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和佛,很多人認為不可相提並論,同日而語。其實敝人認為,魔和佛都是思想到達覺悟頂峰之表現。無所知又無所不知,無所在又無所不在。都是集大成者。佛的最終目的,是透過不斷的“悟”尋求到真正的靈魂的淨土,然後帶領善男信女透過自贖行善達到解脫超脫的究竟法門。也就是涅槃。而魔,也是經過自身苦修,以另一種意義的“悟”,達到“大成”,不去自贖,而去做贖與不贖規則的制定者,做宇宙混沌之下的主宰者。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我就是神,我就是一切。眾生完全換另一種秩序,另一種規律生活,萬物臣服,眾生魔化。看這兩者,修行過程一是邪惡,一是善行。魔要歷萬般罪惡,眾生諸相,了悟心魔發展,然後物極必反,九九歸一,脫離罪惡,修心練識,做到心到識到,一切由心,重定規則,顛倒眾相,一切唯我。成就了這最大的惡。而佛,定要脫離塵世紛擾,一塵不染,明心見性,五蘊皆空,然後明悟,佛法大成,空即是不空,無障即看透萬般障,不受障礙,無慾亦無求,無樂即極樂,而達到極樂世界。歸於創世神,溶於自然而然。當魔與佛都脫離眾生,參天道,悟明法之時,四者無有多少分別,只所悟方向不同罷。此時此刻,成佛成魔僅在一念之間。在於此一悟也!倘使魔悟到天之正道,頓悟妙諦,即佛家所言: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但此一悟,須捨棄萬般魔法,實非易事,魔總歸是自私的,如何可輕易捨棄?多是真正大成大德之佛祖,方可教化,使之頓悟。如一例:“三十年來尋刀劍,幾回落葉又抽枝。自從一見桃花後,直至如今更不疑。 ”石之軒,這個聰明絕頂,風流倜儻,多才多藝,武功卓越,佛法高深,魔法大成的邪王,在長安古剎做住持,儼然一代得道高僧。做邪王,不死印法,無人能出其左右,欲統一魔道。性格分裂,喜怒不著於顏色。閱歷人生,百轉千回。石青璇,才冠當世,一曲簫音,使其魔頭父親最終選擇自殺,而恰時四位高僧梵音唱和,佛偈教化,使之頓悟,皈依佛門,終成正果。如此魔頭,一念之間,盡斷青絲,捨棄罪惡,即刻成佛。而佛依然,到此境界,就看悟得悟不得了。悟得了,成佛。悟不得,又不知要苦修經年。捨棄肉身,究竟涅槃,此一舍不易舍也。哪怕你心中有一絲的波動,一絲的猶豫,一絲的不捨,均不可成佛。此一絲,即心魔。百年功法,實現五蘊皆空,再大的心魔也難撼分毫,但此一絲,卻在靈魂最深處,非到成佛之際不出現,卻能做致命一擊。正如大廈可擋萬鈞之力,勁暴之風,但動一基石,或可致其傾倒。故佛要修成渾如天成,渾然一體,無隙可乘,無懈可擊。磐石即為一體,但若中心有一絲裂紋,或可從中而裂。如另例:楊耀文選編的《一日佛門:文化名家談佛錄》中提到的鳩摩羅什,不論其說對與不對,可考否,姑做一例。以書中論點而言,其只能被稱為大智者,而不能稱其為佛,多年苦修,已臻大成之境,卻因其表妹一欲,再難步佛道極境。對佛教的發展起到了很大作用,但終究未成正果,乃至火化後只剩當初舌燦蓮花的牙齒,而未有舍利。所以,成佛非心真修至渾然天成無隙可乘之境界,切莫自詡或捨身試道。成佛著多出世後又入世歷練,以身試魔,心起一絲波瀾,再度出世修行,以避將來之險。心渾然一體者,不為世事永珍所惑也。凡人飲酒,若我亦飲酒,入口為水也,不起一絲酒氣。凡人愛人,我亦愛人,凡人愛異性私慾,我愛天下所有善男信女也。古往今來,能大成者幾人哉?如此一嘆,心便生一隙也。心魔無所不在,不斷修行,心無質疑,無質疑故。最後以一偈結尾:混沌為空又無空,萬物不在其身中。天道卻做自然道,無空創造諸眾生。
魔和佛,很多人認為不可相提並論,同日而語。其實敝人認為,魔和佛都是思想到達覺悟頂峰之表現。無所知又無所不知,無所在又無所不在。都是集大成者。佛的最終目的,是透過不斷的“悟”尋求到真正的靈魂的淨土,然後帶領善男信女透過自贖行善達到解脫超脫的究竟法門。也就是涅槃。而魔,也是經過自身苦修,以另一種意義的“悟”,達到“大成”,不去自贖,而去做贖與不贖規則的制定者,做宇宙混沌之下的主宰者。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我就是神,我就是一切。眾生完全換另一種秩序,另一種規律生活,萬物臣服,眾生魔化。看這兩者,修行過程一是邪惡,一是善行。魔要歷萬般罪惡,眾生諸相,了悟心魔發展,然後物極必反,九九歸一,脫離罪惡,修心練識,做到心到識到,一切由心,重定規則,顛倒眾相,一切唯我。成就了這最大的惡。而佛,定要脫離塵世紛擾,一塵不染,明心見性,五蘊皆空,然後明悟,佛法大成,空即是不空,無障即看透萬般障,不受障礙,無慾亦無求,無樂即極樂,而達到極樂世界。歸於創世神,溶於自然而然。當魔與佛都脫離眾生,參天道,悟明法之時,四者無有多少分別,只所悟方向不同罷。此時此刻,成佛成魔僅在一念之間。在於此一悟也!倘使魔悟到天之正道,頓悟妙諦,即佛家所言: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但此一悟,須捨棄萬般魔法,實非易事,魔總歸是自私的,如何可輕易捨棄?多是真正大成大德之佛祖,方可教化,使之頓悟。如一例:“三十年來尋刀劍,幾回落葉又抽枝。自從一見桃花後,直至如今更不疑。 ”石之軒,這個聰明絕頂,風流倜儻,多才多藝,武功卓越,佛法高深,魔法大成的邪王,在長安古剎做住持,儼然一代得道高僧。做邪王,不死印法,無人能出其左右,欲統一魔道。性格分裂,喜怒不著於顏色。閱歷人生,百轉千回。石青璇,才冠當世,一曲簫音,使其魔頭父親最終選擇自殺,而恰時四位高僧梵音唱和,佛偈教化,使之頓悟,皈依佛門,終成正果。如此魔頭,一念之間,盡斷青絲,捨棄罪惡,即刻成佛。而佛依然,到此境界,就看悟得悟不得了。悟得了,成佛。悟不得,又不知要苦修經年。捨棄肉身,究竟涅槃,此一舍不易舍也。哪怕你心中有一絲的波動,一絲的猶豫,一絲的不捨,均不可成佛。此一絲,即心魔。百年功法,實現五蘊皆空,再大的心魔也難撼分毫,但此一絲,卻在靈魂最深處,非到成佛之際不出現,卻能做致命一擊。正如大廈可擋萬鈞之力,勁暴之風,但動一基石,或可致其傾倒。故佛要修成渾如天成,渾然一體,無隙可乘,無懈可擊。磐石即為一體,但若中心有一絲裂紋,或可從中而裂。如另例:楊耀文選編的《一日佛門:文化名家談佛錄》中提到的鳩摩羅什,不論其說對與不對,可考否,姑做一例。以書中論點而言,其只能被稱為大智者,而不能稱其為佛,多年苦修,已臻大成之境,卻因其表妹一欲,再難步佛道極境。對佛教的發展起到了很大作用,但終究未成正果,乃至火化後只剩當初舌燦蓮花的牙齒,而未有舍利。所以,成佛非心真修至渾然天成無隙可乘之境界,切莫自詡或捨身試道。成佛著多出世後又入世歷練,以身試魔,心起一絲波瀾,再度出世修行,以避將來之險。心渾然一體者,不為世事永珍所惑也。凡人飲酒,若我亦飲酒,入口為水也,不起一絲酒氣。凡人愛人,我亦愛人,凡人愛異性私慾,我愛天下所有善男信女也。古往今來,能大成者幾人哉?如此一嘆,心便生一隙也。心魔無所不在,不斷修行,心無質疑,無質疑故。最後以一偈結尾:混沌為空又無空,萬物不在其身中。天道卻做自然道,無空創造諸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