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山紅豆心

    不看後四十回怎知道內容?張愛玲說的,只代表她自己,並不意味著什麼,她也不是高鶚,更不是曹雪芹。她憑什麼說高鶚死有餘辜?每個人看《紅樓夢》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感悟。

    一、後四十回續書的貢獻

    因為後四十回續書,使我們得以完整地認識《紅樓夢》,使我們為《紅樓夢》寶黛愛情一灑同情淚,使我們感悟《紅樓夢》的偉大。

    後四十回續書,把前八十回未完內容基本上沿著預定路線到達目的地,以悲劇結局,徹底打破中國古代才子佳人大團圓結局俗套。這就是後四十回續書的了不起成就。

    把寶釵纏綿悱惻的愛情終結於"黛死釵嫁"這一情節,是後四十回續書的最經典貢獻。比那些把"黛玉、晴雯都從棺材裡扶出來,重新配給寶玉"的"想做一部團圓的《紅樓夢》的"續書者不知強千百倍。

    曹雪芹在《紅樓夢》一開始就已明說了,"千紅一哭,萬豔同悲"。寶黛釵的愛情最終必須"鏡花水月","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紅樓夢》必須是悲劇。而還淚水的故事,能是喜劇嗎?

    二、後四十回續書的不足。

    賈寶玉熱心功名並一舉考入進士之列的描寫,是不符合曹雪芹的原意的。賈寶玉就是因為不讀其父親要求熟記熟背的書籍和時人文章而遭他怒斥喝罵的,賈寶玉一直罵那些熱心功名利祿的讀書人為"祿蠹"。

    "蘭桂齊芳"的結局,同樣不符合曹雪芹的"樹倒猢猻散""落了片茫茫大地真乾淨"的原意。因為賈府的末路,應該是"欠淚的,淚已盡,欠命的命已還。"當然,賈蘭高中也未嘗不可,因為其母親的判詞是"氣昂昂頭戴簪纓,光燦燦胸懸金印,威赫赫爵祿高登。"但那也應該是"晚韶華",過眼雲煙式的結局而不是"蘭桂齊芳。"

    我們今天愛讀《紅樓夢》,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寶黛釵的悲劇故事。正如民間傳說《梁祝》那般哀婉淒涼。不然,如果寶黛愛情能"有情人終成眷屬"那種大團圓結局,我們可能就不再喜歡這個千古絕唱了,因為那是中國古代文學才子佳人作品的俗套,而《紅樓夢》不是俗套。曹雪芹的"一把辛酸淚"怎能是喜劇釀成?

  • 2 # 阿丹151014015

    誰提的問?冒張愛玲之名。張愛玲五十年代初就去了美國,一個清朝遺老遺少的子孫、一個民國時期的大小姐張愛玲,怎麼可能說出“高鶚妄改紅樓夢死有餘辜”這種“十年”語言來?

    題主,你是大忽悠梁宏達老師派來的吧?

  • 3 # 懂你148975892

    《紅樓夢》120回是完整的一個整體。張愛玲對後四十回的評價是極不公正的,她完全憑自己喜惡的揣測,肯定是受了胡適的影響。

    民國初年,蔡元培從歐州學成歸國,同時帶回他研究多年的《石頭記索隱》一書,該書發行後,引起巨大轟動。他認為《紅樓夢》是部反清復明的政治小說,主人甕賈寶玉的原型就是太子胤礽。其他眾多人物都是影射的明末的遺老。他的影響至今陰魂不散,所謂的"吳梅村版108回"《紅樓夢》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他開創了新《紅樓夢》"索隱"派的先河。

    而從美國學成回國的胡適並不贊同他的觀點。儘管蔡元培不僅是他的伯樂,還是他的上司。他卻認為《紅樓夢》是個人傳記小說,1921年他的《紅樓夢考證》一書出版發行,他提出《紅樓夢》寫的是“曹寅的家事",曹雪芹就是賈寶玉的原型人物,但他沒寫完,高鶚續寫了後四十回。這就後來的"考證"派。他的觀點被1927年他"收購"的一部《石頭記》殘本所"證實”,這就是現上海博物館收藏的帶有眾多脂批的"甲戍版"殘本。而張愛玲也是其簇擁者之一,她說的後四十回為"附骨之蛆"影響深遠。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胡適所倡導的"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在《紅樓夢》的考證上,下的結論卻太輕率了。

    他倆所代表的兩方的爭議一直持續不斷,各方皆支持者眾,誰也說服不了誰。由此產生了所謂的新"紅學"。

    其實,"索隱"派與"考證"派兩方都犯了個時間上的錯誤。《紅樓夢》成書最早不會早於1703年,因為那年康熙才開始第四次南巡,而所謂的"吳梅村"死於1704年。所以,他肯定寫不出"太祖仿舜南巡,獨甄家接駕四回"這樣的情節來的。史料記載康熙六次南巡,獨曹寅接駕四次是中國歷史上獨一無二的事件。所以,胡適的"曹家說"是比較合理的。

    但他也犯了個時間上的錯誤。他認為曹雪芹是曹寅的孫子,生於1715年。那麼問題就出來了,《紅樓夢》的最早發現的手抄本,是1754年的"甲戍本”。如果真如曹雪芹自己所說"披閱十載,增刪五回",那麼他1744年就已開始寫《紅樓夢》了,很難想象《紅樓夢》會是一個二十多歲的青年寫成的。而且,他也沒有書中賈寶玉的人生經歷,因為,在1723年初,曹家就已受李煦抄家的牽連,開始衰敗了。他如果存在,只不過是9歲的娃娃,書中所描述的繁花似錦的生活,他就算是經歷過,印象也不會太深刻的,這是常識。

    書中寫到小說"完全如實記錄自己的親身經歷,不敢有任何一點穿鑿附會"。那麼有沒有具備這些條件的人物呢?答案是明確的。他就是生於1706年,1708年因父母早逝而跟著曹寅成長,1715年經康熙恩准世襲其兄曹顒江寧織造,1728年被雍正抄家,1736年被乾隆大赦出獄的曹頫。《紅樓夢》就是他從1736年開始,用了十多年的時間,在北京其祖宅完成的自傳小說。他把自己一生的經歷與感悟透過其1706年∽1725年這段真實的歷史時期給描述了出來。所以120回《紅樓夢》是完整的,只不過被胡適代表的"高鶚續"給腰斬了。所以,俞平伯臨死忓悔:“幹秋功過,難以辭達!"

  • 4 # 江上客舟

    張愛玲講的,完全有道理。首先講黛玉,第五回柱凝眉,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程高本中調包計致黛玉死,死己死了,己成事實,無須用牽掛=字。只有見不著面又不知情況,才用牽掛二字,脂批浮落雖同流,空惹魚龍誕,說明黛玉嫁某王的,嫁後寶玉不知音耗,才牽掛,但黛玉不羨權勢,某王知其心不在己,所以只好流口水,黛玉鬱郁終日,淚盡而逝。說了黛玉,再說寶釵,寶玉和寶釵二人是結婚的。婚後釵盡/心婦道,書見舉案齊眉四字,寶釵耍求寶玉苦讀進取,寶玉忠言逆耳,詩見停機德三字,後懸崖撒手,出走,寶釵潦倒守節而死,第五回見山中高士晶瑩雪,金簪雪裡埋二句,寶玉知後愧悔不己,見紅樓夢引子傷懷日,奈何天句,其餘還有,你看程高本和原作接得上嗎?張愛玲講錯了嗎?第五回詩和曲是最好的證據。讀紅樓應從第五回本身和脂批中解讀八十回後情節。

  • 5 # 安全評價師汪其仁

    誰能有理有據地說後四十回一定是高鄂所續?!張愛玲憑自己好惡所言後四十回之論有何憑據?就此誤導看與不看豈不謬哉?!

  • 6 # 蘭空老張

    我印象裡張愛玲沒說過“死有餘辜”話。她咋會那樣沒教養呢?!紅研所主流觀點,高鶚不是續書者,只是整理者,道理還是比較充分的。原來的說法,張問陶娶了高鶚的妹妹,現在發現不是那麼回事,基於傳言的那個二義性的“補”就更不是續書的意思了。程、高的序裡明言“略為修輯”,即他們只是整理者,胡適認為他們說假話,張問陶的“八十回以後俱蘭墅所補”就是續書的意思,且張是高的妹夫豈能不知內情。

    本人認同周紹良的觀點:“後四十回是曹雪芹未改定的殘稿”,“不論後四十回有多少毛病,120回所包括的故事是協調的,互相銜接而沒有矛盾的,循著合理的線索而發展下來的”,“後四十回文字,主要是曹雪芹原稿,其殘損或刪而未補的,由程、高補綴了一部分也是有的”。

    八十回前後差別是存在的,張愛玲初中時就發現了這個,此後一生堅持後四十回是偽續。她研究後認為:“續書者紅樓夢不熟,卻似乎熟悉曹雪芹家裡的歷史”。這續書者顯然不是高鶚,莫非是另一個曹雪芹?球都踢到球門柱上了!周汝昌認為78回以後、還有67回,都不是原著。有一種現象值得注意,篩子眼越細,能過去的東西越少。

  • 7 # 使用者張廣範

    紅學起紛爭,各有好奇功。天下諸候起,各有如椽筆。爭論本身就可觀,各抒己見百花妍。文壇如潭,譚水深,中華文化彩繽紛!

  • 8 # 花下客12

    不管什麼派什麼家,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各表心態見識有什麼不好?覺著自已正確,就想像成別人不正確,多麼噁心人的心態!個人看法;精讀熟讀前捌拾回,後回最好別看。否則心內吃了蒼蠅,心內很難受。(本人感受,請恕見異)

  • 9 # 藍天白雲40079

    感謝高鶚讓我們看到了完整的紅樓夢,雖然他的結局明顯違背了曹雪芹的本意,可是沒有後四十回不能讓我們深切體會到紅樓夢的悲哀

  • 10 # 狼煙一九三一

    一部《石頭記》紛紛攪攪近三百年!時至今日人們還為誰是作者?後四十回之真假爭辨!實屬罕見!

    張愛玲的的看法是正確的。

    胡適的功勞不可沒。

    曹雪芹是實有其人,不過是被曹家除籍之人。

    《石頭記》的功績在於殘缺。

    因為殘缺而使人不斷探索,不斷挖掘,不斷體悟,不斷解謎,紛爭不斷才有新意,這也是大家落入曹雪芹迷津的原衷!

    《石頭記》是一本帶有自傳體,又滲入社會,結合歷史,把一部二十五史匯入其中,整個封建社會提綱式的大書,沒有深厚的文史哲底蘊的人是很難了解其中味的。

    一個護官符,一部二十五史。

    一個好了歌,一個封建社會真締式的眾生相。

    一曲《紅樓夢》曲,一劇眾生浮世繪。

    真假寶鑑幾人得?

    風月迷幻數世人。

    親身經歷真與假,

    雪芹自在霧中存。

    命世之哲學,經世之真締!

    漫言紅袖啼恨重,更有情痴抱恨長。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

    曹雪芹夲是乾隆姻親,頗知清廷內幕,隱姓埋名,著此一書,乾隆雖履次清剿(文字獄)《石頭記》還是鳳凰涅槃重生,最終還是難逃一劫,高鄂程偉元奉乾隆和坤之命,腰斬紅樓,最終乾隆還是沒有放過這位姻親,在乾隆近七十高齡還是用文字之獄,將《紅樓夢》打入另類,以假充真,卻不知還是掉入曹雪芹之竅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要不要和現任說和前任的交往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