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010666567480

    理論負荷論又稱為觀察滲透理論,“觀察滲透理論”,是美國科學哲學家漢森提出的著名命題。這個命題指出了我們的任何觀察都不是純粹客觀的,具有不同知識背景的觀察者觀察同一事物,會得出不同的觀察結果。“觀察滲透理論”摧毀了邏輯實證主義所追求的科學合理性。

    觀察離不開理論的指導,在科學觀察中,理論滲透於觀察的各個環節 (1)觀察主體滲透著理論,對於有不同的思想背景的個體,對觀察到的相同的現象,得到的結論也不同。(2)觀察操作滲透著理論,觀察幾乎都要藉助一定的觀測儀器和裝置來進行,因此.除了要了解儀器、裝置的基本構造原理、使用範圍及其穩定性之外,還必須熟練地掌握操作技能。操作技能本身是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的結合體,觀察實驗的操作過程是按研究目的和設計要求進行的。因此,觀察、實驗的操作滲透著科學理論。(3)“觀察語言”滲透著理論,從科學語言的層次來看,觀察語言是科學理論的基礎,任何觀察結果都是透過觀察語言來記錄和表達而最終進入科學理論中的。觀察語言既有客觀描述的成分,也有主觀解釋的成分,是主觀作用於客觀的反映,由相同的符號、語法和句法組成的一個語句.由於其置身的語境不同,含義也就不同。

    總之,一方面,理論指導觀察,使觀察逐步深入,即理論對觀察起“定向”的作用;另一方面,觀察(包括實驗中的觀察)是提出、檢驗、修改和發展理論的基礎。堅持觀察的客觀性和強調觀察不能離開理論的指導,兩者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因為,兩者的關係實質上是認識客體的實在性與認識主體的能動性的關係,而認識主體的能動性的突出表現之一就是知識、理論的繼承性,即用已知去認識未知,兩者是在主體與客體結合點上的對立統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月季花已有花苞了能用磷酸二氫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