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心周心長客91

    康熙皇帝一生戎馬,是一個敢做大事的皇帝,清朝在康熙執政期間還是不穩定的,康熙皇帝的功績主要是在軍事方面。康熙皇帝讓整個清朝恢復平靜,該做的事情康熙在自己執政30年左右就都已經做完了,那麼剩下的時間康熙卻沒有選擇讓人民休養生息,他六次南巡耗資巨大,每一次的南巡都在勞民傷財,但是他還是整整南巡了六次。在康熙皇帝去世的時候留給雍正皇帝的財產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雍正登基後最關注的就是經濟和民生,據記載雍正皇帝是個工作狂人,每天只睡四個小時,剩下的時間基本都在處理國家大事。雍正登基後首先就是整治官吏,大量的贓款流回到國庫,而同時雍正還十分的節儉,皇宮裡的吃穿用度能少則少。雍正在位13年,在雍正去世的時候國庫有8000萬兩的庫存,這個數字可是康熙留給雍正資金的幾十倍!

    乾隆一生都處處以康熙皇帝為榜樣。不僅執政年限和康熙一樣,就連南巡的次數也是和康熙一樣。乾隆一生大小戰爭也是發動了無數次,而六次南巡的開銷也是十分巨大。在擁有雍正留給自己的豐厚家底面前怎麼能夠抵擋得住乾隆的揮霍。

    如果沒有雍正皇帝的努力鋪墊,乾隆朝就不會如此富裕。雖然乾隆死後空虛的國庫被和珅填滿。但是自乾隆皇帝關閉通商之日起,清朝徹底走向了閉關鎖國,之後的皇帝也沒有再想起通商的事情來!

  • 2 # 秦立言

    當然有責任。康雍在位,不斷加強君主專制,康熙設南書房,雍正設軍機處,君主專制達到頂峰,上層建築制約經濟發展,資本主義長期處於萌芽狀態。經濟上仍然小農經濟,限制商業,無法使商品經濟大發展,為社會變革提供物質基礎。文化上,大興文字獄,限制人們思想。天朝上鍋,自我麻醉,不想參與世界變革,沒有看到西方世界正要進行資產階級革命和工業革命,把科技當做奇技淫巧,統治不斷僵化,使中國在世界上逐步落伍。

  • 3 # 路遙lgy

    謝謝邀請!清朝的沒落應該是從1840年的鴉片戰爭開始,林則徐虎門硝煙令英華人不滿就此派軍艦入侵大清!大清失敗與之簽訂了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是中國就此進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這樣的沒落當然與雍正乾隆有極大的關係!雍正康熙儘管賢明,可是孤芳自賞,封閉鎖國,特別是乾隆,好大喜功,不接受外來的高新科學,不想接受外來的文明!再有最關鍵的是,不重視軍隊的建設!八騎子弟進關是隻有九萬多人。後來八旗子弟都成了紈絝子弟,已經不能打仗了!漢人武裝實行名額制度!到道光年全國漢人軍是六十萬名額!那是全華人口已有四億!漢人的勇字兵大多是散兵遊勇,沒有戰鬥力!直到後來的太平天國運動,清鎮府只能允許部分人自己練兵,如曾國藩等!可是已經晚了!雍正乾隆沒有留下更好軍隊建設的傳統,他們只沉迷於自己的權利遊戲之中!所以清朝的沒落他們有脫不開的關係!

  • 4 # 淡墨青史

    就像三國演義裡所說的: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一樣。一個王朝總會由興盛轉為衰敗,這是不變的法則。

    究其原因在於以下幾點:

    一、從漢朝開始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一直延續兩千多年的儒家文化治天下,使得其中的三綱五常的封建倫理道德維繫專制統治與等級社會,壓抑人性,鉗制思想,阻礙了科技的發展。(儒家思想的優點很多,在這裡是就事論事,沒有貶低的意思。)

    二、古代帝王的繼承採用的是家天下的方式,從家族中選人來繼承地位。康熙,雍正,乾隆他們的確很優秀,但不能確定他們的子嗣,愛新覺羅家族能一直繁盛下去,就像大家常說的:“富不過三代”一樣,更何況滿清這個外族為主的帝國呢?

    三、不管是一個人或者是一個國家,都要以一個開放的態度去學習和吸取他國的經驗。而清朝在1723年(雍正元年),因與羅馬教廷間有關中國禮儀之爭的白熱化,雍正帝禁止天主教,不許外國傳教士進入中國國內傳教,並限制貿易,被視為鎖國的開始。到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乾隆帝一道聖旨從京城傳到沿海各省,下令除廣州一地外,停止廈門、寧波等港口的對西洋貿易,這就是所謂的“一口通商”政策。清王朝統治者固步自封,自以為是,加之閉關鎖國政策使得世界上的鉅變都一無所知,當他國用堅船利炮敲開清王朝的國門時,早已經晚了。

    結語:一個王朝的覆滅並不是一個兩個人決定的,而是長期的國策還有執政者的思想都有著重大的影響因素。反過來想:正因為清王朝的衰敗,才有了我們現在的幸福!

  • 5 # 旁觀者嵐

    清朝末年是中華民族最屈辱的百年,而這沒落的政權,被羞辱的民族,被雙重壓榨的人民,其最深的根源恰在康乾盛世的君王。

    一、貪汙橫行,結黨營私。

    康熙早年,為統一華夏版圖,為打擊遊牧民族的搶掠習慣,作了不少好事。但在中、晚年,為了爭取千古一帝的名聲,放縱貪官,他的內閣大臣納蘭明珠、高士奇都是大貪官。在康熙末年,國庫只有幾百萬兩銀子,大清幾乎無官不貪。

    又由於索額圖、明珠都有外甥是皇子,內外勾結,開了個壞的先例,幾個皇子各顯神通,拉攏外臣,引起慘痛的九王奪嫡。精英們的精力都消耗於內戰,損失慘重。康熙諸子均英傑,但惜多死於內鬥。

    從雍正起,皇帝的子嗣一代不如一代,最後只能過繼,恰與《紅樓夢》所描寫的相同。

    二、皇帝奢侈浪費,紈絝子弟橫行。

    康熙和乾隆都曾六下江南,康熙下江南是有政治目的的,收攏江南文人學者之心,儘管花錢如流水一樣,但必定起到一定政治作用。

    雍正是比較勤政儉樸的皇帝,如無雍正十幾年的改革,康乾盛世決堅持不到140年。

    而乾隆皇帝六下江南,還帶著宮眷,一路遊山玩水,奢侈風流,連雍正皇帝給他留下的幾千萬兩銀子都不夠用,而需要和紳出主意公開賣官鬻爵、官員犯法之後可交議罪銀免罪,向商戶收取保護費等,君臣共同撈銀子,僅和紳處就有八億兩,乾隆花得不只此數。

    此舉不僅國窮民弱,由於上述政策,更使清朝貪汙不斷。

    清朝對滿人有特殊優惠,男孩子生下來就有俸祿可拿,因此夕日躍武揚威,戰場無敵的八旗子弟,己變成文不成,武不就的紈絝子弟。

    三、拒絕現代文明技術,閉關鎖國。

    康熙本人通外文,懂西洋演算法,和天主教徒也有聯絡,是中國最早接觸西方文明的人,但是為了他的統治地位,為了他的子孫,為了怕漢人造反。拒絕了西方文明,否定了華人自己發明的機關槍雛形。如果採取了相反措施,康乾盛世140年左右,中國的熱武器軍隊發展起來,可能不會有後來的屈辱。

    從康熙開始,清代一直採取閉關鎖國的措施,使中國在科學技術重大轉變機遇中,落後於西方諸國。

    清代末年的衰敗,根源始於康乾盛世。

  • 6 # 雨笑寬

    這個問題其實很大,我們往往習慣就清朝論清朝.其實中國的封建專制是一個不斷髮展、不斷強化的過程.這個問題得從兩個維度去看.一方面,在封建社會里,諸如康熙、乾隆這樣的皇帝,可以說是有作為君主.他們採取的一系列施政措施對於促進封建經濟發展,維護國家穩定統一具有相當程度的重要作用.從另一個維度來看.我們傳統的觀點是清朝阻礙了中國走向現代化的過程,我個人並不完全贊同.我認為準確的表述應該是傳統的封建制度發展到清朝阻礙了現代化的過程.走向現代化必須具有相當強的近現代化經濟基礎做支撐,比如英國的新貴族所代表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國家發生重大制度轉變必須要具備的是經濟上的新生產方式必須在經濟或者更進一步在政治上佔有一席之地.反觀中國,幾千年的小農社會發展到清朝所形成的強大制度慣性以及建立在小農經濟基礎上的政治倫理宗法制度早以將這個國家所束縛在了一個傳統的發展軌道上,不是我們不想變,是哪怕前進一小步都舉步維艱,發展海外貿易只是區域性的,小農經濟下的人民既沒必要也沒能力成為海外商品的潛在市場,資本主義萌芽或僱傭勞動只能在緩慢前進中發展,因為它所代表的生產方式在強大的小農經濟下只能成為一種補充,農業社會中不需要太多的剩餘商品的存在,一種地域性的新的生產方式所產生的振動遠不能撼動整個國家的經濟基礎.我們揹負著沉重的包袱蹣跚前行,除非外部強大的刺激或內部根本的變革,區域性性的、暫時性的生產方式,改革措施對這個國家於事無補.

  • 7 # 孝文孝武

    康熙雍正乃至乾隆,三位是清朝三個比較有作為的君王,可名君不等於明君。

    康雍乾三朝,封建王朝體系框架達到極致,改革較多,國力最強,社會穩定,經濟快速發展,人口增長迅速,疆域遼闊。被世人成為康乾盛世。

    人口從1億多發展到4億,拋開生存質量來講,不是一件非常不可思議的事嗎。

    但這種安定的局面是很難維持的,其統治是建立在對內高壓、對外閉關鎖國的基礎上的。

    民族壓迫,文字獄,禁錮商業科技,閉關鎖國,盲目自大,高壓統治。實際上,清朝的社會一直不安定,到了乾隆末年,大大小小的起義不斷。

    老百姓算個屁啊,你們這幫狗奴才?

    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

  • 8 # 大秦之歌
    天具慧眼迷眼了

    康熙皇帝從六歲即位起,到69歲去世,在長達六十餘年的康熙王朝歲月長河中,完成了枚不勝數的歷史壯舉。

    他坐看風雲起,冷眼觀時局,整合朝野,正本清源,把一個處在風口浪尖風雨飄搖的大清朝,拉回到井然有序的軌道上來。

    他打敗了許多梟雄對皇權的覬覦,鞏固了自己九五之尊,安定民心,安定天下,先後高屋建瓴的出臺了一系列治國方針,使大清朝逐漸國富民強,國力蒸蒸日上,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

    他統治下的那個時代,被後世尊稱為康熙盛世,浪花淘盡英雄淚,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就是這般天資超群英明神武的聖主,在其晚年,為帝位傳給誰,在大清王朝龍脈薪火相傳,江山永不息落的問題上,失去了天生慧眼。

    身心受到了莫大的打擊,即使他縱橫四海,天下無敵,面對諸皇子的嫡位之爭也是萬般無奈,仰天嘆息,一籌莫展,誰讓他有這麼多出類拔萃的好兒子呢?

    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原來是儲君之位出現了裂痕,發生了動搖。

    儲君關係到明日江山社稷的安定,一旦有閃失,那可是天要塌下來大事。康熙龍脈旺盛,兒子眾多,按照朝制禮法確定的儲君是二皇子胤礽。

    胤礽的生母是康熙早年即位還沒有親政時的首輔大車索尼的孫女,親政後索額圖宰相的女兒根基深厚,根正苗紅。

    可是康熙舂秋旺盛,身強體健,皇權獨攬。年愈四十多歲的皇太子還是皇太子,有些沉不住氣了。他原本才學,品行,修養不高,還貪婪自私,心胸狹窄,眼睛裡不容沙子。

    在兄弟中間也是拉一派打一派難服負眾望。在朝廷中結黨營私,抱團取暖到處安插自己的親信,貪汙腐化,烏煙瘴氣。他的所作所為自然逃不過老皇帝的聖眼,多次受到批評,指責,懲罰。

    他面上雖然收斂了,但心裡沒有改正,依然是我行我素,死不悔改,這一切又被不乏聰慧的眾兄弟看到了眼裡,他們欣喜異常,儲君之位並非鐵板一塊穩如泰山。

    只要胤礽越心浮氣躁,越出軌,出格,他們就越有機會越有勝算。時局正如他們預料的方向發展,太子被一廢再廢,老康熙此時非常的迷茫,而又沒有破解之法,他仰天長嘯,他心儀之人到底在那裡啊?

    風起雲湧的鬩牆之爭

    俗話說;樹欲靜而風不止。老康熙數次廢太子之位是有其良苦用心的。

    一是懲戒胤礽,讓他學會好好做人踏踏實實做事情,改掉身上的臭毛病,樹立起明日之君的良好形象。

    二是真要廢除太子,它關乎國體,國基之命脈,一招不慎,滿盤皆輸。

    三是胤礽果真不堪此大任,誰將又是蹢位的不二人選呢?平穩過渡,不大動干戈,不手足相殘,給自己留下無限的遺憾。康熙輾轉反側,不能自抉。

    但是諸皇子中不乏聰慧超群,人中龍鳳之才。他們不能理會父皇的一片苦心,也不會尊從他的意願順順當當做一個賢臣良子,誰又不豔羨登頂九五至尊後的風光與威嚴,生殺大權盡在一人,神氣啊!

    於是他們各自抱團,暗流湧湧,向儲君之位發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攻擊浪潮,八仙過海,各顯其能,無論朝堂之上,或是朝堂之下,極盡其能其才,施出了渾身解數,名謂替父解憂,為朝廷效力,實則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在一輪又一輪的看似平靜實則殘酷的角逐中,大浪淘沙,只留下三股勢力具有問鼎儲君之位的實力。其他各派力量,偃旗息鼓,煙消雲散了。

    第一派原太子胤礽已是日薄西山,只能賭一把做困獸猶鬥。。

    第二派是冷麵親王胤禎,他為人處事低調,不顯山露水,城府極深。

    第三派是八面玲瓏,氣勢如虹的八賢王胤祀。

    三派中最被看好的是八爺黨,最被看衰的是四爺黨。八爺胤祀才學一流,為人圓滑,做事滴水不漏,而且他只貪權貪名,對錢財是看得很淡,捨得下血本,團結一切可以為他所用的朝中大臣,像九爺十爺十四元爺就聚集在他周圍,唯其馬首是瞻。

    在群臣中,他也網羅了不少重臣和封疆大吏,門生故吏更是遍佈天下。總之他時時處處都在為自己營造一個好氣場,搏得一個好名聲,問鼎太子之位已是眾望所歸,手到擒來,只是時間而已。

    可是,高屋建瓴的老康熙卻偏偏對他不怎麼感冒,他雖然跳得高,蹦得遠,呼之欲出,這恰是康熙最擔憂的地方。

    因為康熙為人心善,在其早年為穩定朝局,鞏固江山,殺伐太重,到了晚年,他想給歷史留下一個好名聲,給追隨他辛苦一生的大臣們留下一個好歸宿,

    採取了以寬治世的治國方略,不曾想朝野上下一團和氣,貪汙腐敗之風一發不可收,這是他萬萬沒有料到的。

    而胤祀又在這不正之風上雪上加霜,萎靡之氣在朝廷不斷蔓延,如果胤祀繼位該如何收場?如何重新樹立朝廷公正威嚴?如何重塑清清爽爽的朝綱?如果他大開殺戒就違背康熙的初衷,長期發展則江山不保,所以天下人都看好八爺,唯獨老皇帝不看好,結局就是他先出局,壯志難籌,滄然而泣下。

    太子胤礽是康熙的一塊心病,總是在希望中失望,又在失望中尋找希望,此時的胤礽在群臣及眾兄弟的眼中,已是汪洋中的一葉片舟,隨時都可能被顛覆。

    胤礽在協筯父皇處理朝政方面毫無建樹,而且屢屢出亂子,被眾兄弟抓住把柄大肆宣揚。康熙外出巡遊時,他又膽大妄為,昏頭昏腦,發動軍事政變,欲提前登基,撕碎了康熙的心,

    ,真是怒其不爭,把祖宗馬革裹屍拼來的江山交給這樣的人來打點,能放心嗎?能對得起列祖列宗嗎?

    康熙猶豫了,彷徨了,神傷了?他並非江山所託之人,所犯罪行不可饒恕,最終被終生圈禁宗人府,他也出局了,實無憐憫之處。

    四爺胤禎是一個務實勤勤懇懇,腳踏實地的實幹家,他天姿不是眾兄弟中的翹楚,但是他頗有心計,懂得謀略,為朝廷出力不遺餘力,而且件件事情辦的井井有條、清清爽爽,很少有差錯,這是父皇對他很欣賞的地方。

    但是,他生性孤僻孤傲,在眾兄弟中只與拼命十三郎交好,他也有一位很了不起的陰謀論高參烏思道,正是依賴此二人還有其他方方面面的原因是他成功登頂。

    四爺為人低調,不愛出風頭,不愛拉攏大臣,而且在處理政務時對事不對人,按照朝廷律制,一絲不苟執行,因而得罪了一大批人,落下一個冷麵青王的綽號,大家對他是敬而遠之,在康熙的眼中,他是介於喜歡與不喜歡之間,屬於中間地帶。

    但在胤禎心中深藏著一顆帝王之心,他是以不變應萬變,以靜制動的謀略,加入到這場風起雲湧的奪蹢浪潮中,在一個又一個呼聲很高的競聘者,被打爬下的境況下,老康熙還有更多的選擇嗎?

    是上天對胤禎特意券顧,他是個善於把握良機的人,關鍵時刻他祭出了自己的制勝法寶和利器,上天給他安排了一個好兒子,當此蛟龍出現在康熙面前時,一切雲開霧散,豁然開朗,康熙燦爛的笑了,胤禎開心的笑了,大清王朝猶如天上忽然飄下來一片雲彩,靚麗無限,風光無限。

    天選之子美少年

    愛新覺羅.弘曆,生於康熙五十年(公元1771年),是胤禎的第四子,康熙孫子眾多,有97個,另外還有大批重孫,他大多都未曾見過面,放在平常百姓家是難以想象的事情。

    弘曆聰明伶俐,六歲就學過目成誦,其父對其要求之嚴苛,非尋常百姓難以想象,十二歲時養在深閣人未識,在父輩們爭儲奪嫡、兄弟鬩牆之爭的時局中度過了童年時光,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

    康熙一見弘曆,眼前為之一亮,一位容貌俊秀聰慧異常的美少年,生龍活虎站在面前,便喜歡異常,極度亢奮,隨後帶回宮中養育撫視,小清新已露尖尖角,非其他人能有此厚愛,康熙教弘曆讀書寫字,批答奏章,接見官員,傳膳設宴不離左右,甚至討論軍國大事,毋庸迴避,祖孫已然成了忘年之交。

    朝夕相處彼此間感情日益增進,情深意篤,祖父的一舉一動,他耳濡目染,無比仰慕,無不效仿,這段美好的時光,在當時產生了一定的政治影響,使許多見風使舵的大臣們重新考量自己的站隊方向,也為日後弘曆榮登大寶創立了一個良好的政治先聲。

    康熙對弘厲的恩遇常格,情有獨鍾,對當時還波詭雲譎,你爭我奪的儲君之位產生了深遠影響,動搖了康熙對胤禎原有的看法,此孫金貴優秀異常,是我最為欣賞心儀之人,也是其父教育的結果,足見其父也是一位超凡脫俗之人。

    康熙不再猶豫了,不再彷徨了,一個萬邦來朝的江山,後繼有人了。於是,胤禎憑藉貴子成功登頂,開啟了雍正王朝之路。

    弘曆也沒有辜負祖、父期望,他登上皇位後,成就了十全武功,把一個如畫江山,描繪的更加絢麗多彩,打造成了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面積1400多萬平方公里,人口3億多,康乾盛世,達到了中國封建社會最頂峰,留芳千古,名垂青史。

  • 9 # 素顏歷史

    有責任,而且有很大的責任。康雍乾都稱得上是一代明君,完成了祖國的大一統,並且勤政廉潔,撫卹百姓。經濟總量佔據世界30%以上,是名副其實的盛世。但是中國的傳統發展模式早已與世界脫節,由於時代的侷限性,中國皇帝感受不到危機的存在。繁華的背後恰恰是沒落的開始。

    首先,從制度說起。阿克頓勳爵曾說過:“權力產生腐敗,絕對權力產生絕對腐敗”。什麼樣的制度產生什麼樣的問題。明朝開國後,廢除了丞相,皇帝一人治天下。朱元璋意識到,後人未必能像他這樣精力旺盛,怕大權落到宦官手中。就制定了宦官不得參政的祖訓,結果誕生了劉瑾、魏忠賢,明朝成了宦官專權最嚴重的朝代。清朝皇室靠聯姻結盟維護統治,努爾哈赤擔心外戚尾大不掉,制定了後宮不得參政的祖訓,結果誕生了孝莊、慈禧。清朝成了太后專權最嚴重的朝代。可見頂層設計的重要性。

    清朝的一些基本制度被虛無的道德主義所綁架,如:康熙為鼓勵生產,下詔:“大清永不加賦”。敬天法祖的繼任者,代代遵守。問題是,經濟的發展必然導致通貨膨脹,隨著貨幣的貶值,這一政策已嚴重阻礙了經濟的發展,聖君自居的統治者無人敢改。雍正是著名的工作狂,據說每天只睡四個小時,每年只休息三天(元旦、冬至、生日)。權力過度集中於一人,用現在的話來說,這會讓大臣們缺乏主人翁精神。還有諸多類似的問題,康乾三代都無力或者說無法去改變。

    第二,經濟方面。根據索羅模型,如果沒有技術的進步,人均資本達到一定程度就會停滯。中國統治者重農輕商,視科技為奇巧淫技。技術的權重幾乎為零,經濟總量之所以高,完全是由人口數量堆積而來的。而此時的歐洲正處在工業革命的黃金時期。康乾三代閉關鎖國,錯失了最佳的發展機遇。導致後來的鴉片戰爭完全成了兩個時代的對決,即使秦皇漢武在世也打不贏。

    第三,觀念陳舊。大航海時代後,國與國之間的交往日益緊密。而康乾還以為是天朝上國,高人一等,拒絕與他國建立外交關係。後來清朝被迫開啟國門後,連個懂外交的人才都沒有,這方面我們吃虧太多。

    當然,這一切分析都是站在事後諸葛亮的角度。不管怎麼說,康熙雍正都稱得上是一代明君,他們跳不出自己所處的時代。面對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的經濟、政治、文化已經走到了不得不變的境地,如果把這一切責任都歸結到康熙雍正身上,是有失公允的。從某種意義上講,鴉片戰爭是一件好事,讓我們被迫睜開眼去看世界。用了百餘年的時間,我們才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道路。在未來,我們無法保證每一次選擇都是最優的。所以更應該以史為鑑,且行且思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7075鋁合金主要應用在什麼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