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穿插游擊隊

    其實古代人和現代人的生活節奏不同,飲食口味也有差異,許多古人曾經喜歡吃的食物如今的我們很少吃了。那麼究竟有哪些獨特的食物曾流行於古人的餐桌而今人很少吃呢?讓我們跟隨古人的舌尖,回到過去的飯桌上瞅瞅看。

    01 葵菜

    春秋戰國時候人們主要吃五種蔬菜,其中就有葵菜和藿菜。

    葵菜也稱作冬葵。王幀在《農書》中評價,“葵為百菜之主”,還說到它既能直接吃,還能做鹹乾菜,根和種子還能入藥治病,體現出葵菜的各種用途。

    可惜口感和營養價值較低,所以明代以後的人們就很少吃了,現在只在四川兩湖等地區較常見。

    02 藿菜

    藿則是大豆苗的嫩葉子,口感也很粗糲,在先秦時期常是一般農民百姓戶口的口糧,一般是放到羹裡食用。

    據《昭明文選》曹植《北啟》說:“餘甘黎藿未暇此食也。”良注:“藜藿賤菜,布衣所食。”意思也是藿不好吃,窮人才吃這玩意

    如今在四川地區被當做餵豬的飼料。

    03 鮓

    這是在中國歷史上非常流行的加工食物的一種方式。

    簡單說來就是用稻穀和魚蝦這兩類食材搭配,用鹽巴或酒麴醃製魚類肉類,裹上一層面粉或者米粉,切碎了食用。由於有鹽巴的殺菌作用,貯藏期很長,口感獨特,這種鮓最早見於漢代記載,說是漢昭帝想做一種龍鮓。

    到了南北朝時期得到了大發展,口味多種多樣,賈思勰的《齊民要術》裡詳細記載了用竹甕盛放醃好的魚肉片,在魚肉片上敷上一層米飯、鹽、酒、橘皮等佐料,放到陰涼處發酵。成品酸中帶甜,十分開胃爽口。

    到了宋代鮓迎來了全盛時期,出現了黃雀鮓、羽鮓等多個品種,在古代書籍中出鏡率很高,只是明清之後流傳不夠廣泛。

    04 菰米

    今天的人們對於菰米可能不大熟悉,但對於茭白卻並不陌生。

    而茭白其實是菰米的根莖感染黑粉菌後,根莖不斷膨大形成的。但在秦漢時期人們是把菰米當做主食的,吃的也不是它的根莖,菰米也被稱為雕胡米主要產自南方。在當時菰米與稌、黍、稷、粱、麥 並列六穀,是貴族飲食祭祀必不可少的佳品。

    楚地的文人尤其喜歡菰米飯,在《楚辭》和漢賦裡都留下了“雕胡米佳餚”的稱譽。到了唐宋時代菰米飯更是稱為網紅美食,流行全國,得到了大詩人杜甫的讚譽。杜甫曾寫道:“滑憶雕胡飯,香聞錦帶羹。溜匙兼暖腹,誰欲兼杯罌”,簡單說來菰米飯最大特色就是Q彈爽口,清香淡雅而且含糖量不高。

    後來隨著人們飲食嗜好的改變,菰米也就被冷落了,南方人更喜歡它染病變異的膨大根莖,也就是前面說到的茭白,這也算是一種獨特的飲食口味的轉移吧。

    05 鹿醢

    這兩種如今都很少吃到了。

    鹿醢和蒟醬都是醬的一種,鹿醢就是鹿肉醬。這兩種醬在秦漢時期都非常流行,是烤肉羹湯的重要調味品。

    鹿醢要把鹿的大腿肉和酒麴、鹽巴、蒟醬、八角、桂皮這些放到一處醃製一個多月,成品色很重。

    本來以為這玩意應該也沒有了,沒想到地大物博的中國小吃界總能給人“驚喜”。

    06蒟醬

    至於蒟醬則大名鼎鼎。

    張騫發現在大夏有蜀地的蒟醬,就指的是當時蜀地盛產的一種醬料,但明代以後已經失傳,很多人猜測製作它的原料。有人推測是豆醬,有人說是野生菌製成的醬,也有人說是魔芋製成的。

    經過學者郭聲波等人的研究,蒟醬應該是用一種叫做蔞葉的植物製成,現在蔞葉已經很難在四川尋覓到,在嶺南有部分分佈。無論如何今天由於生態保護鹿肉一般很難吃到,更不要說做成肉醬了;而蒟醬的消失則與明末清初大量湖廣(今天湖南、湖北地區)移民的遷入和其較早以辣椒為調味品有關。

    郭聲波教授還特別指出在四川、海南、兩廣等氣候炎熱地區,清涼芳香的蒟醬有新的開發價值,且蔞葉還可以用作藥材和美化環境。也許這種古老的食物還可以在未來重獲新生,讓人們重新品嚐那來自歷史長河深處的清爽味道。

    以上列舉難免掛一漏萬

    更多古代能吃現在不能吃的食物

    請參考《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諸葛亮是在哪一回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