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儒3
-
2 # 孫破天
當今這個年代裡喜歡聽相聲的人當中,如果還有誰說他不知道郭德綱的,那估計是不多了!
換句話說,郭德綱的相聲順應了時代的發展,他不僅完美的傳承了中國的傳統相聲,還融入了不少現代元素及素材,get到了當下的笑點!
他的相聲與我們以往所聽到的電視臺相聲有所不同,可能更市井更接地氣,甚至更低俗,但觀眾們喜歡就好!
聽相聲本來就是圖一樂的事兒,你非要把它整得多有教育意義,沒必要!
郭德綱的出現,讓更多的人,特別是年輕人一代,包括我,又喜愛上了相聲這門傳統藝術!
這也是很多所謂的主流相聲團體都望塵莫及的!這也正是老郭牛逼的地方!
-
3 # 伊春美食美客
郭德綱的相聲讓我評價來說。就是聽了她的笑聲很快樂很開心,很高興。至於說在讓我說他的什麼經典作品,我就不知道了。這也就正應了郭德綱的那句話,到相聲劇場裡來聽相聲,我們來聽的不是大道理。我們來劇場聽的什麼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聽了我的相聲大家哈哈一笑。精神得到了放鬆,心情得到了釋放,這是最佳的效果。我們不就是圖的開心嗎?難道還指望相聲,為你指明一條人生的捷徑嗎?他的返場小唱,大實話就唱的人心情格外的舒服,所以說郭德綱的相聲,真的就達到了相聲的最佳效果,讓人開心是最重要的!
-
4 # 公儀閱
自一九九五年德雲社成立至今己有23個年頭,在這二十多年裡郭德綱的相聲事業發展之路,與本山文化傳媒所走之路極為相似!不是注重在藝術的追求上有所突破,而是把重心放在加速打造一個龐大的文化傳媒商業帝國!本山傳媒各地建分店,德雲社文化傳媒國內數家連鎖國外有分店!大型國內外巡迴搞商演!以能賣票為榮,高票房為耀高調顯示天下無敵手!其實這正是藝術發展之路之大忌!
其實藝術家與賣藝人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兩碼事!沒見有哪位藝術家淪落到走街串巷靠賣藝謀生存,如果有,那不是藝術家而是賣藝之人!
藝術的概念較廣泛其中包括:戲劇,影視,音樂,美術,相聲等等!而各行名業的優秀人才經多年的歷練,積疊,沉澱而成為本行業之精英,頂尖人才的藝術家!而郭德綱現在正處在一個剛起步,需要走街串巷,到處張羅著賣票獻藝,其實就歷練的開始,要想達到藝術家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其實整天吆喝著巡演觀眾幾千幾萬黑壓壓的一片,票價幾百幾千一票難求等等,其實是不自信的表現!又象是剛入學的孩子賣弄知識!又象是在對外釋放一種能力與影響力的訊號!其實再怎麼折騰也是枉然,政府權威部門早己定了調子:票房不是評判文藝作品好壞的唯一標準!觀眾再多,票價再高,再一票難求也不一定是好作品!所以還是低調一點好!如果把精力全都放在這方面那你的藝術之路將越走越窄,越走越難!
-
5 # 老不鄭經
第一階段,06年以前的郭德綱,一直在小劇場演出,相聲作品無論是質量和數量,都是一流的,特別是05年郭德綱剛火的那一年,其經典作品大多都是出自於05年,王自健說在相聲上的造詣他這輩子都無法越過的坎兒,當然郭德綱自己也沒法再超過05的自己。真正喜歡郭德綱相聲的人,喜歡的是05的相聲,那時候的相聲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相聲,展現各種基本功和能耐,很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其韻味耐人尋味,回味無窮,百聽不厭。期間整理和發掘了大批的經典作品,06年之前是創作階段。
第二階段,06-10年傳承階段,這期間郭德綱火了後逐漸由小劇場向商演過渡,這期間雖然新出經典作品不多,但是其將作品重新打磨,使作品更加有藝術性和傳承性,同時雲字科的徒弟都拜師了,也開始傳授鶴字科的學員,逐漸傳承相聲技藝。
第三階段,10年後屬於守城階段。10年德雲社風波夠,德雲社中流砥柱的青年相聲演員何雲偉李菁、曹雲金劉雲天等陸續離開德雲社,導致德雲社出現一度無人的局面。這期間郭德綱的主要經歷不在相聲上,主要在培養新人上,這時候岳雲鵬臨危受命,被推做新培養物件,隨著德雲社的孩子逐漸成長,張雲雷,郭麒麟,張鶴倫,陶雲聖,孟鶴堂逐漸火爆起來,德雲帝國開始行成,所以這期間被稱為守城階段。
郭德綱09年前精力很好,作品搞笑,技藝精湛,在專業領域可謂傲視群雄。10年以後郭德綱被弟子傷後,開始吃老本了,沒有成本兒大套的相聲了,都是一些倫理哏七拼八湊組合起來的小碎段子,都是一些于謙老師的家不長裡不短的事兒,能聽但是說不上好,更沒有藝術性,這也許是觀眾的口味下降了吧。
回覆列表
對郭德剛的印象最初是源於他與曹雲金的師徒的恩怨糾葛。嚴格來說華人,尤其是文化人要完全公開的說彼此是非,乃至為此展開罵戰那也是不太可能且有違常理的“逸聞趣事”。私下倒是可以刀來劍往,再不成互毆一次那也是有辱斯文的壯舉,反正怎麼弄也得顧及顏面!所以文化人的面子觀念使得他們絕不會公開擼袖子。但這哥兩硬是可以斗的酣暢淋漓,斗的別開生面!
按理說師傅與徒弟沒I必要爭高低、論是非。跌份!因為高低都是師傅,有何必要! 也不知道郭德剛是昏了頭還是做人向來霸道、且不可一世!與徒弟爭高低,再怎麼論也是失了顏面丟了身份。所謂德藝雙馨,論對弟子和對社會的影響力他不及趙本山。與弟子反目,德字就丟了一半,無論對、錯,師傅的胸襟和風度是不能失的;若論舞臺效果,他的相聲沒有弟子岳雲鵬可樂;若論藝術,相聲說不過弟子曹雲金。這些因素也是後來德雲社由郭德剛與曹雲金的單挑變成了群毆的一個原因:後來離開德雲社的不僅是曹雲金,而是一眾“德雲大咖”!而且到了最後全面開撕,大有不揭穿對方老底誓不罷休之勢,甚至是翻遍祖宗八代!這是有什麼仇、什麼怨,這得有多大的勇氣。
在娛樂圈,這種現象的確相當罕見,百年不遇! 當然如此生猛,那是定然少不了一貫好事的網民。這種群毆一旦升級到了網際網路,群毆就成了社會化了,更加排山倒海,那才是看點! 可惜我向來不關心這些上不了檯面的事,尤其是說人隱私,道人長短。十分無聊,也毫無意義。什麼明星出軌、生孩子,甚至是穿衣服、遛娃都拿來津津樂道,有何意義。
對郭德鋼我大抵是沒有什麼特別的印象。即知之甚少,所以也談不上好或是壞的印象。再則,就郭德剛在網際網路上的這些林林總總還激不起我提筆的興致。
促使我寫這篇文章的念頭其實也是源於我無意中看了一期關於郭德剛的電視專訪!在電視鏡頭前,這位可不是一般的意氣風發!他不僅把現在中國的相聲發展的現狀做了定性,也把相聲界的不景氣確定為江湖之爭,包括宗派、藝術水平等的爭議!相聲界是否真如同他說的不景氣暫且不論,但是他卻能夠以類似業界泰斗的口吻直接全盤否定:現在中國相聲哪還有什麼生命力,哪還有什麼藝術,全是一片汪洋。就我們還能夠很好的活著,是我們一幫人在支撐著整個相聲藝術。真的,如果沒有我們這幫人對中國相聲的拯救,中國的相聲藝術早完了。也就是我們還在這片汪洋中支撐著......! 看來郭德剛的意氣風發是有些不著邊際了!中國的相聲藝術是不是真的要“完了”,或者相聲藝術真的要被他所暗指的一幫人毀了。我不得而知!我就知道在他之前,中國相聲藝術一直沒有“完”,而且一直髮展的不錯。並非是這位“汪洋先生”突然生起的一把大火。而且,他也是在前人的衣缽上走出來的,並不是他的出現就石破天驚(他這麼說似乎有點欺師滅祖)。換句話說他的相聲也不是草棵子裡蹦的,石頭縫裡變的。為何要如此危言聳聽!是真的有感而發,還是別有用心......,我想似乎只有當事人自己說的清楚!
但有一點我卻很清楚。中國的相聲藝術自郭德剛之後就逐漸開始市場化,並越來越世俗化甚至庸俗化了。 我是學中文的,從專業的角度講,相聲首先是門語言藝術。其次是技巧或者功力,講究說學逗唱!這個不難理解,誰都知道!但是這裡頭的藝術內涵以及它本身所折射出來的藝術本質卻不是我們對這些東西表象的理解。首先是語言,一開口便知道水平高低,層次如何。因為它需要很深厚的學養基礎。其次是幽默,也需要深厚的藝術表現力和想像力!這也是可以見真章的,那些低俗的東西並不是幽默,至多隻是滑稽、搞笑。作為一門藝術,相聲的本質不是搞笑。如同大師魯迅,他的文章以及文字功底嚴格來說絕不是最好的,但他的文章的主題和思想對社會的影響以及貢獻卻是無人能及。這就是他成為當代文學的領袖、成為最偉大的文學巨擘的主要原因。我們甚至還可以例舉拳王阿里,他的水平也不是是最好的,但他卻是最偉大的拳王,原因也是他在拳王這個名頭下引發的社會意義和作用同樣是無人能及的。 相聲也是一門偉大的藝術,它與一般藝術形式最顯著的不同就是相聲的精神!即在幽默、娛樂元素的表象裡真正要傳遞的是社會能量的實質!這才是相聲藝術存在的價值,這才是衡量相聲藝術水平的唯一標尺。 而郭德剛的相聲或者德雲社的相聲卻恰恰沒有這些東西!在他們的作品裡倒是脂粉氣和世俗的氣息比較明顯。這顯得輕浮。一旦相聲作品裡沒有主題,沒有思想那基本上等於沒有靈魂,再搞笑也是庸俗無聊和缺乏藝術分量的。比如什麼無五環之歌,不僅俗而且二! 尤其說到表演。所謂相聲演員,演員二字落點就是有舞臺表演的功底。這個不能弱,否則流於俗套,難有深度和感染力。這一點在德雲社一幫藝人而言確實是比較貧瘠和空乏的。所謂有比較才能見真章,我們不妨拿二人轉演員一比就可能馬上“高下分明”,甚至是“黑白分明”。隨便挑一個二人轉演員,其實個個身懷絕技,無論是模仿,還是絕活表演,那不僅是吹拉彈唱樣樣出眾,論逗樂、論幽默那也是精彩紛呈。不單是嘴皮上的功夫,就算不說話也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料”活生生的呈現出來,讓人不禁捧腹大笑。這就是功力,是臺下長期刻苦訓練出來的。這種能耐真的是讓人叫絕,我常常看到他們一轉身就能夠發生奇蹟,讓上一秒和下一秒發生化學反應,叫人笑的停不下來。那種一轉身就是一個人物,甚至是其它任何一種東西的神奇瞬間,其舞臺功夫真的是讓人歎為觀止。我記得有個二人轉演員叫催大笨的,他僅靠一段音樂就把一隻雞的日常生動的寫了出來,還硬是把宋丹丹、馮小剛等一眾大牛笑的完全岔了氣。這就是藝術能力,這就是舞臺功底!難怪趙本山縱橫央視春晚這麼多年而長盛不衰,以及二人轉風行全國所向披靡。
但說到德雲社,除了岳雲鵬的耍寶現眼好像也沒有什麼拿的出手的! 或許論表演或者舞臺功底不是德雲社等相聲藝人的強項,但要論嘴皮子功夫那也不能僅靠“貧”和“損”這兩項技術的。這兩門“絕活”在德雲社完全不缺,甚至可謂是人才輩出!但這個與街頭耍貧逗樂有何區別,或者怎麼區分? 其實演也必須“言之有物!既然是藝術那必須是比生活更為高階的一種藝術形態。比如詩詞歌賦,其語言魅力就不僅是某一層,而是很多層疊加重合!比如內涵深邃、寓意深刻、語言生動賦予想像力等等。我們看趙本山的《賣柺》,人物裡呈現的東西那堪稱大師,而岳雲鵬的賣萌耍賤則有些不是玩意。對此郭德剛還不以為意,甚至說觀眾喜歡而沾沾自喜。可是人人都喜歡不勞而獲,喜歡偷奸耍滑。但結果是這些東西同時也分離出來了成功人和普通人!再則觀眾也是有層次的,郭美美、幹露露等一眾網紅的成功是說明了社會的退化還是進步!?無底線、無下線自古就能引起大範圍的關注,但這種關注就真的好嗎!日本、美國整天對中國不懷好意,可是不一樣有大批的華人腆著臉往上湊麼!末了還讓人瞧不起! 觀眾也有靠譜的。所以也有不少人說郭德剛的相聲是庸俗、低俗和媚俗!這個話我覺得很貼切。算是內行看出了門道! 先說庸俗。我挑了一些郭德剛的作品,老實說並不怎麼幽默,節奏也比較拖沓,語言更是瑣碎,不夠精煉。這是相聲藝術的忌諱。因為相聲不僅是一門高雅的語言藝術,也是中國的傳統國粹。之所以高雅其實正是這門藝術的語言魅力!因為中國的語言文字博大精深,從字詞句,乃至一個字一個詞的組合就千差萬別或意趣無窮。這是任何一個國家的語言和文字都無法企及的!所以相聲作為一門語言藝術對作品的文學性、藝術性是有別一般文學作品的。它不僅要求語言幽默精幹,而且要意境悠遠有趣。特別是要簡短,要有穿透力。有些優秀的相聲作品幾句話出來就令人捧腹,這叫妙語連珠!否則一段相聲聽下來如果節奏冗長,語言瑣碎,那聽眾不僅難以集中精力,也會生出索然及疲憊之感。如單論搞笑,不及徒弟岳雲鵬。包括諸多脫口秀演員如孫建弘、周雲鵬、周立波等.....,甚至不及任何一個二人轉演員的搞笑能力!這絕不是我故意踩豁他,而是比較後的中肯評價。
其實搞笑並不是相聲藝術的本質。否則沒有內容、沒有主題,單純的為了搞笑那就和脫口秀,甚至和街頭耍貧、逗嘴難以區別。這樣的結果是直接拉低了中國相聲藝術的品位。而且德雲社的搞笑功夫還只是二流,甚至三流水平。
再說低俗:德雲社的相聲整體可以概括為二字:“損”和“貧”!這二個字幾乎體現在他們表演的各個層面。貧我估計是硬傷,因為水平和藝術素養有限,所以相聲段子裡就沒有什麼內容和思想。那就只能硬湊各種可樂的元素,無論是多麼低階、庸俗,甚至噁心事、惡俗的讓人到胃口的全蒐羅進來,就是為了滿足所謂的效果而拼湊的。什麼褲衩遮住臉,中間有個眼,什麼拉屎糊牆上,給一千告訴我怎麼拉上去的。這還是相聲麼。而且耍貧還有動作片,賣萌耍賤那是輕的,發作起來可以在地上爬,可以下跪、揪頭髮、扯褲子。這著實有點褻瀆藝術,有點太捨得自我了。 說到損,德雲社損的花樣百出,損的無出其右。但相聲這種手法實際上也是常用,只是和德雲社取向不同。一為諷刺,一為陰損!字面上便可見高差。諷刺是針砭時弊,言之有物;陰損則是取笑別人,揭人長短。諷刺的藝術是有內容、有精神。而損的途徑是譁眾取寵,拿人缺陷或短處取樂。比如說于謙抽菸、喝酒、燙頭,說孫越太胖費布。這些毫無意象的東西也許可樂,但的確有點低俗,且有點無理取鬧! 從細節上來說,藝術的加工取材也是一個創作的過程,而這個過程是需要一定的審美能力、專業素養等共同參與的。尤其是對藝術家,要求就更高!我們生搬容易,直接拿來拼湊在一起,這個不需要動腦筋,自然也不會有什麼藝術高度。但藝術創作不行,有內容、有精神,取材卻不能那麼隨意。這個高度能不能上的去就直接標明瞭你是在說相聲還是在街頭耍貧、逗嘴。 其三,關於媚俗的問題。其實是和郭德剛乃至德雲社的成長經歷有關的。他經常在各種場合說觀眾是我們的衣食父母,這句話就無意間透出了郭德剛和德雲社的家底。也透著濃濃的脂粉氣,甚至風塵味。可見他是把自己在“藝俗”與藝術之間劃清了一個道。藝術尤其是大師是要耐得住寂寞忍得住清苦的。比如姜昆!這句話也許有瑕疵,那我們換種說法:在追求藝術還是追求金錢這二個選項上郭德剛選擇了後者,對吧!理解了這個問題也就能夠了解郭德剛的相聲在做什麼!當然也就能夠理解郭德剛的相聲到了今天這種狀態,應該不能算是傳統的中國相聲藝術了,至多隻是相聲藝術的一種變種,或許稱其為通俗相聲或者民間藝人更為合適。 從德雲社這些年的發展來看,無疑是成功的。這個成功其實也正好是市場化的證明。我從德雲社的舞臺樣式、包裝,到演出形式,再到經營模式、盈利模式上看,基本上是完全的、標準的商業行為。而這些東西也自然的體現在他們的相聲作品裡。所以郭德剛說觀眾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有著完整的商業邏輯。為了市場,為了牟利,他們的相聲媚俗的痕跡越來越明顯。為了討好觀眾,那種譁眾取寵,極盡迎合的面目真是隔著屏都能感受到濃濃的風塵氣。用岳雲鵬的話說就是這麼騷氣!從內容到形式,沒有藝術的氣息!基本招式就是看觀眾情緒來使用“損”和“貧”的分量。俗套的比肯德雞還統一,還標準化。 所以郭德剛上不了春晚。並不是他腕大,而是他的相聲缺乏內容和精神! 說句良心話,郭德剛混到今天這樣的地步真的很不容易。他靠著這種不倫不類的相聲獲得了不錯市場反映的確是一個奇蹟。這個中的心酸、艱辛恐怕也只有他自己心裡清楚。在娛樂市場方面,他的苦心經營也可堪稱大師。 但完蛋的是郭德剛並沒有意識到這些,反而揚短避長,非要把自己弄成大師的範!搞主持、做嘉賓、演電影、當評委,甚至捉弄明星來顯示自己大佬的地位,這膨脹的速度是要上天了。 其實無論是主持、演戲,還是做評委,他都樣樣不精,樣樣稀鬆。也壓不住那個評委的分量!可是老郭就是樂此不疲。甚至要笑傲相聲界,還老拿自己跟姜昆等大師比,比什麼,挨不上!非要把自己弄成個笑話麼。 當然,以郭德剛今天這樣眩目的成就,假如僅限於三俗圈內,那足可以獨步江湖,再尊其為大師也是恰如其分的!真的,只要不是壞了良俗和社會導向,我倒是很願意看到文化領域展現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崢嶸之象。畢竟郭德剛在經營文化產業方面的才能是值得借鑑和吸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