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析現狀,聚焦基層黨建查詢主要問題
(一)集體領導意識模糊。基層黨支部是基層單位統一領導和團結的核心。但實際工作中,基層黨支部集體領導的意識和觀念不強,對黨的組織原則認識不到位,不會運用組織力量和手段解決基層建設、部隊管理中遇到的問題。有的支部正副書記習慣把行政身份帶到黨內,習慣以行政手段代替黨的工作,弱化了集體領導的地位。特別是近年來部隊基層幹部流動頻繁,支部委員普遍年輕,經歷黨內生活的時間短,接受黨的理論知識、傳統教育培訓少,主動參與支部議事決策的意識不強,研究討論問題時隨大流,不同程度存在利益問題“本位化”、熱點問題“感情化”、黨性問題“庸俗化”的現象,直接削弱了黨支部的集體領導。
(二)組織生活落實不力。近年來,基層黨組織從落實黨內生活基本動作、基本環節入手,黨內組織生活質量雖然比以前有了較大進步。但是,被動落實或落實不規範、不到位,“偷工減料”“忽冷忽熱”等現象還不同程度的存在。有的黨日活動主題相對單一,黨課教育照本宣科,只為完成任務,缺乏吸引力和實效性;有的落實制度生搬硬套,不善於透過落實組織生活制度來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有的單位對組織生活制度說起來七項,落實起來,只開展了民主生活會一項,而忽略了六項;有的單位民主生活會批評和自我批評缺乏思想性和戰鬥性,沒有做到“講黨性不講私情、講真理不講面子”;有的單位民主評議黨員重評輕議等等。
(三)黨建水平仍需提高。從調研和檢查中發現,“黨建工作說起來重要、抓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情況在一定範圍內存在,導致了黨建工作的核心地位作用發揮不明顯,主要表現在:有的單位把關定向能力較弱,抓不住中心、議不透大事,個別基層黨組織議事範圍僅停留在發展黨員、評功評獎、經費開支等具體事務上,對部隊建設中帶傾向性、方向性的重大問題、重點工作,議得不多,研究得不深、部署得不細;有的單位黨員發展不規範,“重發展、輕培養”,推薦、考察等環節隨意性大;有的單位議事程式不規範,十六字方針貫徹不到位,委員作用發揮不明顯。
二、堅持問題導向,深入剖析基層黨建問題根源
上述存在的問題,影響了基層黨組織工作的科學發展,影響了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的發揮,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思想認識不足。部分黨組織及其成員對加強自身建設的重要性、必要性缺乏應有的認識。黨支部不能擺正自己戰鬥堡壘的位置;支部成員不能擺正自己參謀助手的立場;書記、副書記不能擺正自己普通黨員、決策落實監督者的角色。部分書記在抓大事、議大事問題上,大局意識不強,統籌能力偏弱;在履行“一崗雙責”上仍存在不敢管、不願管、不想管的思想,支部內部尚未形成濃厚的監督氛圍。
(二)教育引導乏力。黨員思想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強,教育方式單一,照抄照搬,缺乏說服力;喊口號,戴高帽,說不到人心坎上去;有時甚至使黨員產生了牴觸情緒,這樣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三)能力素質不高。部分黨務工作者綜合素質不高,抓黨建工作的能力不強,業務知識掌握不深,業務流程不熟,直接影響所在黨組織建設發展。少數黨務工作者責任心不強也是影響黨組織建設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黨員幹部工作不求上進、業務不求精湛,對待本職工作,只求過得去,不求過得硬,致使黨組織的決策得不到很好的貫徹落實。
(四)考核機制不完善。對基層黨支部日常考評目前還缺少一套科學管用的考核評價機制,考什麼、怎麼評、怎樣激勵沒有明確具體的標準和依據,考評工作還停留在“查查記錄”“看看筆記”“談話瞭解”等層面上,主觀性、隨意性較大,容易出現以點代面、以偏概全的現象,影響了考評的實際效果,考核結果對領導責任觸動不大。
三、大膽探索實踐,全力推動基層黨建提檔升級
針對基層黨組織建設存在的問題,應牢固樹立“不抓黨建是失職,抓不好黨建是瀆職”的觀念,緊緊圍繞上級黨委的決策部署,大膽探索實踐,以抓好“三大建設”,發揮“三大作用”為目標,全力推動基層黨建工作提檔升級。
(一)突出抓好班子建設,發揮戰鬥堡壘作用。要抓好基層黨委、支部班子建設,必須先抓好各級班子的“班長”隊伍建設,提高書記隊伍能力素質。一是強化履職能力。紮實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解決好支部班子學習落實難、學不深的問題;加強書記隊伍的培訓力度,強化實務操作,著力解決書記隊伍不懂不會、能力不強的問題。二是最佳化隊伍結構。要以政治成熟、素質全面、作風正派、熟悉黨務為標準,配齊配強支部班子,提高書記“准入”門檻,加強政工後備幹部人才儲備,切實解決基層主官改任頻繁、調整交流過快、政工人才斷層、隊伍不穩定等突出問題。
(二)抓好黨員隊伍建設,發揮先鋒模範作用。一是嚴把黨員發展“質量關”。充分發揮團組織推優作用,及時發現“苗子”、選好“苗子”;堅決做到未經培訓的不研究、考核不過關的不研究、民主測評不合格的不研究,公示期間反映有問題查證屬實的不研究,確保質量。二是嚴格黨員教育管理。注重分層次教育,依託駐地資源,建立“黨員紅色教育基地”、“廉政警示教育基地”,定期開展紅色教育、警示教育等一系列富有成效的黨團活動,保證黨員思想純潔可靠。
(三)完善考評機制建設,發揮獎懲激勵作用。一是完善績效考評措施。堅持把黨建工作成效一併納入考評體系,樹立“幹在平時、創在平時、爭在平時”的工作導向,形成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常態化管理模式,建立績效考評措施,增強各級“抓好黨建是本職、不抓黨建是失職”的意識。二是及時兌現獎懲。要充分運用月績效考評和年終量化考核結果,與評選基層建設先進單位、年終集體立功受獎、典型培樹等級評定和班子調整配備、幹部晉升任免等有機結合,獎優罰劣、鞭策後進,整體推進基層黨建工作健康蓬勃發展。
一、分析現狀,聚焦基層黨建查詢主要問題
(一)集體領導意識模糊。基層黨支部是基層單位統一領導和團結的核心。但實際工作中,基層黨支部集體領導的意識和觀念不強,對黨的組織原則認識不到位,不會運用組織力量和手段解決基層建設、部隊管理中遇到的問題。有的支部正副書記習慣把行政身份帶到黨內,習慣以行政手段代替黨的工作,弱化了集體領導的地位。特別是近年來部隊基層幹部流動頻繁,支部委員普遍年輕,經歷黨內生活的時間短,接受黨的理論知識、傳統教育培訓少,主動參與支部議事決策的意識不強,研究討論問題時隨大流,不同程度存在利益問題“本位化”、熱點問題“感情化”、黨性問題“庸俗化”的現象,直接削弱了黨支部的集體領導。
(二)組織生活落實不力。近年來,基層黨組織從落實黨內生活基本動作、基本環節入手,黨內組織生活質量雖然比以前有了較大進步。但是,被動落實或落實不規範、不到位,“偷工減料”“忽冷忽熱”等現象還不同程度的存在。有的黨日活動主題相對單一,黨課教育照本宣科,只為完成任務,缺乏吸引力和實效性;有的落實制度生搬硬套,不善於透過落實組織生活制度來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有的單位對組織生活制度說起來七項,落實起來,只開展了民主生活會一項,而忽略了六項;有的單位民主生活會批評和自我批評缺乏思想性和戰鬥性,沒有做到“講黨性不講私情、講真理不講面子”;有的單位民主評議黨員重評輕議等等。
(三)黨建水平仍需提高。從調研和檢查中發現,“黨建工作說起來重要、抓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情況在一定範圍內存在,導致了黨建工作的核心地位作用發揮不明顯,主要表現在:有的單位把關定向能力較弱,抓不住中心、議不透大事,個別基層黨組織議事範圍僅停留在發展黨員、評功評獎、經費開支等具體事務上,對部隊建設中帶傾向性、方向性的重大問題、重點工作,議得不多,研究得不深、部署得不細;有的單位黨員發展不規範,“重發展、輕培養”,推薦、考察等環節隨意性大;有的單位議事程式不規範,十六字方針貫徹不到位,委員作用發揮不明顯。
二、堅持問題導向,深入剖析基層黨建問題根源
上述存在的問題,影響了基層黨組織工作的科學發展,影響了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的發揮,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思想認識不足。部分黨組織及其成員對加強自身建設的重要性、必要性缺乏應有的認識。黨支部不能擺正自己戰鬥堡壘的位置;支部成員不能擺正自己參謀助手的立場;書記、副書記不能擺正自己普通黨員、決策落實監督者的角色。部分書記在抓大事、議大事問題上,大局意識不強,統籌能力偏弱;在履行“一崗雙責”上仍存在不敢管、不願管、不想管的思想,支部內部尚未形成濃厚的監督氛圍。
(二)教育引導乏力。黨員思想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強,教育方式單一,照抄照搬,缺乏說服力;喊口號,戴高帽,說不到人心坎上去;有時甚至使黨員產生了牴觸情緒,這樣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三)能力素質不高。部分黨務工作者綜合素質不高,抓黨建工作的能力不強,業務知識掌握不深,業務流程不熟,直接影響所在黨組織建設發展。少數黨務工作者責任心不強也是影響黨組織建設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黨員幹部工作不求上進、業務不求精湛,對待本職工作,只求過得去,不求過得硬,致使黨組織的決策得不到很好的貫徹落實。
(四)考核機制不完善。對基層黨支部日常考評目前還缺少一套科學管用的考核評價機制,考什麼、怎麼評、怎樣激勵沒有明確具體的標準和依據,考評工作還停留在“查查記錄”“看看筆記”“談話瞭解”等層面上,主觀性、隨意性較大,容易出現以點代面、以偏概全的現象,影響了考評的實際效果,考核結果對領導責任觸動不大。
三、大膽探索實踐,全力推動基層黨建提檔升級
針對基層黨組織建設存在的問題,應牢固樹立“不抓黨建是失職,抓不好黨建是瀆職”的觀念,緊緊圍繞上級黨委的決策部署,大膽探索實踐,以抓好“三大建設”,發揮“三大作用”為目標,全力推動基層黨建工作提檔升級。
(一)突出抓好班子建設,發揮戰鬥堡壘作用。要抓好基層黨委、支部班子建設,必須先抓好各級班子的“班長”隊伍建設,提高書記隊伍能力素質。一是強化履職能力。紮實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解決好支部班子學習落實難、學不深的問題;加強書記隊伍的培訓力度,強化實務操作,著力解決書記隊伍不懂不會、能力不強的問題。二是最佳化隊伍結構。要以政治成熟、素質全面、作風正派、熟悉黨務為標準,配齊配強支部班子,提高書記“准入”門檻,加強政工後備幹部人才儲備,切實解決基層主官改任頻繁、調整交流過快、政工人才斷層、隊伍不穩定等突出問題。
(二)抓好黨員隊伍建設,發揮先鋒模範作用。一是嚴把黨員發展“質量關”。充分發揮團組織推優作用,及時發現“苗子”、選好“苗子”;堅決做到未經培訓的不研究、考核不過關的不研究、民主測評不合格的不研究,公示期間反映有問題查證屬實的不研究,確保質量。二是嚴格黨員教育管理。注重分層次教育,依託駐地資源,建立“黨員紅色教育基地”、“廉政警示教育基地”,定期開展紅色教育、警示教育等一系列富有成效的黨團活動,保證黨員思想純潔可靠。
(三)完善考評機制建設,發揮獎懲激勵作用。一是完善績效考評措施。堅持把黨建工作成效一併納入考評體系,樹立“幹在平時、創在平時、爭在平時”的工作導向,形成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常態化管理模式,建立績效考評措施,增強各級“抓好黨建是本職、不抓黨建是失職”的意識。二是及時兌現獎懲。要充分運用月績效考評和年終量化考核結果,與評選基層建設先進單位、年終集體立功受獎、典型培樹等級評定和班子調整配備、幹部晉升任免等有機結合,獎優罰劣、鞭策後進,整體推進基層黨建工作健康蓬勃發展。