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米樂讀書
-
2 # Fjx我是追夢人
一,多思考,讀書的過程其實就是思考的過程。讀書決不能盲從。因為書本身是作者自己意願的傳達,這個意願取決於作者個人的學識,修養和品位。古人早就說過,盡信書則不如無書。所以我們要透過自己的思考去偽存真,找出真正有價值的東西;思考的過程,就是消化的過程;讀書是一種交流,是一種無聲的交流,讀者透過閱讀和作者進行無聲的交流,從而開闊自己的視野,增長自己的知識。不能否認,很多觀點和認識都是透過思考得來的,所以看書一定要多多思考,這也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加聰明和睿智。
二,多讀經典。古往今來,留傳下來的書浩如煙海,加上時下流行的娛樂,保健、名人自傳等方面的書籍,可謂五花八門,應有盡有。但是人生有限,如果要把所有的書都讀一遍,一是時間不夠,二是沒有精力,三、是不是值得?所以一定要選擇一些被稱為經典的書籍,不管是中國的還是外國的,古代的還是現代的,都要讀,如果有必要的話,有的書可以讀多遍,例如,中國古典小說《紅樓夢》,很多常讀紅樓的人都會說,每次都都會有不一樣的收穫。
三,要多讀一些古詩詞和哲學類的書籍。古詩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己流傳千年,以其文學性、藝術性無與倫比的美滋養了一代又一代的華人,閱讀古詩詞可以增加你的品位和審美的能力,也能培養你內在的氣質,所以我建議多讀一些古詩詞;哲學類的書籍可以增加你的智慧,增強你對生活的理解和感悟,提高你生活的幸福感,所以,哲學類的書籍也值得去讀,況且能寫出哲學類書籍的都是一些文化大家,他們的書不僅寓意深刻,內涵豐富而且遣詞新穎,語句流暢,所以,如果能與哲學為伴,將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
3 # 金風359
怎麼讀書收益大效果好呢?個人以為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有選擇
術業有專攻,讀書要和自己的專業結合,效果才會明顯。平時工作中遇到困難了,找不到方向了,想不出辦法了,解決不了問題了,選擇專業書籍好好讀。這樣讀書針對性強,效果自然好,收益自然大。
二、讀懂書
重要的書,讀起來要有一點咬文嚼字的功夫,要真正讀懂。只有讀懂了,才能用得出來用得好,所謂茶壺裡面的湯圓——有了都倒不出來,其實是食古不化,沒有真正讀懂書。
三、勤做讀書筆記
人腦雖然神奇好用,但畢竟是人腦,還有許多侷限。所以會讀書的人總結了一句話叫做“不動筆墨不讀書”,主要強調的是動起手來,多記!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讀書效果才會好。
四、善於聯絡實際
學以致用,善於把書上讀到的知識和實際生活聯絡起來思考,才是會讀書的人。把書讀活才是境界,書本知識和實際生活脫節,讀書往往顯得無用。
五、善於實踐
讀書不是用來顯擺吹牛的,也不是用來裝點門面的。讀書的終極目標是要應用,要實踐。所以當我們讀過書,明白道理以後,一定要在實際操作中去自覺應用,要把知識轉化為能力才可用。解決問題最終靠的是能力而不是知識。
如果能夠在以上幾個方面下苦功夫,做好每一個環節,慢慢總結,那麼,讀書的威力就會逐漸顯現出來了。
回覆列表
書應該怎麼讀才能受益,這就是讀書的方法問題。
“讀書”,關鍵在“讀”字上。什麼是“讀”?看著文字念出聲音來,這就叫“讀”。以前管上學就叫做去讀書,這種說法是從古代流傳下來的。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我們古人的學習方法就是以“讀”為主。一本書拿過來先讀,讀的滾瓜亂熟了,自然就背誦下來了,然後再由老師進行傳道受業解惑。可以說,讀是學習的基礎,只有熟讀書,才能更好地理解書中的道理。
南宋朱熹寫了一本關於小孩子啟蒙教育的書叫做《訓學齋規》,其中就提到了怎麼讀書的問題。“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是要多誦數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這段話的意思是:只要是讀書,就要每個字都讀得很大聲,不可以讀錯一個字,不可以少讀一個字,不可以多讀一個字,不可以讀顛倒一個字,不可以勉強硬記,只要多讀幾遍自然而然就順口而出,即使時間久了也不會忘記。古人說過,“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就是說書讀得熟了,那麼不依靠別人解釋說明,自然就會明白它的道理了。
我們現代人讀書,很少有讀出聲音了,可能一方面是環境不允許,比如說在教室裡或者在圖書館裡,別人在那裡安靜地學習,你一個人在那裡大聲朗讀,早就被清出去了。
很多時候讀書都是在默讀或默背。實際上有過出聲朗讀經驗的朋友們都知道,讀出聲音來的記憶效果要比默背好許多。我們都知道學習英語最好的方法就是大聲的讀英語原文,這對提高語感是非常有幫助的。
另一方面就是現代人已經沒有出聲讀書的習慣了。這是由於接受的教育和環境造成的。在古代,出聲讀是一種很平常的讀書學習方法,而現在即使出聲讀,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
出聲讀是讀書的基本方法,但也不是說只要出聲讀就算是讀書了。朱熹在《訓學齋規》裡也提到了這個問題,他說:餘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這段話的意思是:我曾經說過,讀書要專心一致,必定要三者到位,即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書本上,那麼眼睛就不會仔細看心和眼既然不專心致志,卻只是隨隨便便地讀,就一定不能記住,即使記住了也不能長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心既然已經到了,眼和口難道會不到嗎?
從上面這段話我們可以看出,讀書不僅要出聲讀,更重要的是要認真去讀。《大學》裡有一句話,叫做“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
這句話說得是修養自身的品性必須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做起,我們這裡雖然說的是讀書,但道理是相通的,不論修養品性也好,讀書也好,還是做任何事情,專心、用心都是最重要的基礎。
上面說的是讀書的基礎,當然在現代社會里,很多時候環境制約了我們不可能隨心所欲地大聲讀書。為了能更好地從書中受益,我們還要做到以下幾方面。1、一次只讀一本書。不要這本沒讀完,或者認為沒啥意思,就扔到一邊換一本,要做到有始有終。有句話叫開卷有益,就是這個道理。
2、如果一本書你認為對你有幫助,那麼最好多讀幾遍,可以先粗略通讀一遍,瞭解書中內容,然後再精讀。一本好書,它的精華不是一下子就能理解的,就像陳年的酒,越品越有滋味,這樣才能從書中受益匪淺。
3、讀書時養成劃重點或者在頁面周圍寫理解體會的習慣。劃重點和寫理解體會能夠幫助你認真思考書籍的內容。
另外,想要從書中受益,歸根到底還是要堅持讀書,每天要抽出時間讀書,養成長期讀書的習慣。雖然現在工作繁忙、生活壓力大,也要堅持讀書。可以利用碎片時間來讀書,比如在等車時、地鐵上等等,或者在晚上睡覺前讀一會兒。
這裡不得不提到德國的讀書文化,有人說:德國是個很無聊的國家,你看不到晚上飯店裡推杯換盞的喧鬧場景,你也很難每天見到人們興高采烈的滿大街狂歡,年輕人也並不經常聚攏在一起玩耍撒歡,整個德國給人的感覺就是一種安靜的氛圍,在這裡人們無聊的只能讀書了。所以這個無聊的國家出了很多的哲學家、思想家、作家和詩人。也因為讀書才變得民富國強,這一切都與讀書息息相關。反觀我們的年輕人,有多少人有堅持讀書的習慣?你能在外面看到多少安靜讀書的身影?恐怕讀書的人遠沒有打遊戲、刷影片、打麻將、泡吧唱KTV的人多吧。
有一句話我很喜歡:當讀書成為一種全民文化的時候,民富國強就不再遙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