目的是動態進行網路規劃並執行,同時滿足系統的容量擴充套件、 業務監測或最佳化結果等方面的需求。目前,主要有集中式、 分散式以及混合式 3 種自組織網路架構。其中, 基於網管系統實現的集中式架構具有控制範圍廣、 衝突小等優點,但也存在著執行速度慢、 演算法複雜度高等方面的不足;而分散式恰恰相反, 主要透過 SON 分佈在eNB 上來實現, 效率和響應速度高, 網路擴充套件性較好,對系統依懶性小, 缺點是協調困難;混合式結合集中式和分散式 2 種架構的優點,缺點是設計複雜。SON 技術應用於行動通訊網路時, 其優勢體現在網路效率和維護方面, 同時減少了運營商的資本性支出和運營成本投入。由於現有的 SON 技術都是從各自網路的角度出發, 自部署、 自配置、 自最佳化和自癒合等操作具有獨立性和封閉性, 在多網路之間缺乏協作。因此,研究支援異構網路協作的 SON 技術具有深遠意義[23]。
內容分發網路
在未來 5G 中, 面向大規模使用者的音訊、 影片、影象等業務急劇增長, 網路流量的爆炸式增長會極大地影響使用者訪問網際網路的服務質量 。如何有效地分發大流量的業務內容, 降低使用者獲取資訊的時延,成為網路運營商和內容提供商面臨的一大難題。僅僅依靠增加頻寬並不能解決問題, 它還受到傳輸中路由阻塞和延遲、 網站伺服器的處理能力等因素的影響,這些問題的出現與使用者伺服器之間的距離有密切關係。內容分發網路 (content distribution network, CDN) 會對未來 5G 網路的容量與使用者訪問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23]。
內容分發網路是在傳統網路中新增新的層次,即智慧虛擬網路。CDN 系統綜合考慮各節點連線狀態、 負載情況以及使用者距離等資訊,透過將相關內容分發至靠近使用者的 CDN 代理伺服器上, 實現使用者就近獲取所需的資訊,使得網路擁塞狀況得以緩解,降低響應時間,提高響應速度。CDN 網路架構在使用者側與源 server 之間構建多個 CDN代理 server,可以降低延遲、 提高 QoS(quality of service)。當用戶對所需內容傳送請求時, 如果源伺服器之前接收到相同內容的請求, 則該請求被 DNS 重定向到離使用者最近的 CDN 代理伺服器上, 由該代理伺服器傳送相應內容給使用者。因此, 源伺服器只需要將內容發給各個代理伺服器, 便於使用者從就近的頻寬充足的代理伺服器上獲取內容, 降低網路時延並提高使用者體驗。隨著雲計算、 移動網際網路及動態網路內容技術的推進, 內容分發技術逐步趨向於專業化、 定製化,在內容路由、 管理、 推送以及安全性方面都面臨新的挑戰[23] 。
在未來 5G 網路中, 隨著智慧移動終端的不斷普及和快速發展的應用服務, 使用者對移動資料業務需求量將不斷增長, 對業務服務質量的要求也不斷提升。CDN 技術的優勢正是為使用者快速地提供資訊服務,同時有助於解決網路擁塞問題。因此,CDN技術成為 5G 必備的關鍵技術之一[23]。
D2D 通訊
在未來 5G 網路中, 網路容量、 頻譜效率需要進一步提升,更豐富的通訊模式以及更好的終端使用者體驗也是 5G 的演進方向。裝置到裝置通訊 (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D2D) 具有潛在的提升系統性能、 增強使用者體驗、 減輕基站壓力、 提高頻譜利用率的前景。因此, D2D 是未來 5G 網路中的關鍵技術之一[23]。
D2D 通訊是一種基於蜂窩系統的近距離資料直接傳輸技術。D2D 會話的資料直接在終端之間進行傳輸, 不需要透過基站轉發, 而相關的控制信令,如會話的建立、 維持、 無線資源分配以及計費、 鑑權、 識別、 移動性管理等仍由蜂窩網路負責 。蜂窩網路引入 D2D 通訊, 可以減輕基站負擔, 降低端到端的傳輸時延, 提升頻譜效率, 降低終端發射功率。當無線通訊基礎設施損壞, 或者在無線網路的覆蓋盲區,終端可藉助 D2D 實現端到端通訊甚至接入蜂窩網路。在 5G 網路中, 既可以在授權頻段部署 D2D 通訊,也可在非授權頻段部署[23]。
M2M 通訊
M2M(machine to machine, M2M)作為物聯網在現階段最常見的應用形式, 在智慧電網、 安全監測、城市資訊化、 環境監測等領域實現了商業化應用。3GPP 已經針對 M2M 網路制定了一些標準, 並已立項開始研究 M2M 關鍵技術。根據美國諮詢機構FORRESTER 預測估計, 到 2020 年, 全球物與物之間的通訊將是人與人之間通訊的 30 倍。IDC 預測,在未來的 2020 年,500 億臺 M2M 裝置將活躍在全球行動網路中。M2M 市場蘊藏著巨大的商機。因此,研究 M2M 技術對 5G 網路具有非比尋常的意義[23]。
M2M 的定義主要有廣義和狹義 2 種。廣義的M2M 主要是指機器對機器、 人與機器間以及行動網路和機器之間的通訊, 它涵蓋了所有實現人、 機器、系統之間通訊的技術;從狹義上說, M2M 僅僅指機器與機器之間的通訊。智慧化、 互動式是 M2M 有別於其它應用的典型特徵, 這一特徵下的機器也被賦予了更多的“智慧” [23]。
資訊中心網路
隨著實時音訊、 高畫質影片等服務的日益激增,基於位置通訊的傳統 TCP /IP 網路無法滿足海量資料流量分發的要求。網路呈現出以資訊為中心的發展趨勢。資訊中心網路 ( information-centric network,ICN)的思想最早是 1979 年由 Nelson 提出來的 ,後來被 Baccala 強化 。目前, 美國的 CCN、 DONA和 NDN 等多個組織對 ICN 進行了深入研究。作為一種新型網路體系結構,ICN 的目標是取代現有的 IP[23]。
ICN 所指的資訊包括實時媒體流、 網頁服務、 多媒體通訊等,而資訊中心網路就是這些片段資訊的總集合。因此,ICN 的主要概念是資訊的分發、 查詢和傳遞,不再是維護目標主機的可連通性。不同於傳統的以主機地址為中心的 TCP /IP 網路體系結構,ICN 採用的是以資訊為中心的網路通訊模型, 忽略 IP 地址的作用, 甚至只是將其作為一種傳輸標識。全新的網路協議棧能夠實現網路層解析資訊名稱、 路由快取資訊資料、 多播傳遞資訊等功能, 從而較好地解決計算機網路中存在的擴充套件性、 實時性以及動態性等問題。ICN 資訊傳遞流程是一種基於釋出訂閱方式的資訊傳遞流程。首先,內容提供方向網路釋出自己所擁有的內容,網路中的節點就明白當收到相關內容的請求時如何響應該請求。然後,當第一個訂閱方向網路傳送內容請求時,節點將請求轉發到內容釋出方,內容釋出方將相應內容傳送給訂閱方, 帶有快取的節點會將經過的內容快取。其他訂閱方對相同內容傳送請求時,鄰近帶快取的節點直接將相應內容響應給訂閱方。因此,資訊中心網路的通訊過程就是請求內容的匹配過程。傳統 IP 網路中, 採用的是“推” 傳輸模式,即伺服器在整個傳輸過程中占主導地位, 忽略了使用者的地位, 從而導致使用者端接收過多的垃圾資訊。ICN 網路正好相反, 採用“拉” 模式, 整個傳輸過程由使用者的實時資訊請求觸發, 網路則透過資訊快取的方式,實現快速響應使用者。此外,資訊保安只與資訊自身相關,而與儲存容器無關。針對資訊的這種特性,ICN 網路採用有別於傳統網路安全機制的基於資訊的安全機制。這種機制更加合理可信, 且能實現更細的安全策略粒度。和傳統的 IP 網路相比,ICN 具有高效性、 高安全性且支援客戶端移動等優勢。目前比較典型的 ICN 方案有 CCN, DONA,NetInf,INS 和 TRIAD[23]。
-
5 # 謝一楓81705951840
5G網路的理論下行速度達到10Gb/s(相當於下載速度1.25GB/s),這樣的高速網路建設,對於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技術的未來發展意義重大。
實際上,5G不僅有極高的速率 ,它還有極大的容量、極低的時延。
多年來,功耗問題一直是困擾物聯網技術發展的最大障礙,因為物聯網的節點太多,同時由於很多條件的限制,終端沒有辦法充電,只有透過初次裝入電池滿足功耗。而5G技術可以透過降低信令開銷使終端更加省電,使用非正交多址技術以支援更多的終端接入,這有望從根本上接近物聯網發展的瓶頸問題。
與此同時,5G容量大的特點還將促進智慧城市、智慧家居、智慧電網、物流實時追蹤應用的快速發展。
5G將透過對幀結構的最佳化設計,將每個子幀在時域上進行縮短從而在物理層上進行了時延的最佳化。低時延的特性讓5G可以滿足重多高可靠應用的需求,包括遠端醫療手術、遠端駕駛、車聯網自動駕駛、工業控制等。
百度Quattroporte陸奇曾表示,“AI(人工智慧)是5G網路下最好的夥伴或者說是最好的加速器。”5G+AI將引發真正的新變革,它的力量在於與其他行業的融合。
他以無人駕駛舉例:“在車聯網方面,5G技術將使得通訊延遲極大降低,讓車對車通訊、車對人通訊、車對基礎設施通訊變得更加流暢穩定,自動駕駛體驗將得到提升。”
-
6 # 無際微控制器程式設計
我們不談複雜的專業術語,我們從物聯網發展瓶頸、區塊鏈的特點、5G的優勢來解剖5G未來可能釋放出來的巨大經濟價值。
一、物聯網的發展瓶頸:
1. 安全性
如果雲伺服器被攻擊,那麼你的汽車、家庭等一切接入網際網路的裝置控制權將被分享。
2. 穩定型
現在大多所謂智慧家居無非就是裝一個APP,然後有一個聯網閘道器,然後閘道器再透過無線技術連線各種感測器(節點)。
如果家裡WiFi不好或者距離太遠,將直接影響整個系統的穩定性。
3. 承載容量即資料處理
如果真的想實現萬物互聯,那麼對雲伺服器的要求會非常苛刻。
二、區塊鏈的優缺點:
優點:
1. 安全性
資訊不可篡改,區塊鏈系統的資訊一旦經過驗證並新增到區塊鏈條上以後,就會得到永久的儲存,無法更改
,除非能夠同時控制系統中超過51%的節點,因此區塊鏈的資料穩定性和可靠性極高。
2. 去中心化
區塊鏈不依賴雲伺服器,而是把資料分散式記錄、儲存、更新,我們每個都是一個節點,而51%的使用者確認該資料的存在則會形成一個新的區塊,區塊可以理解成一個記憶體,然後每個區塊會儲存上一個區塊的訪問地址和使用者所需的資料,因此多個區塊就可以相連形成區塊鏈,這樣對一箇中心節點(傳統的雲伺服器)進行攻擊也不能破壞整個系統。
缺點:
1.延遲性
以比特幣的交易來說,比特幣網路每秒只能處理7筆交易,分散式儲存和更新需要整個系統節點的確認才能形成新區塊,因此對資料傳輸速率、延遲要求非常高。
三、5G技術的優勢特點:
1. 超高的資料傳輸速率。
2. 超低延遲性。
3. 節能
4. 成本低
5. 更高的系統容量及裝置的大規模連線
理解完3者的缺陷和優勢特點後,我們再來想想,如果三者合一,會不會是天合之作。
以區塊鏈技術作為物聯網底層系統,其極高安全性的特點可以為物聯網實現價值傳遞,5G將透過增加區塊鏈節點的參與數量來進一步提高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同時它還有助於降低區塊鏈的出塊時間,從而提升物聯網龐大資料的分散式儲存、更新。
-
7 # 楊劍勇
全球科技產業最大機遇在5G、雲服務、物聯網和AI新技術應用,尤其各界積極推進5G技術發展程序,今年作為5G試商用關鍵年份,2020年將會大多數國家實現普及,從而推動資訊科技進入萬物智慧的時代,並蘊含數萬億美元市場空間,整個產業鏈開啟衝刺模式。
站在這個新時代起點,受益於5G浪潮,在資本市場誕生了10倍牛股神話,東方通訊4月1日釋出年報,儘管隻字未提5G,但依舊無法阻止二級市場瘋狂,進入四月連續兩個交一次衝擊漲停,不過,午後開啟漲停,這樣的非理性的火熱局面需要降溫。雖然5G技術作為物聯網產業重要引擎,但5G能否按照預定進行規模化普及還有待考驗,源源不斷的資金投入建立在商業前景,投資回報將是規模部署關鍵所在。
因全球各國運營積極部署5G網路,鉅額投資投入下,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活力,來自IHS Markit給出的資料顯示,預計到2035年,5G全球經濟產出將達到12.3萬億美元,而中國是全球5G最大市場,依據信通院給出的資料顯示,預計2020至2025年期間,中國5G發展將直接帶動經濟總產出10.6萬億元。
全球各國運營積極部署5G,鉅額投資投入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活力,來自IHS Markit給出的資料顯示,預計到2035年,5G全球經濟產出將達到12.3萬億美元,而中國是全球5G最大市場,依據信通院給出的資料顯示,預計2020至2025年期間,中國5G發展將直接帶動經濟總產出10.6萬億元。
以深度學習為核心的人工智慧技術,近年來得到迅猛發展,在AI+IoT新技術融合,並結合5G新一代通訊技術,產業網際網路將會迎來重大機遇,由此成為眾多巨頭核心戰略。
5G讓海量裝置接入網路,因萬物互聯產生海量資料,如果理清資料在於人工智慧技術,未來是以資料驅動各行業升級,國家與地區可以透過資料洞察未來經濟趨勢,企業利用利用資料可以實現快速創新,而云計算則成為這一切核心所在,可以說雲是這個時代重要基礎設施。
-
8 # 螞蟻科技說
你好,因為我本身也是一箇中國移動的研究人員,在這裡我就簡單的給你說一下5g網所帶來的一切吧。
首先你需要知道的基礎知識是5g網的網速是四g的50至100倍。而他的平常網路速度可以達到5gbs。能單純的從資料中你體現不出來它的強大,但是我給你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如果換算中現實生活中的影片的話,那就意味著你一個500多兆的影片,再4g的狀態下,你可能會在兩分鐘之下完,而在五g網路之下,這個影片就是半秒鐘的事情,可以說就目前的電影市場來看,如果透過5g網下載,那他們就是個弟弟,其他的就是你在手機上下軟體,影片聊天以及玩遊戲的話,它所對應的流暢度會上升一個質的水平,不僅不會卡頓,而且所帶來的視覺效果以及視覺衝擊力會更強,這就只是簡簡單單地在生活中的應用。
其次就是國家層面了,5g所能帶來的太多了,首先就是在行動通訊方面,國家的任何戰略佈防都是需要靠高強度,並且無卡頓的行動通訊來維持的,一旦網路訊號出現任何的波動,那麼可能對國家的網路就會造成一個巨大的損失,但5g網路的穩定性可以完全保證這一點。其次,如果一旦應用的話,那麼國家的一些國防系統也將會提到一個字的提升,之前研發導彈的反應速度也會將上一個新的層面。
-
9 # 行動通訊雜談
談到5G,就不得不說3GPP組織和國際電信聯盟(ITU)給5G規劃好的應用場景,包含增強型移動寬頻(eMBB),大規模機器通訊(mMTC)和高可靠低時延通訊(URLLC)三個方向。
“4G改變我們的生活,5G改變我們的社會”這句話可能已經成為一種共識。其實也就是說4G時期主要解決的人與人之間的通訊,而未來5G時期將是主要解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通訊,將會有更廣闊的運營空間。如上圖所示,高速率上網和VR/AR等仰賴5G高速率的應用場景和終端接入數量只佔了5G的一極,大概佔了5G的20%份額,其他的運用在物聯網領域,包含智慧家居,智慧樓宇,自動駕駛,工業自動化,遠端醫療等,將在應用場景和終端接入數量等方面佔5G的80%份額,所以也可以說未來5G是移動物聯網的時代。
未來5G將給我們帶來什麼?
5G到底能應用到哪些場景,到底能給我們帶來什麼等問題,一直是業界熱議的問題,畢竟5G技術是否成功,關鍵還是要看5G的商業模式是否明確,是否多樣化決定。
1、5G將帶來新的一波購換機潮
從中國信通院公佈的資料,2018年全國智慧機出貨3.9億部,同步下降了15.5%,而今年1月份,出貨量下降的趨勢仍在繼續,單月出貨3214.6萬部,同比下降11.4%。近來來手機中國產手機質量和價效比質的飛越,以及同質化和缺乏兩點等原因,造成了智慧手機飽和和購換機意願下降。
5G手機將成為電子消費新一輪風口,帶來新的一波購換機熱熱潮,根據市場調研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的報告顯示,2021年全球5G智慧手機出貨量將達到1.1億部,較2020年增長255%,5G手機將帶來5000億以上新增市場空間。
2、VR/AR 產業會火起來
可以說VR/AR 產業是“光打雷不下雨”很多年了,既有網際網路大鱷公司,也有一些小魚小蟹的小公司都在做著相關產品,但是以現有技術做的VR/AR頭盔,重量大,發熱量高,有些基於4G網路的還會因為網路延時問題導致的頭暈。
隨著5G的普及,VR/AR 產業應該會重新審視行業的發展方向,5G網路的邊緣計算和網路分層技術將會保證VR/AR資料傳輸更快,延遲更低,將大大降低使用者眩暈感覺,提升整體使用者體驗。
3、無人駕駛技術
很多人都知道,無人駕駛技術按照使用者參與汽車操作的程度可以劃分從L0-L5不同的六個級別,現在大部分車輛用的還是L2級別。在無人駕駛方面,RSRC和C-V2X是兩個重要的發展方向,但是很明顯C-V2X發展更健康。
先階段C-V2X停留在LTE的V2X,全國已經建成了16+的試驗場地,但是真正應用到車上的還非常少見。為了更安全,現在LTE-V幾乎也太能夠勝任,畢竟V2X需要傳輸攝像頭拍攝的影像和各種感測器收集到的資料到雲端,而云端還需要及時響應並給與決策,這整個過程除了需要5G的高速度和低時延外,更需要5G的邊緣計算技術。
雖然筆者這裡只寫了三點,但是5G還會給我們帶來很多方便和好處,更多的應用場景還需要進一步的開發,5G也算是能夠正常成長。
感謝閱讀! 如果有不對之處,敬請指出,如果覺得還OK,請留下你的贊和關注。再謝。
-
10 # 妖零貳肆
你好,5g時代不僅對人民有好處,對國家有更大的好處,在這裡我就簡單的分析一下吧。
首先從國家角度分析一下5g時代,把5的應用可以完全確保國家安全域性以及國防部網路網速的要求,並且可以確保空間站以及衛星的網路執行。在整個通訊以及實時監控方面5g應用也確保著更加安全的出行 和高效的機器運轉狀態。在這裡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吧,比如兩個國家有一場戰爭要打,那麼誰的通訊狀態更好,誰的眼睛更清晰,更明亮,在這裡指衛星,誰就能夠獲得戰爭的主導權,從而贏得勝利。而五g完全就是快速通訊的象徵。
再說一下5g時代給百姓所帶來的好處吧,我估計象徵著高速發達的網路狀態,它的網路執行情況是四g的90到500倍左右,而這就意味著目前手機的執行狀態可以完全被5g網路所掌控。舉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你下載一部電影在4g可能需要兩兩分鐘到三分鐘的時間,而在5g就是一秒的事情,其次,你的影片通話和語音聊天也會得到一個質的提升,很難再會出現卡頓或者清晰度不高的情況。
回覆列表
5G時代是什麼概念?
第五代移動通訊系統(英語: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或5th 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s),簡稱5G,是指行動通訊技術第五代,是4G系統後的延伸。
早在2018年2月26日,在巴塞羅那召開的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WC)上。,華為正式釋出了全球首款符合3GPP標準(全球權威通訊標準)的5G商用晶片——巴龍5G01(Balong 5G01),和基於該晶片的首款符合3GPP標準5G商用終端——華為5G CPE(Consumer Premise Equipment)。也就是說,5G時代已經看得見了。
雖不知現在市場上的5G達到了什麼樣的水準,華為在大會上測試時已經實測峰值下行速率達到2Gbps,也就是說,一秒鐘可以下載完成一部標清電影。那5G技術還有哪些特點?
根據ITU(國際電信聯盟)定義的5G標準,5G網路擁有高速率、廣聯接、低時延三大特點,可實現高達20Gbps的峰值下行速率、每平方公里聯接100萬個裝置和低至0.5ms的時延。
高速率我們在之前已經提到,意味著實時影像正式進入高畫質時代,這不僅僅是對日常觀感的提升,4K,6K,甚至8K的實時影像成為可能,結合目前民用攝影機甚至手機拍攝能力的迅速提升,日常影像的觀看經驗因為高畫質晰度而得到徹底改變。更重要的是,結合AR、VR,高速率意味著高畫質晰度,高畫質晰度則讓虛擬現實真正地“現實”起來。同時,低時延也使得資訊的實時傳播增強,帶上VR眼鏡體驗高畫質的身臨其境的直播演唱會,就在不久的將來。
廣聯結,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萬物互聯,這其中的一個背景是未來網路空間的大容量。大資料、人工智慧、語音識別和萬物聯絡起來,迎來一個真正“萬物有靈”的時代,所有跟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用品和工具都與網路聯結起來,變得具有“靈魂”。智慧城市、建築、用品、裝置、物流、醫療等等。
低時延更多地是將個體與世界更加實時地聯結起來,目前正火的無人駕駛技術會進一步得到成熟,而強計算能力的人工智慧也會在生活中愈發明顯地被體會到。工業控制技術、無人機遠端技術、高危操作替代等等,5G讓這些技術前景愈發明朗。遠端學習,遠端溝通,遠端操作和遠端工作,再一次讓空間的概念得到延伸。
總的來說,5G時代似乎越來越露出清晰的樣子來,但生活卻是在平靜中被改變的,我們只能靜靜地看著潮水湧來。在以後的日子裡,新的主流生產模式,溝通模式和藝術創作模式都可能會出現,帶來更多的新機會,同時也在技術的迭代中讓部分人黯然神傷。正如經濟學家熊彼得所言,資本主義的創造性與毀滅性是同源的,它讓創新在改變市場,獲得更多利潤,創造更多競爭和比較中,讓利潤又迅速流失,這其中卻隱藏著無數人類的噩夢。
——————————無恥的分割線————————————
以上是5月9日的漫不經心,一字未改,但是想做點展開。
5G時代的特徵高速率、廣聯接、低時延,與當代社會和藝術能有什麼樣的聯結?當提到“高畫質晰率”的時候,提到“讓虛擬現實真正地‘現實’起來”,實際上對應的是德國當代藝術家Hito Steyerl對“壞影象”的定義。如果說一個看得到的,高解析度的、大容量的、實時的、個體化的時代正在到來,那麼Hito Steyerl筆下的“壞影象”所具備的低解析度、自我複製的和容易剽竊的、靈活的甚至共產主義的則描繪的正是我們剛經歷過的初級資訊時代。
基礎文字: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NDc4MTczNw==&mid=207611702&idx=1&sn=d9d89d16fe902ee676fdd877050f2286#rd
Hito的《為壞影象辯護》的文字
壞影象的時代,影象可以變得只“關乎其真實的自身而存在”,而無關真實之物,它所指代的某種現實,低“空間佔比”和迅速的自我複製形成關於其自身的網路結構,想象一個高解析度、超大容量的即時分享時代,壞影象又該何去何從?
我們會談到空間,但“空間”概念的基礎是——例如我們說城市空間,城市空間是關於地方自身的歷史和傳統在時間長河中形成的,是社會發展的沉澱,初級資訊社會里,城市空間的結構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和變化,建築的內外空間可以獨立於街道小區而獨立存在,一個以技術為前提的,以高度的資本競爭的流動空間(the space of flows)在精英的掌控下形成,城市空間可以脫離地方而存在,不再是時間作用的物理空間產物,是無地方性的空間(placeless space),延續性的時間被物質化和碎片化,地理帶來的時差被技術抹平,形成“無時間性的時間”(timeless time)。
影象製作和生產,以及空間的轉換關乎我們的記憶方式,而我們對於未來的預測又往往是基於我們回憶過去的方式,我們在今天透過技術來適應和感知當下環境。我們記憶和感知世界的方式絕非天生的,西方神話譜系當中,摩涅莫緒涅是記憶女神(Mnemosyne),界定為繆斯女神(主司藝術和科學——這TM是個傳統)的母親,但摩涅莫緒涅的出現卻晚於繆斯。換句話說,從神話考古學的角度出發,不是因為摩涅莫緒涅(記憶)誕生了繆斯(藝術或科學),相反,因為神話結構中首先出現了繆斯女神,作為記憶女神的摩涅莫緒涅才成為可能。
另外一個當代的例子,“直播”已經改變了我們的感知和記憶系統(移動直播在中國相對更為火爆,形成巨大的產業),通常被直播的人往往會在鏡頭前改變自己的行為,而人們生活的私人生活部分也因此轉換成公共性質,個體經驗和群體記憶結合起來(一起在網路上觀看球賽的人會一起討論),構建現場的步驟同時也解構了現場,同時直播所帶來的“真實性”也改變了我們對真實的直接體驗。我說“空間的概念會再一次得到延伸”是基於這樣的基本認知。
以往重複過的描繪——對這個時代大背景的簡單認知,在我這個所謂“藝術家”標籤下,變得需要被再次重複,否則我似乎並沒有權利來進行基本概述——需要被拉到一個語境當中。這是個什麼樣的語境?需要將“後真相”(post-truth)掛在嘴邊的語境(該詞彙成為2016年年度詞彙之一)?在中國很熱門的哲學家斯蒂格勒口中的“反熵紀”?在“被理念化的慾望客體”驅動下的搖搖欲墜的資本主義語境?說到“萬物互聯”,“萬物有靈”又是否需要再強調這個概念的前世今生,以及在當代藝術中的再延展,例如藝術家馬克·萊齊的“機械萬物有靈”(techno-animism)?
民用化的、變為基礎設施的“5G”應用所蘊含的資訊傳輸和儲存能力是這個資訊時代的重要逗號,提到“資本主義的創造性與毀滅性是同源的”,是否又需要解釋弗洛伊德的“力比多經濟”(libidinal economy),斯蒂格勒的“原初的自戀”(primordial narcissim)或完整介紹熊彼特的創新理論?技術永遠不單純是技術,是生命形式的自我表達,是聯結我們和世界的方式,是資本積累的重要戰友,卻同樣可以帶來一片片的黑暗。
今天更弔詭的時候是叔叔和小姐姐面對質疑時的愧疚感,某種指定(甚至可能是自我指定)的身份究竟是一種便捷還是束縛,我們竟然把福柯忘得那麼徹底——希望被權力規訓的話語來構建語境,來分化和異變不同群體,只因為我們都在同一個資本背景下。某一段時間內,總是面臨語詞結構的選擇問題,不同的語詞構建不同的無時空間,面對不同的接受者。要說幾分?帶著怎樣的觀點?什麼樣的書寫方式和背景闡述才是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