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貓眼觀史

    祝大家閱讀愉快!

    玄武門之變的勝利者是李世民,所以大多人認為在這之前,李世民的實力肯定比李建成的實力強,其實這個是個誤區,不要因為李世民是秦王,手下戰將如雲,功勞甚大,再加上一直被說成“子打江山父親坐”的李淵,很多人也就認為這個子打江山指的是李世民,其實這裡面大多是指他有幾個好兒子,其中也包括李建成。玄武門之變之前可以說李建成的實力可以甩李世民幾條街的,下面我們不妨做個對比。

    一:政治上

    李淵肯定是支援自己的長子李建成的,為了保住李建成的太子之位,還不斷打壓了李世民,甚至把李世民調離了長安,防止李世民接觸這個政治中心。還有齊王李元吉的幫助,在太子黨和秦王黨爭的不可開交的時候,李元吉就曾經設計殺害李世民,可是李建成心軟沒有同意,最後反被殺死。

    (李世民劇照)

    二:軍事上

    秦王李世民雖說兵強將廣,但是李建成太子府也有很多精兵良將,他單單在府中就養了士兵兩千,羅藝給他的300起兵,還有齊王李元吉的兵力,實力可以說是超過李世民的,有人就說有兵有什麼用?沒有李世民會打,瞭解過的人都知道,李世民在建唐的過程中同樣立下了很多功勞,唐朝建立後他還多次率兵攻打了突厥,而威望之所以不如李世民,是因為李淵把李建成留在身邊,一直讓他接觸如何處理國家大事,但是不代表李建成的軍事才能就輸於李世民。

    (李建成劇照)

    三:民心——無形的實力

    因為李建成本就是太子,在很大程度上是擁有絕對的主動權的,玄武門之變之前,連玄武門的守將都是自己人,他自己的兵力也是多於李世民的,但是自己麻痺大意,最後被李世民給反擊了。而玄武門之變後雙方還在廝殺,直到李元吉和李建成的死訊傳到了這些士兵耳朵,他們才放棄抵抗。這都還沒有徹底放棄,是尉遲恭去逼宮了,最終以李世民的勝利結束。

    因為史書都是勝利者所寫,李世民就開創了第一個公然篡改史書的人,玄武門之變成了他的汙點,正因為他是唐朝偉大的皇帝,我們眼裡的明君,所以給我們一種潛意識,認為他在很強大,其實李建成一是輸在自己心軟,其次是輸在沒有心腹,論心腹,李世民比李建成不要多太多,李世民在決定發動政變之前,同樣是猶豫的,但是手下眾多大臣都極力慫恿,說服李世民。總之一句話,成功都是給有準備的人的。

  • 2 # 歷史雜貨鋪

    相信很多人看到這個問題會下意識的說肯定是李世民的實力強,實際上在真實的歷史中情況恰恰相反的,說難聽一點,李世民就是一個贏了的賭徒,就在玄武門前一天,他差一點被李淵拿走所有權利,他及時的拿出太子擋槍,他告訴李淵,李建成和李元吉與其妃子有染,李淵得知此事非常憤怒,命他第二天和李建成等人當面對質。

    結果第二天李世民就發動了玄武門之變,並且贏得了勝利。人們在各種影視劇中,都將李建成演成一個沒腦子的廢物,實際情況可不是這樣,在玄武門之變發生之前,李世民是沒有實力去和李建成抗衡的,很多人都說李世民立下了赫赫戰功,一直跟著李淵東征西討,李淵的部下都看在眼裡所以他們都支援李世民。

    實際上李世民跟著李淵打天下的時候,李建成被派往河東獨立發展,而且進攻長安的時候,李建成的部隊和李世民帶的軍隊是一起殺進去的。李淵當了皇帝之後,在立儲的問題上面沒有絲毫的猶豫,他就認定了太子是李建成。

    李建成和李世民兩人風格不同,李世民的確是有很多的戰功,他的部隊也很能打,李建成是軍政結合,他立下的戰功其實並沒有比李世民少多少。人才方面,李建成在當時身邊有不少人才,只不過李世民做了皇帝,李建成身邊的人自然沒有多少記載,而且因為李建成是太子,李淵的態度又很明確,所以大家都是支援太子。

    李建成本就是儲君,大臣們支援,皇帝支援,再看李世民,支援李世民的大臣也有,可是相對來說還是非常少的,也就是說李世民沒有實力和李建成鬥,那他為什麼成功了呢?他正是看中了在玄武門之中,雙方都是相同的人馬進去,因為是面聖,不會帶太多人,就是一些隨從,而他又是突然襲擊,玄武門大門關閉,外面的人一時半會無法支援,正是因為他的這一場豪賭成就了他的帝位,否則正常發展的話,他是絕對鬥不過李建成的。

  • 3 # 95278110

    當然是李建成強,無論從權力,地位,得力的手下,李建成均佔有優勢,建成身為太子,不出意外,就能順利接班,世民對他有威脅,他也不能動,如殺了世民,他肯定不能順利接班,承乾就是例子,李世民處於劣勢和被動地方,只有殺了建成,逼李淵讓位,才能當皇帝,還有建成太子府有長林兵兩千餘人,戰鬥力滿滿的,燕雲二十八騎名震天下,大將王君廓曾帶十二騎破敵一萬,比世民的玄甲軍厲害多了,世民府中有驃騎八百,世民不偷襲完全沒有勝算。

  • 4 # 新知傳習閣

    這個問題,要從多方面來評價,才更客觀。

    首先,從權力上看,一定是李建成更強大。李建成是太子,平時是要協助處理一些朝政大事。如果皇帝出處征戰或視察,太子就要代行國政。

    李建成身邊,還掌握了部分京城的軍隊。玄武門屯守的將軍基本上全是李建成的人,尤其是常何將軍。

    而李世民手上沒有兵權,除非是皇帝分派的特殊任務外,李世民手上沒有什麼政務可以操作。

    李世民當年征戰的兵馬都歸政府管理,軍權並不在李世民手上。沒有皇帝的手令和兵符根本就調不勸軍隊。

    在整體實力這個層面上來看,李建成佔優。第一回合李建成勝出。

    接下來,我們來看人才。

    由於李世民長期征戰在第一線,因此手上有不少能徵之將。在被李世民攻下的城市中,他也把許多有見識的文人拉攏到了自己帳下。

    而李建成則因為長期坐鎮後方,負責糧食和兵源徵集,和後方管理。真正上前線的次數太少,因此手上的人才數量和質量方面略差。

    第二回合,李世民勝出。

    最後,來看下智謀。

    李建成是作為太子來培養的,因此他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治國上,不管是用人還是做事,他心中是有國家一盤棋概念的。他的心裡是陽謀建設國家的計劃,陰謀這些東西,不是他的專長。並且按照正常的邏輯,他必須是國家的接班人,沒有必要去搞那些見不得光的人。

    而李世民則處在不利的位置上,按照正常邏輯,他是當不上皇帝的。因此他只有搞陰謀,搞突擊,殺掉李建成才能成功。於是他收買了李建成的心腹常何,這才是玄武門之變的關鍵。

    當玄武門之變爆發時,李建成以為玄武門的守將,尤其是常何會站在自己一邊,哪知道全體將軍們在觀望。李世民是事先有準備,身邊的人反而多一點。李建成身邊除了李元吉和幾個隨從外,根本就沒有什麼人。

    第三回合,李世民勝出。

    三局兩勝,最終的結果還是李世民勝出,這就是玄武門之變的結果。

  • 5 # 素月墨羽YH

    不知道那些幾萬關注的號在那裡說李建成強是什麼邏輯。綜合實力肯定是李世民更強,看看李世民官職就知道了,不過李世民強在外圍,在長安肯定要比李淵李建成弱,因為禁軍不在李世民掌控之下,也是為什麼李淵李建成不放李世民回洛陽的原因,真放出去了打不過啊。不過就這種態勢下李世民依然能買通玄武門守將甚至禁軍(因為玄武門事變之後尉遲恭逼宮,而李淵身邊的護衛竟然沒什麼動作,真實情況可想而知。),李世民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 6 # 正史漫談

    在長安,李建成的實力強得多。

    李建成與李世民爭儲事件,原本是一起宮廷政治鬥爭,比拼的自然是政治資本;而在當時的唐朝統治圈、乃至整個關中統治核心區,李建成的政治實力是遠超李世民的,這就是他在兄弟博弈中一度佔據上風的原因。

    而李世民的厲害之處在於,面對不利局面,他透過一場精心策劃的伏擊戰,成功地把政治鬥爭變成了軍事冒險,從而揚長避短、用自己最擅長的方式獲得了勝利。

    讓自己人帶兵,這是李淵的一大特點。公元617年,他在太原起兵的時候,讓世子李建成為隴西公、左領軍大都督,二兒子李世民為敦煌公、右領軍大都督,老四李元吉則鎮守太原。這是典型的“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

    到了公元618年李淵稱帝,按照傳統的嫡長子繼承製,世子李建成水到渠成地升級為太子。作為王朝的儲君、“副皇帝”,這一身份事關政權的穩定,自然不能輕易外出,更別說冒著風險帶兵打仗了,因此,在接下來的統一戰爭中,指揮軍隊的任務主要落到了李世民身上。

    在隨後的五六年間,李世民幾乎獨攬了統一中原和西北的戰功,李淵則以加官進爵予以回報。在公元621年平定王世充後,李世民的待遇是“加號天策上將,領司徒、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位在王公上,增邑戶至三萬,賜袞冕、金輅、雙璧、黃金六千斤,前後鼓吹九部之樂,班劍四十人。”此時他的權勢已經達到了頂峰,自然引起了李建成的不安,雙方的政治鬥爭也在這個時候開始白熱化。

    我們可能會形成這樣的認識:既然李世民戰功赫赫、手下名將雲集,碾壓李建成還不是小事一樁?實際上這是個誤解,我們要明白這樣一個概念:當時的唐朝,是一個有體系、有制度、運作正常的穩定政權

    這意味著什麼呢?在這樣的狀態下,軍隊是受嚴格管束的,政治主導軍事、軍事只是政治的延伸。李世民戰功確實可怕,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就具備了私自調動軍隊的權力,他的軍事指揮權來自中央朝廷的賦予;同時,他並不是唐朝唯一的統帥——當時的唐朝行軍大總管眾多,都是由朝廷直接委派;李孝恭、李元吉也曾奉命獨自帶兵打仗。

    此外,李世民在打天下的過程中確實得到了不少文武人才,但有兩點我們要注意:

    其一,從邏輯上而言,這些人首先是唐朝的臣子,隨後才被指派給秦王府,調動他們的權力來自李淵。比如在公元622年,李世民擊破劉黑闥、進逼徐圓朗時,李淵一直詔書,讓他把軍隊指揮權交給李元吉、隻身回朝彙報情況;不久後這些人馬在李建成的指揮下徹底掃除了劉黑闥勢力。在公元626年,突厥來襲,李淵一聲令下,眾多秦王府武將都被調給了李元吉管轄。

    其二,我們都知道李世民手下有尉遲敬德、秦叔寶等猛將,但唐朝的猛將可並不都在秦王府。

    公元620年竇建德帶20萬大軍幽州,唐將薛萬均、薛萬徹兄弟倆率數百人的敢死隊繞道敵後發動奇襲,竇建德軍陣型瞬時崩潰、被斬首數千人,這一風格跟秦瓊毫無二致。而薛萬徹,後來在玄武門率兵打得秦王府將士“大懼”。

    同時我們別忘了,除李世民外,那時唐朝最著名、最有實力的異姓將領:李靖、李世勣,其實都不是秦王府的人,他倆都曾直接拒絕了李世民的拉攏。

    根據北周自隋朝以來的軍事制度,軍隊實行將、兵分離模式,像李世民這樣的統帥,手下並沒有常備軍。在非作戰時期,他得待在長安城;當軍情需要時,才由朝廷下發詔令、發給兵符,其後調動府兵隨其作戰。戰事結束後則隨即解散,將領回朝覆命、軍人回家種地。

    而在玄武門之變前,由於統一天下的戰事已基本結束,當時的李世民長期留在長安城,是沒辦法指揮、調動軍隊的。在這裡,他的綜合實力被嚴格束縛,可以與李建成做個全面比較。

    李淵在位時,哪些人在唐朝最有權勢?我們可以透過一個詔令來管窺一斑。

    公元621年,李淵下令將鑄幣權整合為國有,民間不得私鑄。不過,有三個人享有特權:李世民、李元吉各自被賜三處官爐,裴寂被賜一處官爐,也就是說,這仨人可以自己造錢用。

    我們可以這麼理解:當時的唐朝政治圈,最有地位的人有五個,分別是皇帝李淵、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齊王李元吉、宰相裴寂。

    而這五人,實質上形成了三派:皇帝李淵和他的死黨裴寂,同穿一條褲子的李建成、李元吉,李世民。

    令人遺憾的是,在這裡面,李世民是最弱、且被孤立的一派。

    首先,在玄武門之變前,李建成已經當了六七年的太子,他常年待在關中、鎮守長安,輔助李淵處理軍國大事,其政治經驗、人脈遠非李世民可比。

    我們舉個例子:李淵就像像現代公司的總經理(上面沒有董事長),李建成是主持工作的常務副總(唯一)、內定的接班人,而李世民則是負責重點市場業務開拓的總監(業績最好但並非唯一)。假設我們是不歸李世民管轄的員工,咱們會拍誰的馬屁、主動靠近誰?

    答案不言而喻。畢竟對大唐中央朝廷的官員而言,自己的地位、富貴是李淵授予的,未來則維繫在李建成身上;李世民在外打仗確實牛,但跟自己又有什麼關係?畢竟雙方不是一個山頭的。

    其實這就是李淵常年猶豫不決、不願意更換太子的深層考慮。李建成身處權力中心多年,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派系,如果擅自改立儲君,勢必會造成難以預料的政治後果。

    至於李元吉,雖然在影視作品中的形象不佳,但在歷史上,他實際也是一位軍事統帥。公元621年唐軍圍攻王世充,當李世民分兵前去虎牢關迎擊竇建德時,率軍繼續圍攻洛陽城、並且設伏大破敵軍的,正是李元吉。

    那李淵和裴寂站在誰一邊?看似中立,其實偏向李建成。

    面對爭儲風波,李淵看似和稀泥,但我們從兩件事就能看出他的真實態度:

    其一,公元624年,慶州都督楊文幹造反,而此人則是李建成的鐵桿心腹,這是一個危險的訊號。因此,當訊息傳到長安時,李淵震怒之下將李建成監禁,並且派李世民前去平叛。

    但在接下來,李元吉、後宮嬪妃輪番在李淵身前勸解,名義上是天策府司馬、實際上是李建成親信的封德彝也在朝廷裡四處活動,李淵很快改變了主意,不僅放出了李建成,甚至還安心地派他回長安鎮守。

    其二,公元626年,為了肢解李世民的團隊,李建成、李元吉在李淵的支援下,首先將李世民的智囊房玄齡、杜如晦逐出秦王府;隨後,又以突厥來襲為由,將尉遲敬德、程知節、段志玄、秦叔寶等精兵猛將全部調配給李元吉。李淵何等人物,他不可能不明白這些舉動意味著什麼,這隻有一種解釋:他以實際行動支援李建成逐步掏空李世民。

    至於裴寂,則一向跟李世民不對付。公元619年,裴寂與李世民的死黨劉文靜起了衝突;最終,由於李淵拉偏架,為李氏太原起兵立下頭功的劉文靜被以“涉嫌謀反”的莫須有罪名處死,李世民百般活動也無濟於事。這件事也在父子的心底埋下了一根刺。

    綜上來看,在玄武門之變爆發前,李世民一方已完全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甚至在軍事力量方面,他也完全處於弱勢:當時的太子府擁有從各地招募來的2000精銳護衛軍,名為長林兵,同時還有李元吉的部屬;而李世民手下僅有800私自豢養的死士。

    不過,李世民擁有三大撒手鐧:

    第一,一些已經與他形成利益共同體的文武。除了大舅哥長孫無忌外,還有尉遲敬德、張公瑾、侯君集等死心塌地的死黨,這些人是眾所周知的秦王府核心干將,他們與李世民是唇亡齒寒的關係,除了隨著他孤注一擲外,這些人沒有其他選擇;

    其二,李世民久經沙場,而且多次在不利的局面先實現翻盤,由此形成了一流的軍事嗅覺、隱忍而狠辣的行事風格,他要麼不動手,一動手就會一劍封喉;

    其三,李世民早就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拉攏了玄武門的守將常何,在東宮的旁邊、李建成眼皮底下佈下了一枚至關重要的棋子,這證明,他早就為發動軍事政變做好了準備。

    因此,隨著李建成的步步緊逼,李世民孤注一擲,展現了自己在戰場上的作風:

    首先,舉報李建成“穢亂後宮”,以此打亂李淵的思緒,迫使李建成進宮對質;

    隨後,李世民透過常何,在半夜帶人經玄武門潛入皇宮埋伏。

    其三,待李建成進入埋伏圈,關門殲“敵”,李世民更是親手射殺自己的兄長;

    最後,派尉遲敬德逼宮,李淵看清形勢下令內外軍隊聽從李世民的指揮,形勢隨後歸於安定。

    實際上,上述過程就是李世民軍事戰術在宮廷內的上演而已,這對他來說簡直手到擒來。李建成雖然也多次帶兵打仗,但在軍事戰術方面顯然落後於自己的二弟,由此在佔盡優勢的情況下被對方一舉翻盤;否則的話,以他在長安裡的力量,清除李世民勢力、鞏固太子之位,只是時間問題。

  • 7 # 辛沙

    中國古代宮廷鬥爭的特色,就是當其他兒子的戰功、聲望和實力超過長子(也就是欽定的太子)的時候,鐵定會發生奪嫡行為。李世民就是如此,他作為傑出的將領,帶領軍隊東征西討,唐王朝大半江山都是他打下的。而長子(太子)李建成則長期陪侍在李淵身邊,盡太子的職責,功勞和聲望自然不及李世民。這個時候,就算是李淵都看得出來,奪嫡行為一定會發生,但他無力解決,因為李世民的實力,不但已超過太子及其他兒子們,甚至己超過李淵自己。所以,當玄武門事件後,李淵為求自保,明智的選擇把皇位交給李世民,自己當起了太上皇。李世民奪嫡,並不光彩,但他當皇帝后功業太大,且歷史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所以許多難堪的細節都被隱去了,人們也樂於接受千古大帝李世民是個光明磊落的人。

  • 8 # 司馬達蒙

    肯定是李建成強,但要說強得多,還得打問號?第一南北朝以來,尤其是北周以來的門閥世家,誰當皇帝無所謂,所以沒有多少大家會去摻和李世民李建成的爭鬥,誰贏誰輸對他們沒有太大影響,兩個人都不昏庸,誰當皇帝沒有關係,所以門閥這一塊支援力度都差不多,第二,李靖等將領的中立,也不支援誰,這個也一樣!第三,李淵的態度,李淵需要李世民來制衡李建成,所以有些措施並不是針對李世民的,把李世民的將領派給李建成李元吉有些時候是形式大於實際,因為關鍵時刻,該支援誰還是會支援誰。第四,很多人過高估計了李建成,以太弟拉攏李元吉,要麼說明李建成其實沒那麼強,要麼說明李元吉有更大野心(先聯合太子幹掉最強的李世民,再尋機幹掉太子或者以後的皇帝以太弟繼位),而無論哪一種,李建成可能連李元吉都不如。第五,所謂政變,李世民這樣的人物不可能只有兩三成把握就敢動手的,不然歷史上當皇帝太容易了,肯定是有七八成的勝算的,就衝這一點,李建成李元吉肯定是低估了李世民,除了十幾員猛將不到一千府兵,就敢對抗數千人,其中的佈局肯定是精心計算過的。

  • 9 # 張生全精彩歷史

    玄武門政變之前,究竟是李世民的實力更強,還是李建成的實力更強,似乎不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顯而易見,在玄武門政變之中,李世民最終戰勝了李建成,獲得了皇位繼承資格,並最終當上了皇帝。從這個角度來說,李世民的實力,應該是比李建成的實力更強的。

    但事實並非如此,說起來,李建成的實力,其實比李世民強大得多。為什麼這麼說呢?

    (李世民劇照)

    很多人可能覺得,當時李世民掌控著兵權,因此他的實力肯定最強。

    但事實上,唐朝的所謂兵權,只有在帶兵打仗的時候才能掌控。如果仗打完了,這個兵權就要交回去了。不帶兵打仗的時候,無論是李建成還是李世民,都是沒有兵權的。所以,關於軍隊的實力這一點,是排除在兩人實力對比之外的。

    再說了,就算有軍隊的實力,當時兩個人似乎也不可能帶著軍隊來比拼。那樣的話,就相當於打內戰。打內戰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那也就意味著新興的唐王朝的分崩離析。所以兩人都不可能動用軍隊。

    排除了軍隊的情況下,李世民和李建成實力的比對,哪個更強呢?可以從明暗兩方面的實力來看看。

    (李建成劇照)

    先來看明實力方面來說。

    講明實力,李世民肯定是比不過李建成的。道理很簡單,李建成是太子,他手中的資源,他可以調動的資源,都非常多。太子是領導,他是可以命令李世民做什麼不做什麼的。他如果命令李世民做什麼,李世民是不敢反抗的,反抗就有謀逆的嫌疑。

    同時,他和皇帝李淵之間的關係更密切一些。事實上,李淵更聽李建成一些,更相信李建成一些。為什麼說李淵更相信李建成一些呢?咱們舉一個切實的例子。李淵曾經三次說過,江山是李世民打下來的,他應該把江山給李世民。但問題是,他一直沒動,一直沒有廢黜李建成的太子之位。這說明什麼?說明他更相信李建成。而且他還有些忌憚李世民。他說“江山是你打下來的”這句話,其實就是忌憚李世民的表現。

    當李淵後來在聽說玄武門政變爆發後,李淵第一個念頭,就是討好李世民。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李淵對李世民有多麼害怕。

    總之,李淵和李建成是站在同一個陣營之中的。他們兩人沒有真正聯合起來,一旦他們兩人聯合起來,那麼李世民根本就不是他們的對手。

    前面我們說軍隊不算李建成和李世民實力對比。但假如李建成要插足軍隊,李世民更加沒有立錐之地了。事實上,李建成也正在插足軍隊。他給李淵建議,讓李元吉帶兵外出打仗,而李淵同意了他的建議。

    就暗實力來說,李建成的暗實力也是比李世民強的。

    (玄武門政變)

    當時,無論是李建成還是李世民,都在培養自己的私家軍。也就是自己的死黨,用這些死黨來對付對方。

    據歷史記載,李建成當時有私家軍2000多人,而李世民只有私家軍800多人。如果讓這兩部分人正面比拼,李世民肯定打不贏。

    玄武門政變爆發以後,李建成的2000多私家軍,立刻前來圍攻玄武門,試圖把李建成、李元吉救出來。當他們實在救不出來的時候,就前去攻打李世民的秦王府。如果一直這樣攻打下去,顯然,李世民的秦王府不是李建成私家軍的對手。最終,李世民實在沒辦法的情況下,他讓尉遲敬德割下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腦袋,把這個腦袋出示給李建成的私家軍看。李建成的私家軍才明白,大勢已去,所以迅速就逃散了,很多人都逃到了山上去躲了起來。

    如果李世民沒有給李建成私家軍看李建成、李元吉腦袋,情況真的很難說。

    既然李建成的實力,無論明暗,都比李世民強。為什麼李建成最終卻打不贏李世民呢?

    其一,因為李世民身邊有一大幫得力的文武將領,這些人既給了李世民智慧,同時也給了李世民力量。有他們在李世民身邊謀劃,因此李世民每一步都走得比較好。其二,李世民先發制人。先發制人,後發制於人。其三,李世民就進行毀滅性的打擊,李建成根本沒有還手之力。儘管他實力比李世民強,但這些實力都用不上,所以,他才敗給了李世民。

    (參考資料:《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等)

  • 10 # 四川達州人

    當然是李建成更強。

    如果說李世民的綜合實力是100分,李建成幾乎是500分。

    李世民當時雖然是所謂天策上將,但已經被嚴重削弱,天策上將府的重要成員均被調離,李世民手上只大約800名士兵而且還包括天策上將府的衛隊,尉遲恭等人的部曲在內。而李建成李元吉兩人的軍事力量不僅包括太子六率,還有衛隊、將領部曲,數量最少5000以上。

    在朝廷中,唐高祖李淵,宰相裴寂為首的中央政權是傾向於李建成的。後宮妃嬪也是支援李建成的。

    此外,忠於李淵的中央禁軍城衛力量的數量在5萬之上。

    正因為如此,不發動玄武門政變,李世民的下場只會更慘,唯一結果就是被李淵與李建成合力困死。

    玄武門政變就是李世民的最後賭博。賭的就是能在內應幫助下一舉剷除李建成與李元吉,然後逼迫李淵承認現實。如果不做這個賭博,後果是大家死光光。

    有人要問,為何李淵會預設李世民?

    因為,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是李淵正妻竇氏的嫡出,是接受了良好教育的嫡子,其餘兒子不是年幼就是才能不足。李淵當時只能在李建成李元吉被殺的局面下預設李世民為繼承人。所謂李淵在尉遲恭逼迫下同意完全是無稽之談。此時,忠於李淵的城衛軍數量遠在李世民之上,僅皇宮禁軍就足夠滅掉李世民。

    應該說,李世民掌握李淵的心思是非常到位的。也因此,當李淵公開命令城中軍隊聽候李世民調遣,派裴寂宣慰李建成李元吉的部屬,默許李世民殺掉十個孫子,忠於李建成的軍隊才徹底放棄抵抗(在李淵下達命令前,整個城市中,李建成、李世民,與負責彈壓的城衛軍三方之間,依舊在不斷進行激戰)。

  • 11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玄武門之變的發生並不是一次偶然的歷史事件——其實玄武門之變的種子從李淵起兵打天下之日起就已埋下。作為父親的李淵無疑是幸運的:有李建成、李世民這樣如龍似虎的兒子守護著老李家的大唐江山。在李淵起兵創業的過程中李建成、李世民兄弟都曾立下過汗馬功勞。然而作為皇帝的李淵對誰也不會放心的——在皇權面前親情往往是脆弱的。李淵既是一位父親,同時又是一個皇帝,所以兒子們能力強對他而言可就不一定完全是好事了。

    作為皇帝的李淵必須想方設法在幾個兒子之間搞平衡——像利用朝臣互相牽制一樣讓幾個兒子彼此制約。他正是基於這一理念才將李建成立為太子,與此同時又讓李世民統兵征戰於外。在征戰天下的過程中李淵充分授權於每個兒子,這就使他們獲得了自行募兵的權力。這在打天下的過程中大大提高了唐軍的作戰效率,然而這也導致諸皇子麾下皆有一支只聽命於自家主子的私人武裝。在大唐王朝的開國戰爭中逐漸形成了這樣一種格局:太子李建成輔佐父皇李淵治國理政,二皇子李世民率領兵將征戰四方。

    李建成和李世民在長期的互相牽制過程中矛盾越積越深:李世民在征戰過程中收攬了大量人才和人心,所以他事實上已威脅到李建成的太子地位。這時豈止李世民自己生出了取而代之的心思,他手下的將士也無不想擁立自家主子登基以換取自己的榮華富貴,這時的李世民實際上已成為一個政治利益集團的代言人。李建成方面自然也不會心甘情願坐以待斃。李建成面對李世民的威脅勢必會強烈反彈——無論這威脅是來自李世民主觀上想取而代之的意圖或者僅僅只是李世民的地位已構成了客觀上的潛在威脅。

    在這樣的局面下無論李建成或是李世民其實都沒有任何退路,因為一旦對方登基那麼勢必會清算自己。這時二人的妻兒以及部屬勢必會在一旁煽風點火,因為一旦對方登基後展開清算行動勢必牽連到他們。由於玄武門之變最終的勝利者是李世民,所以可能很多人會下意識以為李世民在儲君之位的爭奪中處於強勢的一方,然而事實上李建成和李世民在儲位之爭中各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李建成作為父皇李淵明立的太子其優勢在於就法統而言由他繼位是名正言順的。

    李建成的劣勢則是人望相對欠缺(注意是相對欠缺——實際上李建成的支持者也不在少數,只是相比李世民的而言沒那麼強勢而已);李世民的優勢在於在漫長的開國戰爭中收攬了大量人才和人心,然而隨著國家局勢的日益安定這一優勢呈逐漸削弱的趨勢——畢竟在和平年代李世民的人望是不足以同李建成的法統抗衡的。在玄武門事變之前李建成與李世民爭儲事件原本是一起宮廷政治鬥爭。宮廷政治鬥爭比拼的自然是政治資本,而不是看誰手下兵強馬壯。

    李建成作為合法的太子擁有比李世民雄厚得多的政治資源。李建成的政治實力在當時的唐朝統治圈乃至整個關中統治核心區是遠超李世民的:李建成作為太子在平時是要協助處理一些朝政大事的。如果皇帝出處征戰或視察,那麼太子就要代行國政。當時李建成身邊還掌握了部分京城的軍隊。李世民在打天下的過程中確實得到了不少文武人才,但這些人在邏輯上首先是唐朝的臣子。儘管這些人與李世民有著特殊的私人關係,但至少在理論上這些人是由皇帝李淵指派給秦王府的。

    既然這些人是由皇帝指派給秦王府的,那麼這些人的調動權自然也在皇帝手中。儘管這些人內心深處直接的效忠物件是李世民而非李淵,然而如果身為皇帝的李淵非要下聖旨調動這些人是無法抗拒的。公元622年李世民擊破劉黑闥、進逼徐圓朗時李淵就下了一道詔書讓他把軍隊指揮權交給李元吉後隻身回朝彙報情況,不久之後這些人馬就在李建成的指揮下徹底掃除了劉黑闥勢力。公元626年突厥來襲時李淵一聲令下就把眾多秦王府武將調給了李元吉指揮。

    李世民手下確實有尉遲敬德、秦叔寶、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等謀士猛將,然而李唐王朝的謀士猛將並非全都集中在秦王府:太子府這邊文有魏徵;武有薛萬均、薛萬徹兄弟。由於李建成長期坐鎮後方負責糧食和兵源徵集,所以他真正上前線統兵打仗的時候並不多。這導致太子府在人才數量上確實不及秦王府,不過像魏徵、薛氏兄弟這些人都還是拿得出手的。況且當時唐朝實力最強的兩位名將李靖、李勣可都不是秦王府的人——他們在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儲位之爭中更多是保持中立。

    這些在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間保持中立的人在本質上仍是要聽命於皇帝李淵的,所以李淵的態度是決定儲位之爭勝負的關鍵因素。李淵選擇立李建成為太子本身就說明了他的態度。在玄武門之變發生以前李建成和李世民使用各種司空見慣的宮廷政治手段展開了諸輪鬥法,然而在這一系列鬥法中李世民一直處於被太子李建成壓制的狀態。事實證明要用宮廷政治手段撼動李建成作為合法太子的地位是不現實的。這時李世民面前只剩一條路——就是利用自己殘存的威望迅速發動一次以軍事武力作為後盾的政變。

    如果真等到天下大定之時李世民將徹底失去和太子李建成對抗的資本。事實上這時的李世民已是走投無路之際被迫孤注一擲,然而李建成身為合法的太子自然不會那麼急迫去發動一場政變——畢竟這樣做的風險實在太大,若非走投無路是沒人敢輕易嘗試的。李建成作為合法的太子似乎完全沒必要冒風險去發動一場政變。李建成和李世民儘管都是能力突出的當世人傑,然而他們兩人的能力其實是表現在不同方面的:李建成擁有更多的是陽謀,而李世民則擅長於陰謀。

    作為太子來培養的李建成主要精力是用在輔佐父皇治國理政上,所以他更擅長的是治理國家這樣的陽謀。至於爭權奪利的陰謀也不能說他不會,然而他還是更傾向於用傳統的宮廷政治鬥爭手段。他從來也沒想過要用武力解決問題,他也沒想到對方會用武力解決問題。相比之下李世民在儲位之爭中一開始處於不利境地:在正常的邏輯下他是當不上皇帝的,所以只有搞陰謀搞突擊殺掉李建成才能扭轉局面。李淵和李建成最大的錯誤就在於:他們忘了自己所身處的時代是由亂世向盛世過渡的時期。

    儘管李建成作為合法太子的法統優勢在這一時期日益佔據上風,然而李世民在長期戰爭中積累的人望優勢也依然不容忽視。可李淵、李建成、李元吉都低估了李世民在危急關頭採取斷然手段的決心,所以始終熱衷於透過牽制平衡的宮廷政治手段對付李世民。這時的李世民深知:如果自己按對方設定的遊戲規則玩下去註定被玩死,於是索性把心一橫發動了玄武門事變。應該說李世民放出的這一大招完全出乎李淵和李建成的預料之外,所以李世民此舉可以說是打了對手一個措手不及。

  • 12 # 歷史第一人葉忠

    武將 文臣 李世民都不如李建成 只是玄武門以後 東宮的文臣武將都被清洗了 除了少數投降李世民 剩下的不是被殺就是貶謫 秦王府的文臣武將參與了貞觀之治 所以青史留名 讓你覺得李世民親信人才濟濟而已 事實上 參與玄武門的親信打手也就四五個人 李靖李績秦瓊程咬金這些人雖然是長期跟秦王共事 但根本算不上心腹 都只是李淵和大唐的臣子

  • 13 # 一隻活的太累的豬

    肯李世民強,在長安也強,不然殺了李建成李淵不敢吭聲,而且能馬上撐擔朝延,這都是早就經營好的,李建成黨是看長安的勢力也比李世民小才想動手的,而外面的軍隊基本上李世民撐控。沒勢力敢動手?

  • 14 # 暗物質去哪兒了

    那年代軍事實力就是政治實力,造成玄武門之變主要是三個情況,一、李淵雖確定了太子但沒有明確太子與秦王的權利地位,二、李建成調動李世民的屬下,三、李世民屬下群雄不滿逼李世民政變

  • 15 # 六丸子

    李建成是太子,實力遠強於李世民,但玄武門外的遭遇戰,李世民個人武力太強,尤其是當世一流的箭術起了決定作用。如果李建成一箭射死了李世民,估計更沒啥波瀾就登基了。帝王之家,心狠手辣者王。

  • 16 # 小樓一日聽春雨

    玄武門之變其實風險非常大,是非常取巧的非常手段。所以,其實,李建成在長安的實力更強大。當然,這個也是李淵縱容的結果。李淵的本意應該是堅持嫡長繼承製度,把李世民的嫡系儘可能調離長安,以後李建成上位之後,再酌情加恩。默許李建成成立長林軍壓制親王府的守備力量。李世民支持者主要在軍中,朝裡的鐵桿劉文靜已經被李淵殺雞儆猴的處理掉了。李世民也是知道李建成一黨準備在玄武門搞掉他,才孤注一擲的。好在玄武門守將常何是秦王一派的。否則,他只能選擇逃出長安去洛陽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北宋八大名臣排行值得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