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風微涼秋風水清

    首先,中英文兩種語言使用中的文化相似性在於語言的獨特性。語言的結構以及語言的內

    容會影響人們的思維。我們通常會有這樣的感覺,有時外語中有些詞彙很難翻譯成漢語,這一點

    更說明了語言與文化在塑造人們對世界的認識方面的重要意義,因為每種語言都有特定的詞彙

    去描繪特定的經歷與思想。這些特定的經歷、思想與詞彙,只有特定的文化才能獨有。有時我們

    用一些蹩腳的翻譯不能達到原語言所表達的意思要求。由於文化的原因,個別詞彙的表達尚且

    如此,帶有濃重文化色彩的片語更是不可忽視。

    文化的獨特性導致我們常見的各種電影等文學作品的名字很大程度上有著文化的要素,因

    此,我們在處理這些名稱的時候應該時時刻刻注意文化的影響。我們在翻譯、理解文學電影作品

    時有幾種情況,即完全對等型、對等型、完全不對等型。無論是哪種型別,我們都可以看出在作品

    命名以及名稱轉化時文化的獨特性體現。

    完全對等型是英文與漢語音釋完全相等,可謂語音的轉化。例如:“Hamlet”《哈姆雷特》,即

    使是在轉化人名的時候也要注意準確性以及文化的影響,《英語姓名譯名手冊》能夠規範譯名的

    統一性和穩定性。這種方法雖然簡單,但是有時也會出現一些問題,往往會把外國的人名用任意

    的漢語同音字代替。這裡主要掌握的是外華人名與華人名的音相同時,我們一般適宜用外國

    人名常用的字,以避開與華人名的混淆,從而顯示文學作品異域的文化內涵性,充分體現不同

    文化的特徵。

    對等型的第二種是直接轉化原文名稱。這種方法與語音的直譯不同,它是語義的轉化。其

    中,無論是原文名稱還是譯文名稱都能概括表達故事的內容。例如:“TheOldCuriosityShop”《

    老古玩店》/“OurMutualFriend”《我們共同的朋友》這種轉化方法相對比較簡單,但是在轉化中

    也應該充分考慮漢語語言文化表達上整齊與通暢的特點。

    這兩種名稱轉化不像意譯那樣受到重視,但是,不同語言的差異及不同文化上的差異直接

    表現了各種文化中的姓名各有差異。例如,各個民族的命名方法及歷史淵源都有很大的差別。因

    此,在外語轉化成漢語名稱時一定要注意原語文化中的姓名特點。這種翻譯雖然在翻譯上完全

    等同,但是在字音或語調上都會發生一些變化。交際者不會過多地介意,但是由此造成的結果是

    讀出來的姓名既不屬於甲文化,也不屬於乙文化,而處於一種洋味十足的折中狀態。這種折中實

    質上就是跨文化交際中求同的具體表現[2]381。因此,應該十分注意這種現象,以達到兩種文化都

    能夠接受的目的。

    其次,中英文兩種語言使用中的文化相似性在於語言的可接受性。每種文化在表達一定的

    思想時都有其本身的文化內涵,這就構成了它的可接受性。同樣用文藝作品的名稱舉例說明,完

    全不對等型進行中英文兩種文字的互換時,要脫離原來語言的模式及文化特徵,達到另一種語

    言的文化可以接受的效果。譯者不僅要了解外國文化,還要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不僅如此,還

    要把兩種文化加以比較,因為真正的對比應該是從各自文化的內涵意義出發尋求對應。這種類

    型的互換在目的語中根本找不到原語文字面的影子,而是按照故事內容情節進行的。這類翻譯

    的作品在早期出現過一些經典,這種翻譯能在更大程度上體現譯語的文化內涵。這種翻譯涉及

    到對文化處理時一般分為兩種方法:主要以原語言文化為歸宿和主要以目的語文化為歸宿。因

    此,英語書名、電影名稱的漢語翻譯多采用漢語的文化歸宿[2]276。在充分考慮文化因素的同時,還

    要注意影視片名的雅俗共賞、喜聞樂見的特點,回味無窮更是讓影片增添色彩。影視譯名廣告宣

    傳效應也是值得注意的問題。比較成功的書名及影視名稱的翻譯也很常見,例如:一些經典影片

    的翻譯:“AsYouLikeIt”《皆大歡喜》/“GonewiththeWind”《飄》/“WutheringHeights”《呼嘯山

    130

    莊》/“WaterlooBridge”《魂斷藍橋》“ForrestGump”/《阿甘正傳》/“Limelight”《舞臺生涯》等。

    近期的一些影片也有些是這類翻譯的典範,如:“Birth”《重生》/“WickerPark”《迷情公寓》/

    “Paparazzi”《狗仔攝影師》/“Cars”《汽車總動員》/“BlowDry”《愛情洗剪吹》等。《紅菱豔》、《窈

    窕淑女》、《玉女神駒》等就非常符合漢語的習慣及文化認知。

    中英文兩種語言使用中的文化差異性在於兩種語言使用的結構不同。廣告語言作為一種文

    體具有很高的商業價值,廣告文體作為獨特語言的形式有其明顯的文化特徵。在廣播、電視、電

    影、報紙、公共汽車的車身、建築工地、單位的大廳內,每天我們的生活都充滿著各種各樣的廣告

    宣傳語言。這些廣告有商品或文學作品的宣傳廣告,有動員性、鼓動性的宣傳廣告,兩者的目的

    都是一種廣泛宣傳使人記住的口號,可稱之為口號(slogan),或廣告語句(catchphrases),在語

    體上也有著鮮明的功能性。作為商業媒體廣告它可以藉助圖畫形象的資訊功能,使語言高度精

    練,句子高度濃縮,濃縮的短句常常具有警句和格言的意味,是一種運用各種語言技巧並富有藝

    術魅力的鼓動性語言,它要求用詞獨特新穎而言簡意賅,句式洗練而內涵豐富,同時要引人注目

    而讀後回味無窮。作為文學作品的評價推廣,主要是利用文字格式及語言的表現達到引人注目、

    提高知名度的目的。下面分別就一般的商業廣告和口號性的標語兩大類特殊的語言形式具體分

    析其語言特點以及所體現出的文化差別。

    首先,一般的商業廣告,通常會使用大量的形容詞,例如,漢語早期的成套的商業承諾有:造

    型美觀,款式新穎,質量上乘,服務周到。如果分別把這個宣傳口號翻譯成beautifully/

    handsomelydesigned/fashion/up-to-datestyle/superfinequality/courteousservice,就會有失英

    語表達的特點,根本體現不了英語廣告語言的特色,結構也不符合英語的結構特點,顯得不倫不

    類。為了符合英語文化的特點,我們最好把它翻譯成:Itisbeautiful,andfashionable,and

    excellentitem;youcanenjoyyourbuyingthatwillbeconsiderateandcomplete.這種差異不僅體

    現了兩種語言的結構特點,而且更多地體現了兩種語言的文化特點,即漢語注重的句型整齊、排

    比的、朗朗上口的結構特點,也體現了漢語的高度濃縮的語言特徵。而英語則表現出極其整齊

    的、嚴格的結構特點。

    這裡我們不難看到,在宣傳廣告語言中除了使用了大量的形容詞以及語言的凝練之外,漢

    語的穩定的結構特徵在廣告語言中也被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漢語習慣使用成型的三字或者

    是四字的結構表達,以增加語義,增強語勢,強化廣告的藝術感染力,以達到表現力與節奏上的

    完美。但是,因為英語與漢語結構的差異,廣告文字的翻譯就很難做到兩者的一致與統一。必須

    結合每種語言的特點進行理解與釋義。

    究其根源,漢語的結構特點是中國文化的體現。華人往往吟詩唱詞,文化的修養也常常以對

    古漢語的理解與掌握為標準。從許多產品精練的廣告標語、企業精神的口號、凝結學校歷史與傳

    統的校訓中都可以看到這種文化與結構表達的充分體現。例如:匯豐銀行的廣告詞的英語:

    “We’vebeenonalongjourneytogether,nowwe’repavingthewaytoabetterfuture.”相對應的

    漢語翻譯為:永結同心,共致未來。還有索尼掌中寶的廣告的英語是:“Itletsyoutakeatrip

    backintoapast,andenjoythememoriesofalifetime.”這一則廣告的漢語也極大地展現了漢語

    的結構特點“為你記載人生、重溫舊夢、留住歡樂”。不僅如此,中外名校展示風采的校訓也充分

    地體現了這種宣傳語言文字在不同語言中的差別。這裡首先以中國百名高校的校訓為例,我們

    可以清楚地看到,一百所高校的校訓很多都是以四字為單位,或者四字,或者兩組四字,最多為

    四組四字。例如,浙江大學的“求實創新”,清華大學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華南師範大學的

    131

    “艱苦奮鬥,嚴謹治學,求實創新,為人師表”;四字的校訓,如西北工業大學的公、誠、勇、毅①。總

    之,基本是以整齊的結構、極富表達力的字為特點。與中國名校的校訓相似,英語國家的校訓也

    是力求簡潔、明瞭,體現追求真理和服務社會的特點。但是不同的是,英語國家的校訓的語言特

    色不是像中國校訓一樣的嚴謹的句子結構,而是簡潔地表達一個理念,如斯坦福大學:願學術自

    由之風勁吹;普林斯頓大學:普林斯頓—為國家服務,為世界服務;哈佛大學:讓真理與你為友;

    多倫多大學:像大樹一樣茁壯成長。從這些精闢的語言的表達中,我們也可以看到英語與漢語

    的語言與文化的差異。

    其次,中國的文化傳統造成華人比較喜歡用一些口號性的標語。比如我們最常見的:好

    好學習,天天向上;高高興興上班去,安安全全回家來;做知法公民,養合法寵物等,漢語比較

    喜歡用這類標語,在翻譯時一定要注意它們的民族獨特性與漢語的表達方式,否則將會造成對

    原語的錯誤翻譯,或是會造成很費解的翻譯,因此較好的翻譯絕不能按照漢語的結構套出英語

    的句子,也絕不要按照英語的句子翻譯看上去根本不是廣告的漢語語言。當然,這裡還要把握

    翻譯時的意譯及其文化的相對性、直譯及其文化的開放性以及不譯及其社會文化現象可移植性

    的含義[3]。前面提到的是極其典型的漢語的宣傳語體的句子,這些句子深深地置身於中國文化

    之中。這些句子只有在漢語中才能體現出它的廣告宣傳效果,如果翻譯成英語句子它們就失去

    了本身的深刻內涵,也就是說不太適合翻譯成英語句子。即便是翻譯成了英語句子,也沒有可能

    像漢語那樣語義清楚,結構簡練,朗朗上口,過目不忘。

    以上可以看到,無論是英語作品的宣傳,還是傳統的漢語廣告,一是充分體現了廣告的文

    字語體,二是體現了英語與漢語兩種語言的語言特徵。因此,在翻譯這樣的廣告語言時,要儘量

    符合目的語的語言特徵。從漢語的文化特點來看,中國的傳統以均衡均勻為美,《文心雕龍·麗辭

    篇》就提出了“造化附形,支體必雙;神理為用,事不孤立”。這種傳統的審美心理對漢語有著潛移

    默化的影響,突出地表現在四字格這種語言形式上。四字格字數統一,音節固定,具有結構工整、

    音韻和諧、簡潔明快等鮮明的特點。華人非常習慣以整齊的句式表達強烈的思想感情,因此,

    在廣告語中的三字、四字、五言、六從、七字常常被使用到。而英語中缺乏此種表達形式,漢語譯

    成英語時就很難做到。但是由於英語本身有些廣告是使用了語音的押韻、詞語的多義所產生的

    藝術效果,翻譯成漢語也很難做到音、形與義的完美轉換。英語譯成漢語儘量照顧了漢語的句式

    整齊的廣告語言特徵,但是漢語譯成英語如果只是按照漢語的句式進行翻譯,勢必造成理解上

    的問題,有時更談不上音形義的同時顧及。有些英語廣告使用的語言生動、奇特,能引起讀者的

    興趣,取得了激動人心的效果。如:kissyourcoughsgoodbye,就是一則十分符合英語文化習慣的

    詼諧幽默的表達。

    因此,語言的使用首先考慮的是文化的因素,語言只有在文化的背景下才能更有其真實的、

    飽滿的含義。語言的學習不僅要清楚語言文體本身的特點,還要力爭做到語言與文化的相互影

    響、相互作用。語言學習為文化學習提供了一種渠道,文化的學習與認識會促進語言的學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父母之間會沒有愛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