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老大稱為“伯”,老二稱為“仲”,老三稱為“叔”,老四稱為“季”。出自《左傳・昭公二十六年》:“亦唯伯仲叔季圖之”。伯仲叔季由此成為兄弟之間的排序。一、伯[bó]“伯,把也,把持家政也”。――按宗法社會里常以長子繼承父位當家,當國者則一樣把持國政。如春秋五霸,“霸”亦可作“伯”,即指盟國奉為把持朝政的長兄,“伯”、“霸”通用。同義的“兄”字,從人從口,表示在家裡是發號施令者,這與“公”字從口,上面的“八”表出聲(甲金文下邊不是厶),表示是國家的發號施令者相似。弟弟們對兄長是必須服從的。示例:伯父(父親的哥哥)。二、仲[zhòng] “仲,中也,位在中也。”――這個叫法還留在雲南白語(漢語最親的兄弟語)裡,讀 zv 陽去(第6調),在白語裡,“仲子”是二兒子,“仲女”是二女兒。示例:仲兄(次兄;二哥);仲年(次年,第二年);仲弟(二弟);仲叔(兄弟中排行第二者)。三、叔[shū] “叔,少也。”――這個字也跟“�m”字同根。《爾雅"釋詁》“�m,始也”,“�m,作也”,就是才起來的,新生的。示例:仲叔繼幽淪。――唐・柳宗元《哭連州凌員外司馬》(老二、老三相繼過世。)四、季[jì] “季,癸也。甲乙之次,癸最在下,季亦然也。”――這個字《說文》認為上面的禾是“稚省”,比於幼禾,總之是最幼少的。不管多於或少於四個,“季”都是最末的,如果只有三個,它就是老三。擴充套件資料一、伯仲叔季的有關示例1、孔子,名丘,字仲尼,孔子排行老二,故字“仲尼”。2、孫堅的四個兒子。長子孫策字伯符,次子孫權字仲謀,三子孫翊字叔弼,四子孫匡字季佐。二、由伯仲叔季演變的成語有:不分伯仲、伯仲之間等1、不分伯仲 [ bù fēn bó zhòng ]解釋:分不出第一第二。示例:兩位追求者的才學、家世都一樣優秀,~,讓她不知如何抉擇。近義詞:不相上下、不分軒輊等;反義詞:不可企及、望塵莫及等。2、伯仲之間 [ bó zhòng zhī jiān ]解釋: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間:中間。比喻差不多,難分優劣。出自:三國・魏・曹丕《曲論・論文》:“傅毅之於班固,伯仲之間耳。”(傅毅與班固相比,不相上下。)示例:這二位的球技~,難分高低。近義詞:季孟之間、大同小異等;反義詞:不可企及、望塵莫及、天壤之別等。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伯仲叔季
古代老大稱為“伯”,老二稱為“仲”,老三稱為“叔”,老四稱為“季”。出自《左傳・昭公二十六年》:“亦唯伯仲叔季圖之”。伯仲叔季由此成為兄弟之間的排序。一、伯[bó]“伯,把也,把持家政也”。――按宗法社會里常以長子繼承父位當家,當國者則一樣把持國政。如春秋五霸,“霸”亦可作“伯”,即指盟國奉為把持朝政的長兄,“伯”、“霸”通用。同義的“兄”字,從人從口,表示在家裡是發號施令者,這與“公”字從口,上面的“八”表出聲(甲金文下邊不是厶),表示是國家的發號施令者相似。弟弟們對兄長是必須服從的。示例:伯父(父親的哥哥)。二、仲[zhòng] “仲,中也,位在中也。”――這個叫法還留在雲南白語(漢語最親的兄弟語)裡,讀 zv 陽去(第6調),在白語裡,“仲子”是二兒子,“仲女”是二女兒。示例:仲兄(次兄;二哥);仲年(次年,第二年);仲弟(二弟);仲叔(兄弟中排行第二者)。三、叔[shū] “叔,少也。”――這個字也跟“�m”字同根。《爾雅"釋詁》“�m,始也”,“�m,作也”,就是才起來的,新生的。示例:仲叔繼幽淪。――唐・柳宗元《哭連州凌員外司馬》(老二、老三相繼過世。)四、季[jì] “季,癸也。甲乙之次,癸最在下,季亦然也。”――這個字《說文》認為上面的禾是“稚省”,比於幼禾,總之是最幼少的。不管多於或少於四個,“季”都是最末的,如果只有三個,它就是老三。擴充套件資料一、伯仲叔季的有關示例1、孔子,名丘,字仲尼,孔子排行老二,故字“仲尼”。2、孫堅的四個兒子。長子孫策字伯符,次子孫權字仲謀,三子孫翊字叔弼,四子孫匡字季佐。二、由伯仲叔季演變的成語有:不分伯仲、伯仲之間等1、不分伯仲 [ bù fēn bó zhòng ]解釋:分不出第一第二。示例:兩位追求者的才學、家世都一樣優秀,~,讓她不知如何抉擇。近義詞:不相上下、不分軒輊等;反義詞:不可企及、望塵莫及等。2、伯仲之間 [ bó zhòng zhī jiān ]解釋: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間:中間。比喻差不多,難分優劣。出自:三國・魏・曹丕《曲論・論文》:“傅毅之於班固,伯仲之間耳。”(傅毅與班固相比,不相上下。)示例:這二位的球技~,難分高低。近義詞:季孟之間、大同小異等;反義詞:不可企及、望塵莫及、天壤之別等。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伯仲叔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