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可可真君

    俗話說,“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天下劉伯溫”,在世間的流傳中,多將劉伯溫與諸葛亮相比肩,甚至有人認為劉伯溫的功勞比諸葛亮更大,能力比諸葛亮更強。因此,許多人對於劉伯溫最終只是被封為伯爵感到十分不理解。

    那麼,歷史上的劉伯溫能力究竟怎麼樣呢?

    一、 劉伯溫是個大才子,文學水平很高,還懂兵法

    《明史》說“基博通經史,於書無不窺,尤精象緯之學。西蜀趙天澤論江左人物,首稱基,以為諸葛孔明儔也。”意思是,劉基博通經史,無書不讀,尤其精於天文。西蜀趙天澤在評論江右人物時,首推劉基,將他比作諸葛孔明。

    而且在元朝的時候,劉伯溫憑藉自己的本事一舉考中進士,說明確實是有真才實學的,比李善長這樣的半吊子秀才要強上不少。

    在方國珍舉兵時,到處燒殺搶掠,元朝官府對方國珍無可奈何,於是就派劉伯溫當了個元帥府都事。而劉伯溫也確實有本事,將方國珍治得服服帖帖。不過呢,當方國珍被招安之後,元朝廷認為劉伯溫在濫用職權,擅作主張,還把他貶官了。

    後來,劉伯溫棄官歸隱青田,專門寫了本書叫《郁離子》,用來明志。

    劉基有《誠意伯文集》20卷傳世,收有賦、騷、詩、詞1600餘首,各種文體文230餘篇。

    二、 劉伯溫建功

    朱元璋與李善長結識後,李善長就告訴朱元璋,要重視人才。於是沒攻下一個地方,他都會去網羅當地的賢才。

    朱元璋剛開始聽說劉伯溫之名的時候,就專門派人去請,但也不知道是文人脾氣上來了,還是因為當時朱元璋的實力不如陳友諒等人,反正劉伯溫是沒有去的。

    後來,當朱元璋攻下浙江金華,劉伯溫才帶著《時務十八策》來投奔朱元璋,開始了他的建功立業的一生。

    劉伯溫在朱元璋那裡是作為謀士存在的,在許多戰略問題上,劉伯溫都能給出朱元璋建議,因此朱元璋將他比作張良。

    三、 朱元璋封爵

    首先來說,劉伯溫加入朱元璋的時間比較晚。徐達、常遇春、湯和等人都是從起事就跟著朱元璋,而且戰功卓著。而李善長則是一直管理後勤工作,做得是井井有條。雖然劉伯溫的能力、才學都比李善長等人厲害,但是畢竟建的功不夠,而且資歷也不夠,因此,按照功績來說,無法與淮西舊人相比。

    其次,劉伯溫是個倔強的文人,而且是寧折不彎,與朝中大臣的關係並不是太好。而且朱元璋很多疑,一直認為劉伯溫看不起自己,劉伯溫平常又有些文人脾氣,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有點裝,所以更為朱元璋所不喜。

    再者,朱元璋本身的能力很強,能夠得天下更多是靠的這批武將和他自己的能力,文人貢獻的力量有限。因此,我們看到在朱元璋封的公侯之中,除了李善長是個文人外,其他人都是武將。如果封劉伯溫為公或侯,必然招致武將的不滿。

    在《明史·劉基傳》中,對於劉伯溫的功績更多是體現在建國之後,制定律法,不畏強權,剛正不阿等這上面,對於建國前的功績其實只有寥寥數語。

    四、 後世影響

    劉伯溫與諸葛亮一樣,被後世神話了許多。真實歷史上的劉伯溫功績其實並不是多麼的出眾。而劉伯溫在勸諫朱元璋的時候,喜歡搞神秘,下面是《明史》中記載的一段話:

    “吳元年以基為太史令,上《戊申大統歷》。熒惑守心,請下詔罪己。大旱,請決滯獄。即命基平反,雨隨注。因請立法定製,以止濫殺。太祖方欲刑人,基請其故,太祖語之以夢。基曰:“此得土得眾之象,宜停刑以待。”

    翻譯下來就是,熒惑星出現在心宿位了,皇帝該下個罪己詔……皇帝做個夢,劉伯溫就說要停止刑罰。總之,在我們現在看來,結果是好的,但他說的那些原因純粹是在忽悠人,感覺就像是個江湖術士。

    一直到正德年間,明武宗追贈太師,諡號文成,並稱劉伯溫為“渡江策士無雙,開國文臣第一”,從此以後,劉伯溫的歷史地位開始飛速飆升。

    劉伯溫封誠意伯,我認為是按照功勞而來,並沒有減小或誇大。

    他在陳友諒南下等危機關頭,給朱元璋提出過不少良策,確實是難得的人才。而且他掌管律法,也體現出了確實是一位治世之能臣。

    在為人方面,劉伯溫不攀附權貴,剛正不邪的品德值得後人學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空調一級變頻與二級三級有啥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