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灬夜先生灬

    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的姓氏

    晉國 姬

    魯國 姬

    衛國 姬

    鄭國 姬

    宋國 子

    中山國 子

    吳國 姬

    越國 姒

    齊國 姜/田

    楚國 羋

    燕國 姬

    南韓 姬

    趙國 贏

    魏國 姬

    秦國 贏

    趙國跟秦國同姓

    ①以國名為氏。諸侯國君主以受封的國名為氏。如晉重耳即晉文公重耳,以國名晉為氏,重耳為名;魯申即魯僖公申,國名魯為氏,申為名。

    ②以封地為氏。卿大夫及其子孫以采邑名為氏。如晉國大夫畢萬采地為魏,後世子孫以魏為氏;曲沃桓叔之子公子萬封於韓,以韓為氏。

    ④以職業為氏。如巫氏、卜氏、祝氏、史氏、匠氏、陶氏等等。

    ⑤以居住地為氏。魯莊公子遂住魯東門,稱東門遂(名)、東門襄仲(字),是以東門為氏;宋國樂大心為右師,居於宋桐門,稱桐門右師,是以桐門為氏。諸如東郭、西門、池等等。

    ⑥以同周王或侯君主血緣關係遠近之稱為氏。周僖王之子虎稱王子虎,其孫稱王孫蘇;鄭穆公之子喜(子罕)稱公子喜,其孫舍之(子展)稱公孫舍之。

    ⑦以貴族的字為氏。按照宗法制度,公族只包括各代國君的近親三代,公孫之子不屬公族而須另外立氏。這些貴子孫多以其王父(祖父)之字為其氏。鄭國公子發字子國,其孫國參(子思)即以“子國”的末字為氏;另有公子,字子駟,其孫以“駟”為氏。以祖父之字為氏最為常見,是得氏通例。

    春秋以前,貴族之姓承襲自遠祖,因此百代不變,比較穩定;氏為貴族得自與自己血緣關係較親近的先人,而且還會隨著封邑、官職的改變而改變,因此會有一個人的後代有幾個氏或者父子兩代不同氏。另外,不同姓之間可能會以同樣的方式命氏,因此會出現姓不同而氏相同的現象。戰國時,宗法制度瓦解,姓氏制度也發生根本變革。這時氏開始轉變為姓,如本屬於姒姓的齊國田氏,至戰國時已以田為姓。以往貴族才有姓,平民僅有名,戰國以後,平民有姓,百姓遂成為民眾的通稱。姓氏制度的演化,反映了貴族的沒落,平民地位的上升。秦漢以來,姓氏合而為一。《通志·氏族略》載,“秦滅六國,子孫該為民庶,或以國為姓,或以姓為氏,或以氏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茲姓與氏渾為一者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蛋黃裡為什麼會流出黃色的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