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醫婦科段曉芳
-
2 # 譚天談帝
你好,女性的月經是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的,如緊張壓力大勞累熬夜藥物等。平時多注意點衛生,經常清洗會陰部,不要熬夜生活要有規律,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放鬆心情。可以去醫院做個彩超看看,有些考慮子宮內膜異常,或者是月經不調,內分泌紊亂。
月經月經是生理上的迴圈週期,發生在一些具有生育能力的女性人類和黑猩猩與別的動物之間。刺毛鼠 ,母牛、母馬、母駱駝、母豬、母羊等也會來月經,某些哺乳類動物則是經歷動情週期。育齡婦女和靈長類雌性動物,每隔一個月左右,子宮內膜發生一次自主增厚,血管增生、腺體生長分泌以及子宮內膜崩潰脫落並伴隨出血的週期性變化。這種週期性陰道排血或子宮出血現象,稱為月經。月經期流出的血也叫經血。月經的成分主要是血液(3/4動脈血,1/4靜脈血),子宮內膜組織碎片和各種活性酶及生物因子。其中纖維蛋白溶解酶使月經血呈液態,不致凝固,前列腺素起收縮子宮的作用。 醫學上認為唯有靈長類(包括人類在內)經歷的生殖週期才叫做月經,除此之外其他哺乳類動物的生殖週期稱為發情週期,月經由生殖激素系統調節,是生物繁殖的需要。一個女人的初次月經被稱為初潮,而初潮的出現標誌著女性已經步入了青春期。女性初潮時的平均年齡為12歲。遺傳、飲食與身體健康等等多方面因素可以使初潮提前或者延後到來。月經的停止標誌著女性已經邁入了絕經期,又稱更年期。絕經期女性的平均年齡為51歲,當然就像初潮一樣,遺傳、疾病、手術與醫學治療等等多方面因素會使絕經期提前或者延後,40至58歲步入絕經期均屬於正常現象。而絕經期在35歲或之前到來則定義為早衰。
月經由來
首先必須瞭解女性的生殖器官結構及其生理功能,才能說明這一問題。女性的內生殖器官由卵巢、子宮、輸卵管,陰道構成。卵巢的主要功能是產生卵子和合成卵巢激素,子宮和輸卵管則是生育器官,卵巢中含有幾萬個卵泡,每個卵泡中含有1個卵子。
青春期之前卵泡基本上沒有功能。到了青春期,在腦垂體前葉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不成熟的卵泡逐漸發育,同時合成雌激素。當卵泡發育成熟並排卵之後,卵泡壁塌陷,細胞變大、變黃,稱為黃體,它合成雌激素的同時還產生孕激素。
隨著卵巢的變化,子宮內膜受其影響也發生相應的週期性變化。雌激素使子宮內膜增厚,內膜細胞增多、增大,間質內小動脈變得愈加迂曲,呈螺旋狀,稱為增殖期子宮內膜。排卵後,由於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共同作用,子宮內膜發生水腫,腺體產生大量粘液及糖原,內膜厚度由1毫米增到6毫米,稱為分泌期子宮內膜。
如果此時排出的卵子受精了,則受精卵經輸卵管運送到子宮內發育,稱為妊娠,妊娠組織合成一種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它支援卵巢黃體繼續發育;如果卵子沒有受精,在排卵後14天左右,黃體萎縮,停止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此時子宮內膜中的血管收縮,內膜壞死而脫落,引起出血,形成月經。
因此,月經週期的長短,取決於卵巢週期的長短,一般為21-30天,但因人而異,也有23-45天,甚至3個月或半年為1個週期。只要有規律,一般都屬於正常月經。
出血的時間一般為2-7天,每一次月經出血總量為30-50ml。有人認為月經量多於80ml即為病理狀態。
形成原因
月經是由下丘腦、垂體和卵巢三者生殖激素之間的相互作用來調節的,在月經週期中的月經期和增殖期,血中雌二醇和孕酮水平很低,從而對腺垂體和下丘腦的負反饋作用減弱或消除,導致下丘腦對促進性腺激素釋放激素的分泌增加,繼而導致腺垂體分泌的卵泡刺激素和黃體生成素增多,因而使卵泡發育,雌激素分泌逐漸增多。此時,雌激素又刺激子宮內膜進入增殖期。黃體生成素使孕激素分泌增多,導致排卵。此期中雌激素與孕激素水平均升高。這對下丘腦和腺垂體產生負反饋抑制加強的作用,因而使排卵刺激素和黃體生成素水平下降,導致黃體退化,進而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降低。子宮內膜失去這二種激素的支援而剝落、出血,即發生月經。此時,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減少,又開始了下一個月經週期。
變化過程
月經週期是由下丘腦、垂體和卵巢三者生殖激素之間的相互作用來調節的,在月經週期中出現下列的變化過程:
① 女性達到青春期後,在下丘腦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的控制下,垂體前葉分泌促卵泡成熟素(FSH)和少量黃體生成素(LH)促使卵巢內卵泡發育成熟,並開始分泌雌激素。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子宮內膜發生增生性變化;
② 卵泡漸趨成熟,雌激素的分泌也逐漸增加,當達到一定濃度時,又透過對下丘腦垂體的正反饋作用,促進垂體前葉增加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且以增加LH分泌更為明顯,形成黃體生成素釋放高峰,它引起成熟的卵泡排卵;
④ 由於黃體分泌大量雌激素和孕激素,血中這兩種激素濃度增加,透過負反饋作用抑制下丘腦和垂體,使垂體分泌的卵泡刺激和黃體生成素減少,黃體隨之萎縮因而孕激素和雌激素也迅速減少,子宮內膜驟然失去這兩種性激素的支援,便崩潰出血,內膜脫落而月經來潮。
月經週期
出血的第1天為月經週期的開始,兩次月經第1天的間隔時間稱為月經週期,因此月經週期的計算應包括月經來潮的時間。有些女性只計算月經乾淨的時間,這樣就可能認為月經週期縮短了,臨床上有的婦女常自訴月經不正常,一個月月經來潮兩次。其實仔細算來,月初及月末各來潮1次也是正常的。正常月經週期為28~35天,週期長短可因人而異,提前或錯後7~10天可視為正常範圍,只要能保持一定的規律性就不能認為是月經不調。
末次月經是指距就診日最近的一次月經,應從出血第1天計算。但需注意,末次月經係指此次月經與通常一樣的行經持續時間及量,不要將陰道不正常出血誤認為是月經。此種出血一般量較月經少,時間或短或延長,或失去平時月經來潮的規律。
月經來潮的持續時間一般為3~7天,出血量在100毫升之內,以第2~3天為最多。經血一般呈暗紅色,不凝固,宮頸粘液及陰道上皮細胞。一般女性月經期無症狀,少數人可有下腹或腰骶部下墜感、乳房脹痛、便秘或腹瀉、頭痛等不適。
讓我們來看看有哪些原因可以導致月經淋漓不淨,以及解決它的辦法。1.懷孕。懷孕後出現了先兆流產的症狀會導致陰道少量出血,看起來就像是月經淋漓。所以所有月經週期和經量改變時都應該首先考慮懷孕,做了尿妊娠試驗後再考慮其他治療。
2.宮頸癌、子宮內膜癌等婦科癌症。這兩種病也有可能會表現為月經淋漓。此兩種病好發於中年女性,但也有年輕化的趨勢。所以,不管是哪個年齡段的女性出現了月經淋漓,都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先去醫院看看肯定沒毛病~
3.子宮內膜炎。急性的子宮內膜炎好治,用點抗生素就行。至於慢性的那就。。。只能多運動運動,爭取改變免疫狀態,提高免疫力自愈。
4.剖宮產後出現子宮憩室。月經來潮後,有部分月經儲存在憩室裡,等月經走後緩慢釋放出來,就會表現為月經淋漓不淨。跟電容的原理差不多。這種情況主要靠宮腔鏡或腹腔鏡或宮腹腔鏡解決。
5.子宮粘膜下肌瘤、子宮內膜息肉、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內膜增生等引起的月經延長。主要靠婦產科各項檢查診斷。治療原發病就會使月經淋漓的症狀減輕。所以有病沒病還是得先上醫院看看。
6.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這種屬於沒毛病就想出點血型別。出血時間太長,可能有感染風險。雖然可能沒病因,但還是建議治一治。
7.節食,運動過度,菸酒刺激。再次提醒各位姐妹不要對自己太狠了。如果是這種情況,短期內恢復健康的生活方式還是有希望讓月經恢復正常的,否則發生卵巢早衰,永久不孕,那都是一眨眼的事。
8.黃體功能不足/黃體萎縮不全,黃體功能不足表現為月經來之前點滴出血,黃體萎縮不全表現為經期延長。診斷這兩種病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基礎體溫測定,但是這種方法真的很麻煩(我一個婦產科醫生都覺得麻煩)。還是去醫院查方便一些。
9.情緒影響,如果近期情緒有波動或過分緊張會讓月經變異常,調整好心態後一般能恢復
10.說了那麼多,我估計你可能都有點迷惑了。所以如果出現了月經淋漓的症狀,你還是先去醫院檢查以後再說吧。
經期十一大注意事項
1、不適宜有性生活:月經期因子宮腔內膜剝落,表面形成創傷面,如果發生性生活,容易將細菌引入,使其逆行而上,進入子宮腔內,引起子宮內的感染。
2、不適宜吃太鹹:過鹹的食物,會使體內的鹽分和水分貯留增多,在月經來前,很容易發生頭痛、情緒激動和容易生氣等症狀。
3、不適宜喝濃茶、咖啡:這類飲料中咖啡因含量很高,容易刺激神經和心血管,以致產生月經疼痛、經期延長和經血過多等不適症狀。
4、不宜吃生冷的蔬菜水果和冰冷的飲料:生冷的食物,會降低血液迴圈的速度,進而影響子宮的收縮及經血的排出,致經血排出不利,引起月經痛。
5、不宜吃海鮮:海鮮多數是寒性的,號稱“陰中之陽”,對於在身體虛弱的時候是儘量少吃或不吃的。寒性食物進入食道之後使胃腸的血管遇冷收縮,減弱胃腸的消化能力,從而導致拉肚子等多種現象的發生,因此,女性在月經期間不宜食用海鮮。
6、不宜採取坐浴、盆浴:月經期子宮頸口微開,坐浴和盆浴很容易使汙水進入子宮腔內腔導致炎症。
7、不宜穿緊身衣褲:臀圍小的緊身褲會使區域性微血管受到壓力,從而影響血液迴圈,造成陰部充血水腫。
8、不宜高聲唱歌:月經期,呼吸道粘膜和聲帶充血,高聲唱歌或大聲說話,聲帶肌肉容易疲勞,導致聲音沙啞。
9、不可過度捶打腰背:雖然經期容易發生腰背痠痛等現象,但不可隨意自行敲打,這樣會使骨盆腔進一步充血,引起月經過多或經期過長。
10、不宜進行激烈的運動,如跳高、跳遠、賽跑、踢足球等會誘發或加重月經期間的全身不適,甚至引起痛經和月經失調。一些增加腹壓的力量性鍛鍊,如舉重、啞鈴等也應儘量避免,否則會引起月經過多或經期延長。另外,由於經期子宮口處於微開狀態,細菌易侵入宮腔,增加感染的機會,引起各種婦科炎症,因此月經期間不宜游泳。經期也不宜參加比賽,以免因精神過度緊張,導致內分泌失調而出現月經紊亂。
11、不宜拔牙。恐怕很少有牙醫在拔牙前,會詢問你是否在經期,但你自己一定要知道,不能在經期撥牙!否則,不僅撥牙時出血量增多,撥牙後嘴裡也會長時間留有血腥味,影響食慾,導致經期營養不良。這是因為月經期間,子宮內膜釋放出較多的組織啟用物質,將血液中的纖維蛋白質溶解酶原啟用為具有抗凝血作用的纖維蛋白溶解酶,同時體內的血小板數目也減少,因此身體凝血能力降低,止血時間延長。
月經期可以喝酒嗎?
在來月經之前,醉酒的時間會延長,這同時也是肝臟的禁期! 同樣是喝酒,女性引發肝損和酒精中毒的機率比男性人多一半,就是說女性更容易受到酒精的毒害。
基本上,女性體內參與酒精代謝的酶較少,所以分解乙醇的能力較弱。
再加上月經之前受女性荷爾蒙分泌的影響,酒精分解酶的分泌量會減少,因此,分解酒精的速度降低,結果使得酒精不能被排洩出去而是變成了酸性物質。要中和這些物質的話,肝 髒就要不斷製造出酶,最後,引發肝臟機能障礙的可能性就加大了。
月經來臨之前,分解酶的活動能力低下,酒精代謝能力下降……代謝變緩的話,處於醉酒狀態的時間便加長、酒醉感覺更嚴重。因此,月經前飲酒容易上癮,以至成為引發酒精中毒的導火索的情況很多。
月經期間的飲食
月經期間該怎麼吃?大多數的女性因為上班、就學,實在沒有太多的時間去照料,加上她們的營養不於匱乏,似乎也沒有吃補的必要,就算要遵循古法也要看個人的體質是否合適。
雖然不用刻意的吃補,但也是需要適度的照顧,特別是較易出現經期前症候群、或是經痛、經血量較多者,很多女性在年輕時可能不太在乎這一點,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可能會出現總總身體不適的現象,如:經期前的浮腫、下腹部漲痛、情緒低落或易怒、頭痛、失眠、噁心、腹瀉、青春痘等生理反應,若是知道這些現象都是可以預防的,而且還可以展現年輕有光澤的外貌,相信女性朋友們一定會細心的呵護每一次的經期。
過去老一輩的人有一個觀念就是在每次經期都有調養好,對於女性子宮卵巢的功能也會所助益,當然對於女性荷爾蒙的分泌、器官的年輕化都有幫助。
月經期一般大約是五到七天
前1~3天經血量會較多,有時還會出現血塊,合併下腹部的悶痛,這時可以吃麻油薑片炒豬肝,除了補充鐵質之外,麻油薑片也有活血路的功用,有利經血及血塊順利排出。
三天以後則可以改吃麻油炒豬腰,來幫助子宮的收縮將經血排乾淨。若是你嫌這樣太麻煩了,其實整個經期都可以吃麻油雞或是紅糖煮薑湯都有幫助子宮收縮,將經血排乾淨的作用。
但以上這些都是屬於較熱性的食物,對於體質本身較燥熱或是有面板過敏(蕁麻疹)、肥胖、高血壓、高血脂的人來說就不適合,這些人可以改用菠菜豬肝湯、豬血湯、薑片魚湯,或可在每次結束時喝一些雞湯,或是月經期間只要注意飲食均衡,多吃一些富含鈣質、鐵質的食物如:黑芝麻、菠菜、紫菜、海帶、葡萄、蘋果,不要吃冰品及綠茶即可。
回覆列表
女性的月經是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的,如緊張壓力大勞累熬夜藥物等。平時多注意點衛生,經常清洗會陰部,不要熬夜生活要有規律,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放鬆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