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嘴浪人
-
2 # 三千年讀史看人生起落
張飛和關羽之武藝來自哪裡,在三國志中隻字未提,陳壽惜墨如金,二人傳記出身資訊介紹皆寥寥數語,一帶而過,頗讓人琢磨不透。
《三國志關羽傳》記載:“關羽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於鄉里合徒眾,而羽與張飛為之禦侮”。 《三國志張飛傳》記載:“張飛字益德,涿郡人也,少與關羽俱事先主。”而三國演義中的記載還稍微詳細一些,只記載其兵器馬匹來源,但他們的武藝出處仍未多做敘述。
三國演義第一回玄德年已二十八歲矣。當日見了榜文,慨然長嘆。隨後一人厲聲言曰:“大丈夫不與國家出力,何故長嘆?”玄德回視其人,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鬚,聲若巨雷,勢如奔馬。玄德見他形貌異常,問其姓名。其人曰:“某姓張,名飛,字翼德。世居涿郡,頗有莊田,賣酒屠豬,專好結交天下豪傑。恰才見公看榜而嘆,故此相問。”玄德曰:“我本漢室宗親,姓劉,名備。今聞黃巾倡亂,有志欲破賊安民,恨力不能,故長嘆耳。”飛曰:“吾頗有資財,當招募鄉勇,與公同舉大事,如何。”玄德甚喜,遂與同入村店中飲酒。 正飲間,見一大漢,推著一輛車子,到店門首歇了,入店坐下,便喚酒保:“快斟酒來吃,我待趕入城去投軍。”玄德看其人: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玄德就邀他同坐,叩其姓名。其人曰:“吾姓關,名羽,字長生,後改雲長,河東解良人也。因本處勢豪倚勢凌人,被吾殺了,逃難江湖,五六年矣。今聞此處招軍破賊,特來應募。”玄德遂以己志告之,雲長大喜。同到張飛莊上,共議大事。飛曰:“吾莊後有一桃園,花開正盛;明日當於園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結為兄弟,協力同心,然後可圖大事。”玄德、雲長齊聲應曰:“如此甚好。” 次日,於桃園中,備下烏牛白馬祭禮等項,三人焚香再拜而說誓曰:“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實鑑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誓畢,拜玄德為兄,關羽次之,張飛為弟。祭罷天地,復宰牛設酒,聚鄉中勇士,得三百餘人,就桃園中痛飲一醉。來日收拾軍器,但恨無馬匹可乘。正思慮間,人報有兩個客人,引一夥伴當,趕一群馬,投莊上來。玄德曰:“此天佑我也!”三人出莊迎接。原來二客乃中山大商:一名張世平,一名蘇雙,每年往北販馬,近因寇發而回。玄德請二人到莊,置酒管待,訴說欲討賊安民之意。二客大喜,願將良馬五十匹相送;又贈金銀五百兩,鑌鐵一千斤,以資器用。 玄德謝別二客,便命良匠打造雙股劍。雲長造青龍偃月刀,又名“冷豔鋸”,重八十二斤。張飛造丈八點鋼矛。各置全身鎧甲。從上面透露出來的資訊來看,張飛為當地土豪,有田園酒莊,素愛結交江湖豪傑之士,會殺豬手藝。但其武藝出處並未說明,但可以推測一二,張飛素愛武藝,所以才會結交江湖豪傑,張飛揮金如土,每遇功夫高手皆以重金相托,讓其傳授武功,從此張飛聲名在外,一些高手也幕名而來,或為見識一下張飛的慷慨,或切磋一下彼此的武功,張飛則來者不拒,凡來者皆以賓客相待,比自己武藝高的則不惜重金虛心學習,不如自己的也不慢待。這樣幾年過去了,張飛的武藝突飛猛進,博採眾家之長,兼以每日殺豬苦練刀法,從中有了更深一層的領悟。由於其氣力過人,所以與劉備結拜後,打造了一條丈八點鋼矛。隨劉備南征北戰,虎牢關三英戰呂布,一舉成名。
關羽則是魯智深似的人物,因打抱不平,殺了當地惡霸,從此為躲避官府追殺,四海為家,五六年後遇到劉備,才三人結拜。其武藝來源又是隻字未提,但從三國演義提供的線索來看,關羽既然敢打抱不平,當時必身懷武藝。看其後之表現,刀法之精妙,不是來自家傳刀法,就是有高人傳授,來自家傳的可能情巨大,當然也不排除這幾年在外流浪期間,拜訪了一些世外高人,學了一些蓋世的刀法。
從關羽的兵器上來看,關羽絕對是武術世家,要不絕無可能有如此體質,縱觀三國,能舞動八十二斤大刀的有幾人,這豈是平凡百姓家兒子所能俱有。
三國名將呂布的師傅據說是左慈,有人可能說了,這不是扯嗎?左慈是半個神仙,當年左慈戲曹名聲大震,曹操忌憚他的才能想殺了他,但都被他逃脫了。比如左慈能空手釣魚,千里之外轉眼就到。曹操剛想殺左慈,左慈就能看透他的心思,變化成羊逃了出去等等橋段。左慈,少居天柱山,習煉丹。據有關史料記載,他生於156年,死於289年,壽至133歲,在深山老林修煉了六七十年。是三國演義上有名五位仙人之一。(分別是于吉,左慈、李意、南華老仙、紫虛道人)左慈的戰鬥力排在第二位。不過我也覺得左慈不可能是呂布的師傅,師傅能夠變幻莫常,徒弟咋不會呢?不用說這是後人瞎編的。《三國演義》和《三國志》上都沒有講呂布的師傅是誰,但是最早的《三國評話》上說,呂布的師傅是李彥,趙雲的師傅是童淵。他倆的師傅是師兄弟,又是連襟,李彥號稱"天下第一戟",趙雲的師傅童淵號稱"天下第一槍"。童淵當時的"回馬槍"堪稱一絕,他最初收了兩個徒弟一個是“宛城侯”張繡,另一人是西川的大都督張任。兩人均學了他的“百鳥朝凰槍”,並且在三國有極高的威望。童淵晚年隱居深山修煉,尤其對他的"回馬槍"進行了完善和修改,達到了人槍合一的地步。這時趙雲拜他為師,於是收了趙雲為關門弟子。後來趙雲學成之後,拜別師傅投身於公孫瓚手下。自己在實戰中摸索經驗,自創了一套“百鳥朝鳳”,和"金雞亂點頭"槍法。在公孫贊與袁紹的戰役中,趙雲單人獨騎殺敗文丑,槍挑鞠義,在長坂坡殺的三進三出,多虧了師傅的真傳。童淵的師弟叫李彥,善使方天畫戟。 恰好呂布也是用的方天畫戟,還有就是李彥是山西幷州人,而呂布也是幷州人(可能資料有誤,呂布內蒙古包頭人) 。童淵和李彥的師父叫玉真子,武藝天下第一,是世外高人,和左慈名氣差不多。雖然歷史資料都沒有說呂布和趙雲師出同門,祖師爺都是玉真子。也許是羅貫中不想讓呂布玷汙趙雲的名聲罷了,呂布三姓家奴的名聲不佳,趙雲何等的義薄雲天,所以沒有記述這些事。實際情況卻是,二人師傅去世後,呂布和趙雲都成了"戟和槍"的天下第一的人物。張飛的師傅是誰?張飛的師傅外號叫"二傻",本名不詳。我們都知道,張飛最初是殺豬賣肉的屠夫,他空有一身的蠻力無處用,笨手笨腳不知道如何殺豬,他的師傅也是個"二桿子,"別人殺豬是從豬腿開個小口把豬吹起來,然後去毛大卸八塊。張飛的師傅教給他吹豬屁股,這樣多費力啊!這不是殺豬吹豬屁股 ——外行嗎?不過這也成就了張飛的肺活量,張飛在長坂坡當陽橋一聲斷喝,嚇退了百萬曹兵,也多虧了師傅的功勞了。關羽的師傅是誰?關羽的師傅是《尉繚子》和《春秋》這兩本書,關羽最初是個小生意人,曾經賣過綠豆和大棗,粗通文墨,後來和劉備張飛結拜兄弟後,在戰爭期間努力學習,尤其是在掩護保護嫂子撤退時,孤男寡女在一起不方便,關羽於是整夜的看春秋和尉繚子這兩本書,春秋是孔子的名著,主要講做人的道理。而尉繚子是中國古代的一部重要的兵書,是中國古典軍事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說《尉繚子》的作者是魏惠王時的隱士,一說為秦始皇時的大梁人尉繚,書中有《尉繚》29篇,兵形勢家類著錄《尉繚》31篇。韓信和張良都看過此書。關羽由於偶然機會得到了這本書,他就自學成才,無師自通了,在以後的戰鬥中充分運用了書中的知識,百戰百勝無往不克,所以說這兩本書是關羽的師傅。《三國演義》中一部分比較有名的戰將,武藝的師承來源主要有如下幾處:幷州雁門張家兄弟一、老大張傀張孟禮:張傀精通各種武藝,優擅祖傳戟術。①開山大弟子是典韋,學的近戰武藝是惡來雙戟,中程攻擊武藝是月光小飛戟。②六弟子是太史慈,近戰學的武藝是點鋼槍,中程攻擊武藝是月光小飛戟,遠端是八十步神射。③還有個女弟子是孫尚香,學的是水火雙股劍。二、老三張儉張叔僕張儉擅長戟術。唯一一個徒弟是呂布呂奉先。學的武藝是霸王戟和一百五十步神射。張儉的收徒要求比較高,精挑細選,只收了呂布一人。三、宛城鳳茹夫人鳳茹夫人是張家老二張偃的夫人。擅槍,天下無敵。①收的第一個徒弟是罪臣遺孤張飛張翼德。後張飛打抱不平,殺人潛逃,夫妻二人送至城外桃林相別。張飛學的是獅吼鳳鳴槍,五十步神射。後逃離途中,為怕高人認出師門傳承,將槍尖擰成九曲蛇矛。在隱居處種桃樹記念師恩。②名義上開山大弟子是張繡,學的是百鳥朝鳳槍,號稱西域槍王。③四弟子是張遼,學的是虎頭槍和五十步鬼射。④九弟子是馬超,學的是丹鳳朝陽槍,袖底錘。⑤關門弟子是曲阿小,就是為太史慈助陣戰孫策的那位小將。後來曲阿小流落到涼州,收個徒弟叫姜維。冀州蔡家四、刀祖蔡雋蔡文永①第一個弟子叫張羽,是張遼的同族。張羽和張遼一起去向張儉投師,但張儉已經收呂布為徒,就寫信介紹他們另投它處,把張遼介紹給了鳳茹夫人,把張羽介紹給蔡雋。張羽天賦極高,很受蔡雋看中,把全部武藝傾囊相授給張羽。後來酒醉打死貴族子弟袁績,被官府捉拿。蔡雋與兒子蔡陽準備捕拿張羽,訊息走漏,張羽逃走。蔡雋追至青龍關,師徒大戰,張羽用拖刀計把蔡雋拍落馬下,師徒割袍斷義。張羽指關為姓,指云為字,改名關羽關雲長,從此師徒恩斷義絕。②蔡雋名義的開山大弟子叫顏良,學的武藝是十八寒焰刀。③蔡雋的二弟子就是他兒子蔡陽,蔡陽繼承了家門刀祖的名號。代父收徒,收個徒弟叫秦琪。④蔡雋的五弟子叫丁奉。⑤蔡雋的關門弟子是龐德,學的也是十八寒焰刀,但只學到第十五刀,蔡雋就死了。⑥蔡雋年輕時候師從父親蔡康學藝,他有個師弟叫黃忠。黃忠的刀術的射術勝過師兄蔡雋,但騎術和拳腳不如蔡雋。五、川中巨盜渠魁渠魁是個大盜,居無定所,流落江湖,曾經挑戰鳳茹夫人,被一槍剌斷左肋。①開山大弟子叫甘寧,學的是鑌鐵鏈,盾刀和五十步暗弩。②渠魁的第四個弟子叫金環三結。學的是籐盾蠻刀。③收的唯一一個女弟子,叫祝融夫人,學的是風火雙刀和小飛刀。④渠魁的關門弟子叫沙摩珂,學習的是鏈子蒺藜錘,和五十步暗弩。六、東海鬼王公孫度鬼王公孫度,來去無蹤,是個傳教者。①開山弟子張角,曾經是個教主,學的武藝是陳王鉞。②二弟子徐晃,學的武藝是巨靈斧和八十步神射。③五弟子韓德,學的武藝是巨靈斧。④關門弟子刑道榮,學了一半就偷跑了。趙雲趙子龍來歷不明。不知道師承何方高人。從槍法上看,彷彿與鳳茹夫人同宗同源。 -
3 # 南門太守
張飛、關羽被稱為“萬人敵”、“熊虎之將”,關羽還曾“威震華夏”,這些都載於史書。如果把“武藝”作以寬泛的理解,指他們的軍事才能的話,可能更準確。
張飛、關羽出身都不高,史書也沒有記載他們跟隨名師學習的經歷,那麼他們的軍事才能是從哪裡來的呢?下面作以具體分析:
首先,張飛和關羽的出身一般,出道前也沒有高人指點的記載
《三國志》對關羽的早年事蹟沒有太多記載,由於關羽在後世的名氣越來越大,對他身世的記述也逐漸多起來,有的說他的祖父叫關審,父親叫關毅,妻子姓胡,有的說他在家鄉殺了人以後逃亡。
清代有一部書說,關羽本不姓關,為打抱不平殺了本地官員,逃命至潼關,在被盤查時人家問他姓什麼,他隨口指關為姓,從此改姓關。在清代的戲曲中關羽本姓馮,鐵匠出身,力大過人,愛好武術。這些傳說未必可信,只能說明關羽在後世影響力很大。
不過,僅就正史的有限記載來看關羽也是一個神秘的人,他改了自己的字,對“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古人來說,改字像改名改姓一樣,除了避諱,沒有極其特別的理由是不會的,加上他又四處逃命,說明他有一個複雜而隱秘的出身。
《三國志》對張飛出身的記載也十分簡略,只說他字益德,是冀州刺史部涿郡人,劉備的家也在這裡。張飛年輕時就跟劉備、關羽在一起,他比關羽年齡小几歲,關羽又比劉備年齡小,所以張飛把他們二人都視為兄長。關羽、張飛跟劉備私下裡是兄弟,不分彼此,但在公開場合二人就侍立在劉備左右,十分恭敬,有時一站就一天。
史書上的記載只有這些,在評話、小說裡,有的說張飛的表字是“翼德”,有的說他家境富裕,有的說他出身於屠戶家庭,這些要麼是訛傳,要麼沒有史實依據。
其次,關羽和張飛追隨劉備後,初期基本以敗仗和逃命為主
關羽後來“亡命涿州”,這裡是劉備的家鄉,關羽到涿州後結識了劉備,大約在同一時期,張飛也結識了他們。
《三國志》說劉備早年在家鄉一帶“合徒眾”,也就是聚集一幫人整天在一起,既不打家劫舍也不效命官府,也沒有什麼正當職業,涿州本地人張飛也加入了他們,三人之中劉備年齡最大,關羽、張飛把劉備當兄長,關羽又比張飛大幾歲,張飛也視關羽為兄長。
他們3個人很投脾氣,不是親兄弟勝似親兄弟,平時寸步不離,吃在一塊,睡在一起。
還有一部史書說劉備讓關羽、張飛做他的“禦侮”。“禦侮”一詞出自《詩經》,按照古人的註疏是指武力之臣,負責阻止敵人的突然攻擊,類似於警衛或保鏢。
關羽、張飛和劉備私下裡是兄弟,不分彼此,但在公開場合關羽、張飛就以警衛或保鏢的身份跟隨左右,劉備坐著,他們就站著,十分恭敬,有時一站就是一天。
劉備在鎮壓黃巾起義的過程中起家,但由於沒有後臺,起點又不高,所以發展受限,努力多年仍然是個“副縣級”,關羽、張飛跟著他自然難以發展。
劉備的轉機出現在豫州,但由於驟然登臨高位,引發他人不滿和圖謀,劉備先後被袁術、呂布、曹操等人所虐,這期間多次打敗仗,關羽、張飛也沒有什麼輝煌戰績可言。
劉備寄寓荊州之前,關羽斬顏良是唯一可以炫耀的戰績,但那一仗是曹操指揮打的,與劉備沒有任何關係。
最後,關羽和張飛經歷了豐富的歷練,軍事才能在實踐中快速提高
失敗是成功之母,關羽、張飛跟著劉備雖然總打敗仗,但也積累了豐富的經歷,尤其是第一線戰場的經歷,在不斷的對失敗的總結中,二人在軍事方面進展很快。
隨著劉備集團的壯大,二人的軍職也節節提升,由早期的司馬一步步升為中郎將、偏將和將軍,最早只能指揮一個團,慢慢就能指揮一個軍了,並且能單獨領兵作戰,這個才能不是天生的,而是一步步學習積累出來的。
關羽後來單獨鎮守荊州,雖然發生過“單刀會”那樣的尷尬,但總體而言是稱職的,這是他軍事才能的具體體現。到了樊城之戰時,關羽一度表現神勇,沒有真本事是做不到的。
更值得一提的是張飛打的巴西之戰,這裡的“巴西”不是南美洲的國家,而是指巴西郡,該郡屬益州刺史部,是由巴郡所分出,郡治閬中,當時轄有閬中、安漢、漢昌等縣,大體相當於今天的川東北地區,境內有著名的大巴山。
漢獻帝建安二十二年(218年),曹操進兵漢中,將佔據在那裡的張魯擊破,張魯逃到巴西郡境內的大巴山中,劉備派人前往迎接,但張魯隨後又返回漢中,投降了曹操。
曹操佔據漢中後,命夏侯淵負責防守,命張郃率後南下進攻巴西郡。如果張郃將巴西郡佔領,益州的北部就門戶大開,成都立即暴露在了敵人的威脅之下,所以必須跟敵人力爭此地,這項任務就交給了張飛。
劉備命張飛兼任巴西郡太守,張飛隨後率兵進至閬中。張飛率兵進攻張郃所在的宕渠,張郃率兵迎擊,雙方勢均力敵,相持50多天。
為打破僵局,張飛認真觀察了周圍的地形,最後設計將張郃的主力引誘至一處山道很狹窄的地方,將敵人分割為不能相救的若干部分,然後分別擊破,最後張郃只帶著十幾個人逃出山裡回到漢中。
這一仗十分關鍵,之後張飛率兵佔領了巴西郡和巴郡,如果這一仗打敗了,讓張郃將這兩個郡佔領,那局面完全是另一個樣子,所以《三國志》後來寫道:“張郃深入於巴,幾喪一州。”
綜上所述,關羽、張飛二人的軍事才能確實比較突出,但說他們是“萬人敵”,絕不是說他們是三國時代一流的武師,而指的是他們的軍事才能,他們的軍事才能並不是出道前就具備的,而是靠著打敗仗一點點積累出來的。
-
4 # 石頭說歷史
張飛和關羽是三國數一數二的猛將,人稱“萬人敵”,那麼他們的武藝是從哪裡學來的?雖然《三國志》並無記載,不過可以從史料中探尋一些蛛絲馬跡。
一、源自社會風氣東漢時期,人們普遍尚武,下自平民百姓,上自王孫貴族都有“遊俠”的風氣。比如曹操“任性好俠”、劉備“好結交豪俠”、甘寧“少有氣力,好遊俠”。
這裡的遊俠,雖然不像武俠小說中的俠客那樣武藝高強,但肯定是有些本領的,不然沒法行走江湖,成為帶頭大哥。
而關羽、張飛和劉備相識也是因為“遊俠”這個特徵。劉備“好結交豪俠”,當地不少人追隨 他,成為當地有名的帶頭大哥。後來劉備得到了商人張世平和蘇雙的資助,得以招兵買馬,關羽和張飛在這時入夥劉備。“先主於鄉里合徒眾,而羽與張飛為之禦侮。”
二、源自社會治安漢末,社會治安比較差,復私仇現象嚴重,而且法律也不禁止,所以人們為了防身,多少會學點武藝。
比如關羽“亡命奔涿郡”、魯肅認為天下將亂“乃學擊劍騎射”、徐庶“少好任俠擊劍。中平末嘗為人報仇”。曹操在拿下冀州時下令“民不得復私仇”,但這種現象直到曹丕稱帝后仍然屢見不鮮,曹丕於是下令“敢有復私仇者,皆族之”可見當時社會治安有多麼差,逼得曹丕得下令嚴打。
三、源自兩人籍貫關羽是幷州河東人,張飛是幽州涿郡人,幷州和幽州在當時都是邊境,時常要面對鮮卑、南匈奴的侵擾,經常爆發戰爭,所以當地老百姓有習武強身的傳統。曹植《白馬篇》寫到“借問誰家子,幽並遊俠兒。”
可見,當時人們一提到山西人和河北人,第一印象就是他們能打,都是遊俠兒。所以張飛總會說“吾乃燕人張翼德”。
而幷州和幽州也產出不少漢末三國名將,比如幷州的呂布、張遼、徐晃、郝昭、毌丘儉、王淩。幽州的顏良、文丑、趙雲、程普、韓當、田豫、牽招等等。
所以關羽和張飛會武藝並不奇怪,再加上兩人天賦異稟和實戰積累,才有了“萬人敵”的稱號。
-
5 # 愛幫幫APP
愛幫幫有償互助平臺為您解答。說出你的心願,我們幫你完成。
歷史上對於關、張二人的戰績記載的都還算詳細,但是對於二人的出身卻都有些模糊,直說關羽祖籍是山西,殺了人被官府通緝才逃竄在外。
晉地自古就出猛士,那裡人普遍人高馬大,而且千萬別小瞧官府通緝這四個字,雖然東漢末年社會動盪,但那都是高層之間相互博弈,對於社會底層的人來說,官府還是橫亙在他們頭上的一座大山。
所以說,殺了人屁事沒有還能大搖大擺的逃了,就是對關二爺的武力一個肯定。
再看張飛,據說家裡是屠戶,乾的是殺豬的活,但也千萬別小看那個年代殺豬的這行,在生產力低下的古代社會,肉對於社會底層人民來說,就是奢侈品了,說以作為屠戶,家裡最起碼也是小資,而且作為屠戶,平時接觸肉類的機會多,身體自然壯碩,而且有了閒錢,平時找些師傅來教授武藝肯定沒有問題。
而且那個年代的武將,並不像今天武俠劇中的那像修行武功,而是講究勢大力猛,畢竟上陣殺敵拿的是長兵器,穿的是鎖子甲,騎得是戰馬。
真正在戰場場上,一個武將面對所謂的武俠高手,基本上就是屠殺,人家攻擊距離比你長,防禦比你高,速度還比你快,加上人馬合一,速度與力量相結合,難不成你武功再高,力量還能比得上一人一馬?
所以說,三國時期武將的衡量水準本來就是看身體優勢,且不說許褚、典韋這類“腰大十圍”的巨汗,就說呂布、趙雲、馬超這類武將,各個身體條件都是高於常人。
-
6 # 張遠宏37772303
關羽、張飛武功蓋世,引入膜拜,他們學藝,正是演義的精彩處,可惜《三國演義》隻字未寫,是一大遺憾。所幸,《新三國演義》彌補了這一遺憾,茲錄於後:兵器造出,劉備見雙股劍鋒刃錚亮,寒光逼人,頓時大喜,即雙手各持一劍,唰唰一陣舞過。
其時正在林下,劉備舞過之處,但見林中枝葉,紛紛飄落,縱是手臂粗樹枝,亦迎鋒驟斷。關張見了大喜,齊聲喝彩。舞畢,劉備收住劍,笑謂關張曰:
“二位賢弟,為兄獻醜了也。”
張飛聞言,大喜曰:
“哥哥好武藝,不知從何學得?”
劉備聞言曰:
“昔在鄉間,採蘆葦織蓆,一日遇一老人,手持一柳條,自蘆葦間揮過,蘆葦竟成片而倒,而手中柳條無損!吾驚訝不已,急上前拜請授藝。老人曰:‘汝欲成有為之人,便學我以柳條擊物,但得物斷而柳條不斷,即可無懼天下矣。’”
張飛聞言,驚喜不已,急忙問曰:
“哥哥適才好劍法,莫非已習成此藝乎?”
劉備聞言,頗為惋惜,搖頭嘆曰:
“吾為生計所困,不能時時練習,可惜未曾練成。”
關羽聞言曰:
“兄長雖未練成柳條斷物,適才劍法,亦甚了得也!”
張飛聞言,亦欣喜曰:
“哥哥已展武藝,待俺獻醜來。”
言訖,即拖起丈八蛇矛,一陣飛奔。蛇矛觸地,划起陣陣煙塵。煙塵或大或小,或高或低,或強或弱。繞劉備與關羽奔了數回,張飛便收步提矛,近前嘿嘿而笑曰:
“小弟亦獻醜了也。”
劉備與關羽止見張飛拖矛奔了數回,並未見他揮舞,頓時盡皆懵然,不知如何說好。見劉備與關羽神色懵然,張飛笑請劉備與關羽曰:
“二位哥哥,且隨俺來。”
言訖,遂領了劉備與關羽,沿適才繞奔之處看了一遭。不看則已,一看,劉備與關羽頓時大驚。
原來,張飛長矛拖過之處,竟是一地狂草!狂草有深有淺,有粗有細,有重有輕,筆鋒遒勁犀利,字字龍飛鳳舞!
劉備與關羽見了,方才恍然大悟,頓時一齊鼓掌喝彩。劉備欣喜不已曰:
“三弟功力,如此不凡,不知受教於何方高人?”
張飛聞言笑曰:
“早年,俺臨街賣肉,見一乞者自前經過。乞者年約六十,雖衣衫襤褸,鬚髮蓬亂,卻身形健朗,步履輕捷。乞者身後,拖一條打狗棒,棒過處,地上竟現遒勁字跡。俺大驚,順手提起一爿豬肉,出店跪獻於前,又請入莊,好酒好肉伺候,請拜為師。”
劉備與關羽聞言,相視而喜。張飛卻曰:
“然乞者不應,堅稱無所教誨。俺遂請教拖棒為字之技。乞者聞言笑曰:‘此易耳,久之則成。汝身型壯碩,力大無窮,且意氣豪爽,堪當大任。若能於無形之中達成己意,則可技入化境,非萬人能敵也。’”
劉備與關羽聞言,相視欣喜點頭。張飛見了,亦頗得意,又曰:
“乞者言訖自去。俺即苦研如何‘於無形之中達成己意’。苦研日久,遂有今日地上之狂草。”
劉備與關羽聞言,無不驚喜。關羽急忙拱手曰:
“兄長與三弟,皆技驚當世,吾自愧弗如也。然將共舉大事,必當彼此砥礪,方益精進。吾亦獻醜,請兄長與三弟賜教。”
言訖,關羽提刀入林,但聞一陣呼呼刀聲,過後卻不見枝落,亦不見葉飄。劉備與張飛正疑惑間,關羽已提刀而回,笑曰:
“此刀不錯!”
言訖,遂請劉備與張飛前往觀看。
此時,林中之樹,皆粗於碗口,而關羽所過之處,樹幹皆攔腰斬斷,卻仍立於樹樁之上!
劉備見了,既驚且喜,顧謂關羽曰:
“二弟神功,世無及者也!”
張飛亦喜極,急忙曰:
“二哥如此了得,所從必天下名師也!”
關羽聞言曰:
“吾師乃前朝雲臺二十八將之後,文韜武略兼備,精通十八般武藝,能開二百石弓。吾今所學者,僅皮毛而已也。”
劉備聞言,大喜曰:
“吾聞雲臺二十八將者,乃助光武帝復興漢室,一統天下之二十八員大將也。明帝永平三年,命人於南宮雲臺閣繪了二十八將影象,故稱‘雲臺二十八將’。二弟身手非凡,所師果然天下名宿也!”
張飛聞雲臺二十八將皆赫赫有名,頓時大喜曰:
“既如此,二哥何不請來,教授俺等耶!”
關羽聞言曰:
“吾師有言,不得道其姓名,不得洩其身世。吾不敢有違師命也。”
劉備與張飛聞言,頗覺惋惜。關羽又曰:
“吾本字‘長生’,‘雲長’之字,亦為吾師所改。”
劉備聞言,連聲大讚曰:
“改的甚妙!甚妙也!‘雲長’二字,既含師門‘雲臺二十八將’之‘雲’,又寄師門雄風久‘長’,世代永盛厚望。若合‘雲長’二字,更是氣勢恢宏,磅礴高遠!改的甚妙!甚妙也!”
張飛聞言,更是欣喜,謂關羽曰:
“二哥不獨武功拜名師所賜,‘雲長’之名亦氣勢磅礴,今樹斬斷仍立而不倒,非世所罕見膂力,不能為也!”
-
7 # 荒村釣叟
我也很奇怪哦,一個是賣豬肉的大老闆,一個是賣棗子的小攤主,一出手,比專業軍人的武力值還高,譬如顏良 文丑 華雄等,都是行武出身的專業軍人,相當於現在的武警特警之類,他們能打不過兩個擺地攤的嗎?
-
8 # 求圓4
謝謝邀請;這是源於關羽、張飛二人身體素質好,在東漢末年這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崇尚武術學武練武的為數不少,有了一手好武藝,既可以防身健體、也可以報效國家、展現自己的才能。從社會環境看,有濃濃的練武氛圍,從關羽、張飛個人的性格、素質看,有尚武精神,而且要做到精益求精,學一般的武術對他倆來講肯定是小兒科,必須拜武林高手為師,將武術學到爐火純青地步,才能滿足他們對武術執著的追求。在練武過程中,關羽、張飛肯定是吃了很多苦,流了很多汗才練就了一身本領。
還有就是在無數次的實戰中,不斷的總結經驗、不斷的切磋琢磨,進一步提高武術水平,所以才有蓋世武功的。
-
9 # 古風93814281
謝邀,這位題主,一看問題就知道你是把《三國演義》當歷史。關羽、張飛有軍功不假,最終也成為了蜀漢政權的頂級將領,尤其張飛活的時間比關羽長,最終在劉備登基後成為當時蜀漢武將序列最高者——車騎將軍。但是,他們是因為武功高而獲得這樣的榮耀的嗎?不是,軍功、戰功並不等於武功。雖然《三國志》也說二人為萬人敵,但是這只是說明二人作戰勇敢,畢竟當時也沒有傳世的武術,再說當時作戰並不是象小說家言一樣兵對兵、將對將,武將單挑,大軍掩殺那麼簡單。關羽、張飛的軍事成長與我人民解放軍戰爭年代的高階將領的軍事成長類似,是在戰爭中學習戰爭,最終成為優秀的戰術指揮官。至於關羽、張飛是否具有武術家或大俠一樣卓越的武功,我看並不見得。
-
10 # 梅花傲雪70
若依武俠說法三千、若按傳說講數六萬。關張二人的師傅如果能考證出來,相聲界當功不可沒!關張生時正值亂世。商旅俱須以勇武保命。東西兩漢皆非禁武時代,異族襲擾又內爭不休。導致戰亂頻仍。武勇乃保命搏名之階也。關張之勇悍,雄漢遺風使然!對中國傳統武術的認知,時至今日已被武俠小說和武俠影視尤其是網路帶偏了!中華傳統武術對戰鬥實力的形成有非常準確的表述:一膽,二力,三技巧。關張二人恰恰都是膽大包天,體魄雄健同時又是心細如髮之人!他們的戰鬥力就是這麼來的!
回覆列表
二人皆是士族出身的專業武士,武學是一門嚴謹的運動科學,每一招都是千百代武士用生命驗證過,冷兵器時代,一招定生死,無師自通這種事除非你有幾十條命,不斷拿自己做實驗才能成。
祖先也是人,只是做了偉大的事而萬事流芳。歷史上關羽吃官司才逃門在外,而且有文采,應該是仕族出身。關羽只是特定時期的武士,也只是在那個時代相對其他將軍強一些,並不是神,武士大多出自貴族,冷兵器時代,一個武士是要經過系統的訓練,充足食物才能供養出來,更不用說騎兵(要有錢養馬,長時間磨合),農民不是那麼隨隨便便就敢殺人,古人壽命短,漢唐時期,漢人尚武,從小世族大家會請老師嚴格訓練,14歲出師在本地切磋,受到關注選入軍中(仕途做官是唯一晉升的階梯),別跟我提什麼武俠,漢末三國天下凋敝,6000萬人死的剩下1000多萬人,田畝制度九戶供養1個軍戶,天下也就百萬兵(不在戶的流民肯定也不在供養體系內,也就更不可能出現了),將軍更不用說絕對不過萬,豪俠是太平時代的江湖,將軍是亂世的豪俠,武功最高的就在軍中,山中訓練,你沒營養沒名師沒對手,尤其是沒對手你哪來的對敵經驗,就算山中有高人他又不出來,你怎麼知道他是高人,所以說高人就在世間,高手就在一個國家的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